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他的伟大就在于将自己的痛苦转化成力量,并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界。
望子成龙的酒鬼父亲
贝多芬的爷爷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名普通歌手,妈妈是一个宫廷小厨师的女儿。从一出生开始,贝多芬就被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爷爷还特意将自己的名字送给了他。
父亲约翰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心想把他培养成“第二个神童莫扎特”。不幸的是,约翰是个粗暴的父亲,常用棍棒教育的方法训练贝多芬。有时候小贝多芬弹琴实在是弹烦了,便故意“走神”去弹一些即兴发挥的曲调。
在贝多芬3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家境颓败,父亲又整日借酒浇愁,贝多芬小小年纪就饱尝人间辛酸。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小贝多芬缩在阁楼的破桌子前瑟瑟发抖。因为没钱买煤,取暖的炉火早就熄了。父亲不知道又躲到哪个酒馆里去了。母亲和两个弟弟依偎在被窝里,不住地啜泣。屋子里弥漫着令人绝望的气息。老师内弗布置了作曲的作业,可是小贝多芬看着摊在面前的稿纸,心里充满了悲苦。他咬咬牙,用冻僵的手,一笔一画地写起来……经过三个不眠之夜,小贝多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首曲子。内弗让他弹出来,弹着弹着,小贝多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夜晚,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内弗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写这么悲伤的曲子呢?”小贝多芬回答:“先生,您不是告诉过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吗?现在我心里都是这种悲伤的念头……”内弗叹了口气对他说:“孩子,我知道你心里很苦。但作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应该摆脱个人的不幸,去追求人生的希望。音乐不是不可以哀伤,但那绝对不是主流。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有益的东西,而不是颓废和绝望。你明白吗?”
小贝多芬瞪大了眼睛。面前这个有着大海一般宽广胸怀的男人,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责任。在家里他是老大,他有责任照顾妈妈和弟弟;如果能成为音乐家,他肩上将会承担更多的责任—用音乐点燃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崭露头角的天才琴童
苦难打不倒勇敢的心,反而会将它磨砺得更坚强。14岁时,贝多芬已经成了宫廷乐队的一员,有了正式的工作,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命运似乎开始垂青贝多芬。社会名流称赞他帮助他;乐坛前辈们倾心尽力点拨他,给他展示的机会。连莫扎特、海顿这样的音乐大家,都很赏识他,愿意做他的导师。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
意想不到的致命打击
天有不测风云,人生无常,厄运猝不及防地降临了!刚刚31岁的贝多芬碰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他的耳朵聋了!
耳聋意味着再也听不见音乐,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不啻于灭顶之灾。但最终,梦想战胜了病魔,信念造就了乐圣。贝多芬在乐谱上豪迈地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扼住命运喉管的强者
从此,贝多芬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就算用牙齿咬着棍子搭在钢琴上,他也要创作出最激动人心的乐曲;就算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他也要用心灵去感受乐符的跳动……
尽管他只能借助听力工具和谈话册与人交谈以及创作音乐,但孤寂的生活没有使贝多芬沉默和隐退,在失聪的情况下,贝多芬写出了举世震惊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给全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诞生于坎坷爱情中的名曲
也许天才注定是孤独。从有缘无分的初恋,到几段失败的感情,爱情对贝多芬来说,似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让贝多芬在爱情上屡屡受挫的最主要原因,可能要归结于他的长相。贝多芬个子不高,长得不帅,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留下不少坑。再加上家庭条件不好,要不是有音乐特长,那些骄傲的小姑娘可能理都不会理他。
1840年,在感情上遭遇多次挫折的贝多芬又一次动了结婚的念头。这一年,他40岁。那时候贝多芬的名气已经大得吓人,但为了爱情,他又当了一次家庭音乐教师。他爱上了他的学生—美丽的特雷泽·玛尔法蒂。怀着甜蜜梦想的贝多芬写了一首名为《A小调巴加泰勒》的曲子赠给姑娘。这首曲子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致爱丽丝》。但是后来,特蕾泽一家搬去乡下,两人间有了距离。最后,贝多芬托朋友向姑娘求婚,却没有得到肯定的回复,婚事不了了之。
长江后浪推前浪
岁月不饶人,贝多芬50多岁的时候身体状况就令人担忧,辛勤的操劳过早地消耗了他的健康。这使他越来越悲观,觉得音乐没有希望了。然而,就在贝多芬的暮年,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发现了像李斯特、舒伯特这样的后起之秀,这使他的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当11岁的李斯特展现出自己天才的演奏水平时,坐在第一排的贝多芬突然站了起来,三两步冲上台,一把将李斯特抱了起来,在他额头用力亲了亲,说,“孩子,你弹得太好了!你不仅是匈牙利的骄傲,也将会是整个欧洲的骄傲!”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让人不由联想起多年前贝多芬拜访莫扎特时的情景。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贝多芬看得一点儿也没错,几年后,李斯特就成了“钢琴之王”。出于对贝多芬的尊敬和崇拜,李斯特晚年将贝多芬的9部交响乐改编成钢琴曲。
另外一个极具音乐天赋并且十分崇拜贝多芬的音乐家是大名鼎鼎的“歌曲之王”舒伯特。他从小就喜欢贝多芬的作品,甚至到了着迷的程度。为了欣赏贝多芬的歌剧,他不惜卖掉自己的课本去买门票。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告别人世。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最后竟导致维也纳的交通受阻。一年后,舒伯特英年早逝,按照其遗愿葬于贝多芬墓旁。舒伯特对贝多芬的崇拜和仰慕可见一斑。
望子成龙的酒鬼父亲
贝多芬的爷爷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名普通歌手,妈妈是一个宫廷小厨师的女儿。从一出生开始,贝多芬就被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爷爷还特意将自己的名字送给了他。
父亲约翰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心想把他培养成“第二个神童莫扎特”。不幸的是,约翰是个粗暴的父亲,常用棍棒教育的方法训练贝多芬。有时候小贝多芬弹琴实在是弹烦了,便故意“走神”去弹一些即兴发挥的曲调。
在贝多芬3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家境颓败,父亲又整日借酒浇愁,贝多芬小小年纪就饱尝人间辛酸。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小贝多芬缩在阁楼的破桌子前瑟瑟发抖。因为没钱买煤,取暖的炉火早就熄了。父亲不知道又躲到哪个酒馆里去了。母亲和两个弟弟依偎在被窝里,不住地啜泣。屋子里弥漫着令人绝望的气息。老师内弗布置了作曲的作业,可是小贝多芬看着摊在面前的稿纸,心里充满了悲苦。他咬咬牙,用冻僵的手,一笔一画地写起来……经过三个不眠之夜,小贝多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首曲子。内弗让他弹出来,弹着弹着,小贝多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夜晚,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内弗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写这么悲伤的曲子呢?”小贝多芬回答:“先生,您不是告诉过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吗?现在我心里都是这种悲伤的念头……”内弗叹了口气对他说:“孩子,我知道你心里很苦。但作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应该摆脱个人的不幸,去追求人生的希望。音乐不是不可以哀伤,但那绝对不是主流。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有益的东西,而不是颓废和绝望。你明白吗?”
小贝多芬瞪大了眼睛。面前这个有着大海一般宽广胸怀的男人,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责任。在家里他是老大,他有责任照顾妈妈和弟弟;如果能成为音乐家,他肩上将会承担更多的责任—用音乐点燃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崭露头角的天才琴童
苦难打不倒勇敢的心,反而会将它磨砺得更坚强。14岁时,贝多芬已经成了宫廷乐队的一员,有了正式的工作,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命运似乎开始垂青贝多芬。社会名流称赞他帮助他;乐坛前辈们倾心尽力点拨他,给他展示的机会。连莫扎特、海顿这样的音乐大家,都很赏识他,愿意做他的导师。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
意想不到的致命打击
天有不测风云,人生无常,厄运猝不及防地降临了!刚刚31岁的贝多芬碰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他的耳朵聋了!
耳聋意味着再也听不见音乐,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不啻于灭顶之灾。但最终,梦想战胜了病魔,信念造就了乐圣。贝多芬在乐谱上豪迈地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扼住命运喉管的强者
从此,贝多芬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就算用牙齿咬着棍子搭在钢琴上,他也要创作出最激动人心的乐曲;就算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他也要用心灵去感受乐符的跳动……
尽管他只能借助听力工具和谈话册与人交谈以及创作音乐,但孤寂的生活没有使贝多芬沉默和隐退,在失聪的情况下,贝多芬写出了举世震惊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给全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诞生于坎坷爱情中的名曲
也许天才注定是孤独。从有缘无分的初恋,到几段失败的感情,爱情对贝多芬来说,似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让贝多芬在爱情上屡屡受挫的最主要原因,可能要归结于他的长相。贝多芬个子不高,长得不帅,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留下不少坑。再加上家庭条件不好,要不是有音乐特长,那些骄傲的小姑娘可能理都不会理他。
1840年,在感情上遭遇多次挫折的贝多芬又一次动了结婚的念头。这一年,他40岁。那时候贝多芬的名气已经大得吓人,但为了爱情,他又当了一次家庭音乐教师。他爱上了他的学生—美丽的特雷泽·玛尔法蒂。怀着甜蜜梦想的贝多芬写了一首名为《A小调巴加泰勒》的曲子赠给姑娘。这首曲子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致爱丽丝》。但是后来,特蕾泽一家搬去乡下,两人间有了距离。最后,贝多芬托朋友向姑娘求婚,却没有得到肯定的回复,婚事不了了之。
长江后浪推前浪
岁月不饶人,贝多芬50多岁的时候身体状况就令人担忧,辛勤的操劳过早地消耗了他的健康。这使他越来越悲观,觉得音乐没有希望了。然而,就在贝多芬的暮年,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发现了像李斯特、舒伯特这样的后起之秀,这使他的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当11岁的李斯特展现出自己天才的演奏水平时,坐在第一排的贝多芬突然站了起来,三两步冲上台,一把将李斯特抱了起来,在他额头用力亲了亲,说,“孩子,你弹得太好了!你不仅是匈牙利的骄傲,也将会是整个欧洲的骄傲!”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让人不由联想起多年前贝多芬拜访莫扎特时的情景。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贝多芬看得一点儿也没错,几年后,李斯特就成了“钢琴之王”。出于对贝多芬的尊敬和崇拜,李斯特晚年将贝多芬的9部交响乐改编成钢琴曲。
另外一个极具音乐天赋并且十分崇拜贝多芬的音乐家是大名鼎鼎的“歌曲之王”舒伯特。他从小就喜欢贝多芬的作品,甚至到了着迷的程度。为了欣赏贝多芬的歌剧,他不惜卖掉自己的课本去买门票。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告别人世。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最后竟导致维也纳的交通受阻。一年后,舒伯特英年早逝,按照其遗愿葬于贝多芬墓旁。舒伯特对贝多芬的崇拜和仰慕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