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数据新闻发布会”上确认,该局办公室秘书工作人员因涉嫌泄密正在接受司法调查。
“内鬼”现形无疑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秘”经济数据何以频频提前曝光,以及某些机构或者个人何以每每料事如神,其中典型者如英国路透社,仅在最近两年内就曾七次精确预报中国CPI增幅,且其数据来源据其自称“大概是采访的”。
经济数据甚或经济政策泄密不仅损害政府公信,而且动摇市场根基,原因在于现代经济赖以运行的核心要件即为信息。倘若本该一律平等的市场主体中的部分成员,仅仅因为与某政府官员关系密切,即可提前或者更多掌握足以显著影响市场预期的关键信息,那么,信息优势一方必然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等攫取无风险套利机会,而信息弱势一方则会因为无望解套最终选择用脚投票。
基于数据泄密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社会各界纷纷献计献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严厉申明法纪约束,尤其要求相关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市场谋利群体遵守法纪,敬畏纲常;另一方面是严格加强制度管理,要点在于缩短数据传递链条以及缩小数据内参范围。
上述两点准确击中了数据保密工作的薄弱环节,不过除此之外,由于现代经济、社会日益表现出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一体化趋势,官方经济数据的集成与发布当然也不可能自成一统,独立于其赖以生存的各种基本环境要素。因此,完善生态体系夯实数据保密工作基础,相对更具本原意义。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数据泄密不仅反映出人性与法制恒久的冲突,还反映出转轨国家难以避免的市场自主性不足的弊端,而这种弊端凸显了以下的现实:
其一,中国的宏观经济预测之所以如业界戏称的那样“预测对是蒙的,预测错是必然的”,绝非仅仅因为经济运行高度复杂,其“难度”更在于原本确然的观察对象因为人为干扰不再具备唯一性。比如说,某年各省、市、自治区上报的GDP汇总数据竟然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高出3.9个百分点,试问这种情况下,以研判准确率为生命线的机构与专家,除了少数之外,又能有多少“测”准的可能性?
其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固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基本要素市场,行政规制依然发挥主导作用。比如金融市场,由于利率并不严格因循资金供求状况,而是由多政策目标共同作用所致,由此造成投资者很难依据市场信号自主形成理性预期。专事于此的“专业”机构或个人则不难从中发现诸如“年内加息多少次”之类信息的巨大需求,只不过,这类信息对于他们而言,同样不可能单凭专业知识即可推知。
数据泄密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寻租行为,政府的干预和管制客观上刺激市场主体转而通过支出“租金”以求取得信息优势。因此,长远来看,加强数据保密工作除了强化道德、法纪、制度约束,更为基础性的改良,还是要靠不断提高市场自主性,逐步消除寻租行为赖以孳生的环境诱因。
“内鬼”现形无疑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秘”经济数据何以频频提前曝光,以及某些机构或者个人何以每每料事如神,其中典型者如英国路透社,仅在最近两年内就曾七次精确预报中国CPI增幅,且其数据来源据其自称“大概是采访的”。
经济数据甚或经济政策泄密不仅损害政府公信,而且动摇市场根基,原因在于现代经济赖以运行的核心要件即为信息。倘若本该一律平等的市场主体中的部分成员,仅仅因为与某政府官员关系密切,即可提前或者更多掌握足以显著影响市场预期的关键信息,那么,信息优势一方必然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等攫取无风险套利机会,而信息弱势一方则会因为无望解套最终选择用脚投票。
基于数据泄密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社会各界纷纷献计献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严厉申明法纪约束,尤其要求相关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市场谋利群体遵守法纪,敬畏纲常;另一方面是严格加强制度管理,要点在于缩短数据传递链条以及缩小数据内参范围。
上述两点准确击中了数据保密工作的薄弱环节,不过除此之外,由于现代经济、社会日益表现出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一体化趋势,官方经济数据的集成与发布当然也不可能自成一统,独立于其赖以生存的各种基本环境要素。因此,完善生态体系夯实数据保密工作基础,相对更具本原意义。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数据泄密不仅反映出人性与法制恒久的冲突,还反映出转轨国家难以避免的市场自主性不足的弊端,而这种弊端凸显了以下的现实:
其一,中国的宏观经济预测之所以如业界戏称的那样“预测对是蒙的,预测错是必然的”,绝非仅仅因为经济运行高度复杂,其“难度”更在于原本确然的观察对象因为人为干扰不再具备唯一性。比如说,某年各省、市、自治区上报的GDP汇总数据竟然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高出3.9个百分点,试问这种情况下,以研判准确率为生命线的机构与专家,除了少数之外,又能有多少“测”准的可能性?
其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固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基本要素市场,行政规制依然发挥主导作用。比如金融市场,由于利率并不严格因循资金供求状况,而是由多政策目标共同作用所致,由此造成投资者很难依据市场信号自主形成理性预期。专事于此的“专业”机构或个人则不难从中发现诸如“年内加息多少次”之类信息的巨大需求,只不过,这类信息对于他们而言,同样不可能单凭专业知识即可推知。
数据泄密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寻租行为,政府的干预和管制客观上刺激市场主体转而通过支出“租金”以求取得信息优势。因此,长远来看,加强数据保密工作除了强化道德、法纪、制度约束,更为基础性的改良,还是要靠不断提高市场自主性,逐步消除寻租行为赖以孳生的环境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