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一号工程”成为杭州区域发展的“关键词”。所谓“一号工程”,是指2014年7月15日杭州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
2013年10月龚正接任杭州市委书记后,陆续推出三个大动作:“改革十条”、“网上自贸易区”和“一号工程”。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杭州调研发现,“一号工程”推出时间最晚,但声势力度最大,启动后杭州为此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市委书记、市长同时参加,强调“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杭州寄望于羽翼渐丰的网络信息产业求解转型难题:一是能否重构平台经济,再造一个“网上浙江”;二是能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造浙江发展新模式?
千亿集群
抛开拗口的名词解释,什么是信息经济?浙江省省长李强的概括是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应用、信息消费、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
在杭州高新区新建的智慧e谷展厅,参观者能看到一张巨大的产业地图——200多家重点企业,如繁星密布,形成了一个融合互补的产业集群。
工作人员解说称,这一集群从关键控制芯片研发开始,再到通信设备制造、信息软件、物联网系统集成,再到终端电子商务、网络运营服务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各种应用服务。
滨江区是杭州“一号工程”的排头兵。杭州市高新区与滨江区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14年上半年,该区以信息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收入787.4亿元,同比增长25.7%。
杭州高新区发改局局长孙刚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滨江从创建高新区起步,一张蓝图绘到底,20多年的发展吻合了新技术兴起浪潮,“今年信息经济总量将超过1000亿元,每个领域都有相应的龙头企业”。
阿里巴巴对杭州信息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阿里巴巴稳坐中国电商头把交椅,在上市后的首个“双十一”交易额即突破571亿元。若从阿里滨江园区打车,起步价内可到恒生软件园,即马云以个人名义出资32.99亿元收购的恒生电子,其在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供应商领域几乎有压倒性优势。
“华三通信”是个另类。这家网络设备制造商成立11年来三次易主,早期骨干成员来自华为的数通产品线。惠普控股后,借助其营销渠道,华三通信加速了在欧美高端市场的扩张。
“曲折多变”反倒逼出华三通信勇于创新的个性,2013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前几次都是纯资本变动,管理团队保持了稳定,目前公司在企业网市场国内第一,主要对手是思科,华为这两年也介入了。”华三通信品牌部部长万宁娜说。
安防产业的全国三强——海康威视、大华技术、宇视科技均在滨江,产品覆盖了视频监控设备的全产业链。海康威视副总裁蒋海青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销售刚过100亿,2014年前三季度销售就达106.70亿,净利润27.10亿元,增幅均超过50%。
一大批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发展信息经济的立足之本。数据显示,杭州高新区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6家,国家、省市企业研发中心299家,其中跨国公司研发机构26家。
“像跨国企业的研发机构,不是独立法人,不能贡献GDP,我们花大力气引进能得到什么呢,它是人才聚集的平台,几年之后就在杭州沉淀下来了。”孙刚锋说。
海康威视的1.1万员工中,研发人才接近4000人,2013年研发经费超过9亿元,占比销售额超过8%。蒋海青说:“从视频延伸到安防产业,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不只是卖一台设备,赚一点加工费。”
三个重点
“回头看这条路走对了,围绕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协同创新。”孙刚锋说,高新区推进落实“一号工程”,主要是聚焦“网络信息技术产业”,阿里上市将高新区创业氛围推上了一个高峰,很多创业者慕名而来。
杭州的规划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内容、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六大中心”。具体到高新区,其“网络信息技术产业”选择了网络基础产业、物联网、互联网三个重点发展领域。
孙刚锋解释说,“网络”两个字是原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加上的,他提出网络跟信息概念上还是有差别的,未来信息经济中增幅比较大的还是基于网络。
采访中,蒋海青用手机给记者展示了当天杭州四桥(复兴大桥)的实况视频,“车流量不大,但空气有点差,出门前可以查一下。”
蒋的另一身份是萤石CEO,负责海康威视新推出的安全生活业务,“以视频横向延伸的,面向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的产品,千里之外看到活灵活现的现场。”
以“云网融合”为技术战略,华三通信致力于成为新IT基础架构领导者。万宁娜说,融合的本质是网络计算,资源自动搜索匹配,提供更省钱、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未来新的增长点在服务器,可能是网络市场的数倍,公司战略是五年再造一个华三通信。”
海康威视选择和BAT等互联网厂商合作,在蒋海青看来,任何行业都有可视化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像百度搜索,原来是静态的,现在可以设计成动态的”。
“互联网+”的重要延伸是物联网,也是破解智慧城市发展难题的钥匙。经过两轮对接,杭州确定了358个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的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17亿元。
杭州市考评办区县处处长王建辉对记者透露,杭州市将出台智慧经济专项考核办法,区县(市)考核增设“智慧经济产业增加值”指标,产业发展推进部门考核13个重点产业的发展指标,推进部门考核智慧应用绩效和对本地智慧产业的带动作用。
孙刚锋说,信息产业的特点是人脑密集型,要坚持“软件产品也是工业产品”的思维,大力推广“研发(总部)加生产外包(代工)”的经营模式,鼓励企业盈利模式创新。
据测算,杭州市高新区的“亩产标准”是投资600万元、产出1000万元、税收100万元。“相对而言,滨江抢占了发展信息经济的先机,但一不留神就会被超越。”孙刚锋说。 一石二鸟
滨江是杭州的排头兵,杭州又是浙江的领头羊。2014年10月13日,浙江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杭州工作,提出“杭州兴则全省兴,杭州强则全省强”。
这几年浙江一直在推动经济转型,从“四换三名”到“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再到“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每个名词背后都寄托着转型希望。
2014年7月以来,记者以“温州弃房样本”和“产业集群之坎”为题,对浙江部分传统产业调研发现,局部的困难甚至危机仍然处于一种“胶着”状态。
浙江把信息经济提到转型的战略高度,一是培育新兴产业,二是提升传统产业,达到“一石二鸟”之效。提升的钥匙即两化融合,浙江又是全国唯一一个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
“自动化是两化融合的核心,控制系统又是大脑神经,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数据要通过自动化采集、整合,否则信息化难于发挥作用。”浙江中控科技集团副总裁施一明说。
创于1993年的浙江中控领衔制定的EPA现场总线标准,是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施一明说,“坚持了7年,用了27个发明专利撑起来了”。
目前,浙江中控瞄准了浙江的“机器换人”计划,这是浙江“四换三名”中的“一换”。有研究数据称,未来5年,浙江将投资5000亿元,全面完成本省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机器换人”,同时投资3000亿元采购机器人高端装备。
施一明告诉记者,中控6年前开始孵化机器人产业,研发的巡检机器人刚从国家电网拿到订单,“目前公司正和杭州叉车厂,整合机器人技术和叉车技术,共同开发AGV(自动引导运输车)叉车,将在物流业产生革命性影响。”
在纺织业有句行话,全国印染浙江占6成,绍兴又占到浙江的8成,宏华数码的数码印花技术试图替代纺织业的传统印花技术。
“传统纺织制造是规模生产、薄利多销,数码印花技术可实现智能化、柔性化的生产定制,帮助企业跳出同质化竞争、库存积压的恶性循环。”宏华数码总经理助理郑靖告诉记者。
理论上,数码印花技术可以满足服装、家纺市场对面料多样化、小批量的生产需求,还有互联网时代个性化的制衣体验。郑靖坦言,大范围推广的门槛是成本,经测算,3000米以下数码印花便宜,5000米以上是传统印花便宜,目前印花平均单量是8000米左右。
孙刚锋对记者分析,信息经济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制造方式的智慧化,像浙江中控、数码印花对传统制造方式的提升;二是商业模式的智慧化,像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带动浙江块状经济的销售创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产业的资本来源提供了新渠道。
当前,浙江的经济转型正处于快速变革、复杂多变的十字路口。李强曾撰文称,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有机会“弯道超车”,成为赶超者甚至成为领跑者。
2013年10月龚正接任杭州市委书记后,陆续推出三个大动作:“改革十条”、“网上自贸易区”和“一号工程”。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杭州调研发现,“一号工程”推出时间最晚,但声势力度最大,启动后杭州为此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市委书记、市长同时参加,强调“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杭州寄望于羽翼渐丰的网络信息产业求解转型难题:一是能否重构平台经济,再造一个“网上浙江”;二是能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造浙江发展新模式?
千亿集群
抛开拗口的名词解释,什么是信息经济?浙江省省长李强的概括是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应用、信息消费、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
在杭州高新区新建的智慧e谷展厅,参观者能看到一张巨大的产业地图——200多家重点企业,如繁星密布,形成了一个融合互补的产业集群。
工作人员解说称,这一集群从关键控制芯片研发开始,再到通信设备制造、信息软件、物联网系统集成,再到终端电子商务、网络运营服务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各种应用服务。
滨江区是杭州“一号工程”的排头兵。杭州市高新区与滨江区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14年上半年,该区以信息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收入787.4亿元,同比增长25.7%。
杭州高新区发改局局长孙刚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滨江从创建高新区起步,一张蓝图绘到底,20多年的发展吻合了新技术兴起浪潮,“今年信息经济总量将超过1000亿元,每个领域都有相应的龙头企业”。
阿里巴巴对杭州信息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阿里巴巴稳坐中国电商头把交椅,在上市后的首个“双十一”交易额即突破571亿元。若从阿里滨江园区打车,起步价内可到恒生软件园,即马云以个人名义出资32.99亿元收购的恒生电子,其在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供应商领域几乎有压倒性优势。
“华三通信”是个另类。这家网络设备制造商成立11年来三次易主,早期骨干成员来自华为的数通产品线。惠普控股后,借助其营销渠道,华三通信加速了在欧美高端市场的扩张。
“曲折多变”反倒逼出华三通信勇于创新的个性,2013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前几次都是纯资本变动,管理团队保持了稳定,目前公司在企业网市场国内第一,主要对手是思科,华为这两年也介入了。”华三通信品牌部部长万宁娜说。
安防产业的全国三强——海康威视、大华技术、宇视科技均在滨江,产品覆盖了视频监控设备的全产业链。海康威视副总裁蒋海青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销售刚过100亿,2014年前三季度销售就达106.70亿,净利润27.10亿元,增幅均超过50%。
一大批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发展信息经济的立足之本。数据显示,杭州高新区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6家,国家、省市企业研发中心299家,其中跨国公司研发机构26家。
“像跨国企业的研发机构,不是独立法人,不能贡献GDP,我们花大力气引进能得到什么呢,它是人才聚集的平台,几年之后就在杭州沉淀下来了。”孙刚锋说。
海康威视的1.1万员工中,研发人才接近4000人,2013年研发经费超过9亿元,占比销售额超过8%。蒋海青说:“从视频延伸到安防产业,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不只是卖一台设备,赚一点加工费。”
三个重点
“回头看这条路走对了,围绕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协同创新。”孙刚锋说,高新区推进落实“一号工程”,主要是聚焦“网络信息技术产业”,阿里上市将高新区创业氛围推上了一个高峰,很多创业者慕名而来。
杭州的规划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内容、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六大中心”。具体到高新区,其“网络信息技术产业”选择了网络基础产业、物联网、互联网三个重点发展领域。
孙刚锋解释说,“网络”两个字是原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加上的,他提出网络跟信息概念上还是有差别的,未来信息经济中增幅比较大的还是基于网络。
采访中,蒋海青用手机给记者展示了当天杭州四桥(复兴大桥)的实况视频,“车流量不大,但空气有点差,出门前可以查一下。”
蒋的另一身份是萤石CEO,负责海康威视新推出的安全生活业务,“以视频横向延伸的,面向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的产品,千里之外看到活灵活现的现场。”
以“云网融合”为技术战略,华三通信致力于成为新IT基础架构领导者。万宁娜说,融合的本质是网络计算,资源自动搜索匹配,提供更省钱、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未来新的增长点在服务器,可能是网络市场的数倍,公司战略是五年再造一个华三通信。”
海康威视选择和BAT等互联网厂商合作,在蒋海青看来,任何行业都有可视化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像百度搜索,原来是静态的,现在可以设计成动态的”。
“互联网+”的重要延伸是物联网,也是破解智慧城市发展难题的钥匙。经过两轮对接,杭州确定了358个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的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17亿元。
杭州市考评办区县处处长王建辉对记者透露,杭州市将出台智慧经济专项考核办法,区县(市)考核增设“智慧经济产业增加值”指标,产业发展推进部门考核13个重点产业的发展指标,推进部门考核智慧应用绩效和对本地智慧产业的带动作用。
孙刚锋说,信息产业的特点是人脑密集型,要坚持“软件产品也是工业产品”的思维,大力推广“研发(总部)加生产外包(代工)”的经营模式,鼓励企业盈利模式创新。
据测算,杭州市高新区的“亩产标准”是投资600万元、产出1000万元、税收100万元。“相对而言,滨江抢占了发展信息经济的先机,但一不留神就会被超越。”孙刚锋说。 一石二鸟
滨江是杭州的排头兵,杭州又是浙江的领头羊。2014年10月13日,浙江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杭州工作,提出“杭州兴则全省兴,杭州强则全省强”。
这几年浙江一直在推动经济转型,从“四换三名”到“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再到“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每个名词背后都寄托着转型希望。
2014年7月以来,记者以“温州弃房样本”和“产业集群之坎”为题,对浙江部分传统产业调研发现,局部的困难甚至危机仍然处于一种“胶着”状态。
浙江把信息经济提到转型的战略高度,一是培育新兴产业,二是提升传统产业,达到“一石二鸟”之效。提升的钥匙即两化融合,浙江又是全国唯一一个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
“自动化是两化融合的核心,控制系统又是大脑神经,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数据要通过自动化采集、整合,否则信息化难于发挥作用。”浙江中控科技集团副总裁施一明说。
创于1993年的浙江中控领衔制定的EPA现场总线标准,是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施一明说,“坚持了7年,用了27个发明专利撑起来了”。
目前,浙江中控瞄准了浙江的“机器换人”计划,这是浙江“四换三名”中的“一换”。有研究数据称,未来5年,浙江将投资5000亿元,全面完成本省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机器换人”,同时投资3000亿元采购机器人高端装备。
施一明告诉记者,中控6年前开始孵化机器人产业,研发的巡检机器人刚从国家电网拿到订单,“目前公司正和杭州叉车厂,整合机器人技术和叉车技术,共同开发AGV(自动引导运输车)叉车,将在物流业产生革命性影响。”
在纺织业有句行话,全国印染浙江占6成,绍兴又占到浙江的8成,宏华数码的数码印花技术试图替代纺织业的传统印花技术。
“传统纺织制造是规模生产、薄利多销,数码印花技术可实现智能化、柔性化的生产定制,帮助企业跳出同质化竞争、库存积压的恶性循环。”宏华数码总经理助理郑靖告诉记者。
理论上,数码印花技术可以满足服装、家纺市场对面料多样化、小批量的生产需求,还有互联网时代个性化的制衣体验。郑靖坦言,大范围推广的门槛是成本,经测算,3000米以下数码印花便宜,5000米以上是传统印花便宜,目前印花平均单量是8000米左右。
孙刚锋对记者分析,信息经济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制造方式的智慧化,像浙江中控、数码印花对传统制造方式的提升;二是商业模式的智慧化,像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带动浙江块状经济的销售创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产业的资本来源提供了新渠道。
当前,浙江的经济转型正处于快速变革、复杂多变的十字路口。李强曾撰文称,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有机会“弯道超车”,成为赶超者甚至成为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