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海东市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的成就,介绍了五期规划的情况,分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林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问题;对策;青海海东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73-02
  海东市位于青海省东部,全市辖6个县、94个乡(镇)、1 614个行政村,总人口1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占总人口的87.7%。全区总土地面积1.32万km2,耕地总面积23.72万hm2,其中水浇地4.73万hm2,坡耕地和山旱地18.99万hm2。截至2014年底,全市林业用地73.982万hm2,其中有林地12.876万hm2,疏林地0.34万hm2,灌木林地31.17万hm2,未成林造林地6.69万hm2,苗圃地540 hm2,宜林地22.852万hm2,森林覆盖率28.3%。
  市内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海拔在1 650~4 698 m之间。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高寒、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均降雨量310 mm,多集中在7—9月,蒸发量1 275.6~1 816.0 mm,无绝对无霜期。
  市内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利用难度大。黄河及其上游主要支流湟水河、大通河在境内流程分别为189、158、 62 km。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0 860 k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77.7%,其中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5 000 t/km2,强度侵蚀面积4 950 km2;2 000~5 000 t/km2的中度侵蚀面积3 025 km2。境内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量达2 805.5 km2。
  1 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
  2001—2015年底,全区累计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造林9.02万hm2,其中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面积分别为5.96万、 3.06万hm2。三北工程的建设有效遏制了海东市生态恶化的局面,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1.9%达到28.3%。
  1.1 水土流失逐步得到控制
  通过三北工程的实施,是海东市川水地区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使5.67万hm2农田得到了保护,粮食产量平均提高了1.5 t/hm2左右。营造的用材林基本实现了农村木材自给,柠条、沙棘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薪炭林的营造改变了农村燃料缺乏的局面,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 632 km2以上,土壤侵蚀模数由1978年的5 000~7 000 t/km2减少到2 100~3 000 t/km2。脑山地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显著增强,过去断流的河流部分河水明显增加。
  1.2 综合防护体系基本形成
  通过30年的防护林建设,全市局部防护林体系逐步形成,川水地区已全面实现农田林网化,河、湟谷地绿色走廊基本形成;国道、省道、县道得到初步绿化,河渠两岸护岸体系已经全面形成,林拉脊山、青沙山封育区得到全面封育,国营林场用材林基地建设、浅山地区薪炭林基地初具规模。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使浅山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1.3 社会办林业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三北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共建立乡村林场313个,经营面积6.06万hm2。为鼓励更多群众参与荒山治理,根据实际制定了荒山承包、拍卖、租赁的优惠政策和规定,明确规定荒山治理采取“四不限”的办法(不限所有制经营形式、不限身份、不限投资渠道、不限造林组织形式)。为鼓励和发展民营林业,在不断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各项林业政策的同时,对民营林业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民营个体承包20 hm2以上造林大户183户,其中66.67 hm2以上74户,承包面积2.47万hm2。
  1.4 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海东市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速度,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互助北山、循化孟达自然保护区年接待游客人数达32万人(次);核桃、花椒、以利用沙棘果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分别为3 913.33 hm2、1 886.67 hm2、4.11万hm2;全区育苗基地682.33 hm2,每年可生产苗木2.45亿株。2009年全区林业产值达到7 971万元,占全区农业产值的2.7%。
  1.5 林业机构日趋完善
  为了加强生态建设,在全区机构改革中,各级林业机构得以保留。现有地、县级林业局7个,森林公安局7个,下设派出所24个。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有林场27 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乡镇林业站94个,初步形成了地、县、乡3级林业服务体系。全市林业职工达到2 213名人,拥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679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
  2 三北五期规划情况
  根据全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补充调查,海东市现有宜林地22.852万hm2。2011—2015年规划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6万hm2,封育总面积3.8万hm2,其中湟水河流域1.6万 hm2,年均封育面积0.76万hm2;低效林改造面积4.47万hm2;林带更新 0.57万hm2,年均0.114万hm2;幼林抚育0.53万hm2,中幼林抚育0.82万hm2,年均0.27萬hm2。村庄绿化共计1 319个村。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造林难度加大
  立地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提高,造成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3.2 森林资源管护形势严峻
  森林资源管护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护林防火任务成倍加大;二是随着国土面积中林业面积的比重的增加,宜林地(含放牧地)的面积逐渐减小,林牧矛盾日趋严重;三是由于干旱而造成保存率低的现实,每年补植补造费用使业务部门不堪重负。   3.3 乔木生态公益林面积小
  一是从林分结构上乔木林的面积只有12.014万hm2,仅占全区有林地面积的1/4。其他均为未成林造林地和灌木林地,在未成林造林地中80%以上为灌木林地。二是地理分布上,天然乔木林主要分布在大阪山和拉脊山海拔2 500 m以上的脑山地区,川水地区主要是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而占全区70%以上的浅山地区绝大多数是灌木林和未成林造林地。三是综合效益发挥利用上发展不平衡。全区90%以上的林地纳入了生态公益林范围,主要是发挥生态效益,而直接为农民增收做贡献的經济林与商品林极少,无法调动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四是城镇周边和人多地区森林资源发展不平衡。全市6个县城的绿化率仅为22.07%。而全区人口集中的川水和浅山地区林地较少,特别是针叶常绿乔木林较少。
  3.4 造林树种和投资渠道单一,林分质量差
  一是受气候、海拔和地域等条件的限制,造林树种比较单一,以柠条为主,其次是山杏、沙枣、沙棘、杨树、云杉等,生长量小,效益低,林分质量差。二是由于现行的补助标准受计划经济影响,属于国家补助性质的营造林投资单价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建设的要求。现行的营造乔木林3 000元/hm2、灌木林1 800元/hm2的标准,除去整地种植所需费用外,剩余种苗费用决定了营造树种为低效树种的特点。
  3.5 造林保存率低
  一是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海东市气候条件是十年九旱,冬春(甚至冬、春、夏3季)连旱和冬季寒冷时间太长和生长期太短决定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低,需要多年补植补造和精心管护才能成林。二是一味追求营造林面积和投资总量,而忽视了管护环节,管理粗放,导致成活率、保存率“双低”。
  4 今后三北工程建设方向及对策
  4.1 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自上而下都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深刻理解三北防护林工程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意义,真正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绿化意识[1]。
  4.2 广开渠道,筹集资金
  三北防护林工程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公益事业,国家地方应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工程资金到位。同时,应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并给予政策、收益等方面的优惠。
  4.3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深化改革,创建新的管理机制,制订优惠政策,使务林人得其利、受其益,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林区群众参与营林、造林的积极性。一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确定林权,完善林业产权制度,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对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以及其他组织、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林权证书,以确定其所有权或使用权。二是大力发展民营林业,要用利益杠杆吸引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有经营能力的大户进山。公益林建设可以实行公有民营或民有民营[2]。
  4.4 注重科技,典型示范
  一是加大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努力提高良种使用率;二是抓好科技示范点建设工程,创建一批精品工程,以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大力推广节水抗旱造林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四是搞好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飞、封、造一起上,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更新能力[3]。
  进一步发挥“三北”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推动作用,建议扩展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增加四旁植树、农田林网、乡村公路绿化、小城镇绿化及农田林网更新改造、低效林分改造等建设项目和内容,拓宽投资渠道,增加森林资源量,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4.5 增加投入,理顺渠道
  加大营造林投资的标准,保证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由于营造林工程投资定额较低,在其他行业足额投资的情况下,营造林工程长期处于补助性质,没有足额投入,一些投资量较大、需综合配套建设的工程难以建设,也使许多营造林工程建设标准降低,影响了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4]。同时,营造林工程投入的补助性质,造成了营造林工程只能在造林期间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突击完成,降低了社会各界对营造林工程建设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降低了社会对森林资源成果的保护意识。为了尽快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转变,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对营造林工程按照不同区域的造林模式、造林常用树种、苗木规格、造林密度以及工程实施中的整地、栽植、灌溉、抚育、管护、管理等方面的用工量、材料单价、总造价等实行不同区域的投资标准,提高单位投资标准[5-6]。加强林地的抚育管理和护林防火工作,真正做到造林一片、保存一片,建议在造林后5~8 年中投入足够的管护资金,以使解决后期管理费用不足的矛盾。
  5 参考文献
  [1] 党普兴.林业生态工程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第一阶段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1):244-252.
  [2] 朱教君.防护林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植物生态学报,2013(9):872-888.
  [3] 刘冰,龚维,宫文宁,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生态学杂志,2009(9):1679-1683.
  [4] 朱金兆,周心澄,胡建忠.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思考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4(1):79-85.
  [5] 戴国琴,褚卫东.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0(1):27-32.
  [6] 许文强,支玲.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政策研究评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5(6):58-62.
其他文献
大病保险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提供服务的市场化运行模式,能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点,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但同时要兼顾公益事业和服务产业的利
分散式AHU方案,可有效解决机组振动对生活楼住舱的影响,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各层风量不平衡的问题。在人员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海洋平台,这一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广意义。
通过对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情况的分析,总结近年来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取得的典型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
摘要:单片机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如何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等进行大胆改革与探索,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分离、先理论后实践的串行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同步、交叉进行的并行模式,取消闭卷考试考核形式,侧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改革措施主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教学实践,取得良好
<正> 国外正在进行的普教改革,除普遍强调加强青少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即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1993年的研究报告也提出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病人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尼可地尔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随着我国的招投标制度越来越规范化,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定位张力不断显现, 集装箱岸桥项目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国际化. 此时,如何掌握投标决策以及优化,提高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饲作物,随着商品玉米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卖粮难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加入世贸组织后,商品玉米生产不仅需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外农产品的冲击,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种植商品玉米的积极性。针对新的市场形势,迎接挑战,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根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市场需求情况,在玉米育种方向上作了较大的调整,以高产、优质、多抗为主要育种目标,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建设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传统的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显得落后,已经适应不了如今公路建设的现状。为了使高速公路发挥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