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語速超快,和她说话注意力必须一直在线。她对业务“喜新厌旧”,总是把一个领域做透了就马上转去研究新领域,挑战令她兴奋。作为最早一批中国涉外律师,她代理了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件诉讼案,成了北京奥组委法律顾问。做律师31年,她亲眼见证外国机构从只用外资律所,到越来越多选用中国律所。“看到中国的律师越来越受倚重,我感到很骄傲。”她是奋斗中国人,她是全国律协反垄断委员会副主任、金杜律师事务所合规业务部负责合伙人宁宣凤。
新中国70年,有这样一批实践者,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练就过硬本领,奉献青春的力量。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我们走近他们,探寻新中国前进道路上的动人侧影,讲述绘就新时代华章的奋斗故事。
当律师31年,从国际金融、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再到反垄断、网络安全,宁宣凤挑战未知领域的脚步从未停止。她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时代的浪潮,以法律人的身份不断前行。
近期,人民网强国论坛对全国律协反垄断委员会副主任、金杜律师事务所合规业务部负责合伙人宁宣凤进行了专访,走进她有激情、敢挑战的法律人生。
误打误撞入行,情有独钟为法律
强国论坛:为什么选择从事法律相关工作?
宁宣凤:从小读小说,看到外交官出现的场面都是大型酒会,觥筹交错,很多事情都可以定了,而且定的都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这是我的一个理想。当初报志愿时看到北大有国际法,我觉得这应该是当外交官的最好路径。
后来发现国际法还是以法律为主,国际为辅,误打误撞入行,但学习后对法律情有独钟。法律已经给了我比期望更好的一份礼物,是对我外交官梦想最好的回报。
回国后,我开始从事外商直接投资。当时,中国还没有外商投资法,是独资法、合作法、合资法三个法律并行,这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第一波外资大量涌入之后对法律的最大需求。
中国加入WTO后首个诉讼案:从“零”开始的进步
强国论坛:2002年,您代理了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件诉讼案,能否为我们讲述当时的经历?
宁宣凤:外商投资进入中国后,我国民营、国营经济实力,企业实力和生产能力开始增强。2001年中国入世后,WTO体系下相关的国际贸易争端也开始增多。我代理了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个诉讼案,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
实际上中国入世后进入了一个新的规则体系,它在中国入世时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对规则的制定和熟悉,我们真是从零开始。在这个案子、包括后来的一些案子中,法律技术上其实对国外律师的倚重更多。
从最开始在法律技术层面对外资所的倚重,到现在以中国律师为主,我们不仅看到自己的成长,也能看到国家对中国律师业的培养,这种倚重、信赖,也是与日俱增的。
告别“红头文件”,见证法治中国的完善
强国论坛: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法律制度。您作为一名律师,对此有何切身体会?
宁宣凤:早期,中国所说的规则是多体系的,最根本、最核心的是红头文件,而红头文件只能是下发的部门可见。但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比如外商在某些领域可不可以投、投多少,都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入世承诺中,中国承诺对现有的法律体系进行梳理,既梳理这种不公之于众的红头文件,也梳理那些和WTO精神不一致的法律法规。
强国论坛:从开始从事涉外业务至今,中国法律、中国法律人在国际上获得的评价是否有所变化?
宁宣凤:以前我们很多法律业务,项目很大,但工作很少,例如法律文件制作、架构搭建、争议解决等,主要的工作其实都不在我们这儿。从最早只出具法律意见书,到现在全面的法律业务,我做律师31年,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非常感叹。
我们经历的这些事,实际上正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日趋完善、进步的标志。对于中国的律师业而言,顺应要求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甚至提升业务领域,也是中国法治完善的一个侧影。
北京奥组委——微型政府的运作典范
强国论坛:您带领的律师工作组担任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法律顾问。是否有难忘的故事?
宁宣凤:申奥成功后,我们开始为北京奥组委提供法律服务。在此后7年时间里,我作为总负责人,律所调动了近百位律师,过手了上万件合同文本。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日日夜夜,依然心潮澎湃。
北京奥组委的整个运作,是一个很好的微型政府示范。因为它的结构合理,分工和权利职责划分非常明确。奥组委层面,则是作为总协调、总决策。它的机制也非常透明,并且由于透明要更自律。同时由于透明,公众更知晓,枉自揣度的事情就会更少。
律师既需职业精神,也要家国情怀
强国论坛:法治保障为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扩大对外开放有何意义?
宁宣凤:贸易摩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源及市场的争夺。它过去就有,将来也会有。我认为,任何争端都要在一个规则下解决。现行有效的是WTO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总规则。我们首先要对规则熟悉,这样才不会吃亏。如果涉及到中国企业的贸易争端,首先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如果对你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有信心的话,不要怕;第二,对规则熟悉;第三,用好律师。
强国论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您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变化让您相信“中国会更好”?
宁宣凤:有人问我做的这些业务领域,怎么总是踩点踩得这么准?其实我们对于国家的发展十分关注。中国在进步:实力增长、信心增强、更开放,产生出新的法律领域和法律需求。因此,既要有职业敏感,也要有家国情怀,才能更有预见性。
参与奥运会的法律工作,是我个人经历中最引以为傲的,同时也是对中国更有信心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中国人不乏聪明人,也不乏努力和勤勉,如果制度建设好的话,我们做的也会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