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经过4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发展,已经成为集生产、科研和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大型骨干企业,是我国唯一的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制造基地。公司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众多荣誉称号。
科学发展,谋划建中新定位
建中30年的发展历程,既是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奋斗史,更是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探索史。特别是近10余年来,公司发展实现了三大跨越:1995年结束连续9年政策性亏损之后,持续10余年赢利;资产总额由1995年的13.3亿元增加到目前的47.7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995年的4.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7.26亿元,增长254.3% 。近3年,公司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0.87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35亿元,在经济形势相对严峻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盈利水平。公司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发展,突出特色优化产品结构,多元俱兴筑牢发展基石。
优先把主业——核品做强做大,以此带动民品发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对国防工业进行战略调整,企业处于政策性亏损期,开始了“军转民”二次创业。“和平利用原子能,发展核电造福人类”,国家作出发展核电的战略决策,公司抓住这空前的历史机遇,步入了振兴期。30年来,公司制造核燃料元件经历了自主研制、引进技术、创新提高三个发展阶段,已具备30万、60万、90万、100万千万級商用压水堆核燃料元件的制造能力,相继为秦山一期、二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等制造了3000多组燃料组件,经堆内运行考验,质量优良,无一破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赢得了用户的赞誉,为各座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国内外社会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集中优势资源,调整民品产品结构,形成规模效益。从1985年以来,根据企业的优势和地方资源特点,按照“军民结合,以核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相继开发了十几个民品项目。但这种多行业、小规模、粗加工的民品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民品发展步履维艰,陷入了亏损局面,其产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公司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战略,逐步形成了以建中香料为龙头、建中锂电池和建中锂钙共同发展的非核产品的民品体系。目前,建中香料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胡椒醛和桉叶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香料公司建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水平的合成香料生产线,建中香料畅销欧、美、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锂电池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专业柱式锂电池生产线,可以生产多种全密封柱式电池,具备年产200万只单体电池和数十万只电池组的生产能力,其所研制的“神舟”系列锂电池组成功应用于神舟(2、3、4、5、6、7)系列飞船,标志着建中锂电池在研制和质量可靠性方面上了新的台阶。锂钙公司建有年生产能力为300吨金属锂和1000吨金属钙生产线,其产品制造工艺和质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快速发展,抢抓机遇增活力
30年来,公司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使企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不在核燃料供应上受制于人,国家在核电建设之初,就确立了“核燃料立足于国内的”发展方针。公司抓住为我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供料的难得机遇,凭借军品技术和科技人员密集的优势,自力更生,不辱使命,在1987年自主建成我国压水堆核电燃料生产线,1990年生产出首炉质量优良的30万千瓦核燃料元件及相关组件,填补了我国自主制造核燃料元件的空白,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制造核电燃料元件的历史。进入90年代,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又为我国大型核燃料元件发展的重大跨越带来机遇。公司及时引进法国大型核电站燃料元件制造技术,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和扩建,开始了大型核燃料元件国产化的工程建设。在时间短、任务重、资金紧的情况下,建中人以“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豪情壮志,于1994年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90万千瓦大型核电站燃料元件生产线,为大亚湾核电站制造了首批换料燃料组件,实现了大型核电燃料元件的国产化。2001年公司又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生产了AFA3G高燃耗燃料组件,为我国参与世界核燃料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2006年公司全M5AFA3G燃料组件成功下线,标志着公司已经成功掌握全M5AFA3G这一世界先进燃料组件的制造技术。
2000年公司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出发,确定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改革思路,并且按照主业、民、辅、后四条主线,在人、财、物上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划分重组,形成了相互间独立核算、分灶吃饭的生产经营核算体系。2002年公司又确定了构建以主业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以支柱民品为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辅后系统为国有参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模式和管理体制,明确了主辅分离改制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从2003年起,公司已先后完成6个单位改制分离和2个社会职能单位移交工作,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先期改制的公司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持续发展,自主创新筑根基
近年来,公司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展科研攻关,已相继在核燃料制造和相关领域取得了100多项科研成果。公司在引进法国法马通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与研究开发相结合,形成了企业所独有的技术,包括ADU的二步沉淀和流化干燥工艺、燃料棒的电子束环缝焊接、燃料棒235U富集度γ扫描等;通过科技攻关,实现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燃料组件AFA2G和AFA3G组件制造的国产化;建设了VVER-1000燃料组件生产线,通过边建设边研究,掌握了制造和检测技术。这些独有技术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香料、锂电池、金属锂钙等主要民品方面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先后形成了近20项专有技术,促进了非核产品的发展和壮大。有30个新产品投入了批量生产,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企业的自主创新核心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
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防科技工业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核技术与新能源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企业这个平台,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工作和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开展科研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保障了科研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过10多年的科技攻关,已先后完成科研项目660多项,其中有近150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近几年,公司投入了技术创新和技改经费近3亿元,投入了500多万元对核燃料元件等重点研究所进行改造和完善,投入了上亿元资金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公司对外发表科技论文50多篇,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科技报告150多篇,一些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和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72项,有13项产品获国优部优和国家博览会金奖。可以说,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成了中核建中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和谐发展,履行责任塑形象
近年来,公司大力加强和谐创建活动,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发展的和谐。公司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干事创业提供机会、平台和待遇,许多人才脱颖而出。公司拥有一支以全国劳模张世平、陈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彭海青、全国“三八”红旗手夏成烈为代表的敬业爱岗、技术精良的员工队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9人,其中,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33人,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有中级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有高级技师、技师200余人。二是关注民生,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近几年来,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坚持以发展提升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员工年人均收入有较大增长,公司稳定和谐、安定有序。同时,公司还按照科学规范、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要求,结合ISO14000环境认证,对厂区、生活区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员工生产、工作场所得到了改善。公司被评为“四川省环境绿化先进单位”。三是关爱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积极履行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做好扶贫和扶危济困等各项工作。利用企业优势,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进行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香料基地建设和教育扶贫工作;无偿提供帮扶资金约16万元帮助对口帮扶单位高县嘉乐镇及罗场镇解决实际困难,协助修缮乡镇公路18公里,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灾害后,公司反应迅速,果断决策,筹措物资,支援灾区,先后向兄弟单位运送各类救灾物资50多吨,价值56万元;公司应急民兵分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完成转运物资、帮助群众抢出粮食(物品)、拆除危房、排险等任务;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纷纷解囊相助,捐款总额达到54余万元,党员积极交纳“特殊党费”30余万元,为抗震救灾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为灾区人民奉献了爱心。
中核建中的发展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的发展理论,只有依托思想解放的推动才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落实到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才能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公司政通人和,活力迸发,正向着建设军民结合、技术领先、管理规范、和谐发展的世界一流的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责任编辑:郝幸田)
科学发展,谋划建中新定位
建中30年的发展历程,既是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奋斗史,更是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探索史。特别是近10余年来,公司发展实现了三大跨越:1995年结束连续9年政策性亏损之后,持续10余年赢利;资产总额由1995年的13.3亿元增加到目前的47.7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995年的4.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7.26亿元,增长254.3% 。近3年,公司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0.87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35亿元,在经济形势相对严峻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盈利水平。公司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发展,突出特色优化产品结构,多元俱兴筑牢发展基石。
优先把主业——核品做强做大,以此带动民品发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对国防工业进行战略调整,企业处于政策性亏损期,开始了“军转民”二次创业。“和平利用原子能,发展核电造福人类”,国家作出发展核电的战略决策,公司抓住这空前的历史机遇,步入了振兴期。30年来,公司制造核燃料元件经历了自主研制、引进技术、创新提高三个发展阶段,已具备30万、60万、90万、100万千万級商用压水堆核燃料元件的制造能力,相继为秦山一期、二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等制造了3000多组燃料组件,经堆内运行考验,质量优良,无一破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赢得了用户的赞誉,为各座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国内外社会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集中优势资源,调整民品产品结构,形成规模效益。从1985年以来,根据企业的优势和地方资源特点,按照“军民结合,以核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相继开发了十几个民品项目。但这种多行业、小规模、粗加工的民品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民品发展步履维艰,陷入了亏损局面,其产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公司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战略,逐步形成了以建中香料为龙头、建中锂电池和建中锂钙共同发展的非核产品的民品体系。目前,建中香料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胡椒醛和桉叶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香料公司建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水平的合成香料生产线,建中香料畅销欧、美、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锂电池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专业柱式锂电池生产线,可以生产多种全密封柱式电池,具备年产200万只单体电池和数十万只电池组的生产能力,其所研制的“神舟”系列锂电池组成功应用于神舟(2、3、4、5、6、7)系列飞船,标志着建中锂电池在研制和质量可靠性方面上了新的台阶。锂钙公司建有年生产能力为300吨金属锂和1000吨金属钙生产线,其产品制造工艺和质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快速发展,抢抓机遇增活力
30年来,公司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使企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不在核燃料供应上受制于人,国家在核电建设之初,就确立了“核燃料立足于国内的”发展方针。公司抓住为我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供料的难得机遇,凭借军品技术和科技人员密集的优势,自力更生,不辱使命,在1987年自主建成我国压水堆核电燃料生产线,1990年生产出首炉质量优良的30万千瓦核燃料元件及相关组件,填补了我国自主制造核燃料元件的空白,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制造核电燃料元件的历史。进入90年代,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又为我国大型核燃料元件发展的重大跨越带来机遇。公司及时引进法国大型核电站燃料元件制造技术,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和扩建,开始了大型核燃料元件国产化的工程建设。在时间短、任务重、资金紧的情况下,建中人以“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豪情壮志,于1994年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90万千瓦大型核电站燃料元件生产线,为大亚湾核电站制造了首批换料燃料组件,实现了大型核电燃料元件的国产化。2001年公司又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生产了AFA3G高燃耗燃料组件,为我国参与世界核燃料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2006年公司全M5AFA3G燃料组件成功下线,标志着公司已经成功掌握全M5AFA3G这一世界先进燃料组件的制造技术。
2000年公司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出发,确定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改革思路,并且按照主业、民、辅、后四条主线,在人、财、物上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划分重组,形成了相互间独立核算、分灶吃饭的生产经营核算体系。2002年公司又确定了构建以主业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以支柱民品为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辅后系统为国有参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模式和管理体制,明确了主辅分离改制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从2003年起,公司已先后完成6个单位改制分离和2个社会职能单位移交工作,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先期改制的公司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持续发展,自主创新筑根基
近年来,公司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展科研攻关,已相继在核燃料制造和相关领域取得了100多项科研成果。公司在引进法国法马通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与研究开发相结合,形成了企业所独有的技术,包括ADU的二步沉淀和流化干燥工艺、燃料棒的电子束环缝焊接、燃料棒235U富集度γ扫描等;通过科技攻关,实现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燃料组件AFA2G和AFA3G组件制造的国产化;建设了VVER-1000燃料组件生产线,通过边建设边研究,掌握了制造和检测技术。这些独有技术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香料、锂电池、金属锂钙等主要民品方面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先后形成了近20项专有技术,促进了非核产品的发展和壮大。有30个新产品投入了批量生产,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企业的自主创新核心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
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防科技工业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核技术与新能源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企业这个平台,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工作和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开展科研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保障了科研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过10多年的科技攻关,已先后完成科研项目660多项,其中有近150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近几年,公司投入了技术创新和技改经费近3亿元,投入了500多万元对核燃料元件等重点研究所进行改造和完善,投入了上亿元资金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公司对外发表科技论文50多篇,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科技报告150多篇,一些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和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72项,有13项产品获国优部优和国家博览会金奖。可以说,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成了中核建中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和谐发展,履行责任塑形象
近年来,公司大力加强和谐创建活动,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发展的和谐。公司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干事创业提供机会、平台和待遇,许多人才脱颖而出。公司拥有一支以全国劳模张世平、陈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彭海青、全国“三八”红旗手夏成烈为代表的敬业爱岗、技术精良的员工队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9人,其中,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33人,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有中级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有高级技师、技师200余人。二是关注民生,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近几年来,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坚持以发展提升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员工年人均收入有较大增长,公司稳定和谐、安定有序。同时,公司还按照科学规范、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要求,结合ISO14000环境认证,对厂区、生活区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员工生产、工作场所得到了改善。公司被评为“四川省环境绿化先进单位”。三是关爱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积极履行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做好扶贫和扶危济困等各项工作。利用企业优势,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进行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香料基地建设和教育扶贫工作;无偿提供帮扶资金约16万元帮助对口帮扶单位高县嘉乐镇及罗场镇解决实际困难,协助修缮乡镇公路18公里,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灾害后,公司反应迅速,果断决策,筹措物资,支援灾区,先后向兄弟单位运送各类救灾物资50多吨,价值56万元;公司应急民兵分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完成转运物资、帮助群众抢出粮食(物品)、拆除危房、排险等任务;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纷纷解囊相助,捐款总额达到54余万元,党员积极交纳“特殊党费”30余万元,为抗震救灾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为灾区人民奉献了爱心。
中核建中的发展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的发展理论,只有依托思想解放的推动才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落实到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才能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公司政通人和,活力迸发,正向着建设军民结合、技术领先、管理规范、和谐发展的世界一流的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