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以问题为引导”,重视数学课堂特点及原则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hexia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以问题为引导”,重视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及原则,应将知识性和发散性相结合,不能只是教师单向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应出现更多的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灵活地利用、开发学生的“错误”资源,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关键词】问题;课堂;原则;特点
  “以问题为引导”是指在课堂上以问题发现、生成和解决为主线,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提出质量高、挑战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加强“以问题为引导”,突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特点
  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展示独立思考的成果和讨论展示中呈现的问题,并促进学生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就是“以问题为引导”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呈现的特点。
  (一)“以问题为引导”,通过独立思考,获取对基本知识、基本问题的认识
  怎样强调重点问题?怎样引导深入思考?教师需要以有效的问题为引导,取代常规课堂中一直沿用的普通讲解方式,一步步让学生深入理解,取得丰硕的思考成果,跟同学分享。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导入部分中,教師抓住身边的例子提问,用经验激起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教师:“上课的铃声刚响过,同学们再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学生:“时钟走动的声音。”教师:“时钟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时间。”教师:“很好。一年级的时候,同学们都学会了用整时或半时的方法表示时间。那大家看看,白板上的这个钟面是几时呢?”学生:“3时。”教师:“可有时候,生活中的时间不一定都是整时或半时的情况。比如请你说说我们学校早上是几时到校,几时开始上课呢?”学生:“6时50分以后到校,8时10分上课。”教师:“再看看这幅图片上的时间是整时或半时吗?”学生:“不是。”教师:“所以今天呀,我们还要在钟面上认识更多的时间。”通过“以前学习的整时和半时已经不够用”这样一个重点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索未知的欲望。学生在学习之前,感受到时间就在生活中,为解决生活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以问题为引导”,在关键处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后讨论,理解关键问题
  对质疑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逐一思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对看不明白的地方展开讨论,找出关键词,说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讨论中,学生的思考获得解释说明,质疑的问题就得到解决,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就得到强化,从而加深对关键问题的理解。
  例如学习“认识钟表”中的“小明的一天”这个环节:“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明的时间安排表,说出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特别对比上午9时和晚上9时,在难点处引导学生观察,抛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怎么都是9时?为什么小明在做不同的事?”根据已有的经验,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一天中有2个不同的9时,突破本节课难点。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学生积极思考的火花,于无疑处生疑,既不偏离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又能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的初始环节就得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二、重视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将“以问题为引导”落到实处
  (一)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与注重个体潜能开发相结合
  在“以问题为引导”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掌握的不同程度来分层设计问题,面向不同的学生,在充分考虑整体水平的情况下,注重个体的发展。对知识水平差一些、不够自信的学生提一些通过阅读课本就能解决的基础知识的问题;对思维发散较好的学生提一些通过思考、努力探究才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关注差异教学,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路长与植树间距、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如下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①在一条长20米的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栽了多少棵?②在一条长25米的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栽了多少棵?③在一条长100米的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在学生理解了“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之后,教师改变植树问题的类型,如“两端都不栽”“两端都栽”“封闭图形的栽树”问题,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出各种类型的栽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辩证过程。
  (二)基础问题步步为营与发散思维有效激发相结合
  “以问题为引导”的课堂知识点提问,既要注重问题的知识性,步步为营,又要创设知识与认知经验的冲突,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中,在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后,出示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给7个小球涂涂色,使得摸出的红球的可能性最小。”学生涂的方法是多种的,但是都达到了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小的目的,亲自体验了学习的过程,有效发散了思维。
  (三)避免师问生答单向依赖与生问师答互动体验相结合
  课堂教学提问是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师单向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是不合适的。虽然思路正确,目标清晰,答案明朗,但是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长此以往,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利用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课堂模式,呈现出更多的生问生答、生问师答,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四)知识技能计划教学与灵活多样智慧教学相结合
  “以问题为引导”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必须要让学生掌握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按部就班,做好计划,根据内容和对象选用课堂授课模式。
  在调查我校32名数学教师“你的课堂提问是否有生成性的问题?你是否能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调整问题的内容?”中,我们发现有35%的优秀教师在课堂上能从封闭式的教学设计到开放性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预留空白,随时根据课堂生成再创设提问或者改变原本的提问内容,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课堂有效性。而没有做到这些的教师占65%,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做到弹性预设,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资源开发上处于被动状态;或者虽然有生成资源,但是教师怕节外生枝,不敢直面学生的生成资源,往往对生成资源进行冷处理,没有认识到生成资源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地开发、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积累处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策略,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加强“以问题为引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数学课堂特点及原则,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有效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爱华,张文质.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唐勇.浅谈有效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原则[J].学苑教育,2009(04):11.
其他文献
得益于现代高科技影音技术的发展,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因其丰富深厚的思想意蕴和奇幻多姿的故事情节,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改编热点。因此孙悟空的银幕形象也被不断赋予新的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研究小组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可行有效的学科教学模式;探索不同学科的教学规律,通过日常教研及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正】引言目前随着雷达设备向模块化固态化方向发展,雷达产品中一些内部有安装平面的箱体类零件越来越多,尺寸较大,这些箱体起着将雷达各功能模块安装集成在一起的作用。箱
由湖北省林业局、省花木盆景协会主办,武汉市园局、省花协花卉与插花专业委员会、武汉友谊策划公司承办的2002年湖北(武汉)插花花艺大赛,于6月27日至7月1日在武汉市园林局园
曾经,有着一千多职工的恩施州磺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和硫磺市场的长期疲软,这个有着辉煌历史成就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最终不
大力提倡发展城市经济园林,对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丰富生态园林绿化景观,提高绿化覆盖率,创建园林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要用新思维、新方式、
<正> 1 引言浅海脉冲声传播是声信道理论研究和水声实际应用的重要问题,而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从背景噪声中识别出已知发射波形的声脉冲,在此过程中信道匹配技术可以用来有效
会议
深度信息的获取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现阶段,机器人通常使用激光雷达对未知空间进行深度感知,使用深度信息对场景进行理解,但是高昂的价格一直是阻碍激光雷
目的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
大约10年前,我在一家电话推销公司作为业务员接受培训。主管有一次在培训课上用图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