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中的比喻及其功能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闻标题中比喻的形式
  1、明喻式。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如:《她的心灵象金子一样美好》(湖南日报1986.4.12);《风展团旗如画》(中国青年报1986.12.03)。
  2、暗喻式。有本体、喻体,喻词可有可无,有的用破折号代替。如:《利改税是城市改革的“钥匙”》(人民日报1984.8.19);《人才--企业腾飞的翅膀》(江西日报1985.2.15)。
  3、借喻式。以喻体代替本体,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特区“美容师” 杨希聪》(工人日报1982.12.02);《头雁高飞》(农民日报1987.02.26)。题中的“美容师”喻清洁工, “头雁” 喻基层干部。
  4、较喻式。喻中有比,被比喻事物超过比嗦的事物。如:《友情更此春意浓》(解放日报1986.04.03)。
  5、倒喻式。喻体在前, 本体在后, 大多以暗喻形式出现。如:《没有围墙的大学--百科全书》(新观察1980年第9期);《植物王国的“熊猫”--水杉》(人民日报1984.08.20)。
  6、否定式。从事物相反或相对的方面设喻, 指出事物不具备某种性质。如:《行政干部不是“万金油”》(光明日报1986.11.28);《纪律不是 “弹簧”》(解放军报1985.10.12)。
  7、“的”字式。又称定中结构式比喻,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词。如:《在知识的沃土中》(中国青年报1987.02.04);《掌握着法律的天平》(湖南日报1987.01.25)。
  8、对喻式。即同时列举两个借喻句组成的平行句式。如:《一滴水中见太阳,一片叶上看春天》(长江日报1983.02.12);《粒米能成箩,滴水能成河》(工人日报1982.11.11)。
  运用多种精采的比喻形式作标题, 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当然,此喻物不必也不可能与被喻物完全吻合,只要取极相似的一点就行了,不必对比喻求全贵备。但总的来说, 就是要用大家清楚明白的某种东西,去比噪某种未知的、模糊的东西。这样标题才会鲜明、生动、吸引人。
  二、新闻标题中比喻的作用
  比喻是运用具体、通俗、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抽象、深奥的事物或道理。它具有深刻、形象和幽歇的特点,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能增强语言的抒情色彩和喜剧效果,给人理性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美感。
  具体到新闻标题,巧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恰当、巧妙地运用比喻,“举他物以明此物”,不仅能把深奥或生僻的事理和问题通俗化、简明化,而且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听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巧用比喻,还可引起悬念。新闻标题对事实并不直接点明, 而是用巧妙的手法设悬念,给读者以疑问,引人人胜。特别是巧用动词,可使标题富有生气,让新闻流动,达到事立纸上的效果。
  三、新闻标题中比喻的功能
  1、经济功能
  “语言贫困假说”认为, 人类的语言是有限的,人们在试图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新概念时,往往会借用现成的词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比喻, 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现象、新事物即时地报道出来, 就属于这种情况。用有限的词汇给人们描绘出无限的世界景象, 无疑是一种经济功能的发挥。
  从另一个角度看, 当我们接触的信息在形式上简洁精练而在意义上却完整无损时,编码和解码的过程都将既省时又省力, 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将这一现象称之为经济原则。例如前述标题“重生的铁锈地带”中的隐喻“铁锈地带”就是把中国辽宁省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形浓缩在了一起, 用词短小精悍, 意义丰富饱满。
  2、视觉功能
  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浓缩,是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对新闻时事“画龙点睛”式的评论,让读者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窥见新闻的要义。
  要想使标题能够引人入胜,作重要的就是醒目,一看到标题就能先声夺人,紧紧抓住的读者,这正是新闻标题中比喻的视觉功能的体现。
  3、娱乐功能
  新闻标题中的比喻起到了放大强化、引人注意的效果, 充分展现了语言具体、形象、生动、优美的表现力。能有效促进事物与大众, 以及大众之间的思想、观念、情感和信息的沟通和了解, 并为人们喜闻乐见且津津乐道。
  比喻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人们一般都比较熟悉,新闻标题中的比喻是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的。知识性是指修饰得当,言词达意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为我所用;切勿弄巧成拙,贻笑大方。趣味性是知识性的延伸, 是使标题形象、生动的一种补充。
  四、新闻标题中的不良比喻
  新闻标题要营造出“语言的感觉”,一个有效的做法是,运用比喻的技巧,使标题生动、活泼、形象。比喻用得多了,就产生出不良元素来,主要体现在一些关键词当中。
  充满痛楚、不幸意味的“流产”,这个词在体育、经济报道的标语中用得很欢,用来比喻计划的失败。如《信产部作出批复,江苏网通小灵通独家经营流产》(2003年02月18日中国经济时报),对于这个词,女性读者可能会觉得有点刺目吧。
  “净身”,这是封建社会摧残人性的一种残酷行为,现在也时不时被用上,主要比喻清除周边的杂质,还我清洁的意思。如《联合行动重拳出击,广西玉林为药材市场“净身”》(2003年03月02日生活报)。男性读者对这个词语可能会敏感点,至少读不出美的感觉来。
  “邮差”、“车夫”。旧社会的称谓,充满歧视和侮辱。特别是“车夫”,指向的就是最辛苦,最“底层”的人力三轮车工人,这些早已从口语中消绝的垃圾称谓,又出现在新闻标题中,而且并不罕见。如《青藏公路赛手记之五--高原邮差谢师傅》(2002年08月31日新浪体育)。对于这类标题,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
  大众传播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进行对读者的意识培养。记者编辑应该在明确事实判断之后,增进道德敏感,增进人文关怀意识,避免歧视性的不良词语在新闻报道中,特别是在新闻标题中出现。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去年以来,鄂州城投公司结合城投特色实际,落实贯彻“十八”精神,围绕城市建设这个中心,以“三个廉”作为反腐败廉政建设的根本,打造独特的廉政文化,努力科学发展实现联动效应,创建“本质廉洁型企业” 使企业充满生机充满正气。  一、结合企业特色打造廉政文化阵地  “三个廉”即是“以廉促公、以廉促管 、以廉促效”。一个单位创建“本质廉洁型企业”的目的是确保本单位实现三清。而一个单位实现“三清”需要“三个廉”
期刊
当前,国企改革尤其是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发电企业,如何在媒体融合下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旗下的10家单位为研究对象, 深入了解其现有宣传渠道、传播机制等基本情况,发现企业在尝试媒体融合運营实践的初步阶段,由于认识不到位、观念转换不及时、战略目标不明晰等主观因素的存在,往往会遭遇观念、制度、人才、技术等一系列困境。  
期刊
文章主要介绍国有企业的人事劳资管理及对策,简明扼要的说明一下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人事劳资管理的现状以及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现状问题找出原因,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意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市民普遍采用自行车出行,与之相对应地,建设了十分完善的自行车道系统.但随着后来机动化的发展,自行车道很多被改造成了机动车道或
期刊
期刊
作风,是指一个人在思想上、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风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荣辱观的综合体现和反映。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外在反映,其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影响到党风、社会风气的好坏及企业发展的成败。其作风“实”,职工群众就跟着“得实惠”;其作风“虚”,职工群众就跟着“得虚无”。如果领导干部只是口上喊“给我上”而行动上不“往前冲”,那么加强
期刊
目的 构建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从人胚肾细胞系HEK293T细胞的总RNA中经过逆转录和PCR获
一天上午8点,雷声不断,震耳欲聋,暴雨倾盆,雷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位于临江镇不远的临江加油站由于地势较低,在暴雨的猛烈攻击下,加油现场、周边场地、油罐区外部等处严重积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员工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程度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创新和突破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下面,作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的实际,就如何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切入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谈几点体会。  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
期刊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能够为我国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路.基于“互联网+”的电力营销客户服务理念之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供给能力,增强电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