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广州大学新校长上任后,新增“每人交空调费160元,不交不能毕业、不能评优”的规定,致使该校学生怨声载道。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隔几日,该校又有学生收到老师的口头通知,说奖学金名额将削减一半。为表达不满和质疑,部分学生连续在微博上号召“帮校长上头条”,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
“帮上头条”是当前娱乐圈一种戏谑的说法,也是一种炒作方式。对于高校管理者,尤其是一位新上任的校长来说,这样的“上头条”显然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事实也证明了该起事件给广州大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先不论在此次“空调门”和“奖学金门”事件中校方规定是否合理,仅就其展现出来的高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就十分值得我们反思。当前的大学生富有朝气,个性意识强烈,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尊重学生的诉求,同时又要为他们提供合理表达意见的渠道,杜绝这样“两败俱伤”局面的出现。
首先,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从报道中对学生话语的转述可以看出,在出台这两项规定之前,广州大学并未做过实证的调研,缺乏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对此,高校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在遇到重大事务,且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时,应尽可能邀请学生代表参与细节的讨论与制定,而不能想当然地就作出草率的决策,尤其不能出现类似“不交空调费就毕不了业、评不了优”这样要挟性质的规定,如此只会激发学生更多的反感和误解,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恶化。高校要有让学生参与事务管理的胸襟和战略眼光,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高校管理效率的提升。
其次,管理一线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在学生一线的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要善于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在广州大学的“奖学金门”事件中,正是由于部分学生听到了老师的口头通知,才让事件的影响快速发酵和扩散;而在此过程中,显然一线教师的工作是缺位的。对于学校准备出台的各项规定,辅导员要知晓并理解透彻,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事项,要有清晰的预判,并能照顾好学生的情绪,从而将有可能发生的校园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再次,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随着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高校的事件也能通过诸多平台迅速进入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作为当事人,学生积极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大胆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选择的方式和态度的表达都是值得商榷的。例如,广州大学的学生此次“帮校长上头条”的方式就显得偏激,尤其是在学校方面未给出官方回应的情况下,网上舆论的一边倒给大学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此,高校在平时就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引导他们合理使用媒体,要有自主判断的意识和能力,不受未得到证实的网络言论的误导,不助长谣言的扩散。
最后,建立完善的校园事件回应机制。对于校园突发事件,高校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其中就要包括对于舆论的合理引导。高校要建立对外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确保官方声音的唯一性、权威性,并能够及时发布。还可以通过公共信息发布的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传播校方的观点和态度,不让事态往坏的方向发展,这需要高校在日常就设立相关的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部门。如针对此次“奖学金门”事件的传言,广州大学缺乏及时的官方回应,让真相更为扑朔迷离,流言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校方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公众的压力,这些都是沉重的教训。
总之,当今大学生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是强烈的,高校的管理者不能再以刚性的行政思维去管理学生,而应对学生开诚布公,树立服务的意识,在校务管理中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师生共建和谐的校园秩序。
“帮上头条”是当前娱乐圈一种戏谑的说法,也是一种炒作方式。对于高校管理者,尤其是一位新上任的校长来说,这样的“上头条”显然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事实也证明了该起事件给广州大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先不论在此次“空调门”和“奖学金门”事件中校方规定是否合理,仅就其展现出来的高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就十分值得我们反思。当前的大学生富有朝气,个性意识强烈,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尊重学生的诉求,同时又要为他们提供合理表达意见的渠道,杜绝这样“两败俱伤”局面的出现。
首先,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从报道中对学生话语的转述可以看出,在出台这两项规定之前,广州大学并未做过实证的调研,缺乏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对此,高校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在遇到重大事务,且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时,应尽可能邀请学生代表参与细节的讨论与制定,而不能想当然地就作出草率的决策,尤其不能出现类似“不交空调费就毕不了业、评不了优”这样要挟性质的规定,如此只会激发学生更多的反感和误解,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恶化。高校要有让学生参与事务管理的胸襟和战略眼光,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高校管理效率的提升。
其次,管理一线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在学生一线的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要善于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在广州大学的“奖学金门”事件中,正是由于部分学生听到了老师的口头通知,才让事件的影响快速发酵和扩散;而在此过程中,显然一线教师的工作是缺位的。对于学校准备出台的各项规定,辅导员要知晓并理解透彻,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事项,要有清晰的预判,并能照顾好学生的情绪,从而将有可能发生的校园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再次,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随着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高校的事件也能通过诸多平台迅速进入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作为当事人,学生积极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大胆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选择的方式和态度的表达都是值得商榷的。例如,广州大学的学生此次“帮校长上头条”的方式就显得偏激,尤其是在学校方面未给出官方回应的情况下,网上舆论的一边倒给大学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此,高校在平时就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引导他们合理使用媒体,要有自主判断的意识和能力,不受未得到证实的网络言论的误导,不助长谣言的扩散。
最后,建立完善的校园事件回应机制。对于校园突发事件,高校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其中就要包括对于舆论的合理引导。高校要建立对外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确保官方声音的唯一性、权威性,并能够及时发布。还可以通过公共信息发布的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传播校方的观点和态度,不让事态往坏的方向发展,这需要高校在日常就设立相关的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部门。如针对此次“奖学金门”事件的传言,广州大学缺乏及时的官方回应,让真相更为扑朔迷离,流言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校方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公众的压力,这些都是沉重的教训。
总之,当今大学生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是强烈的,高校的管理者不能再以刚性的行政思维去管理学生,而应对学生开诚布公,树立服务的意识,在校务管理中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师生共建和谐的校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