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大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主要有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本文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四门精品课程为例,分别探讨了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和要求,以及建设高质量学习资源的六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学习资源;设计要素;文字教材;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10—0065—05
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环境中,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文字教材、视听教材、CAI课件、IP课件、网络课程等;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文化遗址、电视节目、有关书籍等。以远程学习为主要特点的电大,目前最主要的学习资源,包括专门设计的“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也称“课程网站”、“学习网站”、“网上教学资源”等)。本文拟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文化概论”、“诗词鉴赏”、“闽台经济与文化”及“民族与宗教”四门课程为例,探析学习资源设计的要素及如何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上四门课程中,“闽文化概论”、“诗词鉴赏”、“闽台经济与文化”三门课程曾被评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精品网络课程,其中前两门课程的文字教材曾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优质省建课程,后一门课程的文字教材曾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推荐省建课程。另一门课程“民族与宗教”目前正在申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精品网络课程(已通过终评,正在公示中)。这些教学资源都已使用多年,笔者曾参与这四门课程文字教材的编撰和网络课程的制作,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教学资源设计的认识。
一、文字教材的设计
(一)文字教材的设计原则
1. 所设计的教材要确实需要并有原创性
编写文字教材,首先要看是否需要。对于教学确实需要的教材,如果已经有人编过,再编质量不可能超过已有的,那就没有必要再编写。不能为编而编。我校编写的十余门系列区域文化教材,都没有人编过。如“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原创性。福建省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散杂居省份,是华东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多的省份;福建历来是一个宗教大省,五大宗教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影响。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全面评述介绍福建民族与宗教的教材。“民族与宗教”这门课程教材的问世,填补了这个空白。由于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模式,这门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原创性。
2. 不同专业的课程教材设计,应有不同要求
专业不同,教材的编写要求也应不同。教材定位要准确,内容要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如“诗词鉴赏”是文学鉴赏课,但课程的教材是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编写的,不是为中文专业学生而编写的,所以对教材的要求也不一样。全书虽然循序渐进,但各篇又相对独立,也就是说,前面解读过的词句,在后面又出现时,只要是理解本篇所必须的,就进行再解释,学生因此可以不遵循书中顺序而任意选择某一篇开始学习,从而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针对不同学习对象,教材设计应有不同侧重
在设计文字教材时,对学习对象要作一番研究和了解。应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对教学内容做合理的安排,恰当取舍,准确体现教学意图。如我校虽然开设了“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课程,但学习对象既不是民族或宗教专业的学生,也不是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专职干部,而是行管专业学生。因此既不宜在理论上过于艰深,也不宜过分考虑其政策性和操作性,但必须保证让学生掌握福建民族与宗教的基本知识。
4. 针对不同层次学习者,教材设计应有所不同
如专科和本科都开设有“区域文化”课程,但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课程设计也应不同。要难易适中,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准确到位,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习者的特点。我校针对专科层次学生开设了“闽文化概论”课程,针对本科文史类学生开设了“闽台区域文化”课程,针对本科经济类学生开设了“闽台经济与文化”课程,这些课程在内容上虽然有衔接,但也有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再如行管专业本科和专科都开设了“民族与宗教”课程,但二者不是用一种教材,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科开设的是全国通用的“民族与宗教”课程,专科开设的则是“福建民族与宗教”课程,前者是后者的拓展和延伸,这样就不会造成学习内容上的重复和学生的疑虑。
5. 不同课程模块的教材设计,定位与着力点应有所不同
目前每个专业都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实践课。“闽文化概论”、“闽台经济与文化”定位于通识课,“诗词鉴赏”定位于专业选修课,“民族与宗教”定位于专业拓展课。由于课程性质不同,定位不同,教材设计的着力点也应该不同,如通识课教材要强调广泛的适应性,专业选修课教材则适应面很狭窄,专业拓展课教材则注重对原专业知识的延伸。
在设计一门课程的教材时,还要同时研究本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即不能与本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重复,更不能互相矛盾,让学生无所适从。各课程之间要形成互补,要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库存,使学生认为学了有用。如行管专科同时有“闽文化概论”和“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课程,而“福建宗教”在“闽文化概论”中又是重点,怎样使这两种教材既不重复,又能互补?这类问题在设计时要认真考虑。再如行管专业本科开设“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民族与宗教”课程,这两门课程都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的内容,为保证既不重复又相辅相成,我们在设计“民族与宗教”课程时,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做了较为科学的设计。
(二)文字教材的设计要求
1. 有自己的创新
文字教材的创新,一是指别人没有写过,自己的编写是首创,如我校开出的系列区域文化课程教材《闽文化概论》、《闽文化(中英对照)》、《闽台区域文化》、《闽台经济与文化》、《福建外向型经济》、《福建历代作家评传》、《福建外向型经济概论》、《福建区域经济》、《福建经济专题》、《福建经济与文化》等;二是指虽然别人写过,但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另辟蹊径,设计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诗词鉴赏》这类文字教材,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为过。但为什么我们还要再编一本呢?因为我们编写的《诗词鉴赏》是专门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选修之用的,教材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在许多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是有别于一般的《诗词鉴赏》教材的。
2. 体现开放教育的学习特点
要以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进行教材设计,从学生“成人、在职、业余”的实际角度来考虑。不可贪大求全,切忌生吞活剥,分析要清楚,观点要鲜明,说理要透彻,语言要简炼,特别是架构要特别适合自学。《闽文化概论》教材在评述福建各种文化现象后,都有提纲挈领的总结,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诗词鉴赏》教材的全书架构便于自学,虽然循序渐进,但各篇又相对独立,前面解读过的词句,在后面又出现时,只要是理解本篇需要的,就进行再解释,便于学生任意选择学习,从而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符合课程教学目标
一方面,对课程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非常明确,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课程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取舍要准确,总量要控制得当。《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从福建主要的民族和五大宗教入手,从广度上看,囊括了福建民族宗教的基本内容;从深度上看,涉及福建民族宗教最根本的问题;对重点、难点的区分也较好;从分量上看,合理控制了教学内容的总量,便于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详略得当,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阐述。
4. 主教材和辅教材相辅相成
文字教材主要包括主教材、实验教材、导学教材及学习参考等。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教材总体上可分为分立式和合一式两大类。主教材与学习指导(导学、助学、小结、测评)融为一体的称为“合一式”教材;主教材与学习指导分别成册的称为“分立式”教材 。随着网络的出现,今后学习指导的许多功能可以由网络课程来承担。
5. 文字教材与网络课程相得益彰
要把握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的各自特点,清楚什么时候适合用文字来表达,什么时候适合用网络来体现,要发挥不同媒体各自的长处。文字主教材主要系统陈述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网络课程是所有资源的汇总,对文字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实,并使之形象化,供学生全天候学习,重在提供一个互动平台。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
(一)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1. 便于浏览与操作
最好是“一键式”,一打开界面就可以看到与主教材有关的内容,不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民族与宗教”网络课程,教材各章的“学习建议”、“本章精讲”、“教学辅导”、“章节练习”、“参考资料”都在界面上,使学生一目了然,大大便利了学生的学习。任何一门网络课程,即便设计的再好,但如果使用不方便、不便捷,让学生望而生畏,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无人问津。
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一要紧扣学习内容,使学生觉得有用;二要使文字教材的内容变得形象可感;三要有独到的内容;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功能。如“闽台经济与文化”网络课程采用模块化组织,将课程内容小块浓缩,配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动画、插图、音频讲解等,活灵活现地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随时随地的教与学。
3. 体现情境化和视觉化
一要重视学习媒体的形象化;二要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整合,综合运用视音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选取最合适的资源展现形式;三要使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最佳展现;四要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新颖的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4. 涵盖课程教学过程的全部内容
课程教学功能要健全,内容要全面,要能体现整个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完成课程学习,不需要再依赖网络以外的其它媒介。如“诗词鉴赏”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包括:通过视频辅导,系统讲解诗词赏析的方法,并对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进行赏析;通过网络课程的不同栏目,全面呈现课程知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通过影像片段来加深学生对作品和写作背景的认识与理解;实时讨论、互动与教师评点;通过网上非实时答疑活动,即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网上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适应。
5. 有效整合其他媒体资源
文字教材是学习和考试的依据,视听教材以直观形象化方式演绎和讲解文字教材内容,网上辅导材料增加学习的互动和延伸,三种媒体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各有各的功能和作用。多种媒体的选用要恰当,要符合课程的教学需要,符合电大的教学特点,有可行性。网络课程是一个不断积累、整合、优化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多种教学媒体各自的优势;注重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的综合运用;对视听教材、CAI课件、IP课件等进行优化配置、综合利用,使之最终成为网络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闽文化概论”课程在我校从1996年开设至今,已有15个年头,最初是按学校立项的小课件制作,以后是按省教育厅立项的CAI课件制作,后来省教育厅再立项为网络课程,己制作的CAI课件即成为网络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6. 有自己的独特亮点
所谓独特,是指网络课程中有的内容在其它任何地方都看不到。如“闽文化概论”网络课程中有许多关于“闽文化在纽约的延伸”的精彩视频,皆为作者九次赴纽约所拍,因情况变迁,许多已成绝版。再如为了表现文字教材《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第八章的内容,文字撰稿人在有关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下,走遍了福建五大宗教有代表性的场所,拍摄了一百二十盒录影带,从中剪辑、编制出适合第八章内容的视频。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爱看的精彩之处。
7. 突出交互性与智能性
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依托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各种在线学习活动,如个别辅导、答疑、讨论、调查等,促进学生的学习。网络课程要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如课程内容评价、BBS论坛互动、作业互动、自测自评等。“在线交流”和“网上论坛”两个栏目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互动。目前正在考虑将四次形考作业上网,实现学生在网上做作业,教师在网上改作业。
8. 满足个别化学习的需要
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统领所有设计,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总量丰富的拓展性学习资源。一是在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的选择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二是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充分考虑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以及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将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多练结合起来,将一般描述和重点讲解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启发性。三是在学习活动的安排方面,要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融汇贯通,尽量避免机械式的重复记忆,激发学生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求
1. 严格把关设计过程
一要把好界面设计关;二要把好交互设计关;三要把好艺术设计关;四要把好导航设计关;五要把好网络功能设计关。
2. 精心设计模块
一体化教材的模块设计极为关键,一开始就要予以高度重视。要精心进行课程教材的总体设计,要有全局观念,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努力使各种资源各有侧重,协调互补。
3. 强化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
一是强化交互性功能;二是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拓展学习资料和导航;三是编制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自测题,包括综合练习和综合自测;四是开发使用方便的交互平台。如“诗词鉴赏”网络课程根据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针对性地运用讲座辅导、视频演示、情景还原、背景介绍、小组讨论、专题讨论、写诗填词等教学手段,解决学生实际学习中的各种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处理好与文字教材的关系
一要吃透文字教材,对重点、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二要熟悉网络的各种功能;三要仔细分析文字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合用网络来表现;四要尽可能丰富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不能仅仅满足于堆砌各种资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设计编排各种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能,最恰当地表现文字教材内容。
5. 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
要把网络的特点,如:开放性、延伸性、时效性、多元性、互动性、形象性、场景性,等等,发挥到极致。课程的每个章节均应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和目前已有的认知水平,选择与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地进行网络学习。
三、建设高质量学习资源的关键
(一)处理好网络课程与文字教材的关系
网络课程与文字教材互为表里,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浑然一体,缺一不可。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网络课程不是对文字教材的机械重复,其作用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文字教材的深化、拓展;二是让学生能够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感受课程内容;三是促进师生互动,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网络课程应很好地体现教学意图,不仅应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还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
(二)不断完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建设,最理想的是在已具备文字、视听、多媒体课件、IP课件、网上教学辅导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后进行,这将有利于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好的网络课程,都有一个不断补充与调整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做成精品,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校的大多数精品课程,一般都是先由学校立项作小课件,之后由省教育厅立项资助做CAI课件,然后再由省教育厅立项资助做网络课程,最后才被评为中央电大精品网络课程。要将网络课程放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与时俱进。
(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要根据不同内容的教材来决定编制计划。如按规定每门课程全部书稿的总字数应控制在每课内学时5000字以下, 而《诗词鉴赏》则每课内学时8000字,因为除了诗词本身要占一定篇幅外,还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再如按规定每门课程文字教材的参编人数原则上不多于5人,而《闽台经济与文化》教材则有十多位教师参加编写,这是因为该教材涉及9个市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需要请9个市区电大分校的教师参加。
(四)教材编制者对所要表述的内容必需有一定研究
只有厚积薄发,才能编制出精品教材。一是最好与学科课题相结合,这将有助于开阔视野,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如我们在编写《闽台经济与文化》教材的同时,承担了国家艺术科学规划办的《闽台文化艺术源流》、福建省社科规划办的《闽台“五缘”文化研究》等课题;在编写《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时,承担了国家社科规划办的《台湾佛教与台湾社会变迁》、中华宗教交流协会的《大陆与台湾地区佛教发展比较研究》、福建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闽台佛教源流》等课题,在完成课题的同时,也为编写教材打下了基础。二是要与自己的研究强项或今后长期研究的方向相结合。如在编写《闽台经济与文化》前后,编写人员在《文史哲》、《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淡江史学》等海峡两岸三地杂志共发表了六百多篇有关论文;在编写《福建民族与宗教》之前,于1999年就开始进行准备,在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已在《近代史研究》、《宗教学研究》、《回族研究》、《海交史研究》、《教育评论》、《法音》、《中国穆斯林》、《中国道教》、《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佛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二百四十多篇论文,出版了《台湾佛教》、《闽台佛教亲缘》、《福建宗教文化》、《闽台佛教源流与互动》、《闽台佛教论》等多部专著。在此基础上再编写教材,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较为准确地表现主要内容。
(五)有合理的编制队伍
一是年龄上要合理,要老中青三结合;二是职称上要合理,要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三个层次;三是在分工上要合理,要有分别负责文字、设计、具体制作的人员。
(六)认真听取专家、辅导教师、教学班管理员及学生的意见
专家指校外学科专家、远程教育专家、网络设计专家。辅导教师指各分校的责任教师和各教学点的面授教师。教学班管理员在第一线,能直接听到学生的反映,他们的意见往往是真实的。学生的意见虽然平时可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但如果教学点教师主动征求,往往更有代表性。
收稿日期:2011-07-17
作者简介:何绵山,教授,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350003)。
责任编辑 石子
电大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主要有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本文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四门精品课程为例,分别探讨了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和要求,以及建设高质量学习资源的六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学习资源;设计要素;文字教材;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10—0065—05
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环境中,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文字教材、视听教材、CAI课件、IP课件、网络课程等;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文化遗址、电视节目、有关书籍等。以远程学习为主要特点的电大,目前最主要的学习资源,包括专门设计的“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也称“课程网站”、“学习网站”、“网上教学资源”等)。本文拟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文化概论”、“诗词鉴赏”、“闽台经济与文化”及“民族与宗教”四门课程为例,探析学习资源设计的要素及如何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上四门课程中,“闽文化概论”、“诗词鉴赏”、“闽台经济与文化”三门课程曾被评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精品网络课程,其中前两门课程的文字教材曾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优质省建课程,后一门课程的文字教材曾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推荐省建课程。另一门课程“民族与宗教”目前正在申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精品网络课程(已通过终评,正在公示中)。这些教学资源都已使用多年,笔者曾参与这四门课程文字教材的编撰和网络课程的制作,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教学资源设计的认识。
一、文字教材的设计
(一)文字教材的设计原则
1. 所设计的教材要确实需要并有原创性
编写文字教材,首先要看是否需要。对于教学确实需要的教材,如果已经有人编过,再编质量不可能超过已有的,那就没有必要再编写。不能为编而编。我校编写的十余门系列区域文化教材,都没有人编过。如“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原创性。福建省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散杂居省份,是华东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多的省份;福建历来是一个宗教大省,五大宗教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影响。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全面评述介绍福建民族与宗教的教材。“民族与宗教”这门课程教材的问世,填补了这个空白。由于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模式,这门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原创性。
2. 不同专业的课程教材设计,应有不同要求
专业不同,教材的编写要求也应不同。教材定位要准确,内容要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如“诗词鉴赏”是文学鉴赏课,但课程的教材是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编写的,不是为中文专业学生而编写的,所以对教材的要求也不一样。全书虽然循序渐进,但各篇又相对独立,也就是说,前面解读过的词句,在后面又出现时,只要是理解本篇所必须的,就进行再解释,学生因此可以不遵循书中顺序而任意选择某一篇开始学习,从而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针对不同学习对象,教材设计应有不同侧重
在设计文字教材时,对学习对象要作一番研究和了解。应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对教学内容做合理的安排,恰当取舍,准确体现教学意图。如我校虽然开设了“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课程,但学习对象既不是民族或宗教专业的学生,也不是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专职干部,而是行管专业学生。因此既不宜在理论上过于艰深,也不宜过分考虑其政策性和操作性,但必须保证让学生掌握福建民族与宗教的基本知识。
4. 针对不同层次学习者,教材设计应有所不同
如专科和本科都开设有“区域文化”课程,但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课程设计也应不同。要难易适中,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准确到位,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习者的特点。我校针对专科层次学生开设了“闽文化概论”课程,针对本科文史类学生开设了“闽台区域文化”课程,针对本科经济类学生开设了“闽台经济与文化”课程,这些课程在内容上虽然有衔接,但也有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再如行管专业本科和专科都开设了“民族与宗教”课程,但二者不是用一种教材,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科开设的是全国通用的“民族与宗教”课程,专科开设的则是“福建民族与宗教”课程,前者是后者的拓展和延伸,这样就不会造成学习内容上的重复和学生的疑虑。
5. 不同课程模块的教材设计,定位与着力点应有所不同
目前每个专业都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实践课。“闽文化概论”、“闽台经济与文化”定位于通识课,“诗词鉴赏”定位于专业选修课,“民族与宗教”定位于专业拓展课。由于课程性质不同,定位不同,教材设计的着力点也应该不同,如通识课教材要强调广泛的适应性,专业选修课教材则适应面很狭窄,专业拓展课教材则注重对原专业知识的延伸。
在设计一门课程的教材时,还要同时研究本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即不能与本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重复,更不能互相矛盾,让学生无所适从。各课程之间要形成互补,要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库存,使学生认为学了有用。如行管专科同时有“闽文化概论”和“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课程,而“福建宗教”在“闽文化概论”中又是重点,怎样使这两种教材既不重复,又能互补?这类问题在设计时要认真考虑。再如行管专业本科开设“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民族与宗教”课程,这两门课程都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的内容,为保证既不重复又相辅相成,我们在设计“民族与宗教”课程时,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做了较为科学的设计。
(二)文字教材的设计要求
1. 有自己的创新
文字教材的创新,一是指别人没有写过,自己的编写是首创,如我校开出的系列区域文化课程教材《闽文化概论》、《闽文化(中英对照)》、《闽台区域文化》、《闽台经济与文化》、《福建外向型经济》、《福建历代作家评传》、《福建外向型经济概论》、《福建区域经济》、《福建经济专题》、《福建经济与文化》等;二是指虽然别人写过,但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另辟蹊径,设计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诗词鉴赏》这类文字教材,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为过。但为什么我们还要再编一本呢?因为我们编写的《诗词鉴赏》是专门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选修之用的,教材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在许多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是有别于一般的《诗词鉴赏》教材的。
2. 体现开放教育的学习特点
要以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进行教材设计,从学生“成人、在职、业余”的实际角度来考虑。不可贪大求全,切忌生吞活剥,分析要清楚,观点要鲜明,说理要透彻,语言要简炼,特别是架构要特别适合自学。《闽文化概论》教材在评述福建各种文化现象后,都有提纲挈领的总结,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诗词鉴赏》教材的全书架构便于自学,虽然循序渐进,但各篇又相对独立,前面解读过的词句,在后面又出现时,只要是理解本篇需要的,就进行再解释,便于学生任意选择学习,从而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符合课程教学目标
一方面,对课程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非常明确,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课程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取舍要准确,总量要控制得当。《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从福建主要的民族和五大宗教入手,从广度上看,囊括了福建民族宗教的基本内容;从深度上看,涉及福建民族宗教最根本的问题;对重点、难点的区分也较好;从分量上看,合理控制了教学内容的总量,便于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详略得当,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阐述。
4. 主教材和辅教材相辅相成
文字教材主要包括主教材、实验教材、导学教材及学习参考等。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教材总体上可分为分立式和合一式两大类。主教材与学习指导(导学、助学、小结、测评)融为一体的称为“合一式”教材;主教材与学习指导分别成册的称为“分立式”教材 。随着网络的出现,今后学习指导的许多功能可以由网络课程来承担。
5. 文字教材与网络课程相得益彰
要把握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的各自特点,清楚什么时候适合用文字来表达,什么时候适合用网络来体现,要发挥不同媒体各自的长处。文字主教材主要系统陈述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网络课程是所有资源的汇总,对文字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实,并使之形象化,供学生全天候学习,重在提供一个互动平台。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
(一)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1. 便于浏览与操作
最好是“一键式”,一打开界面就可以看到与主教材有关的内容,不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民族与宗教”网络课程,教材各章的“学习建议”、“本章精讲”、“教学辅导”、“章节练习”、“参考资料”都在界面上,使学生一目了然,大大便利了学生的学习。任何一门网络课程,即便设计的再好,但如果使用不方便、不便捷,让学生望而生畏,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无人问津。
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一要紧扣学习内容,使学生觉得有用;二要使文字教材的内容变得形象可感;三要有独到的内容;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功能。如“闽台经济与文化”网络课程采用模块化组织,将课程内容小块浓缩,配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动画、插图、音频讲解等,活灵活现地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随时随地的教与学。
3. 体现情境化和视觉化
一要重视学习媒体的形象化;二要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整合,综合运用视音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选取最合适的资源展现形式;三要使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最佳展现;四要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新颖的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4. 涵盖课程教学过程的全部内容
课程教学功能要健全,内容要全面,要能体现整个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完成课程学习,不需要再依赖网络以外的其它媒介。如“诗词鉴赏”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包括:通过视频辅导,系统讲解诗词赏析的方法,并对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进行赏析;通过网络课程的不同栏目,全面呈现课程知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通过影像片段来加深学生对作品和写作背景的认识与理解;实时讨论、互动与教师评点;通过网上非实时答疑活动,即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网上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适应。
5. 有效整合其他媒体资源
文字教材是学习和考试的依据,视听教材以直观形象化方式演绎和讲解文字教材内容,网上辅导材料增加学习的互动和延伸,三种媒体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各有各的功能和作用。多种媒体的选用要恰当,要符合课程的教学需要,符合电大的教学特点,有可行性。网络课程是一个不断积累、整合、优化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多种教学媒体各自的优势;注重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的综合运用;对视听教材、CAI课件、IP课件等进行优化配置、综合利用,使之最终成为网络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闽文化概论”课程在我校从1996年开设至今,已有15个年头,最初是按学校立项的小课件制作,以后是按省教育厅立项的CAI课件制作,后来省教育厅再立项为网络课程,己制作的CAI课件即成为网络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6. 有自己的独特亮点
所谓独特,是指网络课程中有的内容在其它任何地方都看不到。如“闽文化概论”网络课程中有许多关于“闽文化在纽约的延伸”的精彩视频,皆为作者九次赴纽约所拍,因情况变迁,许多已成绝版。再如为了表现文字教材《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第八章的内容,文字撰稿人在有关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下,走遍了福建五大宗教有代表性的场所,拍摄了一百二十盒录影带,从中剪辑、编制出适合第八章内容的视频。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爱看的精彩之处。
7. 突出交互性与智能性
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依托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各种在线学习活动,如个别辅导、答疑、讨论、调查等,促进学生的学习。网络课程要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如课程内容评价、BBS论坛互动、作业互动、自测自评等。“在线交流”和“网上论坛”两个栏目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互动。目前正在考虑将四次形考作业上网,实现学生在网上做作业,教师在网上改作业。
8. 满足个别化学习的需要
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统领所有设计,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总量丰富的拓展性学习资源。一是在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的选择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二是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充分考虑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以及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将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多练结合起来,将一般描述和重点讲解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启发性。三是在学习活动的安排方面,要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融汇贯通,尽量避免机械式的重复记忆,激发学生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求
1. 严格把关设计过程
一要把好界面设计关;二要把好交互设计关;三要把好艺术设计关;四要把好导航设计关;五要把好网络功能设计关。
2. 精心设计模块
一体化教材的模块设计极为关键,一开始就要予以高度重视。要精心进行课程教材的总体设计,要有全局观念,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努力使各种资源各有侧重,协调互补。
3. 强化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
一是强化交互性功能;二是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拓展学习资料和导航;三是编制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自测题,包括综合练习和综合自测;四是开发使用方便的交互平台。如“诗词鉴赏”网络课程根据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针对性地运用讲座辅导、视频演示、情景还原、背景介绍、小组讨论、专题讨论、写诗填词等教学手段,解决学生实际学习中的各种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处理好与文字教材的关系
一要吃透文字教材,对重点、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二要熟悉网络的各种功能;三要仔细分析文字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合用网络来表现;四要尽可能丰富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不能仅仅满足于堆砌各种资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设计编排各种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能,最恰当地表现文字教材内容。
5. 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
要把网络的特点,如:开放性、延伸性、时效性、多元性、互动性、形象性、场景性,等等,发挥到极致。课程的每个章节均应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和目前已有的认知水平,选择与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地进行网络学习。
三、建设高质量学习资源的关键
(一)处理好网络课程与文字教材的关系
网络课程与文字教材互为表里,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浑然一体,缺一不可。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网络课程不是对文字教材的机械重复,其作用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文字教材的深化、拓展;二是让学生能够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感受课程内容;三是促进师生互动,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网络课程应很好地体现教学意图,不仅应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还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
(二)不断完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建设,最理想的是在已具备文字、视听、多媒体课件、IP课件、网上教学辅导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后进行,这将有利于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好的网络课程,都有一个不断补充与调整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做成精品,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校的大多数精品课程,一般都是先由学校立项作小课件,之后由省教育厅立项资助做CAI课件,然后再由省教育厅立项资助做网络课程,最后才被评为中央电大精品网络课程。要将网络课程放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与时俱进。
(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要根据不同内容的教材来决定编制计划。如按规定每门课程全部书稿的总字数应控制在每课内学时5000字以下, 而《诗词鉴赏》则每课内学时8000字,因为除了诗词本身要占一定篇幅外,还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再如按规定每门课程文字教材的参编人数原则上不多于5人,而《闽台经济与文化》教材则有十多位教师参加编写,这是因为该教材涉及9个市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需要请9个市区电大分校的教师参加。
(四)教材编制者对所要表述的内容必需有一定研究
只有厚积薄发,才能编制出精品教材。一是最好与学科课题相结合,这将有助于开阔视野,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如我们在编写《闽台经济与文化》教材的同时,承担了国家艺术科学规划办的《闽台文化艺术源流》、福建省社科规划办的《闽台“五缘”文化研究》等课题;在编写《民族与宗教》(《福建民族与宗教》)时,承担了国家社科规划办的《台湾佛教与台湾社会变迁》、中华宗教交流协会的《大陆与台湾地区佛教发展比较研究》、福建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闽台佛教源流》等课题,在完成课题的同时,也为编写教材打下了基础。二是要与自己的研究强项或今后长期研究的方向相结合。如在编写《闽台经济与文化》前后,编写人员在《文史哲》、《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淡江史学》等海峡两岸三地杂志共发表了六百多篇有关论文;在编写《福建民族与宗教》之前,于1999年就开始进行准备,在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已在《近代史研究》、《宗教学研究》、《回族研究》、《海交史研究》、《教育评论》、《法音》、《中国穆斯林》、《中国道教》、《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佛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二百四十多篇论文,出版了《台湾佛教》、《闽台佛教亲缘》、《福建宗教文化》、《闽台佛教源流与互动》、《闽台佛教论》等多部专著。在此基础上再编写教材,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较为准确地表现主要内容。
(五)有合理的编制队伍
一是年龄上要合理,要老中青三结合;二是职称上要合理,要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三个层次;三是在分工上要合理,要有分别负责文字、设计、具体制作的人员。
(六)认真听取专家、辅导教师、教学班管理员及学生的意见
专家指校外学科专家、远程教育专家、网络设计专家。辅导教师指各分校的责任教师和各教学点的面授教师。教学班管理员在第一线,能直接听到学生的反映,他们的意见往往是真实的。学生的意见虽然平时可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但如果教学点教师主动征求,往往更有代表性。
收稿日期:2011-07-17
作者简介:何绵山,教授,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350003)。
责任编辑 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