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问题及对策浅探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继而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36-02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己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和经验,但由于多年来的教育观念,方式上积淀了诸多顽疾,新课程改革理论上的研究破瓶颈而行,昭示了极大的生命力,但课程改革的实践却薄弱而滞后。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根深蒂固;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制约,过分偏重“考试类课程”,忽视“非考试类课程”;人为划分主课与副课,造成“理重文轻”和“主重副轻”的学科歧视;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全人”的发展,不能培育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等等。而思想品德课由于社会历史的因素、学科的属性和现实地位的影响,表现尤甚。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层出不穷。思想品德课在现实教育体系中,存在教育价值取向的畸形、学科地位的缺失、师资建设的无奈、教学内容与形式分裂、学科教学的低效和教学评价的失衡等问题。就目前来看,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既没有非常成熟的范式,也没有突破旧有状态的务实举措,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差距较大,教育管理者、学科教师处于“期待”或“观望”状态。因此,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思想品德课程陷入困境毋庸置疑。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的矛盾非常突出,导致思品课学科地位的缺失
   国家培养学生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但实际教学情况却大相径庭,形式上是“德育首位”,实际操作却是“德育无位”。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主要原因还在于考试制度与社会评价偏重于学习成绩与升学率,而且这种现象短时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在我国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考试还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一分之差,天上地下”、“只要成绩好,一好顶三好”还将继续存在,大多数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重智轻德。
   所以,虽然目前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这一德育课程,但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此来提升学校在教育市场的竞争力。而思想品德是隐性的,它无法直接表露出来。兼之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学校没有真正重视这一门课程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思品课被学生视作累赘课程,学生们普遍存在抵触心理。教师无法以“感动”的方式把道德知识深入学生的内心,只能考察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甚至连知识的掌握都比较难肯定,因此无法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还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教师按传统教学方式来执教新教材。
   新的教科书理论认为:教科书是师生共构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的平台。教科书的功能已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它鼓励教师结合自己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科书,教科书也不再以权威者的角色出现。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老师都还是“教教科书”,离“用教科书教”的要求还差很远。许多老师还不习惯新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对知识的呈现方式感到不理解,认为新教材花样繁多,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上课时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所编排的内容,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还有的人照本宣科——他们把新教科书当成旧教科书来用了,对课文规定的许多探究活动,他们认为“没什么用”而不开展,导致原本可以上得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变得死气沉沉、烦闷乏味。
  第二,教师淡化了课堂主导地位,角色漫无边际收放无度。
   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随着思品课学科地位的缺失,有的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现在的“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当讲不讲,却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自主学习”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虽然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而是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实际上变成了学生主体的放任自流。
  (三)课程资源未被有效整合、利用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的整合、开发和利用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课程资源意识来看,对课程资源的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一方面是作为思想品德课程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课程资源意识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经过加工和转化而进入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被闲置和浪费。甚至仍把教材当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扩充资源的观念意识极为狭隘。
  第二,从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班级课堂成为实施课程的最主要条件,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内容的课堂教学上,缺少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课程实施因为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难以被接受。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策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思品课的学科地位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的设置、内容要求都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要求,它以学生为本,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努力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有文明行为习惯的国家好公民。设置思想品德课程是党和政府意志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要制定政策,转变社会上的观念。虽然思想品德所占分值较少,但是一个人思想的健康与否将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个人的思想道德是为人之根本,丢了根基的大树是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的。但是,如果思品课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家长不配合,学生不学习,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就将流于形式,学生的德育教育将成为空话。所以,只有主管部门提高思品课的学科地位,学校才会引起重视,资源才会极大丰富,教师也就便于操作。
  (二)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学校应加大力度,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帮助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学校作为德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应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法的培训作为学校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围绕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开展学习活动,搜寻研究专题资料,积极转变观念,以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2、教师应努力扩大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教师是点燃学生火炬的火种”,从事着传递人类文明的重任,是引导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完善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宽广的心怀,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奋进的精神。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还应注意: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和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相统一。求实的态度、民主的作风、简洁的语言、昂扬的精神无疑对学生获得这些相应的品质具有表率作用。第二,教师要积极研究来自社会大课堂的道德内容,做到与时俱进。第三、教师的语言上要做到有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素质,加强修养。
  3、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管理者、组织者和促进者,面对新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应避免就“教材”论教材、就“教师的教”论教学、就“课标”本身论课标、就“教师的困惑”论“困惑”……,而应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试着将这一切放在“学生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为此应该怎么做”等角度去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很多疑惑才能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间不是只执一端,而强调的是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和教学相长间的互动关系,操控课堂和放任自流都是不合适的。
  (三)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1、推进信息技术与思品课的整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当前主要是多媒体进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多媒体较好地创设了问题情景,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恰如其分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教学活动信息化、立体化,学生获得了更强烈的心理体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课堂密度增大,知识容量增多,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活学生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2、实施德育系列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德育”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关起门来躲进象牙塔里进行空洞的说教。首先,学校应根据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知识结构特点,提出德育目标,再根据该年龄段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德育内容系列化,让学生在这些有益的活动中,思想觉悟得到升华,品德情操得到熏陶,能力素质得到锻炼,法制观念得到增强,心理素质得到培养,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其次,学校应联合社区、家庭,多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鲜活的思想教育,而不仅仅单纯依赖课堂。只有采取这样丰富多样的形式,思品课才能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学生才会欢迎而不是抵触思品课。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才能更具有特色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谢方文.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的几个问题[J].发现,2007,(S1).
  [2]张炳前.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7,(01).
  [3]柯永卓.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缺憾、感悟与对策(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我热爱   我痛恨   我离开 应该说,进入媒体行业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之一。 我是1996年6月被招聘到陕西一家报纸 Q 报的。这张报纸,给我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我
一、问题陈述rn××是本地学生,他纪律散漫,上课经常开小差,尤其爱讲悄悄话,是本班有名的“话公公”,别的同学认真听课、无人搭理他时甚至能一个人自言自语好一会儿,而一旦你
摘 要: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探索优化练习的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练习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29-01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病程多迁延,约占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最终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27-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探究性教学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受《国家课程标准》恩泽的小学生的共同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立足于“导”,充分利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惜时如金,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以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围绕一个共
摘 要: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摩其形者多,得其神者少,致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多流于形式。本文试结合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试图去伪存真,进一步厘清探究性学习的本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真问题 自主性 主导性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30-0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学因关系处理不当,导致语文教学效果降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下降。因此,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五个方面的关系,对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凸现语文课程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口语表达 训练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32-01     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科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35-01     2009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研究性学习是
摘 要:口语交际作为实用语文能力和实用语文技能的六个项目之一,是我们青少年学生的成才需要,但初中毕业后来职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口语交际障碍。因此,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在学生的口语交际方面进行更多的训练,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学习期间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
摘 要:目前,随着高职高专等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素质和基础普遍有所下降,存在着自学质量不高,自学时间少、阅读面窄、独立学习能力较弱、学习能力下降的状况。这对大学生的学习进步十分不利。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强调大学生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材的修订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