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脑梗死的CT影像诊断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ming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CT检查方法及CT表现。方法:选取48例脑梗死患者,发病至CT检查时间为3小时~7天,对脑梗死CT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隐匿型6例;腔隙型16例;小脑型3例;单脑叶型10例;多脑叶型10例;出血型1例。结论:CT诊断缺血性中风的准确率至少可达85%以上,这主要受检查时间的限制及病灶大小的影響。
  关键词:脑梗死;临床表现;CT【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218-0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80%。如头晕、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感觉障碍、视力障碍、抽搐等。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8例CT影像诊断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3~82岁,平均62岁,发病至CT检查时间为3小时~7天。急性起病25例,缓慢起病23例。活动状态下起病19例,安静状态下起病26例。发病伴有头痛36例、头晕18例,呕吐20例、有轻微意识障碍6例。
  1.2CT检查方法:平扫指利用受检查者自身组织结构存在自然对比的一种检查方法。是神经系统CT检查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增强扫描是经过静脉注入水溶性碘造影剂后扫描,使病变组织与正常脑组织间的X线吸收差别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检出率的人工对比方法。颅脑血管性病变是CT增强扫描的适应证之一,但是CT平扫能确诊的患者可不必要做增强扫描。对碘剂过敏者、有其他严重过敏体质者或心、肾功能不全者为增强扫描的绝对禁忌证。年老体弱、儿童、孕妇为相对禁忌证。
  1.3CT表现:(1)缺血期:发病后6小时以内,由于水肿和坏死的细胞不明显,脑CT扫描未发现病灶而呈阴性。(2)梗死期:低密度影是脑梗死的特征性改变。但是,发病后多久时间才在脑CT扫描上显示出低密度影病灶,报道不一,时间差别也较大。这取决于脑梗死发生前后的多种因素。一般来讲,发病24小时以后可显示出病灶区的低密度影,但据报道最早2小时就可在脑CT扫描上显示其低密度影病灶。发病24时以后,由于出现明显的水肿,大量坏死细胞的崩解,脂质增加,在脑CT扫描上逐渐出现低密度影的表现,但低密度影不规则,界线不清。在3天后,可显示出明显的梗死灶和水肿区,梗死处边缘由模糊渐趋清楚,CT值逐渐下降,并出现同侧脑室受压和中线移位,同侧脑沟消失;发生在脑干或小脑者,可压迫脑室系统而出现阻塞性脑积水的改变。此期CT改变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由于出现明显的血脑屏障破坏,增强扫描提示梗死灶周围有明显的高密度影。当病灶内出现渗出时, CT扫描显示病灶的密度增高近于脑组织,谓之等密度期,此时增强扫描显示最明显。(3)恢复期:多数在发病2周以后,梗死处密度更低,CT值达10HU以下,直至类似脑脊液;周围水肿明显减退,边界趋于清楚,占位效应也减轻。此期,血脑屏障破坏虽然减轻,但因出现毛细血管的增生,所以,增强扫描后可有明显的异常高密度影。(4)后遗症期:有两种表现,一种因梗死面积大,坏死组织被吸收后,留有囊腔,内有液体,CT扫描呈现极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同侧脑室可扩大,脑沟加深加宽;另一种因病灶小,在被吸收后不留囊腔,而被胶质组织填充,CT扫描表现为正常状态。此期,进行增强脑CT扫描时,没有任何异常强化影。
  2结果
   CT表现:隐匿型6例;腔隙型16例;小脑型3例;单脑叶型10例;多脑叶型10例;出血型1例。
  3讨论
   应常规进行CT检查,多数病例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发病后2~15日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和占位效应,出血性梗死呈混杂密度,应注意病后2~3周梗死吸收期,病灶水肿消失及吞噬细胞浸润可与脑组织等密度,CT上难以分辨,称为"模糊效应"。增强扫描有诊断意义,梗死后5~6日出现增强现象,1~2周最明显,约90%的梗死灶显示不均匀的病变组织。但有时CT不能显示脑干、小脑较小梗死灶。
  CT诊断的原理是利用各种组织对X线的不同吸收系数,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可显示不同平面的脑实质、脑室和脑池的形态和位置等图像。对X线吸收高于脑实质则表现为增白的高密度阴影,如钙化和脑出血等;对X线吸收低于脑实质则表现为灰黑色的低密度阴影,如坏死、水肿、囊肿及脓肿等。由于CT的无创性、简便、迅速,敏感性较常规X线检查提高100倍以上,可较确切地显示病变,已被广泛地用于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断。CT诊断缺血性中风的准确率至少可达85%以上,这主要受检查时间的限制及病灶大小的影响。一般脑梗死在发病12h内CT难以发现缺血性低密度灶,通常要在发病24h后方能清楚显示。发病后24h内进行CT扫描未显示病变,至少可排除脑出血。另外,脑梗死发病后2~3周进行首次CT扫描者,可因缺血性低密度灶周围侧支循环的恢复,使低密度区密度增高,甚至演变为等密度区, CT呈现"模糊效应",此时进行增强扫描发现脑回状强化,才能确诊。梗死灶小于5mm直径者,亦可因部分容积效应而使CT显示不清。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131.
  [2]刘向今,赵福康,等.经CT扫描诊断大面积脑梗死25例临床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3,10(1):46.
  [3]杨守录,赵丽烨.脑梗死的CT表现与临床对照.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10:4(8)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参芩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内服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期刊
慢性盆腔炎是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迁延所致,病情顽固,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痛经,于劳累、性交、经期前后、排便时加重,盆腔瘀血,月经和白带增多;或月经不调;或不孕。妇科检查时见子宫后屈,活动差,子宫旁可扪及增粗的输卵管,有压痛。如果有炎性包块形成,检查时可在宫旁或子宫后方触及包块,活动不良,有压痛。本病多属于中医"腹痛"、"带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致语言障碍的早期临床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言语康复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改善效果。结果:两组经护理干预3周后,观察组言语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8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结论:对脑梗塞致语言障碍患者,及早开展言语功能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语言功能恢复,进而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脑梗塞;语言障碍;早期;康复护理【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以确保临床医疗护理安全及患者安全,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常规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磷的检测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是基于磷酸盐离子和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盐复合物,然后用光度法测定。结论:直接测定磷钼酸盐复合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和稳定。但缺点是受溶血、黄疸、脂血的干扰较大。酶学测定方法的优点是不受胆红素干扰,在中性pH环境中反应,可减少有机磷酸酯的水解;缺点是酶法试剂昂贵,临床实验室应用不多。   关键词:血浆;无机磷酸盐; 磷检测【中图分类号】R44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 MRI头颅及脊髓,13例正常,42例异常,病灶位于小脑18例,脑干7例,大脑29例,脊髓11例。MS斑块呈圆形或卵圆形,在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增强扫描时,活动性病灶表现为实性或环状强化,而非活动性病灶往往不强化。结论:MRI扫描是诊断MS最敏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诊断表现。方法:对30例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和间距相等,等电位线消失的锯齿状F波,通常在Ⅱ、Ⅲ、aVF导联最明显,频率多在240~340/min。结论:心电图表现是房扑的重要诊断手段。主要可见各导联的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极性、周长一致的规则的锯齿样扑动波,其间无等电位线。  关键词:心房扑动;心电图【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频谱多普勒、二维超声及M型超声的超声诊断要点进行分析。结果: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敏感性为87%~100%,特异性为88%~100%。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12例,中度16例,轻度2例。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已成为定性诊断三尖瓣返流的最准确的技术。声学造影与x线右室造影,检出率大幅
期刊
摘要:对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剖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医学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216-01  临床血液检验结果是医生诊病的重要参考依据,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是获得可靠检验结果的前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住院患者血液检验标本12080份,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引导式教育的概述和意义,以及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分析,并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引导式教育学法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期望为引导式教育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些许借鉴之处,为脑瘫儿童的恢复和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脑瘫儿童,疗效分析,运用手段  作者简介:涂博,男,河南信阳人,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中图分类号】R473.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