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宜居环境的追求更理性、更科学、更实用、更生活化,对住区环境中宅间绿地、活动场地以及植物造景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关键词】宜居环境;居住区;生活化
一、宅间绿地
由于人们在景观空间的目的各异、时间不同、行为不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特性。“以人为本”要求园林景观设计以现代人的行为和需求为根本目的,通过宜人的形态、尺度、材料等,创造宜人的空间,使居住者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现在的居住区都不缺乏对集中绿地、小区入口这些有卖点的景观点的营造,而往往忽略了离家最近的宅间绿地,有的宅间只简单围出一块小型绿地,有的干脆作为停车场。不可否认,对小区入口和集中绿地景观效果的营造的确会在购房之初抓人眼球,可住区景观不能只造势,住户要在里面体会生活百味、人情冷暖,最能长久的触动人心的往往是最质朴的最生活化的细节。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忙碌的人们在小区内的时间变得很少,往往希望景观就在自己家门口,出门就能到绿地中休闲放松、与近邻交流或带着宠物散步,而不愿意或者没时间跟别人挤到集中绿地中活动或者欣赏景观。因此,能够有一定尺度空间的宅间绿地成为居住区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合理布局对构成小区景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安排,按不同功能区进行合理、灵活的划分与衔接,既考虑到公共活动区又充分考虑宅间院落、入户口,通过造景、借景等多种手法使整个设计主次分明、有开有合、有聚有散、小中见大、形式多变、步移景异,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功能和景观要求的统一体。现在很多居住区都已经向重视住户的参与性回归,将更多的绿地划分到宅间,为人们创造更多方便实用的交互空间。
二、活动场地
在各类景观空间的划分和布局上,有一类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活动场地,其中包含了运动场地、老人活动场地和儿童活动场地。很多房地产品牌都会对自己的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对活动场地和设施投诉的客户相对较多,反映配置少、不便捷,尤其运动场地配置不足,老人活动场地关注不够。对于不同定位的住区而言,住户对活动场地在其生活中的需求程度存在差异。混合型住区人群结构复杂,社区应提供充足的各类场地;青年公寓住区人群结构年轻化,社区应提供具有社交功能的场所及运动场地;养老型住区人群结构老年化,社区应提供安全便捷的老人活动场地。下面以混合型住区为例,浅谈一下社区中活动场地的设计。布置方式:各类活动场地布置必须考虑服务半径,否则会降低使用率。一般来说,成人可接受的步行距离是250米,老人是200米,儿童是50米。因此运动场地应相对集中布局,考虑日照、噪音问题,避免离住宅过近;老年人活动场地和中心广场结合,考虑日照、可通达性和无障碍通道;儿童活动场地应均匀布局,就近住宅布置,考虑日照和成年人看护区。活动内容:运动场地一般分为很多种,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有架空层的住区还可以布置乒乓球台等设施。老人活动场地一般可布置跳操广场、按摩走道、棋牌空间和各种健身器械等。儿童活动器械则种类繁多,如滑梯、秋千、翘翘板、沙坑等。与运动场地和老人活动场地年龄跨度大、通用性强的特点相比,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更有难度,也更重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活动场地的需求和喜好也不同。我国城市少年儿童平均每天闲暇时参加静态活动的时间达到2.2小时,户外活动不足。在感到运动量不足的儿童中,将近40%是由于“没有合适的场所”。设计单一的游戏环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结合传统游戏场、设计性、冒险性以及创造性游戏场,设计多元化儿童游戏场,满足儿童的不同需要,同时更要重视活动空间中的儿童安全。
三、植物造景
在宜居环境的中生态性非常重要。现在城市住区环境人工化、商业化太强而自然化不足,软硬景比列失衡。高绿化率能够降低空气中的粉尘、降低噪音、吸收热量、释放氧气。要创造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统一,既要讲究植物品种的多样性、生态适应性、生长周期性,又要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观赏性。绿地要以乔木为骨架,灌木可分布林间、林缘或作灌木丛独立布置。草地要因地制宜和相对集中,草本花卉总宜少而精,以林园围绕花园,发展多年生的宿根花卉。在植物选择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突出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卢山,李寿仁,陈波.宜居景观设计探索——以杭州临安“春天”居住小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0(9):92~95
[2]孟兆祯.《人居环境中的园林》.中国园林.2005(1):56~59
[3]关颖.我国大城市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30):28~31
[4]梁婕.居住区中儿童户外游戏环境设计探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关键词】宜居环境;居住区;生活化
一、宅间绿地
由于人们在景观空间的目的各异、时间不同、行为不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特性。“以人为本”要求园林景观设计以现代人的行为和需求为根本目的,通过宜人的形态、尺度、材料等,创造宜人的空间,使居住者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现在的居住区都不缺乏对集中绿地、小区入口这些有卖点的景观点的营造,而往往忽略了离家最近的宅间绿地,有的宅间只简单围出一块小型绿地,有的干脆作为停车场。不可否认,对小区入口和集中绿地景观效果的营造的确会在购房之初抓人眼球,可住区景观不能只造势,住户要在里面体会生活百味、人情冷暖,最能长久的触动人心的往往是最质朴的最生活化的细节。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忙碌的人们在小区内的时间变得很少,往往希望景观就在自己家门口,出门就能到绿地中休闲放松、与近邻交流或带着宠物散步,而不愿意或者没时间跟别人挤到集中绿地中活动或者欣赏景观。因此,能够有一定尺度空间的宅间绿地成为居住区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合理布局对构成小区景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安排,按不同功能区进行合理、灵活的划分与衔接,既考虑到公共活动区又充分考虑宅间院落、入户口,通过造景、借景等多种手法使整个设计主次分明、有开有合、有聚有散、小中见大、形式多变、步移景异,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功能和景观要求的统一体。现在很多居住区都已经向重视住户的参与性回归,将更多的绿地划分到宅间,为人们创造更多方便实用的交互空间。
二、活动场地
在各类景观空间的划分和布局上,有一类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活动场地,其中包含了运动场地、老人活动场地和儿童活动场地。很多房地产品牌都会对自己的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对活动场地和设施投诉的客户相对较多,反映配置少、不便捷,尤其运动场地配置不足,老人活动场地关注不够。对于不同定位的住区而言,住户对活动场地在其生活中的需求程度存在差异。混合型住区人群结构复杂,社区应提供充足的各类场地;青年公寓住区人群结构年轻化,社区应提供具有社交功能的场所及运动场地;养老型住区人群结构老年化,社区应提供安全便捷的老人活动场地。下面以混合型住区为例,浅谈一下社区中活动场地的设计。布置方式:各类活动场地布置必须考虑服务半径,否则会降低使用率。一般来说,成人可接受的步行距离是250米,老人是200米,儿童是50米。因此运动场地应相对集中布局,考虑日照、噪音问题,避免离住宅过近;老年人活动场地和中心广场结合,考虑日照、可通达性和无障碍通道;儿童活动场地应均匀布局,就近住宅布置,考虑日照和成年人看护区。活动内容:运动场地一般分为很多种,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有架空层的住区还可以布置乒乓球台等设施。老人活动场地一般可布置跳操广场、按摩走道、棋牌空间和各种健身器械等。儿童活动器械则种类繁多,如滑梯、秋千、翘翘板、沙坑等。与运动场地和老人活动场地年龄跨度大、通用性强的特点相比,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更有难度,也更重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活动场地的需求和喜好也不同。我国城市少年儿童平均每天闲暇时参加静态活动的时间达到2.2小时,户外活动不足。在感到运动量不足的儿童中,将近40%是由于“没有合适的场所”。设计单一的游戏环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结合传统游戏场、设计性、冒险性以及创造性游戏场,设计多元化儿童游戏场,满足儿童的不同需要,同时更要重视活动空间中的儿童安全。
三、植物造景
在宜居环境的中生态性非常重要。现在城市住区环境人工化、商业化太强而自然化不足,软硬景比列失衡。高绿化率能够降低空气中的粉尘、降低噪音、吸收热量、释放氧气。要创造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统一,既要讲究植物品种的多样性、生态适应性、生长周期性,又要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观赏性。绿地要以乔木为骨架,灌木可分布林间、林缘或作灌木丛独立布置。草地要因地制宜和相对集中,草本花卉总宜少而精,以林园围绕花园,发展多年生的宿根花卉。在植物选择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突出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卢山,李寿仁,陈波.宜居景观设计探索——以杭州临安“春天”居住小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0(9):92~95
[2]孟兆祯.《人居环境中的园林》.中国园林.2005(1):56~59
[3]关颖.我国大城市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30):28~31
[4]梁婕.居住区中儿童户外游戏环境设计探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