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的诊断结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41例进行分析,均进行螺旋CT扫描诊断,观察影像学特征,分析诊断结果,总结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1例患者肿瘤源于间叶组织11例(26.8%),淋巴组织8例(19.5%),神经组织20例(48.8%),生殖细胞2例(4.9%)。CT诊断结果显示,良性肿瘤边界清晰,发生钙化的数量多,发生坏死的数量少,定性、定位准确率较高。结论: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而言,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正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和性状,对于临床治疗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肿瘤;螺旋CT;诊断结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41-0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不常见,多数为恶性肿瘤,由于具有发病隐匿性,患者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造成不良结局[1]。如何加强患者的病情诊断,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应用螺旋CT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41例,均经过经皮穿刺病理检查确诊[2]。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41.5±2.3)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2±0.5)年。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13例,其中伴有包块5例,腹部隐痛24例,身形消瘦8例,腰膝乏力4例,没有明显症状5例。
1.2 方法 仪器选用螺旋CT扫描仪,患者扫描前6小时要禁食,服用泛影葡胺充盈胃肠道(浓度为3%),服用2次,间隔时间2小时。首先对患者进行腹部平扫,设置参数为:层厚5mm,层距5mm。然后部分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速度控制在每秒3ml,完成后在25秒后、65秒后进行扫描。观察患者的CT诊断结果,和病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病理分析结果 41例患者病理分析结果显示,间叶组织来源11例,占比26.8%,其中包括平滑肌肉瘤6例,脂肪肉瘤5例。淋巴组织来源8例,占比19.5%,包括淋巴管瘤3例,淋巴瘤5例。神经组织来源20例,占比48.8%,包括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鞘瘤4例,恶性神经纤维瘤9例。生殖细胞来源2例,占比4.9%,主要是畸胎瘤。
2.2 CT诊断结果 结果显示,良性肿瘤边界清晰,发生钙化的数量多,发生坏死的数量少,定性、定位准确率较高。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螺旋CT诊断表现 (1)间叶组织肿瘤。本次研究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共计11例,占比26.8%。其中,平滑肌肉瘤直径较大,形态多不规则,瘤体内有坏死区,会侵犯周围组织。脂肪肉瘤一般生长在筋膜或组织间隙,有包膜、边界模糊,瘤体内部有软组织间隔,很少发生钙化[3]。(2)淋巴组织肿瘤。本次研究肿瘤来源于淋巴组织共计8例,占比19.5%。肿瘤一般会围绕输尿管和腹部主动脉生长,患者容易形成肾脏积水,偶尔会伴有坏死囊变。(3)神经组织肿瘤。本次研究肿瘤来源于神经组织共计20例,占比48.8%。该类肿瘤密度有均匀的,也有不均匀的,增强扫描条件下大多不均匀,边界模糊。肿瘤一般位于脊柱两侧,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挤压。(4)生殖细胞肿瘤。本次研究肿瘤来源于生殖细胞共计2例,均为畸胎瘤,占比4.9%。该肿瘤一般位于肝、肾、胰等脏器中,大小差异大,形状不规则,具有清晰的边界。一般瘤体内密度不均匀,常伴有钙化影或蛋壳状阴影。在卢文彬的研究中总结[4],恶性肿瘤的CT特征在于形态不规则,容易出现坏死和液化,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侵蚀影响,甚至因压迫肌肉、皮肤、骨骼而导致向外突出。
3.2 CT诊断应用价值 螺旋CT进行扫描时,利用宽窗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后腹膜结构,尤其可以把肿瘤的大小、形态表現清楚。增强扫描功能的应用,可以看出肿块和血管的关系,因此成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但即便如此,临床实践显示,对肿瘤作出准确的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包括良性或恶性,也包括肿块的组织类型。在马俊锋等人的研究报道中称[5],判断肿瘤性质,可以将肿瘤的密度作为一项参考指标,例如:CT值在-20—100Hu,提示脂肪瘤的概率大;脂肪内有条索状软组织,提示可能是脂肪肉瘤。肿瘤组织坏死,没有发生钙化,提示可能是平滑肌肉瘤;肿瘤内部不规则,存在点状钙化,提示可能是纤维组织细胞肉瘤等。另外,可以结合患者穿刺活检结果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6]。
综上,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而言,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正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和性状,对于临床治疗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宏,王朝军.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5(02):216-217.
[2] 黄子荣. 2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分析[J]. 重庆医学,2012,09(01):77-79.
[3] 于勇,段海峰,杨创勃,等. 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3,20(08):1032-1034.
[4] 卢文彬. 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2(16):2118-2120.
[5] 马俊锋,谭红娜,彭卫军.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附27例报告)[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17(06):823-825.
[6] 龙然. 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15,24(07):119+121.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肿瘤;螺旋CT;诊断结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41-0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不常见,多数为恶性肿瘤,由于具有发病隐匿性,患者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造成不良结局[1]。如何加强患者的病情诊断,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应用螺旋CT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41例,均经过经皮穿刺病理检查确诊[2]。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41.5±2.3)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2±0.5)年。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13例,其中伴有包块5例,腹部隐痛24例,身形消瘦8例,腰膝乏力4例,没有明显症状5例。
1.2 方法 仪器选用螺旋CT扫描仪,患者扫描前6小时要禁食,服用泛影葡胺充盈胃肠道(浓度为3%),服用2次,间隔时间2小时。首先对患者进行腹部平扫,设置参数为:层厚5mm,层距5mm。然后部分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速度控制在每秒3ml,完成后在25秒后、65秒后进行扫描。观察患者的CT诊断结果,和病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病理分析结果 41例患者病理分析结果显示,间叶组织来源11例,占比26.8%,其中包括平滑肌肉瘤6例,脂肪肉瘤5例。淋巴组织来源8例,占比19.5%,包括淋巴管瘤3例,淋巴瘤5例。神经组织来源20例,占比48.8%,包括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鞘瘤4例,恶性神经纤维瘤9例。生殖细胞来源2例,占比4.9%,主要是畸胎瘤。
2.2 CT诊断结果 结果显示,良性肿瘤边界清晰,发生钙化的数量多,发生坏死的数量少,定性、定位准确率较高。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螺旋CT诊断表现 (1)间叶组织肿瘤。本次研究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共计11例,占比26.8%。其中,平滑肌肉瘤直径较大,形态多不规则,瘤体内有坏死区,会侵犯周围组织。脂肪肉瘤一般生长在筋膜或组织间隙,有包膜、边界模糊,瘤体内部有软组织间隔,很少发生钙化[3]。(2)淋巴组织肿瘤。本次研究肿瘤来源于淋巴组织共计8例,占比19.5%。肿瘤一般会围绕输尿管和腹部主动脉生长,患者容易形成肾脏积水,偶尔会伴有坏死囊变。(3)神经组织肿瘤。本次研究肿瘤来源于神经组织共计20例,占比48.8%。该类肿瘤密度有均匀的,也有不均匀的,增强扫描条件下大多不均匀,边界模糊。肿瘤一般位于脊柱两侧,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挤压。(4)生殖细胞肿瘤。本次研究肿瘤来源于生殖细胞共计2例,均为畸胎瘤,占比4.9%。该肿瘤一般位于肝、肾、胰等脏器中,大小差异大,形状不规则,具有清晰的边界。一般瘤体内密度不均匀,常伴有钙化影或蛋壳状阴影。在卢文彬的研究中总结[4],恶性肿瘤的CT特征在于形态不规则,容易出现坏死和液化,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侵蚀影响,甚至因压迫肌肉、皮肤、骨骼而导致向外突出。
3.2 CT诊断应用价值 螺旋CT进行扫描时,利用宽窗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后腹膜结构,尤其可以把肿瘤的大小、形态表現清楚。增强扫描功能的应用,可以看出肿块和血管的关系,因此成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但即便如此,临床实践显示,对肿瘤作出准确的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包括良性或恶性,也包括肿块的组织类型。在马俊锋等人的研究报道中称[5],判断肿瘤性质,可以将肿瘤的密度作为一项参考指标,例如:CT值在-20—100Hu,提示脂肪瘤的概率大;脂肪内有条索状软组织,提示可能是脂肪肉瘤。肿瘤组织坏死,没有发生钙化,提示可能是平滑肌肉瘤;肿瘤内部不规则,存在点状钙化,提示可能是纤维组织细胞肉瘤等。另外,可以结合患者穿刺活检结果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6]。
综上,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而言,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正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和性状,对于临床治疗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宏,王朝军.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5(02):216-217.
[2] 黄子荣. 2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分析[J]. 重庆医学,2012,09(01):77-79.
[3] 于勇,段海峰,杨创勃,等. 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3,20(08):1032-1034.
[4] 卢文彬. 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2(16):2118-2120.
[5] 马俊锋,谭红娜,彭卫军.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附27例报告)[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17(06):823-825.
[6] 龙然. 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15,24(07):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