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实践能力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利用多方资源,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进行了许多尝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多方协同;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174-03
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随着行业的细分,各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日渐趋向多元化。虽然全国数百所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仍不能很好地解决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以及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对于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院校在電子商务人才培养上,均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社会的需要,探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模式。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以下简称东方学院)是一所在2010年外迁到海宁市长安镇的独立学院,2015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将我院列入浙江省首批应用型试点本科院校之一。东方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迄今为止已经为社会输送了近千名电商人才。自学院外迁以来,电子商务专业积极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嫁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抽象发展到具象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影响到学生能否顺利衔接社会的一个关键,因此,好的实践体系使得人才培养事半功倍。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周边用于开展实践的企业资源并不丰富,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在应用型建设背景之下,结合专业特点,开始探索多方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一、当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东方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专业的实践环节贯穿了从大一到大四的所有阶段。一方面涵盖了从社会调查、阶段实习、学年论文再到大四的创业实训、综合专业实训乃至毕业实习等;另一方面是贯穿学生课余生活的第二课堂,涵盖了学生的军训、创新创业活动、短期培训和讲座、思想道德修养实践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对人才的培养。
社会调查是实践体系的最初环节,主要围绕目前的电子商务企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应用现状来开展,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来完成整个调查过程。
阶段实习是社会调查的提升,该过程要求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全方位地体验企业的运行、企业的电子商务环境和具体的业务流程。
学年论文则是在前期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形成对电子商务相应环节的自我思考,以论文的形式来总结学习所得。
创业实训、综合专业实训是在学生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背景下开展的综合性针对性的训练,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连接企业的能力。毕业实习则是对整个过程的总结,最终使得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开展工作。
以上过程中,社会调查在班级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阶段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由各自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各自开展实践,而创业实训和综合专业实训则以分组的方式由专门的课程指导教师指导进行。
(二)存在主要问题
前述方案紧紧围绕着学生能力提升的路径来设计,具有合理性。但在开展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这样的实践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目前人才培养的要求。
1.整个实践体系效果有限
体系中各个实践环节完整且连续,但是实践内容呈现离散化特征,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耦合性不强,使得总体效果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前述实践环节呈现任务化特征,在具体时刻发布具体的实践任务,但前后实践环节的内容却关联性不强,甚至学生最后的实践内容可能与专业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2.整个实践过程的质量控制较难,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持续改进的机制
目前专业的整个实践体系中,由于各个实践项目的离散化特征,学生的阶段实习、毕业实习等整个过程由综合导师各自负责,虽有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学生实践的效果、实践中的问题等情况很难得到有效反馈。
3.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非常有限
由于实践内容管理松散,实践效果反馈难,实践内容不连续等情况,使学生的个人能力的激发和培养效果不佳,学生对实践项目的开展热情不高。同时,尚未形成创业项目孕育的有效机制。
由于上述的各种问题,使得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亟须调整和改进,一方面需要解决实践内容离散化的特点,形成前后延续并且可以有效评价的实践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有效的制度进行质量监控,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另外,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有机地开展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得对应的实践环节能真正行之有效、发挥作用,实现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多方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针对前述的分析,我们希望构建一个校内和校外协同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平台,在此平台的基础之上构建课内和课外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校内+校外”协同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平台
1.实践平台的核心
电子商务运营过程实际上涵盖了电子商务完整的业务流程,从初期的企业和产品调研、标杆分析、店铺设计、营销方案设计到售前售后服务乃至数据分析等。
2.平台的组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实践平台,如图2所示。平台涵盖了几个方面:企业资源、实践教学团队、部分专业课程和学生社团。其中企业主要以开展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为主,实践教学团队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专业课程主要是运营类课程,学生社团主要是指与专业相关的社团。 3.校企的协同
(1)企业资源与实践内容的协同
此处涉及的企业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项目,中间涉及相应的资源,包括店铺、产品和物流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培训资源,主要是指导教师和培训课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提供的运营项目需要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及专业课程对接,根据不同年级提供不同内容。
(2)企业资源与校内管理的协同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源与实践内容的对接,在管理上采用以下几个方式:一是指定专门的对接教师,负责对应企业的对接事务;二是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实践教学团队和学生社团辅助的形式,相关的主题活动由学生社团参与发布和组织,教学团队提供师资支持,包括学生日常的打卡和考核等。
4.东方学院实施概况
(1)将校外资源引入校内,实现平台建设
利用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场地构建“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园”,以此为实地依托构建实践平台,期间引入企业资源,开展“高校蚁巢”项目,由此来提供常态化的以电商运营为主的创业实践项目。
(2)因地制宜地與周边企业开展合作
结合海宁和长安周边的优势,与许村家纺城、海宁皮革城等周边资源开展电子商务运营合作,学生团队通过这些资源在平台上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实践平台实践的学生以团队形式通过自主报名来参与,团队设组长,并形成日常的实践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由企业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建立起相应的签到制度、考核制度来评定学生的表现,以为后续的成绩管理提供依据。
(二) 构建“课内+课外”协同的专业实践体系
依托于实践平台来构建的专业实践体系如图3所示。其中“课内”是指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的各项专业实践活动,“课外”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据个人选择在实践平台上参与的实践活动。在此,学生可以根据学分置换的相关规定通过长期持续性地在实践平台上的实践活动来置换课内的相应学分。
1.实践体系的设计
在这个实践体系中,学生长期持续性地参与电商运营项目,其中“阶段1”主要是以调研、电子商务平台学习和电子商务项目小组组建为主,主要面向大一阶段;“阶段2”涵盖了竞赛和具体电子商务项目的初步运营等内容,主要面向大二和大三阶段;“阶段3”是电子商务的深入运营和数据分析,主要面向大四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学生在每一阶段可置换相应实践环节的学分。
2.实践体系中各方面的协同
通过这个实践体系,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同时实践体系中的各项内容相互协同作用,学生持续性地开展同类实践,提升了实践效果,其具体表现如下:
(1)实践内容的协同
学生各个时期的实践活动围绕电子商务运营项目展开。在内容上“阶段1”的实践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了电子商务概论的基础上,围绕阿里巴巴的平台通过“阿里E课堂”及各类培训来掌握典型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了解基本的实操技能;“阶段2”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明确网络创业营销和策划的要点以及开展店铺运营的要点,实施具体的运营;“阶段3”则通过综合专业实训、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蚁巢项目等开展电子商务运营实操。通过三个层次的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并由此实现学生实践内容的连续性。
(2)实践环节的协同
前述三个阶段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平台统一管理,在各个实践环节中由浅及深,环环相扣,实现协同。在大一和大二初期,学生以取得第二课堂学分为目标,参加由社团组织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大二和大三期间参与各类竞赛,如由“电子商务学会”组织的三创赛和网页设计大赛,通过竞赛提升电子商务技术、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此期间,学生可在专业导师引导下申报科研课题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此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大四期间,实践平台主要围绕“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结合学生前期电商运营项目的积累来深入开展运营项目。通过实践平台三个阶段的内容设计,实现实践环节的协同。
(三)建立制度保障平台运行
显然实践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要制度保障,而另一方面由于平台中的多数活动如电商运营项目等没有纳入培养方案中,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来提供支持。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系列制度。
1.建立实践平台管理制度
包括纳入平台的实践项目管理制度以及平台所在实践园的常规化管理制度,如团队管理、师资管理和企业管理等。
2.建立系统化的学生考核管理制度
学生的各类课外实践活动需纳入统一管理,建立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对学生依托于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实施的实践活动进行常态化的监管,以有效监督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
3.建立实践平台活动置换课内实践学分的制度
依据学生电商运营时间的长短和考核情况,建立起实践活动置换学分的置换制度,相关的阶段实习、学年论文和综合专业实训、创业实训等实践活动可通过课外的创业实践活动来置换,由此提升学生在实践平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总结和展望
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长期的实施和不断的改进才能真正发挥效用,达到构建的目的。目前的实训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如寻找合适并且稳定的企业资源、学生积极性的进一步激发、师资力量的构建和提升等。但在总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初步构建了这样一个实践平台和体系。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专业需要专业关联密切的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构建一个校内外协同的实训平台意义重大。它打破地理因素,实现企业资源的融入以及依托这一平台来构建课内外协同的实训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实现人才水平的提升。相信在今后不断的实施中,平台和实践体系会更加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S]. 北京:国务院.
[2] 孙若莹, 围绕专业特色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96-97.
[3] 马静,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经贸实践, 2017(12):359,361.
[4] 乔阳,马洪娟.基于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人才,2015(4):56-57,92.
[5] 占南. 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创新科技,2018(8):42-45.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多方协同;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174-03
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随着行业的细分,各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日渐趋向多元化。虽然全国数百所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仍不能很好地解决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以及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对于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院校在電子商务人才培养上,均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社会的需要,探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模式。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以下简称东方学院)是一所在2010年外迁到海宁市长安镇的独立学院,2015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将我院列入浙江省首批应用型试点本科院校之一。东方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迄今为止已经为社会输送了近千名电商人才。自学院外迁以来,电子商务专业积极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嫁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抽象发展到具象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影响到学生能否顺利衔接社会的一个关键,因此,好的实践体系使得人才培养事半功倍。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周边用于开展实践的企业资源并不丰富,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在应用型建设背景之下,结合专业特点,开始探索多方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一、当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东方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专业的实践环节贯穿了从大一到大四的所有阶段。一方面涵盖了从社会调查、阶段实习、学年论文再到大四的创业实训、综合专业实训乃至毕业实习等;另一方面是贯穿学生课余生活的第二课堂,涵盖了学生的军训、创新创业活动、短期培训和讲座、思想道德修养实践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对人才的培养。
社会调查是实践体系的最初环节,主要围绕目前的电子商务企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应用现状来开展,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来完成整个调查过程。
阶段实习是社会调查的提升,该过程要求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全方位地体验企业的运行、企业的电子商务环境和具体的业务流程。
学年论文则是在前期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形成对电子商务相应环节的自我思考,以论文的形式来总结学习所得。
创业实训、综合专业实训是在学生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背景下开展的综合性针对性的训练,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连接企业的能力。毕业实习则是对整个过程的总结,最终使得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开展工作。
以上过程中,社会调查在班级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阶段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由各自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各自开展实践,而创业实训和综合专业实训则以分组的方式由专门的课程指导教师指导进行。
(二)存在主要问题
前述方案紧紧围绕着学生能力提升的路径来设计,具有合理性。但在开展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这样的实践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目前人才培养的要求。
1.整个实践体系效果有限
体系中各个实践环节完整且连续,但是实践内容呈现离散化特征,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耦合性不强,使得总体效果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前述实践环节呈现任务化特征,在具体时刻发布具体的实践任务,但前后实践环节的内容却关联性不强,甚至学生最后的实践内容可能与专业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2.整个实践过程的质量控制较难,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持续改进的机制
目前专业的整个实践体系中,由于各个实践项目的离散化特征,学生的阶段实习、毕业实习等整个过程由综合导师各自负责,虽有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学生实践的效果、实践中的问题等情况很难得到有效反馈。
3.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非常有限
由于实践内容管理松散,实践效果反馈难,实践内容不连续等情况,使学生的个人能力的激发和培养效果不佳,学生对实践项目的开展热情不高。同时,尚未形成创业项目孕育的有效机制。
由于上述的各种问题,使得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亟须调整和改进,一方面需要解决实践内容离散化的特点,形成前后延续并且可以有效评价的实践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有效的制度进行质量监控,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另外,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有机地开展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得对应的实践环节能真正行之有效、发挥作用,实现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多方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针对前述的分析,我们希望构建一个校内和校外协同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平台,在此平台的基础之上构建课内和课外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校内+校外”协同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平台
1.实践平台的核心
电子商务运营过程实际上涵盖了电子商务完整的业务流程,从初期的企业和产品调研、标杆分析、店铺设计、营销方案设计到售前售后服务乃至数据分析等。
2.平台的组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实践平台,如图2所示。平台涵盖了几个方面:企业资源、实践教学团队、部分专业课程和学生社团。其中企业主要以开展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为主,实践教学团队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专业课程主要是运营类课程,学生社团主要是指与专业相关的社团。 3.校企的协同
(1)企业资源与实践内容的协同
此处涉及的企业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项目,中间涉及相应的资源,包括店铺、产品和物流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培训资源,主要是指导教师和培训课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提供的运营项目需要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及专业课程对接,根据不同年级提供不同内容。
(2)企业资源与校内管理的协同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源与实践内容的对接,在管理上采用以下几个方式:一是指定专门的对接教师,负责对应企业的对接事务;二是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实践教学团队和学生社团辅助的形式,相关的主题活动由学生社团参与发布和组织,教学团队提供师资支持,包括学生日常的打卡和考核等。
4.东方学院实施概况
(1)将校外资源引入校内,实现平台建设
利用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场地构建“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园”,以此为实地依托构建实践平台,期间引入企业资源,开展“高校蚁巢”项目,由此来提供常态化的以电商运营为主的创业实践项目。
(2)因地制宜地與周边企业开展合作
结合海宁和长安周边的优势,与许村家纺城、海宁皮革城等周边资源开展电子商务运营合作,学生团队通过这些资源在平台上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实践平台实践的学生以团队形式通过自主报名来参与,团队设组长,并形成日常的实践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由企业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建立起相应的签到制度、考核制度来评定学生的表现,以为后续的成绩管理提供依据。
(二) 构建“课内+课外”协同的专业实践体系
依托于实践平台来构建的专业实践体系如图3所示。其中“课内”是指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的各项专业实践活动,“课外”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据个人选择在实践平台上参与的实践活动。在此,学生可以根据学分置换的相关规定通过长期持续性地在实践平台上的实践活动来置换课内的相应学分。
1.实践体系的设计
在这个实践体系中,学生长期持续性地参与电商运营项目,其中“阶段1”主要是以调研、电子商务平台学习和电子商务项目小组组建为主,主要面向大一阶段;“阶段2”涵盖了竞赛和具体电子商务项目的初步运营等内容,主要面向大二和大三阶段;“阶段3”是电子商务的深入运营和数据分析,主要面向大四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学生在每一阶段可置换相应实践环节的学分。
2.实践体系中各方面的协同
通过这个实践体系,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同时实践体系中的各项内容相互协同作用,学生持续性地开展同类实践,提升了实践效果,其具体表现如下:
(1)实践内容的协同
学生各个时期的实践活动围绕电子商务运营项目展开。在内容上“阶段1”的实践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了电子商务概论的基础上,围绕阿里巴巴的平台通过“阿里E课堂”及各类培训来掌握典型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了解基本的实操技能;“阶段2”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明确网络创业营销和策划的要点以及开展店铺运营的要点,实施具体的运营;“阶段3”则通过综合专业实训、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蚁巢项目等开展电子商务运营实操。通过三个层次的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并由此实现学生实践内容的连续性。
(2)实践环节的协同
前述三个阶段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平台统一管理,在各个实践环节中由浅及深,环环相扣,实现协同。在大一和大二初期,学生以取得第二课堂学分为目标,参加由社团组织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大二和大三期间参与各类竞赛,如由“电子商务学会”组织的三创赛和网页设计大赛,通过竞赛提升电子商务技术、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此期间,学生可在专业导师引导下申报科研课题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此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大四期间,实践平台主要围绕“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结合学生前期电商运营项目的积累来深入开展运营项目。通过实践平台三个阶段的内容设计,实现实践环节的协同。
(三)建立制度保障平台运行
显然实践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要制度保障,而另一方面由于平台中的多数活动如电商运营项目等没有纳入培养方案中,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来提供支持。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系列制度。
1.建立实践平台管理制度
包括纳入平台的实践项目管理制度以及平台所在实践园的常规化管理制度,如团队管理、师资管理和企业管理等。
2.建立系统化的学生考核管理制度
学生的各类课外实践活动需纳入统一管理,建立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对学生依托于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实施的实践活动进行常态化的监管,以有效监督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
3.建立实践平台活动置换课内实践学分的制度
依据学生电商运营时间的长短和考核情况,建立起实践活动置换学分的置换制度,相关的阶段实习、学年论文和综合专业实训、创业实训等实践活动可通过课外的创业实践活动来置换,由此提升学生在实践平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总结和展望
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长期的实施和不断的改进才能真正发挥效用,达到构建的目的。目前的实训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如寻找合适并且稳定的企业资源、学生积极性的进一步激发、师资力量的构建和提升等。但在总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初步构建了这样一个实践平台和体系。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专业需要专业关联密切的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构建一个校内外协同的实训平台意义重大。它打破地理因素,实现企业资源的融入以及依托这一平台来构建课内外协同的实训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实现人才水平的提升。相信在今后不断的实施中,平台和实践体系会更加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S]. 北京:国务院.
[2] 孙若莹, 围绕专业特色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96-97.
[3] 马静,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经贸实践, 2017(12):359,361.
[4] 乔阳,马洪娟.基于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人才,2015(4):56-57,92.
[5] 占南. 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创新科技,2018(8):42-45.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