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业美学视野下中国妖怪类型电影分析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影工业日渐成熟,更多国产工业电影涌入市场,占据票房榜前列.以《西游降魔篇》《捉妖记》等为代表的妖怪类型电影曾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中国妖怪类型电影的发展得益于电影工业的进步,电影工业的进步又为妖怪类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妖怪类型电影,在剧本设定、形象设计以及审美上都要符合中国特色.中国妖怪类型电影的发展需要有电影工业美学的指导和引领.
其他文献
《御赐小仵作》是一部结合悬疑与甜宠的影视剧,其在播出后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具有独特的叙事模式和画面呈现,在角色设定上突出人物的自我认知,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甜宠剧的女性角色.该剧还深挖作品与社会的共鸣与共情点,展现坚守正义的价值传承和厚重的家国情怀.这些做法促使该剧从同期的大制作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
影片《长津湖》深耕于抗美援朝题材的写实性展现与情感外向化的艺术表达,通过对英雄群像的细致摹拟和影像的诗意化表达来传递核心价值观,结合明星效应、奇观视效等方式成功吸引目标受众和潜在受众进入影院观影.同时,影片别出心裁地将宏观历史与微观视角相统合,将个人情感与民族大义相连接.《长津湖》通过对主流价值观的新颖弘扬、商业类型的锐意创新、传统叙事的突破建构,实现了对抗美援朝题材程式的继承与创新.
作为党史题材的新主旋律电影,《1921》在深耕历史的同时更注重在叙事层面上的突破与创新.该片用微观视角讲述宏大建党史诗,用去“高大全”的常人化表达方式描摹革命群像,用多线并置的结构编排演绎国际风云动荡,并融入超现实主义的隐喻叙事和类型化电影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种现代化、青春化和诗意化的书写与表达.
扶贫题材电视剧创作者秉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扶贫为主题,展现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成果和农民的物质、精神生活面貌.扶贫剧将平民视角与家国叙事相结合,呈现“共同体叙事”的意识,与观众共情,与时代共振;巩固脱贫成果,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符合国家、人民共同的利益观.扶贫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者可将共同体美学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坚持与观众对话,真正了解观众的诉求;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扎根基层,保持对现实的敏感度,拍出让观众共情、与时代共振的作品,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国外观众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
电影《村戏》秉承中国传统古典美学之基因,呈现戏曲虚实之美,建构“无我之境”的电影意境,探讨民族的文化命题;用饱含先锋性的艺术创新与影像表达,窥探中国传统美学与先锋艺术元素有机结合的奥秘.《村戏》在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之间、在东方味道与西方手法之间巧妙地找到了平衡点,使之交融相生,突破了传统伦理的定式,向人性更隐秘处探寻.
刁亦男导演凭借《南方车站的聚会》再一次惊艳了黑色电影艺术场域.他始终在电影艺术中呈现出与中国各类艺术片差异化的旨趣和面相,其电影创作理念对于当下中国电影的制作具有有益的启示性.影片中展现了大量的人物“创伤经验”,充斥着暴力元素.影片借助个体与集体创伤叙事,最终以内心救赎的实现形成疗愈创伤的路径.
《送我上青云》以盛男患病为切入点,聚焦了女性在父权话语体系下该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由“怎么看”升级到“怎么做”.盛男以摆脱凝视、勇敢出走的方式实现自救,同时,直面内心,追寻自我,最终与自我达成和解.盛男的形象塑造,打破了父权体制下自身被凝视的局面,表达了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拯救与对自身生存问题的忧思.由此可见,女性电影既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辨,又是对社会存在的勇敢发声.
在电影《美丽人生》中,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以独特的影视创作思维、简洁的剪辑风格、别具一格的影视语言,形成了喜剧化的表达风格,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形象,同时以游戏的形式歌颂了战争悲剧下人性的光辉.罗伯托·贝尼尼以圭多这一父亲形象最大程度地淡化了战争带来的悲剧色彩,以父亲的智慧和英勇温暖着观众的心灵.悲剧与喜剧,荒诞与真实,光明与黑暗,平凡与伟大,共同构建起《美丽人生》独特的人文关怀和人生思考.
色彩作为电影视觉美学的一个重要表达元素,在多种类型片中形成了不一样的色彩视觉风格.2021年暑期档犯罪电影《热带往事》除独特的延宕与互文叙事是一大亮点外,其视觉语言中的色彩表达也达到了较好的叙事效果.《热带往事》用红色代表犯罪、危险、欲望,用绿色体现救赎、善良、希望,用黄色隐喻交流、暧昧、转折.该片的用色别出心裁、内含深意,体现了创作者强烈的表达欲望.
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日本导演竹内亮的纪录片《走近大凉山》通过参与式表达,挖掘大凉山富有地方特色的图像符号、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和听觉符号,展示了地方风貌,呈现了大凉山实现全面小康的真实场景,并呈现出中国的精神内涵.同时,该片突出符号细节,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从而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喜爱,为中国跨文化传播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了创新性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