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忠民说,艺术传承需要用自己的学识,自己的眼界去分析和研究它,并且秉承老一辈艺术家传承下来的艺术品格,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这一点来说,艺术的传承必须要有创新。
王忠民:艺术不能曲高和寡
王忠民,新疆职业雕塑家,新疆雕塑艺委会委员。
9月29日,记者来到了位于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雕塑艺术空间,这里是王忠民的工作室。推开虚掩的门,记者见到了他,一头卷曲的长发飘洒至肩,浑身上下散发出艺术家的气息,这就是王忠民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王忠民说,30日,他就要离开新疆,启程去往广东省中山市,因为去年年底,他在位于中山市的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成立了“王忠民陶塑艺术馆”,由此,他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通过陶塑艺术把西域文化带到广东的新疆艺术家。
记者一边跟王忠民交谈,一边环顾四周,欣赏着他的作品。只见在略显简陋的平台上摆放着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最引人注目的要属用泥巴筑成的西域古城。王忠民说:“这是吐鲁番的吐峪沟地貌和高台民居,类似这样的古老民间建筑遍布整个丝绸之路,这些房子是新疆吐鲁番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我认为古老的、和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是最有意义的。”
对于雕塑文化的传承,王忠民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艺术传承需要用自己的学识,自己的眼界去分析和研究,并且秉承老一辈艺术家传承下来的艺术品格,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这一点来说,艺术的传承必须要有创新。
1996年,王忠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系进修,主要学习泥彩塑。王忠民说,在传统泥塑中,讲究的是“三分塑,七分画”,强调作品的“混沌”感,也就是说线条不要做得太清晰。而新疆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他们的生活形态是多姿多彩的,如果用“三分塑,七分画”来创作泥塑作品显然不够表现力,所以他创新性的把创作理念改成了“七分塑,三分画”。
2009年10月,新疆7坊街在北京举办了《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新疆艺术特展,在展览的3天时间里,王忠民进行了现场创作,有很多观众对泥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亲临现场,在仔细看完王忠民的作品后,她语重心长地对王忠民说:“你的作品一定要保持新疆民俗风情特色,坚持淳朴、自然、原色、原味的艺术风格。”
常沙娜的这番话,给王忠民不仅带来了鼓励,还有启发,从那以后,王忠民创造的泥塑作品基本上都是保留原色。王忠民说:“我现在的泥塑作品始终坚持发扬自己的风格,那就是把西域文化的一些元素提炼出来,结合自己的内心情感去创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我觉得更有生命力。”
如今,王忠民经常免费教小朋友们制作泥塑作品,看着泥巴在小朋友的手中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王忠民心里就无比欣慰。他说:“艺术不能曲高和寡,要想一代代传下来,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喜爱它。”
王革:艺术传承需要创新
王革,新疆剪纸艺术家,新疆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自治区文联民间剪纸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
王革的剪纸工作室位于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走进她的工作室,你可以看见整个工作室墙上挂的,炕上和沙发上铺的满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王革今年已经58岁了,自幼受祖母和母亲的传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绘画和剪纸。经过50多年的潜心研究,如今,王革的剪纸作品已经具有了浓郁的新疆地域特色,鲜明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代表作品有《刀郎麦西来甫》、《十二木卡姆》、长卷《迎奥运》、《福禄寿喜图》、《西域全家福》等。
传统的剪纸是用一种大红纸或者颜色单一的纸张剪出来的,色彩上比较单一、呆板,于是王革创新性地运用了“点彩法”,把作品剪出形状以后,把年画的创造手法融入到剪纸当中,使得剪纸作品的颜色丰富多彩,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因为深爱着剪纸艺术,王革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她一方面通过到新疆各地去采风,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民情,以此来寻找创造的源泉和灵感,于是,《刀郎麦西来甫》、《新疆民族头饰》等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剪纸作品在她手中诞生。另外一方面,她以改变剪纸的载体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在她的手中,除了传统的剪纸,还创造性地运用胶布、绒布、铁皮、KT板、丝绸等材料,使得剪纸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随着材料的改变,剪纸作品摆脱了易破损,只能贴在窗户上或裱在相框里的局限,而且剪纸作品从传统的二维变成了如今更加立体的三维,创新使得传统的剪纸艺术在王革的巧手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要让这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间艺术能源远流长,就必须要创新。”王革认为,创新就是要改变人们对剪纸“只能拿在手上看或只能用来贴窗花”的传统观念,让剪纸艺术不断发展和传承下去。王革说:“有些人把照片拿来,我可以照着照片把肖像在纸上剪出来。我现在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剪不出来的。”
如今,作为一名艺术专业讲师,王革经常到各类院校、部队、社区去传授剪纸艺术,并长期举办剪纸学习班,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剪纸艺术并愿意学习它,从而让剪纸艺术不断发展和传承下去。
那鼎浩:“接地气”的艺术更有生命力
那鼎浩,新疆面塑艺术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
那鼎浩今年34岁,他的第一位老师非他的母亲莫属,在位于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面塑艺术工作室,那鼎浩指着展台上摆着的几朵面塑玫瑰花对记者说:“那是我母亲的作品。”仔细地端详那几朵玫瑰花,你会发现作品的精妙令人拍案叫绝,只见作品高贵大方,花瓣薄如宣纸,色彩鲜艳,非常逼真。
那鼎浩说,新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维吾尔、哈萨克、满、汉等民族具有独特的艺术传统,呈现出多元化、开放、融合的特点,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西域文化,这些都为他从事面塑作品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
在那鼎浩的作品中,像《三桥烤肉》、《木卡姆》系列、《玉石巴扎》、《小花帽》、《馕香》、《新疆舞》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作品是在继承传统面塑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探索而创作完成的。
从2009年起,那鼎浩在面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他说,面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必须要解决3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面塑制作后期保存的问题。面塑艺术品的后期保存一直是个难题,作品干燥后易碎、怕潮、易脏及不易清洗,现代面塑多采用密封的玻璃罩进行保存,但是由于面塑作品的大小、高低、布局又千差万别,没有办法定制统一的玻璃罩;其次,面塑艺术的融合和创新,在传统制作手法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技法;最后,将面塑制作技法提升为理论,并形成体系,完成面塑艺术基础理论学术著作。
要想让面塑艺术传承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传播面塑艺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喜爱它。为此,那鼎浩在7坊街举办面塑艺术培训班,另外还举办展览,为面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他还在7坊街开展面塑制作培训课程,课程分为启蒙课程和精修课程,借此最大限度地普及面塑艺术。那鼎浩说:“在面塑艺术培训班里,我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小学生,如果一开始让他们学做一些飞天、老寿星,他们一定不会感兴趣,所以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必须要创新。”那鼎浩指着一件面塑的灰太狼作品说,那是学员的作品,灰太狼是很多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所以像他们制作的卡通形象的面塑作品特别多。
最后,那鼎浩对记者说:“下一步我计划把面塑课程推广作为中小学校手工课特色教育的一个项目,并且挖掘人才,把面塑技艺传承下去。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面塑艺术做成产业化,当然,要做成产业化,资金、人才等条件都必须具备,否则产业化的梦想也只是‘空中楼阁’。”
如今,作为一名艺术专业讲师,王革经常到各类院校、部队、社区去传授剪纸艺术,并长期举办剪纸学习班,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剪纸艺术并愿意学习它,从而让剪纸艺术不断发展和传承下去。
王忠民:艺术不能曲高和寡
王忠民,新疆职业雕塑家,新疆雕塑艺委会委员。
9月29日,记者来到了位于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雕塑艺术空间,这里是王忠民的工作室。推开虚掩的门,记者见到了他,一头卷曲的长发飘洒至肩,浑身上下散发出艺术家的气息,这就是王忠民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王忠民说,30日,他就要离开新疆,启程去往广东省中山市,因为去年年底,他在位于中山市的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成立了“王忠民陶塑艺术馆”,由此,他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通过陶塑艺术把西域文化带到广东的新疆艺术家。
记者一边跟王忠民交谈,一边环顾四周,欣赏着他的作品。只见在略显简陋的平台上摆放着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最引人注目的要属用泥巴筑成的西域古城。王忠民说:“这是吐鲁番的吐峪沟地貌和高台民居,类似这样的古老民间建筑遍布整个丝绸之路,这些房子是新疆吐鲁番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我认为古老的、和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是最有意义的。”
对于雕塑文化的传承,王忠民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艺术传承需要用自己的学识,自己的眼界去分析和研究,并且秉承老一辈艺术家传承下来的艺术品格,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这一点来说,艺术的传承必须要有创新。
1996年,王忠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系进修,主要学习泥彩塑。王忠民说,在传统泥塑中,讲究的是“三分塑,七分画”,强调作品的“混沌”感,也就是说线条不要做得太清晰。而新疆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他们的生活形态是多姿多彩的,如果用“三分塑,七分画”来创作泥塑作品显然不够表现力,所以他创新性的把创作理念改成了“七分塑,三分画”。
2009年10月,新疆7坊街在北京举办了《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新疆艺术特展,在展览的3天时间里,王忠民进行了现场创作,有很多观众对泥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亲临现场,在仔细看完王忠民的作品后,她语重心长地对王忠民说:“你的作品一定要保持新疆民俗风情特色,坚持淳朴、自然、原色、原味的艺术风格。”
常沙娜的这番话,给王忠民不仅带来了鼓励,还有启发,从那以后,王忠民创造的泥塑作品基本上都是保留原色。王忠民说:“我现在的泥塑作品始终坚持发扬自己的风格,那就是把西域文化的一些元素提炼出来,结合自己的内心情感去创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我觉得更有生命力。”
如今,王忠民经常免费教小朋友们制作泥塑作品,看着泥巴在小朋友的手中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王忠民心里就无比欣慰。他说:“艺术不能曲高和寡,要想一代代传下来,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喜爱它。”
王革:艺术传承需要创新
王革,新疆剪纸艺术家,新疆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自治区文联民间剪纸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
王革的剪纸工作室位于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走进她的工作室,你可以看见整个工作室墙上挂的,炕上和沙发上铺的满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王革今年已经58岁了,自幼受祖母和母亲的传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绘画和剪纸。经过50多年的潜心研究,如今,王革的剪纸作品已经具有了浓郁的新疆地域特色,鲜明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代表作品有《刀郎麦西来甫》、《十二木卡姆》、长卷《迎奥运》、《福禄寿喜图》、《西域全家福》等。
传统的剪纸是用一种大红纸或者颜色单一的纸张剪出来的,色彩上比较单一、呆板,于是王革创新性地运用了“点彩法”,把作品剪出形状以后,把年画的创造手法融入到剪纸当中,使得剪纸作品的颜色丰富多彩,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因为深爱着剪纸艺术,王革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她一方面通过到新疆各地去采风,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民情,以此来寻找创造的源泉和灵感,于是,《刀郎麦西来甫》、《新疆民族头饰》等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剪纸作品在她手中诞生。另外一方面,她以改变剪纸的载体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在她的手中,除了传统的剪纸,还创造性地运用胶布、绒布、铁皮、KT板、丝绸等材料,使得剪纸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随着材料的改变,剪纸作品摆脱了易破损,只能贴在窗户上或裱在相框里的局限,而且剪纸作品从传统的二维变成了如今更加立体的三维,创新使得传统的剪纸艺术在王革的巧手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要让这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间艺术能源远流长,就必须要创新。”王革认为,创新就是要改变人们对剪纸“只能拿在手上看或只能用来贴窗花”的传统观念,让剪纸艺术不断发展和传承下去。王革说:“有些人把照片拿来,我可以照着照片把肖像在纸上剪出来。我现在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剪不出来的。”
如今,作为一名艺术专业讲师,王革经常到各类院校、部队、社区去传授剪纸艺术,并长期举办剪纸学习班,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剪纸艺术并愿意学习它,从而让剪纸艺术不断发展和传承下去。
那鼎浩:“接地气”的艺术更有生命力
那鼎浩,新疆面塑艺术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
那鼎浩今年34岁,他的第一位老师非他的母亲莫属,在位于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面塑艺术工作室,那鼎浩指着展台上摆着的几朵面塑玫瑰花对记者说:“那是我母亲的作品。”仔细地端详那几朵玫瑰花,你会发现作品的精妙令人拍案叫绝,只见作品高贵大方,花瓣薄如宣纸,色彩鲜艳,非常逼真。
那鼎浩说,新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维吾尔、哈萨克、满、汉等民族具有独特的艺术传统,呈现出多元化、开放、融合的特点,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西域文化,这些都为他从事面塑作品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
在那鼎浩的作品中,像《三桥烤肉》、《木卡姆》系列、《玉石巴扎》、《小花帽》、《馕香》、《新疆舞》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作品是在继承传统面塑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探索而创作完成的。
从2009年起,那鼎浩在面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他说,面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必须要解决3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面塑制作后期保存的问题。面塑艺术品的后期保存一直是个难题,作品干燥后易碎、怕潮、易脏及不易清洗,现代面塑多采用密封的玻璃罩进行保存,但是由于面塑作品的大小、高低、布局又千差万别,没有办法定制统一的玻璃罩;其次,面塑艺术的融合和创新,在传统制作手法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技法;最后,将面塑制作技法提升为理论,并形成体系,完成面塑艺术基础理论学术著作。
要想让面塑艺术传承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传播面塑艺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喜爱它。为此,那鼎浩在7坊街举办面塑艺术培训班,另外还举办展览,为面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他还在7坊街开展面塑制作培训课程,课程分为启蒙课程和精修课程,借此最大限度地普及面塑艺术。那鼎浩说:“在面塑艺术培训班里,我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小学生,如果一开始让他们学做一些飞天、老寿星,他们一定不会感兴趣,所以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必须要创新。”那鼎浩指着一件面塑的灰太狼作品说,那是学员的作品,灰太狼是很多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所以像他们制作的卡通形象的面塑作品特别多。
最后,那鼎浩对记者说:“下一步我计划把面塑课程推广作为中小学校手工课特色教育的一个项目,并且挖掘人才,把面塑技艺传承下去。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面塑艺术做成产业化,当然,要做成产业化,资金、人才等条件都必须具备,否则产业化的梦想也只是‘空中楼阁’。”
如今,作为一名艺术专业讲师,王革经常到各类院校、部队、社区去传授剪纸艺术,并长期举办剪纸学习班,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剪纸艺术并愿意学习它,从而让剪纸艺术不断发展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