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9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以来第六个中华慈善日。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的慈善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果斐然。然而,也不乏有人觉得:慈善是公益组织和有钱人的事,和自己未必有关。
慈善究竟和谁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世道人心的外在体现。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扶持,可谓之“慈”,根植内心的助人愿望,可谓之“善”。从这个角度上看,每个心怀善念、愿意向他人伸出援手的社会成员,都践行着“慈”与“善”的精神。从本质上看,慈善事业无关身份、地位、财富或是资历,不论能力大小,只要有心出一份力、点一束光,每个人都能参与慈善。
在中国,慈善事业的践行者中,从不缺少年轻人的身影。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武汉,到暴雨侵袭之下的河南,在一个又一个危急关头,众多青年志愿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竭尽全力与天灾和死神“赛跑”。而在扶贫、支教、助童等更多需要下“慢功夫”的领域,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也有不容忽視的贡献。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支年轻的队伍中,不乏“00后”的身影。
生于2000年的大学生马慧,曾在随同父母援疆时收到过公益组织捐赠的冬季温暖包,并和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有不少接触。这些经历,让她感受到了个体与群体的联结,她也因此树立了长大后要帮助更多人的坚定信念。2020年,身为医学生,马慧前往集中隔离点支援抗疫。在2021年暑假中,她先是前往湖北支教,后来又在暴雨发生后赶赴郑州一线。事实上,马慧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身上闪耀的,正是慈善精神的光芒。
河南暴雨中,一份接力更新的网络“救命文档”,令人记忆犹新。这份“救命文档”的发起人李睿(网名Manto),以及多名后续参与文档维护的志愿者,同样是年纪轻轻的“00后”大学生。“救命文档”的存在为受灾群众与救援团队互通信息提供了巨大便利,为无数人带来了获救的希望。在这个例子中,社会不仅能够感受到年轻人的一腔热血,也看到了他们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平台的能力与特长。
在这些案例中,“00后”们对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有大有小,但一样的是他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热情与真心。年轻人的参与,不仅让慈善事业有了更多“生力军”,也带来了新的想法和观念,有利于让技术进步融入慈善事业的发展。
归根结底,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帮助他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连“00后”都能在公益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充分说明:参与慈善事业与其说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不如说只需要一份决心、一缕善念。一年只有一个中华慈善日,但是,每一天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可以行动起来,把关怀传递出去,将温暖撒向人间。(摘自《中国青年报》)
文本解读: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李凤成
角度一:每个人当为“慈善”尽一份力。
“慈善”的本质在于“爱人”,而“爱人”当本着真心,不与金钱挂钩。正如材料中所言,参与慈善事业与其说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不如说需要一份决心、一缕善念。这份“决心”“善念”的背后是人类的和衷共济,也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尊严所在。
角度二:青年须有担当。
当下一些年轻人暮气沉沉,追求“佛系”“躺平”,马慧等努力践行慈善事业的青年为他们树立起有担当的榜样。历史只会眷顾担当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角度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的链条之中,人自然也不例外,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的好:“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人要有与群体团结协作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传递,积聚为夺目的骄阳,同时在群体中有保持个体特质的独立能力。
学生运用示例
放眼历史,那些彪炳千秋的伟人,哪一个不是有高度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呢?他们忧国忧民,救百姓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人们同样需要树立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有人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并正在形成两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二是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事实证明,包括“00后”在内的青年一代,绝不是“自私的一代”,而是有责任感、有献身精神的一代。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在武汉坚守抗疫的有他们的身影,在暴雨侵袭之下的郑州洪灾战场有他们匆匆的步履,在扶贫、支教、助童等更多需要下“慢功夫”的领域有他们耐心的身姿……我们该为这些了不起的年轻人鼓掌!——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熊婕
(编辑:王冠婷)
慈善究竟和谁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世道人心的外在体现。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扶持,可谓之“慈”,根植内心的助人愿望,可谓之“善”。从这个角度上看,每个心怀善念、愿意向他人伸出援手的社会成员,都践行着“慈”与“善”的精神。从本质上看,慈善事业无关身份、地位、财富或是资历,不论能力大小,只要有心出一份力、点一束光,每个人都能参与慈善。
在中国,慈善事业的践行者中,从不缺少年轻人的身影。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武汉,到暴雨侵袭之下的河南,在一个又一个危急关头,众多青年志愿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竭尽全力与天灾和死神“赛跑”。而在扶贫、支教、助童等更多需要下“慢功夫”的领域,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也有不容忽視的贡献。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支年轻的队伍中,不乏“00后”的身影。
生于2000年的大学生马慧,曾在随同父母援疆时收到过公益组织捐赠的冬季温暖包,并和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有不少接触。这些经历,让她感受到了个体与群体的联结,她也因此树立了长大后要帮助更多人的坚定信念。2020年,身为医学生,马慧前往集中隔离点支援抗疫。在2021年暑假中,她先是前往湖北支教,后来又在暴雨发生后赶赴郑州一线。事实上,马慧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身上闪耀的,正是慈善精神的光芒。
河南暴雨中,一份接力更新的网络“救命文档”,令人记忆犹新。这份“救命文档”的发起人李睿(网名Manto),以及多名后续参与文档维护的志愿者,同样是年纪轻轻的“00后”大学生。“救命文档”的存在为受灾群众与救援团队互通信息提供了巨大便利,为无数人带来了获救的希望。在这个例子中,社会不仅能够感受到年轻人的一腔热血,也看到了他们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平台的能力与特长。
在这些案例中,“00后”们对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有大有小,但一样的是他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热情与真心。年轻人的参与,不仅让慈善事业有了更多“生力军”,也带来了新的想法和观念,有利于让技术进步融入慈善事业的发展。
归根结底,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帮助他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连“00后”都能在公益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充分说明:参与慈善事业与其说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不如说只需要一份决心、一缕善念。一年只有一个中华慈善日,但是,每一天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可以行动起来,把关怀传递出去,将温暖撒向人间。(摘自《中国青年报》)
文本解读: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李凤成
角度一:每个人当为“慈善”尽一份力。
“慈善”的本质在于“爱人”,而“爱人”当本着真心,不与金钱挂钩。正如材料中所言,参与慈善事业与其说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不如说需要一份决心、一缕善念。这份“决心”“善念”的背后是人类的和衷共济,也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尊严所在。
角度二:青年须有担当。
当下一些年轻人暮气沉沉,追求“佛系”“躺平”,马慧等努力践行慈善事业的青年为他们树立起有担当的榜样。历史只会眷顾担当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角度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的链条之中,人自然也不例外,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的好:“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人要有与群体团结协作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传递,积聚为夺目的骄阳,同时在群体中有保持个体特质的独立能力。
学生运用示例
放眼历史,那些彪炳千秋的伟人,哪一个不是有高度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呢?他们忧国忧民,救百姓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人们同样需要树立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有人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并正在形成两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二是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事实证明,包括“00后”在内的青年一代,绝不是“自私的一代”,而是有责任感、有献身精神的一代。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在武汉坚守抗疫的有他们的身影,在暴雨侵袭之下的郑州洪灾战场有他们匆匆的步履,在扶贫、支教、助童等更多需要下“慢功夫”的领域有他们耐心的身姿……我们该为这些了不起的年轻人鼓掌!——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熊婕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