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了配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实施,目前我国已经有几家出版社编写了与《标准》配套的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数学实验教材。我校于今年秋季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统一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组织编写的数学实验教科书,笔者通过认真研究学习《标准》,结合执教一学期的时间,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教师角色的重大转变。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带给教师的最大挑战是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即从知识的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结果的质量,所以,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努力学习知识和理论,并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就一定能最终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化。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课堂教学要做到师生互动,我的理解是师生互动就是师生双方都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一方被另一方牵着鼻子走,或者一方机械灌输,另一方生吞活咽。“动”是高层的积极主动地思维活动,绝不是形体上的肢体活动。教师应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具有趣味性、真实性、挑战性。在讲授新编的教材课程中,我们发现首先课文的标题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注重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一定能摸到红球吗”“打折销售”等都变成了教科书某一章或某一节的标题,感觉不像教科书,而像一本有趣的读物。在讲课中学生一看到标题,就会被深深地吸引住,使他们感到这就是现实生活的问题。其次,在书的设计中非常巧妙地引入了学生喜欢的卡通图和小动物,使学生感到新颖和有趣,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生动、浓厚,更让学生感到上数学课似乎在玩动物图片。最后,教科书的编写还具有挑战性,如讲生活中的数学时,曾提出“1万步有多长?100万册数学课本摞在一起会有多高?1000万,1亿究竟有多大?”等。问题一经提出,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但通过学习后才发现许多问题与想象差距很大,感到学习源于生活,而又富有挑战性,相应的,他们会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
   教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关键在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要将这种潜能发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履行创新教育的职责,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新。在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填鸭式考试“中,在那种鼓励听话、鼓励无怀疑无批判地接受的气氛中,很难形成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无从谈起,所培养的至多只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复制性”的人。因此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观念,必须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空间,必须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教学实验中,传统的经验型的教学模式,仍占有一定的市场,真正自觉地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育中的教师还不多。新的理念也给当前还在使用老教材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方向,融新理念于老教材之中,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只要教师的观念改变了,教学中始终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意识就能真正得到提高,学生也就能真正地“快乐学数学,享受数学”,希望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多的教师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使数学真正成为“大众的数学”,“有用的数学”。
其他文献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现在国家主张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响应国家政策而生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期刊
一、导语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教学《三峡》,引导学生背诵李白《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一种向往之情。又由“一位缺乏军事才能但又是明君”这句矛盾的话引出《曹刿论战》。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工作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不但直接影响班级里的个别学生,而且影响着整个班集体;一个班级带得好与差,与班主任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初中班主任呢?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要做到三满意,使校方满意,使家长满意,使学生满意。  一、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校教育出现良性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呢?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课堂教学时,教师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个不休。教师不鼓励学生创新,往往把
期刊
“三点”指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抓读促问固习”。我们平常把学生到校上学称之为“读书”“学习”“做学问”,其中“读”“问”“习”实际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三字真经。抓紧抓牢抓实这三点,对学生学好语文是大有裨益的。   一、抓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要学好语文必须抓牢抓实“读功”。阅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可按朗读、默读、精读、品读四个步骤进行:   1、朗读过关:学习课文之初,首
期刊
言为心声,文以情贵,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写真实的自我,抒真挚的感情,是作文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可是面对作文题目,许多学生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只好去寻章摘句,机械模仿,胡编乱造,甚至去“记录”别人的作文。最后即使胡乱拼凑,勉强写出一篇,往往也是空洞无味,言不由衷。读这样的作文,实
期刊
一、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质    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有宏观的环节,又有微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输出、吸收和反馈,也包括了信息的选译、评价和强化。整个过程,需要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统一,只有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见这样一种现象:同一年龄段的同年级甚至是同班的学生,给它们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读起来流利且富有感情,有的学生读起来则结结巴巴,与噪音相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概括地讲,这是因为学生个体语文素养有高低的差别,具体地来说,是学生个体语感强弱的差别。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上看,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牢牢地把握好语感培养这个关键点。   “语感”
期刊
一、 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爱”, 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都在爱的阳光下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例如,我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课前一分钟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由于学生都能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每次演讲都是成功的,而且非常精彩。   “目以
期刊
语言描写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指的是人物的对话或独白,而个性化语言描写则是指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学识教养以及所处的环境。简单地说,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即“见其言,知其人”,这是个性化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成功的语言描写可以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同时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下面结合日常的教学探讨一下打造个性化语言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