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指出:新课程改革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就是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也才能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另外,我们还要明确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从目的上,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更重要的时强调学生的学;从形式上,教案只是教师手上的教学提纲,而教学设计还可以是学案,不仅教师有学生也可以有。即师生共有。从环节上,教学设计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尤其是课后的教学反思和评价,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教案关注的是课中,如何教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教学设计,升华思品课堂?
一、掌握教学设计的形式
1、体验式教学设计,也就是要实践,要去看去做,要组织一定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体会,从而深化知识。
2、探究式教学设计,首先了解探究式的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确问题,进而发现问题,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目标教学设计,首先要展示目标,通过三维目标引领学生学习,然后检测目标是否达到,如果达不到就要进行矫正。
二、掌握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说:学习要“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学生认识活动也是有由已知导向新知的顺序的,教学不相应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就违反教学的客观规律。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教学活动顺序与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顺序之间的关系。另外,系统性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环节,也要适应各种具体情况而作灵活的安排。
2、可行性原则。顾名思义,可行性就是要切实可行,否则,就是毫无疑义的。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中,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3、反馈性原则。有效地教师反馈是实现新课堂的关键所在和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师反馈。反馈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师生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②师生要及时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恰当地调节教学活动。③要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调节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灵活性原则。教无定法。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意外不可避免,因此教师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节。教学方法是死的,而课堂是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活学活用。
5、创新性原则。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教师在指导过程,就应该有新意、出新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更要注重学生练笔的过程,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活动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毫无新意,缺乏吸引力,学生就会觉得的枯燥乏味,要想收到好的训练效果,岂不是天方夜谈。
6、主体性原则。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独特体验,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信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一种“思维对话”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上主动学习的主体。
总之,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载体。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乐土”。
另外,我们还要明确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从目的上,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更重要的时强调学生的学;从形式上,教案只是教师手上的教学提纲,而教学设计还可以是学案,不仅教师有学生也可以有。即师生共有。从环节上,教学设计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尤其是课后的教学反思和评价,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教案关注的是课中,如何教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教学设计,升华思品课堂?
一、掌握教学设计的形式
1、体验式教学设计,也就是要实践,要去看去做,要组织一定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体会,从而深化知识。
2、探究式教学设计,首先了解探究式的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确问题,进而发现问题,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目标教学设计,首先要展示目标,通过三维目标引领学生学习,然后检测目标是否达到,如果达不到就要进行矫正。
二、掌握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说:学习要“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学生认识活动也是有由已知导向新知的顺序的,教学不相应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就违反教学的客观规律。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教学活动顺序与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顺序之间的关系。另外,系统性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环节,也要适应各种具体情况而作灵活的安排。
2、可行性原则。顾名思义,可行性就是要切实可行,否则,就是毫无疑义的。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中,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3、反馈性原则。有效地教师反馈是实现新课堂的关键所在和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师反馈。反馈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师生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②师生要及时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恰当地调节教学活动。③要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调节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灵活性原则。教无定法。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意外不可避免,因此教师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节。教学方法是死的,而课堂是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活学活用。
5、创新性原则。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教师在指导过程,就应该有新意、出新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更要注重学生练笔的过程,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活动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毫无新意,缺乏吸引力,学生就会觉得的枯燥乏味,要想收到好的训练效果,岂不是天方夜谈。
6、主体性原则。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独特体验,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信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一种“思维对话”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上主动学习的主体。
总之,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载体。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