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级环境设计人才,是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需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以居住空间设计为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方案,进而延伸应用到环境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
关键词:环境设计;居住空间设计;改革方案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持续进行,党的十九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环境设计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调整教育的视角和观念,以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级环境设计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环境设计教育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居住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的居住空间环境作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一定素质和设计能力的人才。
1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回顾近年来的教学过程,居住空间设计在课堂教学、教学反馈、考核机制等教学环节中均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总结如下:
1.1 授课时间安排分散
要完成一套完整的居住空间设计方案,需要经历基础理论的讲述、项目现场的调研、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方案的构思、设计的表现、教师的指导、反复修改,直至设计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而一直以来,该门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都是每周上1~2次课,每次2个学时,连续上16周,同时还要学习其他设计类专业课程。这对于学生来说精力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较强的连贯性、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导致基础知识与实践脱节,设计过程三心二意,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最终导致设计作品质量不高。
1.2 教学模式偏于传统
居住空间设计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是理论讲授,图文结合,加入大量的设计案例解析。表面看来教学手段比较丰富,类似于“项目教学法”。但该门课程要完成的是“空间的设计”,用讲授和图片案例的方式授课,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且内容过于平面化,缺乏创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
1.3 理论难以联系实践
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虚拟课题,考核评价重视的是直观的效果,缺乏行业标准,师资队伍缺乏行业经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无法融会贯通,设计过程中缺乏生产、功能、工艺及销售、服务等全方位的考虑,设计缺乏执行性。
1.4 考核方式不够灵活
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缺乏灵活性。目前,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快速完成一套居住空间的方案设计。由于时间有限,考核结果反映出学生往往进行简单的家具摆设、空间分割,设计风格和造型对设计规范、材质的应用知之甚少。
2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1 调整授课时间的安排方式
集中周授课的方式,安排4~5周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该门专业课结束后,再安排另一门专业课的学习。这样的时间安排有利于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对一门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专注度、连贯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完成一些高质量的设计方案,也有利于教师很好地跟踪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
2.2 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理念深刻、简明易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分课堂”就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之间有一个内化的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通过对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学生内化、课堂讨论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在进行之前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讲授”要生动、精炼,主要进行引导性、框架式的讲授,核心是促进学生随后的学习。“学生内化”部分,作业的布置十分关键,还有一个“亮、考、帮”的应用。
在课堂讨论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比如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创立的“六顶思考帽”,就非常适合本门课程的讨论。比如,学生完成了一套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案,在讨论时,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若干人,每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业主、设计师、施工员、预算员、路人甲等,每名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有效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加强实践教学
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需要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从分散到紧密,从企业行业文化的教育到实战项目的训练逐步跟进,推进“專家进课堂、赛事进课堂、项目进课堂”,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切实培养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
2.4 改革考核方式
环境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应将市场调研、阶段讲评、工程实地调研等环节引入教学中,每个阶段都设置明确的阶段性任务,并提出明确的阶段性要求。比如居住空间设计,通过设置市场调研、草图方案讲评、小组互评等环节测试学生的设计能力,最后各阶段成绩与期末测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相加后得出最终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可全面细致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本文以居住空间设计为例,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还需要不断完善师资、设备配套、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交流与监督,在此基础上,发挥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带动作用,将调整后的教学改革方案逐步渗透到其他课程中。
参考文献:
[1] 何方瑶,田晓.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以“室内设计原理”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
[2] 黄华明,朱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美术大观,2013.
[3] 郑桂玉.递进式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装饰,2014.
作者简介:张江波,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
范玥,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
包敏,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
关键词:环境设计;居住空间设计;改革方案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持续进行,党的十九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环境设计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调整教育的视角和观念,以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级环境设计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环境设计教育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居住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的居住空间环境作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一定素质和设计能力的人才。
1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回顾近年来的教学过程,居住空间设计在课堂教学、教学反馈、考核机制等教学环节中均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总结如下:
1.1 授课时间安排分散
要完成一套完整的居住空间设计方案,需要经历基础理论的讲述、项目现场的调研、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方案的构思、设计的表现、教师的指导、反复修改,直至设计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而一直以来,该门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都是每周上1~2次课,每次2个学时,连续上16周,同时还要学习其他设计类专业课程。这对于学生来说精力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较强的连贯性、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导致基础知识与实践脱节,设计过程三心二意,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最终导致设计作品质量不高。
1.2 教学模式偏于传统
居住空间设计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是理论讲授,图文结合,加入大量的设计案例解析。表面看来教学手段比较丰富,类似于“项目教学法”。但该门课程要完成的是“空间的设计”,用讲授和图片案例的方式授课,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且内容过于平面化,缺乏创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
1.3 理论难以联系实践
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虚拟课题,考核评价重视的是直观的效果,缺乏行业标准,师资队伍缺乏行业经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无法融会贯通,设计过程中缺乏生产、功能、工艺及销售、服务等全方位的考虑,设计缺乏执行性。
1.4 考核方式不够灵活
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缺乏灵活性。目前,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快速完成一套居住空间的方案设计。由于时间有限,考核结果反映出学生往往进行简单的家具摆设、空间分割,设计风格和造型对设计规范、材质的应用知之甚少。
2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1 调整授课时间的安排方式
集中周授课的方式,安排4~5周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该门专业课结束后,再安排另一门专业课的学习。这样的时间安排有利于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对一门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专注度、连贯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完成一些高质量的设计方案,也有利于教师很好地跟踪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
2.2 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理念深刻、简明易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分课堂”就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之间有一个内化的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通过对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学生内化、课堂讨论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在进行之前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讲授”要生动、精炼,主要进行引导性、框架式的讲授,核心是促进学生随后的学习。“学生内化”部分,作业的布置十分关键,还有一个“亮、考、帮”的应用。
在课堂讨论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比如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创立的“六顶思考帽”,就非常适合本门课程的讨论。比如,学生完成了一套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案,在讨论时,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若干人,每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业主、设计师、施工员、预算员、路人甲等,每名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有效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加强实践教学
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需要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从分散到紧密,从企业行业文化的教育到实战项目的训练逐步跟进,推进“專家进课堂、赛事进课堂、项目进课堂”,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切实培养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
2.4 改革考核方式
环境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应将市场调研、阶段讲评、工程实地调研等环节引入教学中,每个阶段都设置明确的阶段性任务,并提出明确的阶段性要求。比如居住空间设计,通过设置市场调研、草图方案讲评、小组互评等环节测试学生的设计能力,最后各阶段成绩与期末测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相加后得出最终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可全面细致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本文以居住空间设计为例,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还需要不断完善师资、设备配套、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交流与监督,在此基础上,发挥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带动作用,将调整后的教学改革方案逐步渗透到其他课程中。
参考文献:
[1] 何方瑶,田晓.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以“室内设计原理”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
[2] 黄华明,朱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美术大观,2013.
[3] 郑桂玉.递进式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装饰,2014.
作者简介:张江波,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
范玥,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
包敏,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