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无论是在课程总目标还是在课程具体目标内容上,都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课程具体目标中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让学生“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强调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各种能力之外,《新课标》中情感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体现呢?该如何发掘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素?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感教育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情感教育就是指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教师适当的通过迁移的方式引导他们在个人情感上的认知,如在做课堂实验操作时,学生通过合作成功的得出结论,有助于其自信心的建立,彼此间的研讨有利于心理的沟通,形成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师从中点明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体间的合作。
二、情感教育的特征
1、兴趣性。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學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本节课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如讲授原子的聚变或裂变的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的是,原子的聚变或裂变的研制过程中,科学家用团结协作精神,锲而不舍地追求目标,最终创造历史。教师在讲解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知识转变为财富,造福国家和人民。那些与学习任务、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内容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师的情感激励下学生的学习情绪很自然得到提高。
2、創造性。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情感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城市可以遵循,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班级的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创造性地分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也是教师所希望的。如学生学习浮力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起力的平衡进行解题;在学习光现象时,就会用声现象进行对比学习等等。二是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有独立操作的机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体验实验课的实质同时,应从侧面引导学生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从中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兴趣所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这是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物理学习中体现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的内涵,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体现。
1、教学内容方面。物理课本的内容中有公式的推理、论证的推理过程。如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公式推理等,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记结论,忽视了推理过程中如何建立推理方法,对该类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论对实践的意义,讲述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如:在推导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特征时,可以适时的引入家中的用电器的安装节约问题,究竟是用并联电路还是串联电路,在安装的过程中,理论的推导对节约时间金钱是否有帮助。再结合课后的练习及学生间的交流,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让学生通过对这类事例的学习分析,意识到物理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科学学习态度。[1]
2、教学方法方面。
(1)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加入情感教育。比较,就是对照各种事物,找出其异同点,从而深刻地分析和确定事物的特殊属性和一般属性。通过比较,有利于充分发挥已有知识、技能的积极迁移作用,从而避免干扰。爱因斯坦说过:“在物理学上往往因为看出了表面上互不相关现象之间有相互一致之点而加以类推,结果竞得到很重要的进展”。要想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那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上要花一些心思。要让学生有目的有意义的去比较去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充分利用课本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榜样教育。榜样教育法,则是借助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其实如赫兹与无线电报的发明;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既能鼓舞学生学习也能令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面对这类内容,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想:“科学家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去研究课题,成功与否只有天知道,究竟是否值得我们去学习呢?”以往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是进行正面的宣传,往往忽略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怀疑。这种“回避或禁锢”的做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教师填鸭式教学的厌倦,教师此时因利势导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从理性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体会到课本题材的情感教育。[2]
四、在物理课堂中发掘情感教育
情感是催化学生认知明理,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激励学生的内动力。教师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让学生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与他的生活态度、精神状况、工作效率、潜能的发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成效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还在于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已有经验去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其发展健康的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其个人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查有粱等,物理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感教育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情感教育就是指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教师适当的通过迁移的方式引导他们在个人情感上的认知,如在做课堂实验操作时,学生通过合作成功的得出结论,有助于其自信心的建立,彼此间的研讨有利于心理的沟通,形成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师从中点明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体间的合作。
二、情感教育的特征
1、兴趣性。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學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本节课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如讲授原子的聚变或裂变的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的是,原子的聚变或裂变的研制过程中,科学家用团结协作精神,锲而不舍地追求目标,最终创造历史。教师在讲解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知识转变为财富,造福国家和人民。那些与学习任务、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内容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师的情感激励下学生的学习情绪很自然得到提高。
2、創造性。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情感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城市可以遵循,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班级的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创造性地分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也是教师所希望的。如学生学习浮力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起力的平衡进行解题;在学习光现象时,就会用声现象进行对比学习等等。二是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有独立操作的机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体验实验课的实质同时,应从侧面引导学生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从中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兴趣所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这是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物理学习中体现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的内涵,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体现。
1、教学内容方面。物理课本的内容中有公式的推理、论证的推理过程。如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公式推理等,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记结论,忽视了推理过程中如何建立推理方法,对该类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论对实践的意义,讲述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如:在推导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特征时,可以适时的引入家中的用电器的安装节约问题,究竟是用并联电路还是串联电路,在安装的过程中,理论的推导对节约时间金钱是否有帮助。再结合课后的练习及学生间的交流,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让学生通过对这类事例的学习分析,意识到物理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科学学习态度。[1]
2、教学方法方面。
(1)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加入情感教育。比较,就是对照各种事物,找出其异同点,从而深刻地分析和确定事物的特殊属性和一般属性。通过比较,有利于充分发挥已有知识、技能的积极迁移作用,从而避免干扰。爱因斯坦说过:“在物理学上往往因为看出了表面上互不相关现象之间有相互一致之点而加以类推,结果竞得到很重要的进展”。要想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那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上要花一些心思。要让学生有目的有意义的去比较去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充分利用课本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榜样教育。榜样教育法,则是借助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其实如赫兹与无线电报的发明;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既能鼓舞学生学习也能令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面对这类内容,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想:“科学家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去研究课题,成功与否只有天知道,究竟是否值得我们去学习呢?”以往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是进行正面的宣传,往往忽略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怀疑。这种“回避或禁锢”的做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教师填鸭式教学的厌倦,教师此时因利势导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从理性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体会到课本题材的情感教育。[2]
四、在物理课堂中发掘情感教育
情感是催化学生认知明理,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激励学生的内动力。教师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让学生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与他的生活态度、精神状况、工作效率、潜能的发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成效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还在于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已有经验去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其发展健康的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其个人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查有粱等,物理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