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u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语文素质应包括四大方面:①要求学生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评议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进行思想交流。②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③要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文明的素质。④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但纵观多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讲得深透,老师唯有不停地讲,岂不知越讲解得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地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1.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到7篇,共1090字,平均每天背诵却不足10个字。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数字!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1.3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江泽民总书记访日进,主人问他访问的结果怎样。他顺口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两例,不正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吗?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习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2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2.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①省编的《小学生阅读文选》与教材配套,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②订阅少儿刊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要求他们人人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优秀作文》外,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③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2.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2.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①每周六的语文活动课,便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②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
  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3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3.1练在知能转换处。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3.2练在情感交融处。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解放军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3.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综上所述,诵读、博览、作文,三者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再加上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素质定能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教育的加速更新,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传统的价值观提出了挑战;怎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也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各种媒体给我们带来很多挑战;怎样抵御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危害,怎样对学生进行性教育让他们快乐地度过青春期,同样成了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困惑 辅导    1成因  1.1社会因素。现实生活的干扰、过重的学业负担、对未来
期刊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1情感方面  1.1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1.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①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
期刊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农村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人格发展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打工
期刊
【摘 要】 创新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创新能力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心理趋向,是一种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这里明确指出的学生是“主体”,是创新“个性”能力。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创新能力 个性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创新,人类各方面将停止在一个水准,社会就不能将前进,所以创新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很重要,它是个性教育的关键。个性发展的
期刊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研究表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的快速发展,一次是6~8岁,另一次是9岁左右,但这两次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具体思维的参与和协助。而依赖于视觉、直观的简单推理能力到11岁已相当发达,纯逻辑关系判断形式推理等抽象思维能
期刊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下,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但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缺乏正确的沟通方法和必要的交流技巧,从而在交往的过程中致使后进生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隔膜,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希望融入集体
期刊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它顺应时代潮流,是国富民强之根本。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内在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如何实施优化教学,本人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期刊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来。然而,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有效交流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已经成为一项迫切而现实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的导入,加强听力和口
期刊
“兴趣是学习认知的动力。”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兴趣从哪里来?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哪里来?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导入新课有时可以创设认知冲突的思维情境,使孩子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有时可以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有时可以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充满竞争的世纪,年轻一代不是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就不会在竞争中获胜。而中学阶段又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我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  1.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首先对你所教的课程有了兴趣,充满好奇心,才会主动地去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