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作品中的秩序感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画是在平面的画布上塑造出具有三维立体影像的绘画造型表现方式之一。构成物象形体体积的体面之间、不同物象之间、物象与空间环境之间,都有着不同位置所形成的空间远近秩序。因此,就有物象形体体积的体面之间、不同物象之间、物象与空间环境之间的色彩秩序、色层秩序及笔触技法的强弱秩序等。这些秩序是油画作品中形体体积塑造和空间远近层次表达的依据和方法,是油画作品秩序美的主要内容,也是油画作品形式美与否的评价标准,在油画造型原理与造型表现技法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色彩秩序;色彩层次;笔触痕迹
  油画是应用油性绘画颜料、画笔(画刀)等工具,通过各种绘制方式,按美的规律,在平面的画布(板、壁)上描绘出具有三维立体影像和空间,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绘画艺术形式。这就明确了油画艺术绘制过程是以三维立体影像、空间的塑造与描绘为目标的造型艺术本质。立体与空间在油画艺术形式中是一个含义,立体是小范围的空间,空间是大范围的立体。有立体与空间,就有远近的距离,画面中的距离就是层次,就是近与远的秩序感。绘画艺术作品形式中,无一不是以立体、空间远近层次作为描绘的主要目标和审美标准,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技巧都是以立体、空间秩序为目标而设计和创造的。因此,油画作品形式中的秩序感,其实质是空间远近的秩序感。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油画作品形式中的秩序感,探索如何在平面的画布(板)上营造立体空间的秩序美。
  一、油画作品中物象形体体积与空间塑造的色彩秩序
  油画造型是依据并描绘被画物象形体体面上,因受光形成的物象形体表面色彩变化关系,来达到塑造形体体积、空间、质感等三维立体影像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构成物象形体体积的不同体面,所处的空间位置有前后、凹凸秩序,在一定光照的条件下,自然形成体面间的色彩秩序。
  (一)形体体感塑造的色彩秩序
  自然界中,物象色彩是丰富多样的,仅用肉眼可以识别的色彩就有十多万种。前人为了识别自然物象的色彩,总结了从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三方面来认识这些复杂色彩的方法,这就是色彩三要素。色彩的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色彩明度高为亮色,明度低为暗色,中间明度为灰色。同一种色相有不同明度阶梯,不同种色彩也有明度阶梯。色相是不同色彩的倾向,是一种色区别于另一种色的名称,本质上是一定波长范围的光刺激视网膜产生的视觉感观。色彩纯度是色彩的饱和度,是色彩鲜灰程度,是含色量的多與少。因而,物象形体体面上色彩秩序就有:因受光多少而形成的物象形体体面上固有色明度秩序;物象体表固有色随物象形体体面空间位置由前到后、由近至远变化,向环境色相或透视色相偏移的色相秩序;物象形体体面由近至远而发生固有色纯度由鲜到灰的纯度秩序。
  构成物象形体体积的体面因空间位置的不同,各体面受光照角度就不一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就总结出的物象体表四个色彩区域,加上物象在支撑面上的投影区,合称为色彩明暗五大调。这五大调中,垂直照光的体面为最亮高光区,倾斜照光的体面为灰面区。背光部体面中,有环境反射光线较强的体面为微亮的反光部,有环境反射光线较弱的体面为明暗交界线区。因此,物象形体体面上就形成了物象形体体面上由亮到暗(依次为高光、灰面、反光、明暗交界线)的固有色明度秩序。
  物象形体体面上的色彩除固有色明度秩序外,一方面因环境色彩影响,形成越是靠近环境的形体四周体面上,就越偏向环境色倾向。这就形成物象形体体面上,由中间凸起部分向四周边缘、由固有色向环境色倾向变化的色相秩序。另一方面,因大气透视的原因,所有物象的色彩,由近至远,最终消逝于弱属性紫味蓝色的规律,形成物体形体体面上,由中间凸起部分向四周边缘、由固有色向透视色(属性紫味蓝色)倾向渐渐变化的色相秩序。
  物象形体体上的色彩除固有色明度秩序、固有色向环境色与透视色渐渐变化的色相秩序外,因大气透视“近纯远灰”的原理,形成物象形体体面上,由中间凸起部分向四周边缘、固有色纯度逐渐减弱的纯度秩序。
  (二)形体与形体之间空间远近层次表达的色彩秩序
  自然物象反射、散射太阳光线,被人的视觉感知形成物象体表色彩,物象体表色彩打动人视知觉的强弱程度,都会与物象距人远近的空间距离有关。距离近,视觉对物象体表色彩感知度强;距离远,视觉对物象体表色彩感知度就弱。油画造型过程中正是应用这一视觉规律,在画面上使用视觉感知度强的色彩表现近距离物象(或物象近距离体面)、视觉感知度弱的色彩表现远距离物象(或物象远距离体面)。物象色彩形成视觉感知度强弱,一是纯度的高低,二是形体体面间、形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象色彩间的对比强度。“近纯远灰”与“近实远虚”是大气透视和消逝透视原理的高度概括。因“近纯远灰”的大气透视原理,形成物象固有色纯度由近至远逐渐减弱、并向环境色相和透视色相渐渐变化秩序。又因“近实远虚”的消逝透视原理,形成物象形体体面间、形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象间的“近强远弱”的色彩对比秩序。因此,物象处在近距离时固有色纯度偏高,远距离时固有色纯度偏低;物象处在近距离时形体体面之间、形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象色彩对比强,物象处在远距离时形体体面间、形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象色彩对比弱;这就是表述不同物象形体之间、物象形体与空间远近关系的主要依据。
  如图《彝家女孩之三》所示,构成画面中不同物象形体体积的不同体面上,因受光条件形成物象固有色明度秩序、中间凸起部分向四周边缘由固有色相向环境色或透视色色相渐移的色相秩序、固有色纯度秩序。人物、树木、远景等形体之间的空间远近层次,一方面形成物象固有色纯度由近至远逐渐减弱、并向环境色相或透视色相渐渐变化秩序,另一方面形成人物、服饰、人物手中的琴、树木等物象形体体面间,形体与其他物象或周围环境之间的色彩对比“近强远弱”的秩序。这些色彩秩序同时也形成了冷与暖、进与退、轻与重等色彩视觉感观中的秩序性。色彩造型正是通过描绘这些色彩秩序在画面上构建物象形体的体积感、形体与形体间空间距离感的。   总之,有形体就有构成形体体积的面,这些构成形体体积的体面,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形体体面间就有色彩秩序。有空间远近距离感,就有大气透视与消逝透视的视觉原理和色彩秩序变化的规律。这是油画、水彩、水粉等以色彩变化关系为造型方式的绘画艺术造型依据。
  二、油画作品中物象形体体积与空间塑造的色层秩序
  油画作品物象形体体积感塑造过程中,依据形体受光、在物象形体体面上产生的明暗五大调,总是先铺上最暗(明暗交界线区)的色彩,然后在暗部叠加上反光部的色彩,在光部依照由暗到亮的顺序依次叠加不同程度的灰面色彩,最后叠加上去的是高光部分的色彩。换句话说,物象形体体面上的色彩,最暗部分色彩在最底层,由底层到表层色彩明度一层比一层亮一些,由底层到表层,一层一层覆盖或叠加至高光部分。这就形成由底层到表层,一层一层表述形体由暗到亮、由内到外、由凹到凸不断叠加的色彩层次秩序。在不同物象前后空间之间、物体与空间环境之间,由于空间远近关系,总是先描绘最远物象,由远到近依次表述空间秩序中不同远近的物象形体,直到最前边(最近)的物体形象(水彩表现方法恰好相反)。特别是在油画风景(写生、创作的)作品中,形体与空间层次表述更是如此。这是油画形体体积感塑造与表现的基本方法。因此,油画作品中任何一种物象的形体体积感塑造,都是以光照产生的黑白灰层次,由黑到灰再到白顺序依次叠加来实现的,油画作品中空间层次,均是由远到近,依次描绘不同远近位置的物象形体。由此形成油画作品这种形体塑造与空间远近层次表达的色层秩序。
  三、油画作品中物象形体体积与空间塑造中
  技法痕跡感知度的秩序感
  物象形体凹凸不一的前后体面、不同物象远近位置所形成的空间距离塑造与表现,除上述的色彩秩序及色层秩序外,还有笔触痕迹,即笔触感的视觉清晰度强与弱的秩序感。用什么样的画笔、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形成的笔触痕迹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写意绘画表现技法中,笔触痕迹正是体现“骨法用笔”“书画同源”“以笔写形”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审美标准。什么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思想与情感情绪,就会有什么样的笔墨语言与笔触痕迹,这是中国写意绘画表现方法的艺术性本质。油画造型中,画笔上颜料饱满、画笔笔豪硬,在画面上形成的笔触感强,给人视觉感知度就高、清晰。画笔上颜料不饱满、画笔笔豪软,加上擦揉技巧,在画面上形成的笔触感弱,给人视觉感知度就低、模糊。油画作品形体与空间塑造过程中,正是应用笔触痕迹视觉感知的强弱程度,来表述形体体积的凹凸和不同空间距离位置的物象远近关系的。因此,一方面形成物象形体暗部体面笔触感弱、光部体面上笔触感强、由暗到亮、笔触感由弱到强的秩序。另一方面,在不同空间远近位置的形体与形体之间、形体与背景空间之间,形成由远至近,笔触的视觉感知度由低到高、由模糊到清晰的秩序变化(如上图《彝家女孩之三》画面中的表述不同物象形体与空间的笔触感所示)。不仅如此,许多油画作品中,为了强化形体体积感、空间距离感和个性与激情,使用(画)刀笔触来强调体积的凸起、强调空间的近距离以及突出主题物形象等。因此,油画作品中物象形体体积感的凹凸秩序、不同物象之间及物象与背景空间之间的远近秩序感,就是笔触痕迹感的强弱秩序所表述的,是油画造型艺术最直观的造型表方法。
  总之,油画作品中的色彩、色层及笔触技巧的强弱秩序,都是为了在平面的画布上塑造出构成物象形体体积的前后体面空间、物象间远近距离的层次空间而使用的造型表现方式。色彩秩序是造型的依据,色层、笔触技巧的强弱秩序是色彩秩序的表述方法。由此形成了油画作品“秩序美”这一重要审美特征,也是油画作品形式美与否的评价标准,是油画艺术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强.全国高等学校美术专业课程教材·色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钱峰.油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同源字和同源词自出现以来就难分难解,同源字应属于字形系统,而同源词应属于词义系统。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同源字和同源词的界线,分别给二者下了定义,并论述了同源字分化的三种方式。  关键词:同源字;同源词;同源分化  一、什么是同源字  虽然“同源字”这个术语近现代才出现,但这不能说明传统语言学中就没有关于同源字的研究。字源(字原)研究应开始于许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
摘 要:语言是一种表达丰富感情色彩的交流方式,语言的主要目的就是传递相对应的特殊含义,然后产生一种交流效果。而文学则是一种较为全面和丰富的语言,文学可以通过对不同的艺术层面进行分析,对一些事物进行想象和分析之后进行的语言组合。文章对文学语言的显示和隐示、节奏和音乐、表现性和再现性、模拟和创造等基本特点进行研究,并对文学语言的审美分别从含蓄美、多意性和音乐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
“Ekphrasis”一词是西方古典修辞学的一个术语,随着其使用内涵的丰富,不仅成为艺术史理论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还成为跨媒介符号修辞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内涵不稳定
2008年2月23日,“2007中华十大系列英才”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举行.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长野咣史以其在经营管理、市场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卓越成绩,
记者从今天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电子商务金融与支付行业发展大会上了解到,由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共同发起的2007年“企业电子商务万里行”大型推广活动于1月30日起正
摘 要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物,P2P网络借贷平台以其独特的优势满足民间借贷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呈现“爆炸式”增长。此文在介绍国外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对国内众多P2P网贷平台进行探究和分类介绍;分析了国内P2P行业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P2P 网络借贷 运营模式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水墨画的起源,又从点、线、面的角度对水墨画中笔触的运用要点做了解析,并以名家绘画为例做了更为详细的论述,较为直接地描述了水墨画中所传递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传统水墨画;点;线;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先辈们一代又一代在历史洪流中或创造或丰富了许许多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莫过于中国的书法和传统水墨画。一个讲究字的个人风骨,另一个讲究
本文论述了史德概念的由来 ,史德在史学活动中的地位 ,中国史学重视史德的传统及局限性 ,认为批判地继承重视史德的优良传统 ,加强学风建设 ,是新世纪史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Th
近期开放式基金的净值波动很大。很多基金投资者对如此大的跌幅有些不知所措。很多客户纷纷向我们咨询持有的基金是应继续持有还是抛出,甚至有些准备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也开始
伊迪斯·华顿是20世纪美国女作家,《纯真年代》是其代表作,忠实地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初期纽约上流社会。本文旨在从小说中三类人物一生的命运遭遇来重现老纽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