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句话一语道破我对书的念想: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每个爱书的女生,心里都藏着一个书店梦。它不需要很大,窗台上种着不知名的羞涩小花,暖色调的墙上挂着拙朴的涂鸦和照片,通到天花板的大书橱里摆满了自己喜欢的书,木头梯子靠着书橱,猫咪慵懒地蜷在火炉旁打盹。在《知音女孩》的伴游下,走进那些散落在世界角落的书店,来一场与自己频率和气场都相同的邂逅之旅,是多么浪漫的事。
英国海怡小镇:最早的书店小镇
海怡小镇是全世界第一个书镇(Book town)。在威尔士明朗的天空下,咸湿的海风徐徐吹拂,书香弥漫着整个小镇。小镇里至少有41家专门书店,长达数英里的书架,几十万册图书,内容涉及两千多个领域,走在路上闻到的是陈旧纸张的味道。这个只有1500多人的小镇,被誉为“世界最大的二手书集散地”,1989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的“海怡文学节”,是闻名世界的读书圣会,涌动的人群流连在一间间书店里,一派生动繁华,每年吸引了超过100万游客。
女孩书签:
20世纪60年代初,一个叫理查德·布斯的男人开了一家古董店,兼卖些图书,从此拉开了小镇的图书故事。古董店里图书的销路远比古董好,于是精明的布斯买下了镇上每一处可以到手的房产,如老电影院、消防局、济贫院和一座小教堂,甚至一座废弃的古堡,用来囤积并销售图书……这座美丽的海滨小镇渐渐成为英国的主要景点之一。据说远在17世纪,海怡小镇就已经是个图书王国了,允许犯人戴上足镣阅读书籍。
美国纽约马克书店:最时尚的书店
时尚界红人,LV的品牌设计师Marc Jacobs在纽约西村开书店做文艺青年。书店开在布里克街上,已经是他在西村所开的第六家店了。有人问,小马哥怎么转行卖书卖文具啦?搞怪和高调出柜的设计师变文艺青年,是怀旧还是装纯情?有人的回答是:如果你想征服世界,就把你的名字写到所有东西上,包括橡皮擦和铅笔。
女孩书签:
如果你是Marc Jacobs的粉,不妨到马克书店逛逛,那里除了艺术类书籍,还有很多有Marc Jacobs设计的文具。这些文具共有一个新商标Bookmarc,跟书店同名,而且仅在这一家书店出售。如果只想要一件有小马哥名字的东西作纪念又不想花大价钱,文具是不错的选择。最便宜的荧光笔售价仅1.25美元,明信片1.65美元,并不比纽约街头的同类产品贵多少。
法国莎士比亚:最多名人出没的书店
从巴黎圣母院往左跨过一座铁桥,便是塞纳河的左岸了。过桥后沿河堤往左拐,就在与圣母院隔河相对的位置有一间书店,黄招牌,绿橱窗。这就是享誉世界的莎士比亚书店。书店有两层,一架古旧的板式楼梯通向二楼。楼上很狭小,四周是挤满了书的书架,没有书架的地方挂着一些作家的照片和手迹。他们中包括海明威、乔伊斯、庞德、斯坦茵、菲茨杰拉德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都是与此书店有着重要渊缘的作家。楼梯口有一侧门通向一间稍大的房间,房间中间的简易沙发围着一个小茶几,环墙摆着长凳,一些人就整日坐在那里看书。据说,这里既是店老板的接待室,也是文人聚会的地方。
女孩书签:
海明威1921年到巴黎时没钱买书,书店的比奇女士给他提供了借书的便利,不要求他先交保金,登个记就可以拿书走人。海明威在莎士比亚书店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这样的温暖伴随他度过了在巴黎最初的艰难时期。对此,他一直感铭在心,在他晚年的回忆录《流动的圣节》中不止一次提到这家书店,并对西尔维亚·比奇表现出特别的敬意。
日本Cow books:品位最独特的书店
嬉皮文化、对药物的沉迷、社会运动、主张宣言、垮掉的一代……与其说它是一家品位独特的小书店,不如说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小众文化”的缩影。那些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冷门作家首版印刷古书,书页泛黄,在原木书架上整齐陈列,隐隐透露出一股自我、冷静和执著的气息。不得不提的是,这家书店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使它频频登上旅游杂志的刊页:书车。书店会定期把装满各类旧书杂志的大篷车,开到熙熙攘攘的集市上热闹出售。
女孩书签:
在日本爱书人的眼里,Cowbooks的创始人松浦弥太郎是个传奇人物。二十多年前,松浦是一个高二辍学生,往返于日本和美国之间,做过建筑工人等等“不入流”的工作,居无定所,袋无余粮。在美国,松浦始终学不会英语,百无聊赖,心情灰暗,跑到二手书店避难,稍微有字的书都看不懂,只能看图片多的画册,渐渐地产生兴趣,每回日本必带一些艺术设计书籍。从售卖翻拍旧杂志上的广告开始,松浦逐渐走上了经营二手独立书店之路,并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Cowbooks”,把卖冰激凌的大篷车改装成书店移动售书,并因此登上了新闻头条。
英国厨师书屋:最“好吃”的书店
伦敦有家“厨师书屋”(BooksforCooks),主人海蒂·雷斯勒女士原本只是个热爱烹调的家庭主妇,因为自己深受好食谱难寻之苦,毫无书店经营背景的她在1981年凭着一股热情大胆开了这间书屋,向世界各地收购形形色色的食谱和与酒相关的书籍。十多年来,这里已成为拥有12国语言、8500种烹饪书的地道专卖店。
女孩书签:
还记得电影《诺丁山》里,顾客闯进书店问的那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么?电影就拍摄于这条街。最令人称道的是,书店门口就是有大量生鲜鱼肉和蔬果售卖的伦敦波多贝类市场。书屋里配备了一套现代厨具,每日总有一两位厨师带顾客去市场购买食材和香料,然后按书架上陈列的食谱烹饪佳肴、烘焙糕饼以飨顾客。另外,书店主人还在二楼另辟了一间“示范厨房”,每周末邀请一位著名厨师来上课,边做边解说自己的拿手绝技。课后还能品尝成品,饱餐一顿。毋庸置疑,“厨师书屋”是厨师、老饕、食评家常出没的地方。
英国伦敦斯坦福书店:地图最多的书店
在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旅行主题书店里,可以遍览各地风土人情,可看各类旅行达人与怪客的故事,书店地板上还铺着世界地图,真是一日踏遍地球。地图浴帘、地图靠枕、地图灯笼、地图台灯……不到斯坦福,不知道地图能有这么多种类。到了斯坦福,就不需要再去别的地方看地图了。因为,在斯坦福找不到的地图,在别的地方你也别指望找到。当然,这仅限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亚洲和南美目前还是斯坦福“心头的痛”,据说是因为一些国家为了国防保密,不大愿意把地图出售给斯坦福。
女孩书签:
二战期间,斯坦福书店遭遇炸弹,头两层燃起大火。人们以为地图都烧成灰了,神奇的是,堆积如山的地图还不容易烧起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火势。此后,书店卖了好几年边缘烧焦的地图。你是“地图癖患者”吗?对地图上瘾的人,在这里绝对能找到组织,《Map Addict》名列斯坦福畅销书前五位,你可以放心了——即使是“怪癖”,你也有很多同好。
中国武汉汉味最足的书店:深景书店
坐落在武昌司门口的深景书店,是尘世喧嚣里的一片静地,这是一家以摄影书籍为主题的小店。店里的装饰及家具全是店主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货。一进门,左右两个大木书架上放着古旧的相机。最老得可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你走进这家书店,你会忘了几分钟前,自己还身处都市的闹市区。灯光柔和,来客似乎都是店主的好友,大家无拘无束地交谈着,像在举行温馨的家庭聚会,远处钟楼传来的低沉的钟声,走上书店的阳台,可见火车在树丛里穿梭,黄鹤楼及白云阁举目可见。
女孩书签:
时今形形色色的各类书店遍地开花,这家开在楼上没有华丽精致的门面,没有高不可攀、令人望而生畏的姿态,“深景”全然以一派书卷气,传达着这座都市新旧更迭的命脉。除此之外,“深景”更以不同的活动,邀爱书之人调整生活步调心灵共舞。对许多游客来说,这所城市的悲伤、欢喜、韧性、辣牛肉粉的香味和七八月里炽热阳光,可能都记不清了,老旧的相机、原木的香味、高高的书架、还有从图书馆里保留下来被摸得光滑的原木阅览桌,却一直停留在记忆里。
德国柏林故事书店:最像博物馆的书店
“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有一家像柏林故事一样的书店,走进它,就像走进一堂真实重现的历史课。”在柏林故事的墙上,写着醒目的一行字。这家书店只卖跟柏林相关的书,数量却超过1万册、书籍语言多达12种。它也堪称一家没有门票的博物馆,除了藏书,还有纪念品、电影、沙龙、音乐会,无不以柏林为主题。了解柏林从这里开始,而离开柏林前,你也会回到这里,重温柏林,带走一些纪念品供日后回忆。
女孩书签:
在柏林书店里淘纪念品,是一件很古旧、很文艺的事。如果你想为自己挑一件T恤,买“I ❤Berlin”似乎太没个性了,还是买“poor, but sexy”吧!这句话语出柏林市长,“柏林也许很穷,但依然很性感。”作为德国首都,柏林并非德国最贵的城市,物价指数远低于慕尼黑、科隆和伦敦、巴黎等欧洲首都。这句话迅速成为柏林的一句口号,并被制成T恤、手链、皮包等系列产品出售。作为学生一族,把这句话穿在身上,也是一种个性诠释了。
每个爱书的女生,心里都藏着一个书店梦。它不需要很大,窗台上种着不知名的羞涩小花,暖色调的墙上挂着拙朴的涂鸦和照片,通到天花板的大书橱里摆满了自己喜欢的书,木头梯子靠着书橱,猫咪慵懒地蜷在火炉旁打盹。在《知音女孩》的伴游下,走进那些散落在世界角落的书店,来一场与自己频率和气场都相同的邂逅之旅,是多么浪漫的事。
英国海怡小镇:最早的书店小镇
海怡小镇是全世界第一个书镇(Book town)。在威尔士明朗的天空下,咸湿的海风徐徐吹拂,书香弥漫着整个小镇。小镇里至少有41家专门书店,长达数英里的书架,几十万册图书,内容涉及两千多个领域,走在路上闻到的是陈旧纸张的味道。这个只有1500多人的小镇,被誉为“世界最大的二手书集散地”,1989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的“海怡文学节”,是闻名世界的读书圣会,涌动的人群流连在一间间书店里,一派生动繁华,每年吸引了超过100万游客。
女孩书签:
20世纪60年代初,一个叫理查德·布斯的男人开了一家古董店,兼卖些图书,从此拉开了小镇的图书故事。古董店里图书的销路远比古董好,于是精明的布斯买下了镇上每一处可以到手的房产,如老电影院、消防局、济贫院和一座小教堂,甚至一座废弃的古堡,用来囤积并销售图书……这座美丽的海滨小镇渐渐成为英国的主要景点之一。据说远在17世纪,海怡小镇就已经是个图书王国了,允许犯人戴上足镣阅读书籍。
美国纽约马克书店:最时尚的书店
时尚界红人,LV的品牌设计师Marc Jacobs在纽约西村开书店做文艺青年。书店开在布里克街上,已经是他在西村所开的第六家店了。有人问,小马哥怎么转行卖书卖文具啦?搞怪和高调出柜的设计师变文艺青年,是怀旧还是装纯情?有人的回答是:如果你想征服世界,就把你的名字写到所有东西上,包括橡皮擦和铅笔。
女孩书签:
如果你是Marc Jacobs的粉,不妨到马克书店逛逛,那里除了艺术类书籍,还有很多有Marc Jacobs设计的文具。这些文具共有一个新商标Bookmarc,跟书店同名,而且仅在这一家书店出售。如果只想要一件有小马哥名字的东西作纪念又不想花大价钱,文具是不错的选择。最便宜的荧光笔售价仅1.25美元,明信片1.65美元,并不比纽约街头的同类产品贵多少。
法国莎士比亚:最多名人出没的书店
从巴黎圣母院往左跨过一座铁桥,便是塞纳河的左岸了。过桥后沿河堤往左拐,就在与圣母院隔河相对的位置有一间书店,黄招牌,绿橱窗。这就是享誉世界的莎士比亚书店。书店有两层,一架古旧的板式楼梯通向二楼。楼上很狭小,四周是挤满了书的书架,没有书架的地方挂着一些作家的照片和手迹。他们中包括海明威、乔伊斯、庞德、斯坦茵、菲茨杰拉德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都是与此书店有着重要渊缘的作家。楼梯口有一侧门通向一间稍大的房间,房间中间的简易沙发围着一个小茶几,环墙摆着长凳,一些人就整日坐在那里看书。据说,这里既是店老板的接待室,也是文人聚会的地方。
女孩书签:
海明威1921年到巴黎时没钱买书,书店的比奇女士给他提供了借书的便利,不要求他先交保金,登个记就可以拿书走人。海明威在莎士比亚书店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这样的温暖伴随他度过了在巴黎最初的艰难时期。对此,他一直感铭在心,在他晚年的回忆录《流动的圣节》中不止一次提到这家书店,并对西尔维亚·比奇表现出特别的敬意。
日本Cow books:品位最独特的书店
嬉皮文化、对药物的沉迷、社会运动、主张宣言、垮掉的一代……与其说它是一家品位独特的小书店,不如说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小众文化”的缩影。那些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冷门作家首版印刷古书,书页泛黄,在原木书架上整齐陈列,隐隐透露出一股自我、冷静和执著的气息。不得不提的是,这家书店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使它频频登上旅游杂志的刊页:书车。书店会定期把装满各类旧书杂志的大篷车,开到熙熙攘攘的集市上热闹出售。
女孩书签:
在日本爱书人的眼里,Cowbooks的创始人松浦弥太郎是个传奇人物。二十多年前,松浦是一个高二辍学生,往返于日本和美国之间,做过建筑工人等等“不入流”的工作,居无定所,袋无余粮。在美国,松浦始终学不会英语,百无聊赖,心情灰暗,跑到二手书店避难,稍微有字的书都看不懂,只能看图片多的画册,渐渐地产生兴趣,每回日本必带一些艺术设计书籍。从售卖翻拍旧杂志上的广告开始,松浦逐渐走上了经营二手独立书店之路,并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Cowbooks”,把卖冰激凌的大篷车改装成书店移动售书,并因此登上了新闻头条。
英国厨师书屋:最“好吃”的书店
伦敦有家“厨师书屋”(BooksforCooks),主人海蒂·雷斯勒女士原本只是个热爱烹调的家庭主妇,因为自己深受好食谱难寻之苦,毫无书店经营背景的她在1981年凭着一股热情大胆开了这间书屋,向世界各地收购形形色色的食谱和与酒相关的书籍。十多年来,这里已成为拥有12国语言、8500种烹饪书的地道专卖店。
女孩书签:
还记得电影《诺丁山》里,顾客闯进书店问的那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么?电影就拍摄于这条街。最令人称道的是,书店门口就是有大量生鲜鱼肉和蔬果售卖的伦敦波多贝类市场。书屋里配备了一套现代厨具,每日总有一两位厨师带顾客去市场购买食材和香料,然后按书架上陈列的食谱烹饪佳肴、烘焙糕饼以飨顾客。另外,书店主人还在二楼另辟了一间“示范厨房”,每周末邀请一位著名厨师来上课,边做边解说自己的拿手绝技。课后还能品尝成品,饱餐一顿。毋庸置疑,“厨师书屋”是厨师、老饕、食评家常出没的地方。
英国伦敦斯坦福书店:地图最多的书店
在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旅行主题书店里,可以遍览各地风土人情,可看各类旅行达人与怪客的故事,书店地板上还铺着世界地图,真是一日踏遍地球。地图浴帘、地图靠枕、地图灯笼、地图台灯……不到斯坦福,不知道地图能有这么多种类。到了斯坦福,就不需要再去别的地方看地图了。因为,在斯坦福找不到的地图,在别的地方你也别指望找到。当然,这仅限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亚洲和南美目前还是斯坦福“心头的痛”,据说是因为一些国家为了国防保密,不大愿意把地图出售给斯坦福。
女孩书签:
二战期间,斯坦福书店遭遇炸弹,头两层燃起大火。人们以为地图都烧成灰了,神奇的是,堆积如山的地图还不容易烧起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火势。此后,书店卖了好几年边缘烧焦的地图。你是“地图癖患者”吗?对地图上瘾的人,在这里绝对能找到组织,《Map Addict》名列斯坦福畅销书前五位,你可以放心了——即使是“怪癖”,你也有很多同好。
中国武汉汉味最足的书店:深景书店
坐落在武昌司门口的深景书店,是尘世喧嚣里的一片静地,这是一家以摄影书籍为主题的小店。店里的装饰及家具全是店主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货。一进门,左右两个大木书架上放着古旧的相机。最老得可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你走进这家书店,你会忘了几分钟前,自己还身处都市的闹市区。灯光柔和,来客似乎都是店主的好友,大家无拘无束地交谈着,像在举行温馨的家庭聚会,远处钟楼传来的低沉的钟声,走上书店的阳台,可见火车在树丛里穿梭,黄鹤楼及白云阁举目可见。
女孩书签:
时今形形色色的各类书店遍地开花,这家开在楼上没有华丽精致的门面,没有高不可攀、令人望而生畏的姿态,“深景”全然以一派书卷气,传达着这座都市新旧更迭的命脉。除此之外,“深景”更以不同的活动,邀爱书之人调整生活步调心灵共舞。对许多游客来说,这所城市的悲伤、欢喜、韧性、辣牛肉粉的香味和七八月里炽热阳光,可能都记不清了,老旧的相机、原木的香味、高高的书架、还有从图书馆里保留下来被摸得光滑的原木阅览桌,却一直停留在记忆里。
德国柏林故事书店:最像博物馆的书店
“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有一家像柏林故事一样的书店,走进它,就像走进一堂真实重现的历史课。”在柏林故事的墙上,写着醒目的一行字。这家书店只卖跟柏林相关的书,数量却超过1万册、书籍语言多达12种。它也堪称一家没有门票的博物馆,除了藏书,还有纪念品、电影、沙龙、音乐会,无不以柏林为主题。了解柏林从这里开始,而离开柏林前,你也会回到这里,重温柏林,带走一些纪念品供日后回忆。
女孩书签:
在柏林书店里淘纪念品,是一件很古旧、很文艺的事。如果你想为自己挑一件T恤,买“I ❤Berlin”似乎太没个性了,还是买“poor, but sexy”吧!这句话语出柏林市长,“柏林也许很穷,但依然很性感。”作为德国首都,柏林并非德国最贵的城市,物价指数远低于慕尼黑、科隆和伦敦、巴黎等欧洲首都。这句话迅速成为柏林的一句口号,并被制成T恤、手链、皮包等系列产品出售。作为学生一族,把这句话穿在身上,也是一种个性诠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