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1951年,美国装备保障部队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拟研制一种新型机枪来取代M1919A4、M1919A4E1以及M37等老式车载机枪。要求新型机枪必须使用当时已经被广泛采用的北约7.62mm NATO弹,且要使用M60机枪所配用的M13弹链,以简化后勤保障。于是,一种专门加装于装甲车辆的新型机枪开始投入研制。
经过多次实弹射击和对比测试,先后有4款机枪进入候选之列,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当数由斯普林菲尔德兵212V设计的T197机枪,也就是后来的M73车载机枪。
诞生
领导T197机枪设计小组的是一位名叫理查德·科尔比的武器设计师。起初,T197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但是军方和公司方面都不喜欢这种设计。因为导气式武器的污垢和残渣非常难于清洗,而且武器上的导气孔会在使用中不断被腐蚀增大,进而导致射击时的射速越来越快。后来科尔比将T197机枪改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但他很快发现该枪的后坐组件质量过大,火药燃气压力无法使之后坐到位。所以不得不重新设计了一个枪口助退器来为后坐组件提供额外的推力。但增加了枪口助退器后,该枪的射速猛增,达到了惊人的1000发/分,大大超过了预期的450~550发/分的理想射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尔比和他的小组又研制了一个减速装置,使该枪的射速最终控制在比较理想的状况。
当时,大多数车载武器是通过机匣固定在车辆或坦克上,而T197机枪有所不同,其与车身的连接位置在枪管护筒上,这种设计可以实现快速更换枪管,只要解脱护筒上的快速分解销,即可将机匣/枪管组件从护筒后部抽出,再更换枪管即可。而靠机匣固定的机枪,则要先将枪身自固定位置取下,再卸下护筒,然后才能更换枪管,自然要麻烦一些。
为了适应在车内狭小空间使用,T197的机匣比M37的缩短了203mm,相应地,其内部机构也与传统武器有很大不同。其枪机组件中的枪机做横向运动,只是为了在击发时封闭弹膛,而推弹、抽壳的功能由枪机组件中的推弹取壳器、退壳器完成。
枪弹击发后,枪管、枪机组件等一起后坐,枪机上的滚轮在机匣上的斜槽运动带动枪机横向移动而开锁,枪管即后坐到位,推弹取壳器上的抽壳钩将弹壳自弹膛中抽出,随后,弹壳即脱离抽壳钩而被退壳器抓住。枪管在后坐过程中,带动拨弹装置将弹链上的次一发弹拨至待进弹位置。枪机组件在复进过程中,推弹取壳器将待进弹位置的枪弹推人弹膛,其上的抽壳钩则钩住弹壳底缘,退壳器则向下偏转,将弹壳置于枪管下方,在推弹取壳器推弹入膛的瞬间,抛壳挺将弹壳向下抛出。随后,枪机在滚轮带动下横向移动而封闭弹膛,退壳器也向上回到其初始位置,至此,一个射击循环结束,扣动扳机便可进入下一个射击循环。
科尔比在1958年6月16日将他的作品送到了军队装甲兵委员会,与另外三款机枪一起接受军方的测试。
军方首先否定了该枪枪口助退器的设计,因为其在发射2000发枪弹以后就会被堵塞而不起作用,射击便会停止。此外,降速器部件在低温环境测试中也出现了问题,枪上某些部件的使用寿命达不到使用要求。不过,T197机枪的射击精度和总体表现还能够让军方接受。
最终,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T197机枪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离装备使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英国和加拿大迫切希望尽快解决T197机枪存在的问题,并表明在问题解决后就将该枪装备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也表示,如果存在的问题能得到解决,他们将采购600挺作为与坦克主炮平行的同轴机枪使用。
有了军方的意见后,法兰克福武器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共同努力,使T197机枪的部件寿命得到了延长,枪口助退器的使用寿命也提高到了3500发枪弹。
1959年5月14日,T197机枪被命名为M73坦克机枪,正式进入美军的装备序列。
缺憾
M73机枪在功能和耐用性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该枪在设计上的一些先天不足:连接机匣和枪管护筒的销子容易松动,导致射击时机匣会剧烈晃动;推弹取壳器不能牢固地抓住枪弹或击发后的弹壳,特别是在射击时机匣剧烈震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极易造成供弹或退壳问题,引起射击故障;退壳器上的弹簧卡爪性能不可靠,也会引起退壳故障,该枪的击发系统也存在问题,击发时的力度较轻,射击可靠性受到影响;此外该枪的构造过于复杂,零部件共有305个之多,而一般的机枪零件数只有200个左右,因此也给生产及使用可靠性方面带来一些麻烦。
改进
军方将研发部门设计的图纸直接拿到生产厂家生产,并允许他们在生产中根据需要进行改动。M73机枪从投入生产到逐步装备部队共用了3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里竟然没有任何一份战场使用报告,直到1964年,美军驻欧洲的一支部队突然报告说该枪在使用中有很高的故障率。于是,军方派出了一个技术小组赶赴欧洲,并完成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全面检修并重新组装驻欧洲部队的所有M73机枪;第二,规范M73机枪的训练、保养和操作;第三,以严格的检查程序对弹药的生产进行评估。
这样,这种本来就很少使用的M73机枪面临检修和重新组装问题。
后来,在认清了M73机枪缺陷和其他一些问题之后,生产厂家对该枪进行了简化设计:用固定在受弹器座下方的抛壳挺取代原来固定在机匣底部的抛壳挺;抽壳钩、推弹取壳器及受弹器座均重新设计;机匣中增加了新的导槽以改变抽壳、抛壳及推弹入膛的时间,减少故障。改进后的型号称为M73A1机枪。
转厂
1968年,军方关闭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由于当时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正在生产M73A1机枪和0.50英寸口径的M85机枪,于是军方将该厂的武器生产项目和一部分生产设备转给了另一家武器制造商——总部位于佛蒙特州的通用电器公司武器装备系统部。
在遭到关闭之前,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了许多M73A1和M85机枪,但这些枪在通用电器公司接手之后都出现了许多问题——M85机枪的质量很差,而M73A1机枪质量更差。由于M85和M73A1这两款机枪的质量极不稳定,使通用电器公司工程部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促使公司在1970年下决心关闭了该部门,将两款枪的生产职责交还给军方。
新生
随着M60坦克的继续生产,军方对机枪的需求仍然很迫切,同时使用中的机枪也需要充足的备件保障。于是,继续M73A1机枪的生产就成为军方的必然选择,而生产商则非岩岛兵工厂莫属。这是因为当时的岩岛兵工厂不仅拥有必需的设备和机械师,还有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关闭后转投而来的大量技术工人。
恢复生产后不久,岩岛兵工厂就收到了来自美军装甲兵部队司令部关于M73A1机枪表现很差的抱怨。1971年,岩岛兵工厂决定向诺克斯堡派遣一名雇员去收集军方的意见。这位年轻的工程师名叫尼尔·波切尔,他的工作是验证军方所提出问题的严重程度并尽可能找出补救方法。
波切尔兢兢业业地致力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对于机匣震动的问题,他建议使用一个膨胀销来解决,使机匣与枪管护筒的连接既便于拆卸,又使机匣在射击时不致产生较大的震动,从而避免机匣和枪管由于剧烈晃动而出现严重故障。他还建议增大抛壳挺的前端面,以消除弹壳底缘被穿透的问题。
在充分考虑了波切尔对M73A1机枪的改进方案之后,岩岛兵工厂采纳了他的设计,并将经过改进的机枪命名为M219机枪,意思是“改进后的机枪性能是M73机枪的3倍”,因为219是73的3倍。
湮灭
1971年,军方认为M219机枪的性能与他们期望的相差甚远,决定再与其他武器公司订立新的研发合同,设计新的7,62mm同轴武器来取代M219机枪。最终,共有8家武器研发部门入选,其中有几款机枪的表现非常出色。军方从这8款候选作品中选出了5件,准备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并最终选出一件替代M219机枪。
1973年10月6日,犹太人赎罪日,由埃及和叙利亚领导的阿拉伯国家联盟袭击了以色列。最终,以色列军队战胜了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但在战争中,装在M60坦克上的M219机枪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并且表现十分糟糕,以色列对此非常不满。这一事件加快了M219机枪被取代的进程。美国军方最终选择了比利时的MAG58机枪作为替代者,该枪的可靠性极高,随后被命名为M240机枪并装备部队。
至此,M73机枪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结束了其跌宕起伏、贬多于褒的服役生涯。
编辑/郑双雁
1951年,美国装备保障部队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拟研制一种新型机枪来取代M1919A4、M1919A4E1以及M37等老式车载机枪。要求新型机枪必须使用当时已经被广泛采用的北约7.62mm NATO弹,且要使用M60机枪所配用的M13弹链,以简化后勤保障。于是,一种专门加装于装甲车辆的新型机枪开始投入研制。
经过多次实弹射击和对比测试,先后有4款机枪进入候选之列,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当数由斯普林菲尔德兵212V设计的T197机枪,也就是后来的M73车载机枪。
诞生
领导T197机枪设计小组的是一位名叫理查德·科尔比的武器设计师。起初,T197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但是军方和公司方面都不喜欢这种设计。因为导气式武器的污垢和残渣非常难于清洗,而且武器上的导气孔会在使用中不断被腐蚀增大,进而导致射击时的射速越来越快。后来科尔比将T197机枪改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但他很快发现该枪的后坐组件质量过大,火药燃气压力无法使之后坐到位。所以不得不重新设计了一个枪口助退器来为后坐组件提供额外的推力。但增加了枪口助退器后,该枪的射速猛增,达到了惊人的1000发/分,大大超过了预期的450~550发/分的理想射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尔比和他的小组又研制了一个减速装置,使该枪的射速最终控制在比较理想的状况。
当时,大多数车载武器是通过机匣固定在车辆或坦克上,而T197机枪有所不同,其与车身的连接位置在枪管护筒上,这种设计可以实现快速更换枪管,只要解脱护筒上的快速分解销,即可将机匣/枪管组件从护筒后部抽出,再更换枪管即可。而靠机匣固定的机枪,则要先将枪身自固定位置取下,再卸下护筒,然后才能更换枪管,自然要麻烦一些。
为了适应在车内狭小空间使用,T197的机匣比M37的缩短了203mm,相应地,其内部机构也与传统武器有很大不同。其枪机组件中的枪机做横向运动,只是为了在击发时封闭弹膛,而推弹、抽壳的功能由枪机组件中的推弹取壳器、退壳器完成。
枪弹击发后,枪管、枪机组件等一起后坐,枪机上的滚轮在机匣上的斜槽运动带动枪机横向移动而开锁,枪管即后坐到位,推弹取壳器上的抽壳钩将弹壳自弹膛中抽出,随后,弹壳即脱离抽壳钩而被退壳器抓住。枪管在后坐过程中,带动拨弹装置将弹链上的次一发弹拨至待进弹位置。枪机组件在复进过程中,推弹取壳器将待进弹位置的枪弹推人弹膛,其上的抽壳钩则钩住弹壳底缘,退壳器则向下偏转,将弹壳置于枪管下方,在推弹取壳器推弹入膛的瞬间,抛壳挺将弹壳向下抛出。随后,枪机在滚轮带动下横向移动而封闭弹膛,退壳器也向上回到其初始位置,至此,一个射击循环结束,扣动扳机便可进入下一个射击循环。
科尔比在1958年6月16日将他的作品送到了军队装甲兵委员会,与另外三款机枪一起接受军方的测试。
军方首先否定了该枪枪口助退器的设计,因为其在发射2000发枪弹以后就会被堵塞而不起作用,射击便会停止。此外,降速器部件在低温环境测试中也出现了问题,枪上某些部件的使用寿命达不到使用要求。不过,T197机枪的射击精度和总体表现还能够让军方接受。
最终,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T197机枪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离装备使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英国和加拿大迫切希望尽快解决T197机枪存在的问题,并表明在问题解决后就将该枪装备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也表示,如果存在的问题能得到解决,他们将采购600挺作为与坦克主炮平行的同轴机枪使用。
有了军方的意见后,法兰克福武器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共同努力,使T197机枪的部件寿命得到了延长,枪口助退器的使用寿命也提高到了3500发枪弹。
1959年5月14日,T197机枪被命名为M73坦克机枪,正式进入美军的装备序列。
缺憾
M73机枪在功能和耐用性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该枪在设计上的一些先天不足:连接机匣和枪管护筒的销子容易松动,导致射击时机匣会剧烈晃动;推弹取壳器不能牢固地抓住枪弹或击发后的弹壳,特别是在射击时机匣剧烈震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极易造成供弹或退壳问题,引起射击故障;退壳器上的弹簧卡爪性能不可靠,也会引起退壳故障,该枪的击发系统也存在问题,击发时的力度较轻,射击可靠性受到影响;此外该枪的构造过于复杂,零部件共有305个之多,而一般的机枪零件数只有200个左右,因此也给生产及使用可靠性方面带来一些麻烦。
改进
军方将研发部门设计的图纸直接拿到生产厂家生产,并允许他们在生产中根据需要进行改动。M73机枪从投入生产到逐步装备部队共用了3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里竟然没有任何一份战场使用报告,直到1964年,美军驻欧洲的一支部队突然报告说该枪在使用中有很高的故障率。于是,军方派出了一个技术小组赶赴欧洲,并完成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全面检修并重新组装驻欧洲部队的所有M73机枪;第二,规范M73机枪的训练、保养和操作;第三,以严格的检查程序对弹药的生产进行评估。
这样,这种本来就很少使用的M73机枪面临检修和重新组装问题。
后来,在认清了M73机枪缺陷和其他一些问题之后,生产厂家对该枪进行了简化设计:用固定在受弹器座下方的抛壳挺取代原来固定在机匣底部的抛壳挺;抽壳钩、推弹取壳器及受弹器座均重新设计;机匣中增加了新的导槽以改变抽壳、抛壳及推弹入膛的时间,减少故障。改进后的型号称为M73A1机枪。
转厂
1968年,军方关闭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由于当时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正在生产M73A1机枪和0.50英寸口径的M85机枪,于是军方将该厂的武器生产项目和一部分生产设备转给了另一家武器制造商——总部位于佛蒙特州的通用电器公司武器装备系统部。
在遭到关闭之前,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了许多M73A1和M85机枪,但这些枪在通用电器公司接手之后都出现了许多问题——M85机枪的质量很差,而M73A1机枪质量更差。由于M85和M73A1这两款机枪的质量极不稳定,使通用电器公司工程部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促使公司在1970年下决心关闭了该部门,将两款枪的生产职责交还给军方。
新生
随着M60坦克的继续生产,军方对机枪的需求仍然很迫切,同时使用中的机枪也需要充足的备件保障。于是,继续M73A1机枪的生产就成为军方的必然选择,而生产商则非岩岛兵工厂莫属。这是因为当时的岩岛兵工厂不仅拥有必需的设备和机械师,还有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关闭后转投而来的大量技术工人。
恢复生产后不久,岩岛兵工厂就收到了来自美军装甲兵部队司令部关于M73A1机枪表现很差的抱怨。1971年,岩岛兵工厂决定向诺克斯堡派遣一名雇员去收集军方的意见。这位年轻的工程师名叫尼尔·波切尔,他的工作是验证军方所提出问题的严重程度并尽可能找出补救方法。
波切尔兢兢业业地致力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对于机匣震动的问题,他建议使用一个膨胀销来解决,使机匣与枪管护筒的连接既便于拆卸,又使机匣在射击时不致产生较大的震动,从而避免机匣和枪管由于剧烈晃动而出现严重故障。他还建议增大抛壳挺的前端面,以消除弹壳底缘被穿透的问题。
在充分考虑了波切尔对M73A1机枪的改进方案之后,岩岛兵工厂采纳了他的设计,并将经过改进的机枪命名为M219机枪,意思是“改进后的机枪性能是M73机枪的3倍”,因为219是73的3倍。
湮灭
1971年,军方认为M219机枪的性能与他们期望的相差甚远,决定再与其他武器公司订立新的研发合同,设计新的7,62mm同轴武器来取代M219机枪。最终,共有8家武器研发部门入选,其中有几款机枪的表现非常出色。军方从这8款候选作品中选出了5件,准备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并最终选出一件替代M219机枪。
1973年10月6日,犹太人赎罪日,由埃及和叙利亚领导的阿拉伯国家联盟袭击了以色列。最终,以色列军队战胜了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但在战争中,装在M60坦克上的M219机枪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并且表现十分糟糕,以色列对此非常不满。这一事件加快了M219机枪被取代的进程。美国军方最终选择了比利时的MAG58机枪作为替代者,该枪的可靠性极高,随后被命名为M240机枪并装备部队。
至此,M73机枪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结束了其跌宕起伏、贬多于褒的服役生涯。
编辑/郑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