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否诚信靠谱,交付你的工作是否可以全然托付,
你的人品考量比你的能力更重要
央视前制片人,高端情感平台“桃花岛”创办人
公司第一要务是招聘团队。作为一个离开体制的创业者,开始的时候很困惑。在前单位,无论是工作搭档还是栏目下属,都是由体制本身营生。无论是竞聘上岗还是根据能力调配,甚或是应届大学生实习,都由单位决定,我只是被动接纳。而现在,我自己突然成了一个体系的老大,要谁不要谁,确定何种标准,都是自己说了算了。
当无数的选择都放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通常的反应是无从选择。
招人的最初始,我和合伙人就招聘什么样的人发生了剧烈的争执。合伙人的意思是,为了让公司工作更顺畅更迅速地开展,我们应该招聘那种至少有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哪怕工资高一点,但是上手快,能在短时间内独立撑起一摊工作。我的想法则是,应该从那些大学或者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群入手。我不怕人新,没经验,只要悟性高,我愿意从头开始培养。合伙人坚决不同意,他认为,一旦这些孩子被培养成才,只要外面有更好的薪资条件,他们便会一走了之,我们所有的心血都会变成为他人做嫁衣裳。
各有各的道理。我们都没有说服对方。
因为公司最需要的是新媒体的内容负责人,我们暂且搁下争执,想的是先在更大范围内挑人,然后再最终确定怎么办。
来了一个曾经在好几个大平台实习工作过的女孩儿,形象也好,希求薪资也合理。我正好出差,合伙人就约见了。第一次据说谈得非常投缘,聊了数个小时,姑娘表示马上回趟家(南方),最多一周,回来就可以上班。合伙人很高兴,出手很顺利嘛!我也代他高兴。
很快,一周过去了。很快,十天过去了。姑娘音信皆无。发微信不回,电话关机。因为朋友圈也未更新,我跟合伙人的第一直觉都是姑娘是不是出事了(当时各种网约车出事,回家途中失踪新闻),因为一切手续未办,姑娘又是自己看招聘启事前来,我们没有她除了个人之外的任何联系方式。合伙人很担心,几乎每天给姑娘打一遍电话,发一个微信。我们约定了一个截止时间,过了那个时间如果还联系不上,我们就报警。
突然,姑娘的朋友圈更新了:自己的淘宝小店,代购各种海外产品,好开森……
后来我们才知道,姑娘同时应聘了好几家公司的工作,权衡来权衡去,结果哪儿都没去,自己开网店挣钱去了。
您倒是告诉我们一声啊!
合伙人说,90后的世界我们永远不懂。我劝他,我们就别一竹竿打沉一船人吧,也许只是个奇葩被我们碰上了呢?
紧接着,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两例。一个说回去写一份策划方案,就此杳无音讯;另一个说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尽快给我们回信,然后再无联系。久而久之,我们都习惯了。那段日子,我往好多群了发了一篇文章:《回复他人信息不只是一种礼貌,还是一种教养》。
现在想来,这些人的不联系就像相亲一样:虽然和你见了,觉得还不错,可没准同时相的那个比你条件更好;或者第一面的亲热客气和想要继续交往的表达都是维持一种起码的社交礼貌,没准心里当时就决定了出门后各回各家。只是,应聘职位毕竟不等同于情感交往,圈子很小,用人平台就是这些公司,大家因为合作会有各种各样的交集,保不齐哪天,我们就会狭路相逢。而你是否诚信靠谱,交付你的工作是否可以全然托付,你的人品考量比你的能力更重要——这个道理,估计很多人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吧?
关于招聘的奇葩经历,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可以再写个第二季、第三季。如今,公司员工已经有数人,各种碰撞磨合之后,开始了相应的运转。我更加笃信当年我加入纪录片创作团队时我的导师陈虻说的那句话:想做片子,先从做人开始。
做什么,都要先从做人开始。
你的人品考量比你的能力更重要
央视前制片人,高端情感平台“桃花岛”创办人
公司第一要务是招聘团队。作为一个离开体制的创业者,开始的时候很困惑。在前单位,无论是工作搭档还是栏目下属,都是由体制本身营生。无论是竞聘上岗还是根据能力调配,甚或是应届大学生实习,都由单位决定,我只是被动接纳。而现在,我自己突然成了一个体系的老大,要谁不要谁,确定何种标准,都是自己说了算了。
当无数的选择都放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通常的反应是无从选择。
招人的最初始,我和合伙人就招聘什么样的人发生了剧烈的争执。合伙人的意思是,为了让公司工作更顺畅更迅速地开展,我们应该招聘那种至少有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哪怕工资高一点,但是上手快,能在短时间内独立撑起一摊工作。我的想法则是,应该从那些大学或者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群入手。我不怕人新,没经验,只要悟性高,我愿意从头开始培养。合伙人坚决不同意,他认为,一旦这些孩子被培养成才,只要外面有更好的薪资条件,他们便会一走了之,我们所有的心血都会变成为他人做嫁衣裳。
各有各的道理。我们都没有说服对方。
因为公司最需要的是新媒体的内容负责人,我们暂且搁下争执,想的是先在更大范围内挑人,然后再最终确定怎么办。
来了一个曾经在好几个大平台实习工作过的女孩儿,形象也好,希求薪资也合理。我正好出差,合伙人就约见了。第一次据说谈得非常投缘,聊了数个小时,姑娘表示马上回趟家(南方),最多一周,回来就可以上班。合伙人很高兴,出手很顺利嘛!我也代他高兴。
很快,一周过去了。很快,十天过去了。姑娘音信皆无。发微信不回,电话关机。因为朋友圈也未更新,我跟合伙人的第一直觉都是姑娘是不是出事了(当时各种网约车出事,回家途中失踪新闻),因为一切手续未办,姑娘又是自己看招聘启事前来,我们没有她除了个人之外的任何联系方式。合伙人很担心,几乎每天给姑娘打一遍电话,发一个微信。我们约定了一个截止时间,过了那个时间如果还联系不上,我们就报警。
突然,姑娘的朋友圈更新了:自己的淘宝小店,代购各种海外产品,好开森……
后来我们才知道,姑娘同时应聘了好几家公司的工作,权衡来权衡去,结果哪儿都没去,自己开网店挣钱去了。
您倒是告诉我们一声啊!
合伙人说,90后的世界我们永远不懂。我劝他,我们就别一竹竿打沉一船人吧,也许只是个奇葩被我们碰上了呢?
紧接着,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两例。一个说回去写一份策划方案,就此杳无音讯;另一个说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尽快给我们回信,然后再无联系。久而久之,我们都习惯了。那段日子,我往好多群了发了一篇文章:《回复他人信息不只是一种礼貌,还是一种教养》。
现在想来,这些人的不联系就像相亲一样:虽然和你见了,觉得还不错,可没准同时相的那个比你条件更好;或者第一面的亲热客气和想要继续交往的表达都是维持一种起码的社交礼貌,没准心里当时就决定了出门后各回各家。只是,应聘职位毕竟不等同于情感交往,圈子很小,用人平台就是这些公司,大家因为合作会有各种各样的交集,保不齐哪天,我们就会狭路相逢。而你是否诚信靠谱,交付你的工作是否可以全然托付,你的人品考量比你的能力更重要——这个道理,估计很多人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吧?
关于招聘的奇葩经历,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可以再写个第二季、第三季。如今,公司员工已经有数人,各种碰撞磨合之后,开始了相应的运转。我更加笃信当年我加入纪录片创作团队时我的导师陈虻说的那句话:想做片子,先从做人开始。
做什么,都要先从做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