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关键词:学懂 学会 会悟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80-01
课程应该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从会到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1 懂
1.1 何谓学生懂
懂不是一种感觉。常听学生说:“我课上听懂了,但作业就是做不出来。”我说:“其实你没有懂,你是假懂。”懂是什么?懂也不是死记硬背,即使记住了,可能还是不懂。是否把某块知识真正搞懂了,首先要看学生能否用属于自己的简洁的清晰的语言把概念规律或其他知识性的材料表述清楚,并能说出这段文字的关键性的要点,这是懂的最低层次。其次,真懂不是看能不能说,而是看是否真正地将知识理解了。如果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就会对似是而非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能说出对的依据,错的理由。
1.2 怎样教,学生才会懂
只有当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贴近于学生的认知实际,教师的引导分析贴近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才会更容易懂。这就需要教师去认真仔细地研究学生,这是备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细节。处理得好,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数学教学要从生活走向数学,再从数学走向生活。据此,教学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及事实出发,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式的处理,然后让学生自行总结,进而抽象出数学概念,相信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必然是不易遗忘的。其次,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自尝一尝。要充分抓住学生可探究的契机,通过探究,实施规律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自理论推导、作图等手段探究,这样做不仅会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还会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研究数学的科学方法论。实践证明,这样建立起来的规律比简单的传授要牢固得多。
1.3 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真懂
教学过真懂的试金石是学生能否对各种关于概念、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用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建立条件反射,虽然提高了应试分数,但这样做必然会减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地学习数学,不能保护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2 会
2.1 什么叫会
会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能进行推理、分析、综合,能独立地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題。会是通过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解题训练出来的。要使学生会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很好地示范。示范什么?示范符合逻辑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就拿解题来说吧,审题完毕后,整个解题思维过程的起点在哪里?这个起点应是设问。示范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要揭示整个思维过程各细节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这样想而不那样想?当然有时不妨按错误的或较繁的思路去想一想,做一做,这样做往往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因为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数学犹如迷宫,教师在示范思维的过程中,思维每推进一步,最好在此做上一个醒目的记号,等待示范完毕后再引导学生回头看,这时学生会更清晰地看清教师的思维轨迹,进而帮助学生总结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程序。至此,学生还没有会。学生要发展、创新,必须先继承。所以,当教师讲完一道典型例题后,不妨让学生再独立地做一遍,并与教师的解题过程进行比对,从而初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解题思维。但此时的做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而应在解题过程中自觉地体会解题思维的内在必然性,关注解题过程的关键点。
2.2 要学生会,就要做适量的练习
练习什么?练习变式题。练习多少为宜?变式题的量以1~2道为宜。通过作业批改,教师会发现学生是否真正会了,还会发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这也是教师不断进步的开始。若发现学生尚未真正会,则在评讲时要点破导致错误的细节。再用一题来矫正、巩固。其实一道题学生解不出来,他并不是完全不会,若解一题需要做好十个细节,往往一个细节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此,发现错误的细节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另外,备例题的同时至少要备3~4道变式题,一是作业用,二是巩固矫正用。还需说明的是,过量的练习只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而不会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把握好练习的度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必然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给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感觉,影响整体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3 悟
什么叫悟?悟什么?适量解题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至此,才可以说学生有所悟。悟来源于对过程的深刻反思,悟的是思维规律。一两节课结束,学生的收获不应是我又会解答几道题,而应是我能解决一类问题。我们不应靠猜题押宝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点成绩,以期提高自己的声誉,事实上中考命题人员与中学教师的思维层次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思维规律,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学生才会学得愉快。当新情境下的问题呈现时,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应对,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总之,只有好的教学过程,才会有好的结局。结局不理想,过程必然有问题。而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自身的问题是极其困难的。有高人指点固然好,没有人指点就只能靠自己了。靠自己的观察、学习与思考。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以为,不在于教师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可接受多少;也不在于教师压了多少作业,而在于学生收获了多少。我还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的兴趣,在让学生感受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同时,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因为,数学学毕竟是一门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学数学能使人深刻。
参考文献
[1] 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7(49).
[2]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关键词:学懂 学会 会悟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80-01
课程应该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从会到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1 懂
1.1 何谓学生懂
懂不是一种感觉。常听学生说:“我课上听懂了,但作业就是做不出来。”我说:“其实你没有懂,你是假懂。”懂是什么?懂也不是死记硬背,即使记住了,可能还是不懂。是否把某块知识真正搞懂了,首先要看学生能否用属于自己的简洁的清晰的语言把概念规律或其他知识性的材料表述清楚,并能说出这段文字的关键性的要点,这是懂的最低层次。其次,真懂不是看能不能说,而是看是否真正地将知识理解了。如果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就会对似是而非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能说出对的依据,错的理由。
1.2 怎样教,学生才会懂
只有当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贴近于学生的认知实际,教师的引导分析贴近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才会更容易懂。这就需要教师去认真仔细地研究学生,这是备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细节。处理得好,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数学教学要从生活走向数学,再从数学走向生活。据此,教学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及事实出发,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式的处理,然后让学生自行总结,进而抽象出数学概念,相信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必然是不易遗忘的。其次,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自尝一尝。要充分抓住学生可探究的契机,通过探究,实施规律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自理论推导、作图等手段探究,这样做不仅会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还会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研究数学的科学方法论。实践证明,这样建立起来的规律比简单的传授要牢固得多。
1.3 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真懂
教学过真懂的试金石是学生能否对各种关于概念、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用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建立条件反射,虽然提高了应试分数,但这样做必然会减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地学习数学,不能保护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2 会
2.1 什么叫会
会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能进行推理、分析、综合,能独立地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題。会是通过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解题训练出来的。要使学生会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很好地示范。示范什么?示范符合逻辑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就拿解题来说吧,审题完毕后,整个解题思维过程的起点在哪里?这个起点应是设问。示范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要揭示整个思维过程各细节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这样想而不那样想?当然有时不妨按错误的或较繁的思路去想一想,做一做,这样做往往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因为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数学犹如迷宫,教师在示范思维的过程中,思维每推进一步,最好在此做上一个醒目的记号,等待示范完毕后再引导学生回头看,这时学生会更清晰地看清教师的思维轨迹,进而帮助学生总结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程序。至此,学生还没有会。学生要发展、创新,必须先继承。所以,当教师讲完一道典型例题后,不妨让学生再独立地做一遍,并与教师的解题过程进行比对,从而初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解题思维。但此时的做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而应在解题过程中自觉地体会解题思维的内在必然性,关注解题过程的关键点。
2.2 要学生会,就要做适量的练习
练习什么?练习变式题。练习多少为宜?变式题的量以1~2道为宜。通过作业批改,教师会发现学生是否真正会了,还会发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这也是教师不断进步的开始。若发现学生尚未真正会,则在评讲时要点破导致错误的细节。再用一题来矫正、巩固。其实一道题学生解不出来,他并不是完全不会,若解一题需要做好十个细节,往往一个细节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此,发现错误的细节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另外,备例题的同时至少要备3~4道变式题,一是作业用,二是巩固矫正用。还需说明的是,过量的练习只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而不会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把握好练习的度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必然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给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感觉,影响整体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3 悟
什么叫悟?悟什么?适量解题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至此,才可以说学生有所悟。悟来源于对过程的深刻反思,悟的是思维规律。一两节课结束,学生的收获不应是我又会解答几道题,而应是我能解决一类问题。我们不应靠猜题押宝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点成绩,以期提高自己的声誉,事实上中考命题人员与中学教师的思维层次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思维规律,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学生才会学得愉快。当新情境下的问题呈现时,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应对,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总之,只有好的教学过程,才会有好的结局。结局不理想,过程必然有问题。而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自身的问题是极其困难的。有高人指点固然好,没有人指点就只能靠自己了。靠自己的观察、学习与思考。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以为,不在于教师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可接受多少;也不在于教师压了多少作业,而在于学生收获了多少。我还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的兴趣,在让学生感受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同时,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因为,数学学毕竟是一门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学数学能使人深刻。
参考文献
[1] 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7(49).
[2]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