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需要、认识、兴趣、构思、图式、意志、智力和超我等八个步骤为发明创造心历路径,论述发明创造的“心历路径”,既有“心理过程”,又存在“心理特征”,既表现智力心理因素,又反映人格心理要素。以期把握发明创造心历路径,引导发明创造能力的自我培养。
关键词:发明创造 心历路径 八个步骤心理过程 心理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经济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基础和前提是发明创造的智力成果。研究发明创造心历路径有利于发明创造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遵循自然规律的技术构思,是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新的技术方案。它是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案的统一,技术思想是技术方案的基础,技术方案是技术思想成为现实的途径。研究发明创造人在新技术方案的构思进程中“心历路径”者甚众。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蔓贝尔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五个阶段”观点,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根据发明创造过程,提出 “四阶段”模式。上述的“五阶段”、“四阶段”仅表明发明创造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单一的,不全面的,没有反映发明创造人高尚的“心理特征”。笔者在长期的专利实务代理过程中,经观察、分析、访谈、推演和研究认为,发明创造活动进程既体现人的“心理过程”,也反映人的“心理特征”。发明创造“心历路径”不是线形图,而是缠绕盘升的开放型环形路径。笔者描绘发明创造主体的心历路径八个步骤即需要①---认识②---兴趣③---构思④---图式⑤---意志⑥---智力⑦---超我⑧。这既表述了发明创造人的“心理过程”,又表明了发明创造人的“心理特征”,准确、全面和客观反映发明创造的“心历路径”。
1、需要:人的生存发展的欲望,发明者从事创造活动的动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形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的生存发展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满足之后才可谈及安全、情感、尊重,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挑战极限,不断挑战自我,然后才有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需要。发明创造是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驶向目标。需求欲望,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又是发明创造的源动力。
2、认识:人精神意识的基础,发明者感悟外界的认知力
认识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其表征是人类高级心理反映活动过程及结果,特别是创造性的高级心理反映活动过程及结果。认识的目的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造出现实社会前所未有的适用的新东西,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发明创造者就是在生存和发展奋斗过程中,不断认识某一技术领域的事物,以该事物为主题,开展科学研究,从事发明创造。不断思考别人是怎么做的?!以增强实效性;不断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以丰富理论知识;不断观察相关事物的内在变化,抓住变化的客观规律;不断查找现有事物缺陷,掌握其欠缺的技术特点;不断幻想着对现实事物改进产生的美景,激发发明创造的冲动。
3、兴趣:人生的心理倾向,发明者把握创造主题的控制力
人们在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称之为兴趣。其特征是态度的选择性、反应的情绪性和关注的集中性。在实践中,是一种紧张愉悦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要越强烈,他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刻,力求发明创造的兴趣就越大。随之,对某一改造对象(创造客体)产生浓厚的特殊认识倾向,特有情感偏爱,特别关心倾注,形成一种稳定的、中心的、高尚的、精神的创造兴趣。创造兴趣越浓厚,发明目的越清晰,创造心理作用越大。为了保持创造兴趣的质量,必须使发明者创造心理乐其所为,不为情动,不畏淫威,追求真理,实现创造新事物的理想,体现创造兴趣的高尚性。创造灵感突而其来,倏然而去的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点,要求发明者创造心理必须具备一种神奇的快感和强烈的期待感,才能抓住灵感,把握灵感,产生顿悟,茅塞顿开,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彰显创造兴趣的高能性。
4、构思:人心理结构功能,发明者创造性思维能力
构思是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潜意识思维和灵感思维等人们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指发明人根据发明之目的,运用该技术领域的己知信息,创造出新颖、实用、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或智力成果的创造性思维。其包括新颖性、求异性、散发性、多维性、独立性等主要特征。发明人新技术方案的构思就是回答五大问题,遵循八个步骤[3]:这整个技术方案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心理活动就是构思。
5、图式:人内部认知结构,发明者创造思维操作模式
图式最初是由康德在认识学说中表述“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属先验的范畴。邱章乐《创造心理学》(2011年)认为:图式不仅是感性思维的核心结构,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原点和终了模式。图式是创造的根本,创造的根本是产生新的图式,图式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处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可见,图式是人们创造过程的一把钥匙,谁能很好地掌握它,谁就能很快开启发明创造的大门。图式帮助我们①接受新信息,同化外来信息,产生我们平时说的“直觉”。②图式的可激发性一旦启动,就会令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灵光闪烁,出现我们平常说的“顿悟”。③图式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加以结构化,形成潜意识,使日思夜想,走火入魔,步入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朦胧境地的人产生梦幻,醒来将梦景进一步推演,取得重大发明发现。是我们平常说的“梦呓”。④图式具有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空隙的功能,学术界也称之谓“潜意识推论”。指的是当前知觉到的关于客观事物的信息与大脑中原来存储的经验信息之间的一种整合,也就是说,人对事物的“认识链条”上所存在的“缺环”有一种自动充填使之完整的功能。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完形”。直觉、顿悟、梦呓和完形等经“自组织”形成的创造性思维图式。谁掌握好,使用好创造性思维图式,谁就能在发明创造中充分显示出事半功倍的效能。 6、意志:人调节支配行为的功能,发明者价值修正的兴奋强度
《心理学大辞典》表述: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俗话说:“意志创造人”,是因为意志具有发明创造所需要的品质:①行为主题的目的性。②克服困难的坚强性。③心理活动的自制性。④价值实现的强效性。发明创造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于行为价值目标的确定,调节其价值值率追求越高,行为意志表现越强,取得发明创造成果就越大。
7、智力:人类多因素精神能力,发明者因需而求的力度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于1996年出版的《成功智力》一书表述“成功是通过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平衡获得的”,这就是薄有影响的成功智力三元理论,即①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比较和对照的能力。②创造性智力是改造旧的,产生新的事物的能力。③实验性智力是把理论、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外部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成功智力是发明创造者的智力要素,必备的智力要素,不断需求的智力要素。“因需而求谓之学”,只有不断追求,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增长成功智力,以实现发明创造之宿愿。
8、超我:人的创造源泉,发明者追求完美的创造心灵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1923年在心理动力论中提出人的精神由三大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构成:①“本我”(完全潜意识)与生俱来,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其遵循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的基础。②“自我”(大部分有意识)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其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结构中的执行者。③“超我”(部分有意识)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由此产生的情绪冲突是创造的源泉,是构建创造心理场的源动力,其遵循完美原则,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有心理研究表明:极富创造性的人,他天性中的某些东西随时可以压倒自我,从而不时地显出超我的疯狂。反映出卓越的成就所要求的不仅是高智力,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人格因素即非智力因素。可见,超我的道德品质,非凡的意志毅力,专注的创造兴趣,价值的自我实现等人格心理因素是取得发明创造成果的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发明创造的“心历路径”八个步骤是个进程步骤,而不是程序步骤,着重研究的是“心历路径”存在着的“心理特征”,强调智力心理因素的同时,又非常重视人格心理要素的自我培养。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心理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案例教学研究》(JXJG-13-33-5)。
参考文献:
[1]冯晓青,刘友华.专利法[M].法律出版社.2010年8月版.
[2]邱章乐,鲁峰,汪明.创造心理学[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3]于创新.知识产权实务教程[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7月版.
作者简介:
俞佳(1987.2-),女,江西婺源人,助教(心理咨询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心理教育。
黄晶(1986.11-),男,江西进贤人,总工程师,研究方向:专利代理实务。
黄少援(1946.12-),男,江西南昌人,教授(兼职律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经济。
关键词:发明创造 心历路径 八个步骤心理过程 心理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经济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基础和前提是发明创造的智力成果。研究发明创造心历路径有利于发明创造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遵循自然规律的技术构思,是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新的技术方案。它是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案的统一,技术思想是技术方案的基础,技术方案是技术思想成为现实的途径。研究发明创造人在新技术方案的构思进程中“心历路径”者甚众。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蔓贝尔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五个阶段”观点,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根据发明创造过程,提出 “四阶段”模式。上述的“五阶段”、“四阶段”仅表明发明创造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单一的,不全面的,没有反映发明创造人高尚的“心理特征”。笔者在长期的专利实务代理过程中,经观察、分析、访谈、推演和研究认为,发明创造活动进程既体现人的“心理过程”,也反映人的“心理特征”。发明创造“心历路径”不是线形图,而是缠绕盘升的开放型环形路径。笔者描绘发明创造主体的心历路径八个步骤即需要①---认识②---兴趣③---构思④---图式⑤---意志⑥---智力⑦---超我⑧。这既表述了发明创造人的“心理过程”,又表明了发明创造人的“心理特征”,准确、全面和客观反映发明创造的“心历路径”。
1、需要:人的生存发展的欲望,发明者从事创造活动的动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形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的生存发展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满足之后才可谈及安全、情感、尊重,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挑战极限,不断挑战自我,然后才有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需要。发明创造是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驶向目标。需求欲望,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又是发明创造的源动力。
2、认识:人精神意识的基础,发明者感悟外界的认知力
认识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其表征是人类高级心理反映活动过程及结果,特别是创造性的高级心理反映活动过程及结果。认识的目的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造出现实社会前所未有的适用的新东西,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发明创造者就是在生存和发展奋斗过程中,不断认识某一技术领域的事物,以该事物为主题,开展科学研究,从事发明创造。不断思考别人是怎么做的?!以增强实效性;不断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以丰富理论知识;不断观察相关事物的内在变化,抓住变化的客观规律;不断查找现有事物缺陷,掌握其欠缺的技术特点;不断幻想着对现实事物改进产生的美景,激发发明创造的冲动。
3、兴趣:人生的心理倾向,发明者把握创造主题的控制力
人们在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称之为兴趣。其特征是态度的选择性、反应的情绪性和关注的集中性。在实践中,是一种紧张愉悦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要越强烈,他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刻,力求发明创造的兴趣就越大。随之,对某一改造对象(创造客体)产生浓厚的特殊认识倾向,特有情感偏爱,特别关心倾注,形成一种稳定的、中心的、高尚的、精神的创造兴趣。创造兴趣越浓厚,发明目的越清晰,创造心理作用越大。为了保持创造兴趣的质量,必须使发明者创造心理乐其所为,不为情动,不畏淫威,追求真理,实现创造新事物的理想,体现创造兴趣的高尚性。创造灵感突而其来,倏然而去的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点,要求发明者创造心理必须具备一种神奇的快感和强烈的期待感,才能抓住灵感,把握灵感,产生顿悟,茅塞顿开,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彰显创造兴趣的高能性。
4、构思:人心理结构功能,发明者创造性思维能力
构思是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潜意识思维和灵感思维等人们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指发明人根据发明之目的,运用该技术领域的己知信息,创造出新颖、实用、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或智力成果的创造性思维。其包括新颖性、求异性、散发性、多维性、独立性等主要特征。发明人新技术方案的构思就是回答五大问题,遵循八个步骤[3]:这整个技术方案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心理活动就是构思。
5、图式:人内部认知结构,发明者创造思维操作模式
图式最初是由康德在认识学说中表述“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属先验的范畴。邱章乐《创造心理学》(2011年)认为:图式不仅是感性思维的核心结构,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原点和终了模式。图式是创造的根本,创造的根本是产生新的图式,图式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处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可见,图式是人们创造过程的一把钥匙,谁能很好地掌握它,谁就能很快开启发明创造的大门。图式帮助我们①接受新信息,同化外来信息,产生我们平时说的“直觉”。②图式的可激发性一旦启动,就会令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灵光闪烁,出现我们平常说的“顿悟”。③图式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加以结构化,形成潜意识,使日思夜想,走火入魔,步入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朦胧境地的人产生梦幻,醒来将梦景进一步推演,取得重大发明发现。是我们平常说的“梦呓”。④图式具有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空隙的功能,学术界也称之谓“潜意识推论”。指的是当前知觉到的关于客观事物的信息与大脑中原来存储的经验信息之间的一种整合,也就是说,人对事物的“认识链条”上所存在的“缺环”有一种自动充填使之完整的功能。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完形”。直觉、顿悟、梦呓和完形等经“自组织”形成的创造性思维图式。谁掌握好,使用好创造性思维图式,谁就能在发明创造中充分显示出事半功倍的效能。 6、意志:人调节支配行为的功能,发明者价值修正的兴奋强度
《心理学大辞典》表述: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俗话说:“意志创造人”,是因为意志具有发明创造所需要的品质:①行为主题的目的性。②克服困难的坚强性。③心理活动的自制性。④价值实现的强效性。发明创造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于行为价值目标的确定,调节其价值值率追求越高,行为意志表现越强,取得发明创造成果就越大。
7、智力:人类多因素精神能力,发明者因需而求的力度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于1996年出版的《成功智力》一书表述“成功是通过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平衡获得的”,这就是薄有影响的成功智力三元理论,即①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比较和对照的能力。②创造性智力是改造旧的,产生新的事物的能力。③实验性智力是把理论、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外部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成功智力是发明创造者的智力要素,必备的智力要素,不断需求的智力要素。“因需而求谓之学”,只有不断追求,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增长成功智力,以实现发明创造之宿愿。
8、超我:人的创造源泉,发明者追求完美的创造心灵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1923年在心理动力论中提出人的精神由三大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构成:①“本我”(完全潜意识)与生俱来,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其遵循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的基础。②“自我”(大部分有意识)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其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结构中的执行者。③“超我”(部分有意识)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由此产生的情绪冲突是创造的源泉,是构建创造心理场的源动力,其遵循完美原则,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有心理研究表明:极富创造性的人,他天性中的某些东西随时可以压倒自我,从而不时地显出超我的疯狂。反映出卓越的成就所要求的不仅是高智力,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人格因素即非智力因素。可见,超我的道德品质,非凡的意志毅力,专注的创造兴趣,价值的自我实现等人格心理因素是取得发明创造成果的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发明创造的“心历路径”八个步骤是个进程步骤,而不是程序步骤,着重研究的是“心历路径”存在着的“心理特征”,强调智力心理因素的同时,又非常重视人格心理要素的自我培养。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心理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案例教学研究》(JXJG-13-33-5)。
参考文献:
[1]冯晓青,刘友华.专利法[M].法律出版社.2010年8月版.
[2]邱章乐,鲁峰,汪明.创造心理学[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3]于创新.知识产权实务教程[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7月版.
作者简介:
俞佳(1987.2-),女,江西婺源人,助教(心理咨询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心理教育。
黄晶(1986.11-),男,江西进贤人,总工程师,研究方向:专利代理实务。
黄少援(1946.12-),男,江西南昌人,教授(兼职律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