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故障软化技术

来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GoA4级的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取消了列车司机的设置,造成在异常或降级情况下列车迫停区间时救援人员上车救援困难且耗时较多,因而会严重影响地铁运营.根据具体的故障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故障软化技术,在列车全自动运行系统发生故障时,会保留部分自动运行功能,尽可能避免列车迫停于区间,以实现异常和降级情况下服务乘客、降低救援难度、对运营影响最小的目标.
其他文献
阐述了面向乘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背景、现状及实现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建设面向乘客的城市轨道运营调度指挥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支撑和系统结构设计.对该系统中的全息客流感知引导、客流预测分析、乘客体验智能化调整,以及应急调度指挥等核心功能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基于工作流的智能化协同联动引擎系统的设计及其功能优势.对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以严寒地区城市地铁场段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场段用地的平面功能分区、布置特点、汇水分区及污染物特征等.对严寒地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地铁场段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分析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地铁场段与普通场段的异同点.依据低影响开发设计原则,提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地铁场段不同阶段的设计策略,以及针对性地给出绿地、道路与停车位、办公与生活区、库区,以及轨行区等场段用地的设计策略.
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为研究对象,对大型活动期间地铁车站客流组成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历史客流数据提出广交会期间车站客流量的提取方法.基于灰色预测理论构建了广交会期间地铁车站客流量预测模型,依托2018年秋季广交会期间地铁车站客流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所提方法可高精度预测广交会期间的地铁车站客流量.
针对地铁折返道岔设备锁闭卡阻故障易发生但不易预判的问题,以S700K转辙机为研究对象,从统计学角度,基于锁闭功率建立自适应的锁闭卡阻临界态判别新机制.对锁闭卡阻故障前的锁闭功率变化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基于循环Otsu的卡阻临界功率阈值自适应分割模型,依据临界阈值设计锁闭卡阻临界态判别应用场景方案;利用武汉地铁不同线路的多组道岔锁闭卡阻故障前后锁闭功率数据进行实证测试,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案的有效性.
对某地铁列车在线时发生的接触网短路跳闸故障进行了分析.详细描述了故障的发生过程及故障特征,建立了整流机组等效电路模型并对其短路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短路引起的电压变化与反向大电流给出解释,提出保护设计与应急处置的建议.
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信息传递不畅、流程割裂,建设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缺乏总控集成,以及交付信息不匹配等问题.以运营为导向的集成化管理模式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路径.提出以运营为导向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从目标集成、组织集成、信息集成、参与方集成等4方面进行内涵解释,并以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作为案例对此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FAO)模式的普遍应用,对列车运行的高可靠性及灵活控制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无人驾驶系统中,车门状态的监督控制不再是司机的职责,信号系统需要承担并提供给调度人员更多的门控方式.从运营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信号系统,分析了FAO模式下列车自动开关门、车门抑制的施加及解除、远程开关门控制、车门和站台门故障隔离等车门控制关键功能的实现.
随着城轨云信息化技术和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发展,全自动运行系统承载于云平台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是国内首条基于城轨云的全自动运行线路.重点介绍了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全自动运行系统的5大专业(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站台门、车辆)基于城轨云平台的系统设计方案.
为提高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对于虚拟耦合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在介绍虚拟耦合列控系统原理和关键实现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对列车协同编队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地铁线路建设越来越多地采用全自动运行(FAO)系统.讨论了确定FAO系统运营场景的必要性及其定义的几点考量,提出了FAO系统的运营场景定义需确保完整性,并需兼顾运营安全以及考虑运营的本质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安全需求和性能需求)的观点.介绍了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项目新型运营场景设计与构建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