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我国加入WTO后,烟草资源的整合正在从一般性的“联合重组”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整合重组全面推进。安徽黄山卷烟总厂的成立,正是顺应我国烟草工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实现国家烟草专卖局、安徽中烟公司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重组如何突破多年来垄断行业的体制壁垒,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理顺各方关系,实现和谐共赢,是黄山卷烟总厂开启安徽卷烟工业改革破冰之旅的艰巨历程。他们用“积极慎重,无情改革,有情操作”的工作精神,正在将安徽烟草工业改革的这一蓝图变为现实。
我国从2003年初,开始全面推进烟草行业工商体制改革,至2004年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全行业实现工商分设。随之而来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和品牌扩张。第一轮重组成功的企业正在酝酿和准备下一步更大范围的整合,而改革滞后的省份,深感时不待我,正在奋起直追。今年3月28日,安徽黄山卷烟总厂的顺利成立,正是安徽烟草工业体制改革的破冰之时。
新组建的黄山卷烟总厂“一厂三点”,总资产50亿元,年创利税40亿元,各类职工总人数近万人。是我国烟草行业第16个年产超百万箱的大企业,也是华东地区第一个重组成立的烟草企业集团。
整合重组大势所趋
我国加入WTO,控烟框架条约的签订,国家对垄断性行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全国烟草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都迫切需要烟草行业进行整合和改革。一方面国内同行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外国烟草一直虎视眈眈;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对烟草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多,如何在快速发展的高平台上实现持续发展?是每个卷烟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地处我国中部,与东部一衣带水的安徽省,虽然算不上烟草大省、强省,但烟草产业在该省经济总量所占的比重较高,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安徽卷烟企业的改革一直牵动着国家烟草主管部门和安徽省地方政府的心。
联合重组,是打破地区封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一步。与兄弟省相比安徽省在改革重组的过程中是慢了一步,但这并不等于说不改革不发展。其实,早在2003年安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分设之后,安徽中烟公司就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局“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分析,认真研究,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筹划整合全省工业企业的品牌、技术、资金、人才、计划等资源,为打造安徽烟草的大企业、大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实力,参与全国大市场的竞争做准备。
为打造“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全面提升中国烟草竞争实力,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推进工商分设,初步打破地方封锁,建立全国大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联合重组,到2004年底,全国烟草工业企业仅为57家,百万箱以上规模企业已达15家,百万箱产销规模的品牌3个;2005年行业联合重组工作已经将跨省联合重组为主要内容,重组在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推进。
根据预测,至今年底,全行业年销量超过30万箱的品牌将达到41个,超过50万箱的20个,超过100万箱将在6个以上。在关注全国市场的同时,还要看到,各省内市场开放程度也在进一步扩大,由此看出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安徽烟草虽然在时间上滞后,但凭借其优势和充分的准备,迎头赶上为时并不晚。
三强聚合优势明显
最近,有媒体披露,山东青州卷烟厂与山东青岛颐中烟草(集团)重组遭遇体制困局,青州卷烟厂和地方政府死活不入伙,而山东烟草工业根据全国烟草整合的大局,力促整合,以完成全省卷烟工业的整体布局。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青烟”一方自我封闭,不服调遣,事实上是体制造成了利益体系的无法调和。
这次,安徽组建黄山卷烟总厂也同样遭遇体制上的阻力,但安徽地方政府,蚌埠、合肥、滁州三家卷烟厂,从大局和长远出发,积极地支持安徽卷烟工业企业的联合重组。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安徽中烟公司在这次重组中,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经过周密调查分析,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才进行的,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强势联合。
由于重组工作相对滞后,导致黄山卷烟总厂在品牌扩张和市场拓展上与全国先行重组的企业有一定差距,但总厂重组前的三个分厂,与全国同行业相比,无论在品牌资源、市场布局、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黄山卷烟总厂的三大品牌优势互补,定位清晰,品牌资源丰富,市场布局合理,不是每一个重组企业都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装备方面,黄山卷烟总厂所属三家卷烟厂都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十五”技改,并已开始进行“十一五”技改规划,保证了生产和工艺水平的持续提高。资产方面,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和有意识的清产核资,充分消化了历史包袱,目前总厂资产负债率42.5%,资产质量良好。所有这些,都为总厂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足以形成强大的“后发优势”。
阵痛之中服从大局
整合重组从改革的角度来讲,既是一次资源重新配置,也是一次利益体系的调整。从蚌埠、合肥、滁州三家卷烟厂的所属地来看,每一个地方政府都不想放过身边最大的财源,在这方面,安徽并没有步“青烟”的后尘,地方政府坚决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在黄山卷烟总厂组建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支持,并承诺继续给所在分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安徽中烟公司也非常理解地方政府的感情,在重组操作过程中尽量顾及到地方利益。财税等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逐步理顺各方利益关系。
在这次重组过程中,原蚌埠、合肥、滁州三家卷烟厂坚决执行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安徽中烟公司的决定,协调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助完成企业变更,支持开展资源整合,贯彻落实品牌建设部署,推进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有效地完成了总厂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
蚌埠卷烟厂承担了“黄山”产品改造提升、“渡江”向“红三环”整合的繁重任务,给生产经营增添了很大压力,他们无怨无悔,体现了高度的大局意识;合肥卷烟厂在协助总厂完成工商注册和税务变更,协助开展省内营销整合和“黄山”产品改造提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滁州卷烟厂推进“红三环”品牌共享,配合开展省内营销整合和“黄山”产品改造提升,协调地方政府关系,也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贡献。中烟公司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全力以赴地支持、扶持总厂重组,不讲名利,不计时间和报酬,主动地把保证总厂顺利运转作为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也急总厂之所急,想总厂之所想,尽可能地提供方便和支持。特别是直接参与总厂筹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更是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星期天不休息,舍小家为大家,有的累病了,许多人累瘦了,有的瘦了十几斤,从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总厂广大干部职工义无返顾地支持联合重组,维护改革大局,服从指挥,坚守岗位,履行职责,默默奉献,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整个整合重组过程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整合程度之深,在我国卷烟工业企业重组案例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3月11日,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接到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成立黄山卷烟总厂的批复后,立即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筹建工作。3月18日,完成工商注册手续,并为正式挂牌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准备。3月25日,接到国家局关于总厂主要领导的任职通知,随即成立行政领导班子。3月28日,举行了总厂成立庆典,国家局领导、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及400余名嘉宾出席了庆典活动。在随后的一个多月内,完成了资产划转、总厂及各卷烟厂税务变更、交易会员资格和专卖证变更、业务合同变更等相关手续,与安徽省财政厅、国税局及三家卷烟厂所在地方政府商谈了税收分配方案,设计了卷烟调拨销售流程,出台了一系列急需的制度性文件。5月1日,总厂财务软件系统和调拨销售系统同步上线运行,一次性成功,至此黄山卷烟总厂正式运转。
我国从2003年初,开始全面推进烟草行业工商体制改革,至2004年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全行业实现工商分设。随之而来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和品牌扩张。第一轮重组成功的企业正在酝酿和准备下一步更大范围的整合,而改革滞后的省份,深感时不待我,正在奋起直追。今年3月28日,安徽黄山卷烟总厂的顺利成立,正是安徽烟草工业体制改革的破冰之时。
新组建的黄山卷烟总厂“一厂三点”,总资产50亿元,年创利税40亿元,各类职工总人数近万人。是我国烟草行业第16个年产超百万箱的大企业,也是华东地区第一个重组成立的烟草企业集团。
整合重组大势所趋
我国加入WTO,控烟框架条约的签订,国家对垄断性行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全国烟草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都迫切需要烟草行业进行整合和改革。一方面国内同行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外国烟草一直虎视眈眈;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对烟草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多,如何在快速发展的高平台上实现持续发展?是每个卷烟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地处我国中部,与东部一衣带水的安徽省,虽然算不上烟草大省、强省,但烟草产业在该省经济总量所占的比重较高,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安徽卷烟企业的改革一直牵动着国家烟草主管部门和安徽省地方政府的心。
联合重组,是打破地区封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一步。与兄弟省相比安徽省在改革重组的过程中是慢了一步,但这并不等于说不改革不发展。其实,早在2003年安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分设之后,安徽中烟公司就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局“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分析,认真研究,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筹划整合全省工业企业的品牌、技术、资金、人才、计划等资源,为打造安徽烟草的大企业、大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实力,参与全国大市场的竞争做准备。
为打造“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全面提升中国烟草竞争实力,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推进工商分设,初步打破地方封锁,建立全国大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联合重组,到2004年底,全国烟草工业企业仅为57家,百万箱以上规模企业已达15家,百万箱产销规模的品牌3个;2005年行业联合重组工作已经将跨省联合重组为主要内容,重组在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推进。
根据预测,至今年底,全行业年销量超过30万箱的品牌将达到41个,超过50万箱的20个,超过100万箱将在6个以上。在关注全国市场的同时,还要看到,各省内市场开放程度也在进一步扩大,由此看出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安徽烟草虽然在时间上滞后,但凭借其优势和充分的准备,迎头赶上为时并不晚。
三强聚合优势明显
最近,有媒体披露,山东青州卷烟厂与山东青岛颐中烟草(集团)重组遭遇体制困局,青州卷烟厂和地方政府死活不入伙,而山东烟草工业根据全国烟草整合的大局,力促整合,以完成全省卷烟工业的整体布局。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青烟”一方自我封闭,不服调遣,事实上是体制造成了利益体系的无法调和。
这次,安徽组建黄山卷烟总厂也同样遭遇体制上的阻力,但安徽地方政府,蚌埠、合肥、滁州三家卷烟厂,从大局和长远出发,积极地支持安徽卷烟工业企业的联合重组。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安徽中烟公司在这次重组中,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经过周密调查分析,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才进行的,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强势联合。
由于重组工作相对滞后,导致黄山卷烟总厂在品牌扩张和市场拓展上与全国先行重组的企业有一定差距,但总厂重组前的三个分厂,与全国同行业相比,无论在品牌资源、市场布局、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黄山卷烟总厂的三大品牌优势互补,定位清晰,品牌资源丰富,市场布局合理,不是每一个重组企业都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装备方面,黄山卷烟总厂所属三家卷烟厂都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十五”技改,并已开始进行“十一五”技改规划,保证了生产和工艺水平的持续提高。资产方面,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和有意识的清产核资,充分消化了历史包袱,目前总厂资产负债率42.5%,资产质量良好。所有这些,都为总厂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足以形成强大的“后发优势”。
阵痛之中服从大局
整合重组从改革的角度来讲,既是一次资源重新配置,也是一次利益体系的调整。从蚌埠、合肥、滁州三家卷烟厂的所属地来看,每一个地方政府都不想放过身边最大的财源,在这方面,安徽并没有步“青烟”的后尘,地方政府坚决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在黄山卷烟总厂组建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支持,并承诺继续给所在分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安徽中烟公司也非常理解地方政府的感情,在重组操作过程中尽量顾及到地方利益。财税等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逐步理顺各方利益关系。
在这次重组过程中,原蚌埠、合肥、滁州三家卷烟厂坚决执行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安徽中烟公司的决定,协调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助完成企业变更,支持开展资源整合,贯彻落实品牌建设部署,推进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有效地完成了总厂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
蚌埠卷烟厂承担了“黄山”产品改造提升、“渡江”向“红三环”整合的繁重任务,给生产经营增添了很大压力,他们无怨无悔,体现了高度的大局意识;合肥卷烟厂在协助总厂完成工商注册和税务变更,协助开展省内营销整合和“黄山”产品改造提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滁州卷烟厂推进“红三环”品牌共享,配合开展省内营销整合和“黄山”产品改造提升,协调地方政府关系,也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贡献。中烟公司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全力以赴地支持、扶持总厂重组,不讲名利,不计时间和报酬,主动地把保证总厂顺利运转作为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也急总厂之所急,想总厂之所想,尽可能地提供方便和支持。特别是直接参与总厂筹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更是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星期天不休息,舍小家为大家,有的累病了,许多人累瘦了,有的瘦了十几斤,从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总厂广大干部职工义无返顾地支持联合重组,维护改革大局,服从指挥,坚守岗位,履行职责,默默奉献,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整个整合重组过程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整合程度之深,在我国卷烟工业企业重组案例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3月11日,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接到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成立黄山卷烟总厂的批复后,立即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筹建工作。3月18日,完成工商注册手续,并为正式挂牌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准备。3月25日,接到国家局关于总厂主要领导的任职通知,随即成立行政领导班子。3月28日,举行了总厂成立庆典,国家局领导、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及400余名嘉宾出席了庆典活动。在随后的一个多月内,完成了资产划转、总厂及各卷烟厂税务变更、交易会员资格和专卖证变更、业务合同变更等相关手续,与安徽省财政厅、国税局及三家卷烟厂所在地方政府商谈了税收分配方案,设计了卷烟调拨销售流程,出台了一系列急需的制度性文件。5月1日,总厂财务软件系统和调拨销售系统同步上线运行,一次性成功,至此黄山卷烟总厂正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