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党和国家立足国内国际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广东改革开放未来四十年的新起点。作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佛山应寻求更为科学的转型升级路径。本项目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来全面准确地揭示佛山制造业产业结构发展的状况。首先分析佛山制造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然后选取佛山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佛山制造业利润率作等为衡量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标。进而以居民收入、就业水平、国外投资等指标作为自变量,佛山工业总产值和佛山制造业的规模比(工业总产值/GDP)等作为因变量建立模型。本文最终根据模型结果选取三个固定效应模型,得出居民收入水平、就业水平、国外投资、销售产值等对于佛山转型升级有显著的影响。最后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背景,阐明佛山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及发展原则,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及相配套的政策建议,更好地促进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研究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是党和国家立足国内国际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广东改革开放未来四十年的新起点。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粤港澳三地城市群的协同发展,通过制度创新深化合作,这为周边的城市群带来了许多機会。而作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佛山,在国家力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佛山制造业要想走向高端、向全球引智,应该如何利用佛山制造业已有的基础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佛山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将基于所得数理结果深入分析,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背景,针对佛山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及针对性的建议。
二、佛山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008年以来,佛山制造业一直保持态势,但增速放缓。佛山市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制造业的发展上,往往只注重制造业“量”的增长,而忽略了其“质”的提升。通过统计发现,佛山制造业产业大多仍处于附加值低的价值链,产业结构转型的效果尚不显著。而从整体上看,佛山制造业始终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因此需要利用自身条件,抓住目前的机遇进行转型升级。
(一)制造业行业结构不合理
潘震宇(2012)将制造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五种类型。[1]本文借鉴这种方法,按生产要素密集的程度对佛山市制造业进行了详细划分,如下图所示。
佛山制造业从以下要素划分的结果可以得出,佛山制造业目前还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微笑曲线”的下端。
整体来说,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占比一直处于最低状态,而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处于最高状态。佛山市制造业呈现出总体结构水平较低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技术密集型产业、高能耗以及高污染产业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小。[2]
(二)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低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概念引自戴魁早(2014)认为的工业结构的高技术化、高知识化和高附加值化己成为工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将带有这些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归为第三类产业,将传统产业分为第一类产业和第二类产业,以两者之比作为工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指标。本文采用各区技术密集型企业占比作为佛山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测量指标[3]。
佛山目前各地区之间产业高度化程度,从佛山五个区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总产值占比来说明。从图7可看出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是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禅城区和高明区。说明顺德区和南海区的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高,这与其大规模的科研投入有关。
三、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证分析
由于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是指制造业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升级。本文从佛山制造业“质”和“量”两方面入手,具体以佛山制造业利润率、规模比(工业产值/GDP)和工业总产值作为衡量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标。
(一)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标选取
本文通过供给类、需求类、对外开放程度三个方面选取指标作为影响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具体选取就业人数、固定资产、居民收入、销售产值、外商资和出口交货值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
(二)模型的构建
较为常用的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其一般形式可以表述为:
根据以上指标选取,具体选取就业人数、固定资产、居民收入、销售产值、外商资和出口交货值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规模比(工业产值/GDP)、工业总产值和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三)数据来源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均来自于 2008-2018 年的《佛山统计年鉴》,经数据删选后,本项目选取374个样本。基于已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
X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规模比(工业产值/GDP),利润率和工业总产值来衡量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建立回归模型。
F检验和Hausman检验显示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下表就是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
2.结果分析
从模型1可以看出,就业人数和工业总产值/GDP呈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于佛山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基本上保持了同步变动,第二产业产值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4],故就业人数对规模比(工业总产值/GDP)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促进就业、引进人才,成了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从模型2可以看出,居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显著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是因为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会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消费会减少,从而使得恩格尔系数下降,导致食品、饮料相关行业在制造业的占比下降。居民对低附加值产业的产品消费会减少,对高附加值的产业的产品消费会相对增加,从而促进佛山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发展。 从模型3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和利润率呈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利润率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对于制造业来说,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是规模较大、产量大的企业。说明佛山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由于存在企业结构成熟、设备齐全、生产和管理更优的优势,利润率一般会比较高,即投入产出比高。
四、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研究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保持制造业的增长有“质”和“量”的双重保证。质量的提升是为了长远的发展,因此把保持增长放在目标的首位。二是产业结构要有明显的优化升级。优化升级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具体从要素投入、上述解释变量和区域发展的平衡性着手。三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的支持,自主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四是发展绿色经济,节能减排,减少污染。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强化区域合作,主动对接广深港澳中心城市的发展
第一,連接港澳,面向国际。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大力吸引高端优质项目,积极引导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优势产业投资。积极参与粤澳、粤港、粤港澳重点合作平台建设,探索更加灵活、开放的合作方式。
第二,对接广深,错位发展。佛山要坚持对接广深,进一步深化合作,大力引进优质创新项目、创新孵化平台和金融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一环创新圈”的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平台打造作用,将更多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资源“引进来”。打造荔湾—南海同城化合作示范区、花都—三水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三龙湾,做强“广佛极点”。
第三,融合周边,主动辐射。深化与“深莞惠+河源、揭阳”、“珠中江+阳江”经济圈协作互动,提升佛山制造业的辐射能力。利用与中山、江门、珠海等共同打造珠江西岸万亿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机遇,形成更加深化的制造业生态体系。
(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
佛山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急需加大技术投入,通过生产要素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转变得到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体措施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更好激发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动力,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加强引导。另一方面,政府也应适当提高研发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
二是注重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人才。从模型分析我们得知,就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佛山制造业存在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缺乏。对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高校高质量教育输出人才。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优惠如购房折扣、降低落户门槛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加快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外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以节约资源、优化环境为原则。由于佛山制造业大多数企业属于高污染、低附加值型企业,这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佛山的长远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现阶段经济转型的需要,原有的污染较大的产业需要向外转移。
根据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原则,粤北粤西等地区由于地区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欠缺导致其长期发展不平衡,佛山可以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以上欠发达地区转移,这也为佛山市承接节能型、技术型产业,研发等创造空间,促进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四)科学规划营造良好环境,精益化+速度化走向智能制造
从自身产业基础和生产链出发,推动产业升级“腾笼换鸟”,避免产业空心化。各区的制造业转型需要因地制宜,地区间的制造业要做到互相协同、避免冲突。同时,为了更好制定制造业发展规划,政府可以牵头,协同高校、企业、研究所等机构,为地区间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结论
本文分析了佛山制造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体从佛山制造业的总体产量、产业结构分布的合理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性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佛山制造业以劳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较低;同时,还指出了佛山制造业发展放缓、佛山制造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还选取规模比(工业产值/GDP)、利润率和工业总产值来衡量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因素对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最终得出科研投入、就业水平和外商投资等因素对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机理及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求证[D].深圳大学2015
[2]闫福平.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D].中国广东省委党校.2018
[3]戴魁早.中国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1985-2010[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33(02):296-304.
[4]陈果.佛山市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6(5)
指导老师:李军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研究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是党和国家立足国内国际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广东改革开放未来四十年的新起点。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粤港澳三地城市群的协同发展,通过制度创新深化合作,这为周边的城市群带来了许多機会。而作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佛山,在国家力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佛山制造业要想走向高端、向全球引智,应该如何利用佛山制造业已有的基础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佛山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将基于所得数理结果深入分析,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背景,针对佛山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及针对性的建议。
二、佛山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008年以来,佛山制造业一直保持态势,但增速放缓。佛山市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制造业的发展上,往往只注重制造业“量”的增长,而忽略了其“质”的提升。通过统计发现,佛山制造业产业大多仍处于附加值低的价值链,产业结构转型的效果尚不显著。而从整体上看,佛山制造业始终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因此需要利用自身条件,抓住目前的机遇进行转型升级。
(一)制造业行业结构不合理
潘震宇(2012)将制造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五种类型。[1]本文借鉴这种方法,按生产要素密集的程度对佛山市制造业进行了详细划分,如下图所示。
佛山制造业从以下要素划分的结果可以得出,佛山制造业目前还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微笑曲线”的下端。
整体来说,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占比一直处于最低状态,而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处于最高状态。佛山市制造业呈现出总体结构水平较低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技术密集型产业、高能耗以及高污染产业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小。[2]
(二)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低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概念引自戴魁早(2014)认为的工业结构的高技术化、高知识化和高附加值化己成为工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将带有这些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归为第三类产业,将传统产业分为第一类产业和第二类产业,以两者之比作为工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指标。本文采用各区技术密集型企业占比作为佛山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测量指标[3]。
佛山目前各地区之间产业高度化程度,从佛山五个区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总产值占比来说明。从图7可看出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是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禅城区和高明区。说明顺德区和南海区的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高,这与其大规模的科研投入有关。
三、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证分析
由于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是指制造业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升级。本文从佛山制造业“质”和“量”两方面入手,具体以佛山制造业利润率、规模比(工业产值/GDP)和工业总产值作为衡量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标。
(一)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标选取
本文通过供给类、需求类、对外开放程度三个方面选取指标作为影响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具体选取就业人数、固定资产、居民收入、销售产值、外商资和出口交货值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
(二)模型的构建
较为常用的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其一般形式可以表述为:
根据以上指标选取,具体选取就业人数、固定资产、居民收入、销售产值、外商资和出口交货值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规模比(工业产值/GDP)、工业总产值和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三)数据来源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均来自于 2008-2018 年的《佛山统计年鉴》,经数据删选后,本项目选取374个样本。基于已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
X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规模比(工业产值/GDP),利润率和工业总产值来衡量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建立回归模型。
F检验和Hausman检验显示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下表就是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
2.结果分析
从模型1可以看出,就业人数和工业总产值/GDP呈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于佛山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基本上保持了同步变动,第二产业产值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4],故就业人数对规模比(工业总产值/GDP)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促进就业、引进人才,成了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从模型2可以看出,居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显著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是因为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会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消费会减少,从而使得恩格尔系数下降,导致食品、饮料相关行业在制造业的占比下降。居民对低附加值产业的产品消费会减少,对高附加值的产业的产品消费会相对增加,从而促进佛山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发展。 从模型3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和利润率呈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利润率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对于制造业来说,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是规模较大、产量大的企业。说明佛山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由于存在企业结构成熟、设备齐全、生产和管理更优的优势,利润率一般会比较高,即投入产出比高。
四、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研究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保持制造业的增长有“质”和“量”的双重保证。质量的提升是为了长远的发展,因此把保持增长放在目标的首位。二是产业结构要有明显的优化升级。优化升级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具体从要素投入、上述解释变量和区域发展的平衡性着手。三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的支持,自主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四是发展绿色经济,节能减排,减少污染。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强化区域合作,主动对接广深港澳中心城市的发展
第一,連接港澳,面向国际。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大力吸引高端优质项目,积极引导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优势产业投资。积极参与粤澳、粤港、粤港澳重点合作平台建设,探索更加灵活、开放的合作方式。
第二,对接广深,错位发展。佛山要坚持对接广深,进一步深化合作,大力引进优质创新项目、创新孵化平台和金融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一环创新圈”的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平台打造作用,将更多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资源“引进来”。打造荔湾—南海同城化合作示范区、花都—三水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三龙湾,做强“广佛极点”。
第三,融合周边,主动辐射。深化与“深莞惠+河源、揭阳”、“珠中江+阳江”经济圈协作互动,提升佛山制造业的辐射能力。利用与中山、江门、珠海等共同打造珠江西岸万亿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机遇,形成更加深化的制造业生态体系。
(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
佛山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急需加大技术投入,通过生产要素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转变得到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体措施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更好激发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动力,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加强引导。另一方面,政府也应适当提高研发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
二是注重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人才。从模型分析我们得知,就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佛山制造业存在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缺乏。对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高校高质量教育输出人才。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优惠如购房折扣、降低落户门槛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加快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外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以节约资源、优化环境为原则。由于佛山制造业大多数企业属于高污染、低附加值型企业,这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佛山的长远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现阶段经济转型的需要,原有的污染较大的产业需要向外转移。
根据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原则,粤北粤西等地区由于地区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欠缺导致其长期发展不平衡,佛山可以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以上欠发达地区转移,这也为佛山市承接节能型、技术型产业,研发等创造空间,促进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四)科学规划营造良好环境,精益化+速度化走向智能制造
从自身产业基础和生产链出发,推动产业升级“腾笼换鸟”,避免产业空心化。各区的制造业转型需要因地制宜,地区间的制造业要做到互相协同、避免冲突。同时,为了更好制定制造业发展规划,政府可以牵头,协同高校、企业、研究所等机构,为地区间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结论
本文分析了佛山制造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体从佛山制造业的总体产量、产业结构分布的合理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性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佛山制造业以劳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较低;同时,还指出了佛山制造业发展放缓、佛山制造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还选取规模比(工业产值/GDP)、利润率和工业总产值来衡量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因素对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最终得出科研投入、就业水平和外商投资等因素对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机理及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求证[D].深圳大学2015
[2]闫福平.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D].中国广东省委党校.2018
[3]戴魁早.中国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1985-2010[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33(02):296-304.
[4]陈果.佛山市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6(5)
指导老师: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