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影响重大,为降低事故发生率,就要从道路环境优化等角度切入,排除不安全因素的干扰。本文从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入手,进一步分析了道路交通环境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策略。
关键词:道路交通环境;交通安全;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道路交通环境是影响交通安全的直接因素,其环境建设是否合理,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息息相关。在道路环境中,标志线、道路线形、地理环境、道路绿化、执法环境构成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值得对其进行高度关注,确保各类要素得到科学的配置。
1 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1 标志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道路交通体系中,交通标志线是最基本的配置,它可以对往来的车辆与行人做出清晰而全面的引导,为其指明科学的行进方向,保证顺利出行。但是,因为国内不少地区的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标志线的设置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某些地段的标志线无法实现完全覆盖,在交通信息的标识上不够完整,在新、旧标志线的更替方面不够及时,这就可能导致许多信息有误的标志线对出行造成误导,最终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地区的标志线内容太过复杂,使得其交通信息的呈现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也影响了其指导性能的实际发挥。
1.2 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总体来看,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道路线本身的走向。如果道路线的规划不当,例如直线路段的延伸太远、距离太长,就可能导致驾驶员因视觉元素太过单一而出现视觉疲劳、注意力逐渐涣散的现象,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可能因为驾驶员在涣散的心理状态下反应迟钝,而不能快速反应。此外,如果交通线上的弯道分布过多,就会导致要求其随时转弯、调整,给驾驶员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造成驾驶员疲劳,进而引发事故。
1.3 地理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我国地理面积辽阔,地形地貌特征多样,地势起伏往往比较大,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就影响着交通的安全。在平原地区,交通道路一般相对平坦、宽阔,这就可以有效提升交通的安全性能;而在高山地帶,其地理条件往往比较恶劣,这不仅给工程设计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也增加了后期行车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特定地区的气候、水文条件,也与交通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有关的交通管理部门做好道路监测等工作。
1.4 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工程的建设,往往将绿化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判断工程的现代化程度,因此道路环境的构架,就要把绿化放在重点关注对象的范围内。事实上,做好道路绿化,可以提高道路环境的美观程度,给驾驶员在出行途中更好的视觉体验。但是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如果其绿化方案不够科学,可能造成植物遮挡标示牌及交叉路口等不良现象,这毫无疑问会直接成为交通安全的诱因。
1.5 执法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当前,为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保证出行人的安全,我国在执法方面也给予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许多交通安全机制得到建设,相关文件被出台,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许多执法人员却可能出于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出现“法不责众”、“特权车”等问题,甚至频繁出现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后果。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机制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塑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可谓意义重大。
2 道路交通环境建设现状
由于严重交通安全事故的爆发,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乃至于社会损失,因此要对其保持高度重视。在道路交通环境的建设方面,目前许多地区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建立了危险路段动态排查、通报整改、公布提示“三位一体”常态机制,推动道路环境的系统整治、综合治理。为完善道旁基础设施,政府部门推动了“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在公路选取多个平交路口增设信号灯、减速带,示范带动全国公路进行“一灯一带”建设,减少路口事故。考虑到许多重大交通事故已经达到违法程度、涉及到刑事责任,因此要从法律层面入手为交通安全提供保障。各地区交通运输部门因此开展了一系列车辆动态监控、行车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努力把各类重特大事故源头风险隐患降到最低。目前,各地区纷纷推广了信息化管理模式,深化了地区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手机APP应用,实现了视频巡逻与路面查控相结合,严查超员、超速、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法停车等严重违法行为,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3 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策略
3.1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为确保交通系统高效正常运行,就需要保证各类安全标志线、信号灯等配备充足,梳理好复杂的交通要素,排除一切可能干扰行车的隐患。例如,当驾驶员所在的交通环境相对复杂时,往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工具,对外在环境进行全面的信息捕捉,进而形成对整个环境的感知与判断,从而形成关于出行、驾驶的科学方案。据此,相关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就要完善道路周边的设施体系,例如在易滑地段、交通事故频发区应该安装必要的限速标志,在弯道上安装好反光镜等,这就可以帮助驾驶人员更清晰地把握周边环境与行车中的挑战。除此之外,在最严重的事故多发地以及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例如在浓雾天气,驾驶员的可见区域变窄,因此要设置颜色鲜亮、突出的标志线,使得驾驶人员能够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客观环境信息。
3.2 优化道路规划设计
从前文所阐述的一系列问题看,道路工程的设计、建设方,在前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客观环境方面的要素,还要综合驾驶员的心理、生理特征等内容,为驾驶人员的后期行车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为缓解驾驶员的情绪与疲劳,可以在直线路段分布较多的地区融入曲线路段。在具体的设计中,也要合理借鉴与引用发达国家的科学设计理念与方法,确保其遵从有关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在道路平面的设计层面,应该尽可能地确保道路环境与平面线形、当地地形相吻合;在道路纵面的设计层面,则应该追求设计的平缓过渡,尽可能避免出现道路线形突变、大量急转弯的现象。
3.3 完善法律法规
国家、各地区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下级交通管理部门要对这些法规内容进行必要的宣传,确保驾驶人员获知并明确自己的哪些行为与交通安全准则相悖,进而在行为中加以防患。除此之外,对于社会危害重的酒驾、无照驾驶、疲劳驾驶等现象,执法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处理,加大惩戒力度。例如,通过国、省道交通安全整治、农村交通秩序整治等交通专项整治活动,最大限度地将有效警力摆放到路面第一线,可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纠违率、处罚率,加强路面管控,并采取异地交叉联合执法、与交通、教育、农机等部门联合执法、巡逻与定点设卡等多项举措,严管、严查、严惩各类交通违法犯罪,进一步净化交通环境,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道路交通环境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策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优化道路规划设计,并且完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王立军.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及改善措施[J].中华民居,2014(21):104.
[2]韩军.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5(20):27-28.
[3]王志刚.道路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5,12(05):79-81.
[4]谢斯.道路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1):1319.
关键词:道路交通环境;交通安全;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道路交通环境是影响交通安全的直接因素,其环境建设是否合理,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息息相关。在道路环境中,标志线、道路线形、地理环境、道路绿化、执法环境构成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值得对其进行高度关注,确保各类要素得到科学的配置。
1 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1 标志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道路交通体系中,交通标志线是最基本的配置,它可以对往来的车辆与行人做出清晰而全面的引导,为其指明科学的行进方向,保证顺利出行。但是,因为国内不少地区的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标志线的设置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某些地段的标志线无法实现完全覆盖,在交通信息的标识上不够完整,在新、旧标志线的更替方面不够及时,这就可能导致许多信息有误的标志线对出行造成误导,最终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地区的标志线内容太过复杂,使得其交通信息的呈现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也影响了其指导性能的实际发挥。
1.2 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总体来看,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道路线本身的走向。如果道路线的规划不当,例如直线路段的延伸太远、距离太长,就可能导致驾驶员因视觉元素太过单一而出现视觉疲劳、注意力逐渐涣散的现象,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可能因为驾驶员在涣散的心理状态下反应迟钝,而不能快速反应。此外,如果交通线上的弯道分布过多,就会导致要求其随时转弯、调整,给驾驶员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造成驾驶员疲劳,进而引发事故。
1.3 地理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我国地理面积辽阔,地形地貌特征多样,地势起伏往往比较大,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就影响着交通的安全。在平原地区,交通道路一般相对平坦、宽阔,这就可以有效提升交通的安全性能;而在高山地帶,其地理条件往往比较恶劣,这不仅给工程设计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也增加了后期行车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特定地区的气候、水文条件,也与交通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有关的交通管理部门做好道路监测等工作。
1.4 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工程的建设,往往将绿化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判断工程的现代化程度,因此道路环境的构架,就要把绿化放在重点关注对象的范围内。事实上,做好道路绿化,可以提高道路环境的美观程度,给驾驶员在出行途中更好的视觉体验。但是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如果其绿化方案不够科学,可能造成植物遮挡标示牌及交叉路口等不良现象,这毫无疑问会直接成为交通安全的诱因。
1.5 执法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当前,为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保证出行人的安全,我国在执法方面也给予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许多交通安全机制得到建设,相关文件被出台,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许多执法人员却可能出于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出现“法不责众”、“特权车”等问题,甚至频繁出现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后果。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机制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塑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可谓意义重大。
2 道路交通环境建设现状
由于严重交通安全事故的爆发,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乃至于社会损失,因此要对其保持高度重视。在道路交通环境的建设方面,目前许多地区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建立了危险路段动态排查、通报整改、公布提示“三位一体”常态机制,推动道路环境的系统整治、综合治理。为完善道旁基础设施,政府部门推动了“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在公路选取多个平交路口增设信号灯、减速带,示范带动全国公路进行“一灯一带”建设,减少路口事故。考虑到许多重大交通事故已经达到违法程度、涉及到刑事责任,因此要从法律层面入手为交通安全提供保障。各地区交通运输部门因此开展了一系列车辆动态监控、行车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努力把各类重特大事故源头风险隐患降到最低。目前,各地区纷纷推广了信息化管理模式,深化了地区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手机APP应用,实现了视频巡逻与路面查控相结合,严查超员、超速、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法停车等严重违法行为,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3 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策略
3.1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为确保交通系统高效正常运行,就需要保证各类安全标志线、信号灯等配备充足,梳理好复杂的交通要素,排除一切可能干扰行车的隐患。例如,当驾驶员所在的交通环境相对复杂时,往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工具,对外在环境进行全面的信息捕捉,进而形成对整个环境的感知与判断,从而形成关于出行、驾驶的科学方案。据此,相关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就要完善道路周边的设施体系,例如在易滑地段、交通事故频发区应该安装必要的限速标志,在弯道上安装好反光镜等,这就可以帮助驾驶人员更清晰地把握周边环境与行车中的挑战。除此之外,在最严重的事故多发地以及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例如在浓雾天气,驾驶员的可见区域变窄,因此要设置颜色鲜亮、突出的标志线,使得驾驶人员能够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客观环境信息。
3.2 优化道路规划设计
从前文所阐述的一系列问题看,道路工程的设计、建设方,在前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客观环境方面的要素,还要综合驾驶员的心理、生理特征等内容,为驾驶人员的后期行车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为缓解驾驶员的情绪与疲劳,可以在直线路段分布较多的地区融入曲线路段。在具体的设计中,也要合理借鉴与引用发达国家的科学设计理念与方法,确保其遵从有关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在道路平面的设计层面,应该尽可能地确保道路环境与平面线形、当地地形相吻合;在道路纵面的设计层面,则应该追求设计的平缓过渡,尽可能避免出现道路线形突变、大量急转弯的现象。
3.3 完善法律法规
国家、各地区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下级交通管理部门要对这些法规内容进行必要的宣传,确保驾驶人员获知并明确自己的哪些行为与交通安全准则相悖,进而在行为中加以防患。除此之外,对于社会危害重的酒驾、无照驾驶、疲劳驾驶等现象,执法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处理,加大惩戒力度。例如,通过国、省道交通安全整治、农村交通秩序整治等交通专项整治活动,最大限度地将有效警力摆放到路面第一线,可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纠违率、处罚率,加强路面管控,并采取异地交叉联合执法、与交通、教育、农机等部门联合执法、巡逻与定点设卡等多项举措,严管、严查、严惩各类交通违法犯罪,进一步净化交通环境,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道路交通环境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策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优化道路规划设计,并且完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王立军.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及改善措施[J].中华民居,2014(21):104.
[2]韩军.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5(20):27-28.
[3]王志刚.道路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5,12(05):79-81.
[4]谢斯.道路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1):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