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很多人认为现阶段我国投资已经出现了过热,成为了当前经济中突出的问题,长期下去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对此观点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投资的高增长为动力的,这些年来我国的投资增长始终大大快于GDP的增长以至于投资占GDP的比重显著地上升,而且投资率老是在较高位徘徊,引发了经济学者对高投资率的争论。很多学者认为投资已经出现了过热,成为了当前经济中突出的问题,长期下去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认为可以通过对投资资金的来源、投资结构以及投资率的变化趋势,来探讨目前高投资率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于人们认为的经济处于“投资率过高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这一问题的分析,首先要了解投资资金的来源,我国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进入21世纪后,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率在低水平徘徊,在各项资金的增量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大幅度降低,表明政策性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度降低,非政策性因素对投资增长的影响度提高,因而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比较难,主要原因是参与中国经济活动的资源要素太多,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资源要素都很活跃。就拿政府以调控和降低资本形成率(投资率)尤其是以调控和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率为核心的调控政策,来达到提高消费率的目的这一例子来说:改革开放后我国向市场经济加速转轨的新形势下,难以实现提高消费率的预期作用。1993—1998年,国家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压低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使全社会资本形成率由43.5%下降到37.4%,六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以上,而同期消费率并没有显著提高,仍然在57.4%~58.5%之间徘徊和波动,即投资率的快速下降并没有带来消费率的相应提高。
其次我们要了解资金投向了哪里,在哪里出现了“高投资率”,目前最为突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 799亿元,同比增长了43%,增长速度令人吃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投资率的增长也是同样,过度的投资增长率的确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极易造成经济过热,增大经济运行的系统风险,那些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为更是浪费社会资源、贻害无穷,很多经济学家就是从此方面提出投资率过高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他们认为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主因是收入分配失衡,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在我国,资本收入大大高于劳动收入,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主将企业的绝大部分盈余用于上项目、猛投资,只有绝少部分利润留给职工,造成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现象。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带来了三个问题:一是货币与信贷投放规模的膨胀;二是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三是部分原材料的价格涨幅较高。这些都是经济发展当中的不健康因素。当前经济运行中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2006年第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速度都达到了20%左右,重要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油电煤运供求关系紧张,“瓶颈”制约加剧,加大了人们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预期。信贷规模过快膨胀是伴随着投资扩张而出现的,这说明当前的投资相当一部分靠银行贷款在支撑,一旦经济景气度下降,银行的风险相当巨大,不良资产又要大幅度上升,很容易导致经济大落,会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设置重重阻力。
从这方面看,必须遏制投资的过快增长、遏制投资过热、遏制信贷规模的过快膨胀,这样既可以缓解煤电油运供不应求的矛盾,又可以将这些投资需求延后,从而拉长经济景气周期,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一举两得。
最后,我们虽然知道投资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即期是需求,但是在下期却是供给。过快增长的投资加大了未来的供给压力,可能使未来的供给能力出现过剩,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泥淖,会造成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我国目前的投资率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而消费率大大低于其他国家。建国后我国的投资率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而消费率则总体呈现下降态势。从1952—2002年,我国投资率(资本形成率)从21.4%上升到39.4%,消费率则由78.6%下滑到58%,前者上升18个百分点,后者则下滑近20个百分点。⑵我国消费率常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的同时,投资率这一指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如果投资过度的话,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导致现阶段我国投资率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反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所说投资反弹是2004年强行控制的结果,这几年慢慢地复苏了。2003年的时候,新开工项目增长逾50%,2004年上半年或者第一季度增长的是60%。也就是说,新开工项目当时非常多,国家有了宏观调控,压下来了,这是缓解,但是没有通过市场机制淘汰。有通货紧缩,经济增长应该要回落,但是回落不了。为什么呢?投资下去不行,增长下行了,特别是房地产不能下,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找到了机会,地方政府找到了机会,一下子全部放松了。同时,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采取的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抑制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也进一步加剧了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的运行态势。
因此,对于现阶段我国投资率是否过高,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风。不同的判断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如果经济全面过热了,需要采取的是全面紧缩的政策;如果仅仅是投资过热,也就是局部过热,那么需要采取的是针对性强的抑制局部过热的措施、抑制投资过热的措施,而应该少用全局性的措施;如果是经济需要投资热点的话,我们应该鼓励。
支持高投资率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贸易部门(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2006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为36%,2005年增长率为39%。但是,如果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卖得出去,那么我们就不能把投资当做不好的事。如果大量的投资涌向制造业是为了加快能够带来赢利的贸易产品的生产,这与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我们国家在制造业上的投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因此,只要出口增长没有遭到限制,就不宜简单地按照我国的市场规模判断是否存在投资过热。我们也应该看到就投资本身来说,也不是完全都热,第二产业的投资是处于热的状态,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却仍需要加以扶持和鼓励,这样经济才能和谐发展。可见,对于投资是否过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投资与GDP的增长率非常接近的话,那么这必然蕴涵着投资是有效率的结论。所以,投资效率的不同可以在投资率的变化上反映出来。当然了,投资效率的变化可以是很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门户开放和遵循比较优势的贸易战略都有利于投资效率的改善。
而且我国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都是需要快速发展的行业,也是国家鼓励快速发展的行业,它们有利于我国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会对未来的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而且我国加入WTO也已多年了,即使一些产品在国内市场达到饱和,还有更大的国际市场可以调节,可见现在的投资较快增长并不是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属于投资过热,高投资率并不是时时都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能快就快,没有必要给自己设限。
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尽快由投入型经济增长路径转换为效率型经济增长路径,不断提高投资的效率。从已经取得的经济成效看,我们现阶段特别关注影响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结构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相关政策措施采取得越及时,效果将越好,我们不能匆忙地得出投资过高或过低的结论,应把投资问题和经济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如果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设计得更好一些,把资金投向那些具有市场潜力的行业就可以在相对少一些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下,实现较快的GDP增长,从而使投资的市场需求相对平稳些,经济结构也就更加优化,国民经济也就能更快更稳地增长。
(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