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除夕”当天高速公路本来准备免费,受到网友疯狂点赞,没想到兄弟省份接连确定收费,反而让黑龙江显得过于鹤立独行,最终在“不讲政治”等指责声中不堪压力,收回初衷。
本来除夕这天高速公路免费几乎已成惯例,但由于今年除夕并未被纳入法定假日,导致这一天高速公路费到底收还是不收,成为两难抉择。收费难免被指责为人文情结淡漠,但不收费又有公然违逆主管部门规定之嫌——交通运输部已明确表示,2014年春节收费公路小型客车的免费通行时间为1月31日(初一)0时至2月6日24时。黑龙江在收费问题上表现出的纠结可谓是两种利益诉求的碰撞,必然要陷入舆论激辩的漩涡之中。
私家车主们对此也难以形成统一表态。有人认为,法规条例是冰冷的,但行政部门可以从体恤民情的角度出发柔性执行,毕竟政府的本位职责就是服务民众,诸事决策均应以百姓的利益为先。但也有声音认为,除夕高速拥堵在许多地方都是常态,免费只会加剧驾车出行难度,并将由此形成等待不适、汽油损耗、矛盾摩擦等各种隐性成本,反而让这项惠民之策大打折扣。
显然,这个不放假的特殊“除夕”让高速收费问题受到舆论拷问,可谓众口难调。但其实,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制度至今都没有真正厘清,这才是高速公路收费最大的难题。不久前,山东省宣布将延长15条高速公路收费期的消息也同样引发众议。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陷入纷争的起因如何、坊间意见是否统一,高速公路收费与否、收费水平高低的决定权都牢牢掌握在地方行政部门手中,广大车主最终只能被动接受政府指令。或许围绕除夕高速收费的争论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次淡化,但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的体制痼疾却长期存续,亟待得到彻底治愈。
追根溯源,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的最早初衷是缓解地方财力不足之困,通过“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方式快速打造交通运输网络。但在后续执行中,地方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运营及管理均由当地交通部门“一肩担”,外部约束力量弱化。收费公路的这种封闭运作模式实际上赋予了地方行政部门“一言堂”的特权。其结果就是,本当属于公共产品范畴的高速公路屡屡沦为地方财政的“小金库”,已还清贷款的高速公路继续收费现象并不少见。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收费公路里程最长的国家,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在为社会经济发挥强有力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因其乱收费顽疾而引发物流成本高企等负面绩效。此前主管部门已开始着手进行“收费公路专项清理”相关工作,但其成效如何却并未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其原因就在于清理工作的细节并未向公众公布,具体到每条高速公路的收费、还贷等细节,公众仍旧无法真正知悉。所以,要从根本上避免“公路”变味为“私路”,还应当通过公开信息渠道、广泛接纳民意、及时改革收费体系等方式形成硬约束环境。诸如,主管部门当发文明确要求高速公路在立项、投建环节向社会公示,同时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评审工作;对于公路日常运作及收费环节,则应设立专项账户予以管理,地方政府有义务定期披露公路收费规模及流向,并接受公众质询。
可以预期的是,只要高速公路运营体制走出暗箱操作窠臼,因高速收费所滋生的各种争议也将会自动消弭。就拿除夕高速公路收费与否这件事来说,地方行政部门就应将其放置于一个透明的框架之下讨论,倾听各种意见与声音,设立公开渠道让民众对此进行投票,甚至可以对创意性解决方案进行奖励,通过激发民间智慧有效、合理地解决民生问题。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平衡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构建服务性的行政部门、遏制与民争利思维膨胀。唯有如此,才可能让高速公路网真正成为服务民生的支柱桥梁。
本来除夕这天高速公路免费几乎已成惯例,但由于今年除夕并未被纳入法定假日,导致这一天高速公路费到底收还是不收,成为两难抉择。收费难免被指责为人文情结淡漠,但不收费又有公然违逆主管部门规定之嫌——交通运输部已明确表示,2014年春节收费公路小型客车的免费通行时间为1月31日(初一)0时至2月6日24时。黑龙江在收费问题上表现出的纠结可谓是两种利益诉求的碰撞,必然要陷入舆论激辩的漩涡之中。
私家车主们对此也难以形成统一表态。有人认为,法规条例是冰冷的,但行政部门可以从体恤民情的角度出发柔性执行,毕竟政府的本位职责就是服务民众,诸事决策均应以百姓的利益为先。但也有声音认为,除夕高速拥堵在许多地方都是常态,免费只会加剧驾车出行难度,并将由此形成等待不适、汽油损耗、矛盾摩擦等各种隐性成本,反而让这项惠民之策大打折扣。
显然,这个不放假的特殊“除夕”让高速收费问题受到舆论拷问,可谓众口难调。但其实,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制度至今都没有真正厘清,这才是高速公路收费最大的难题。不久前,山东省宣布将延长15条高速公路收费期的消息也同样引发众议。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陷入纷争的起因如何、坊间意见是否统一,高速公路收费与否、收费水平高低的决定权都牢牢掌握在地方行政部门手中,广大车主最终只能被动接受政府指令。或许围绕除夕高速收费的争论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次淡化,但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的体制痼疾却长期存续,亟待得到彻底治愈。
追根溯源,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的最早初衷是缓解地方财力不足之困,通过“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方式快速打造交通运输网络。但在后续执行中,地方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运营及管理均由当地交通部门“一肩担”,外部约束力量弱化。收费公路的这种封闭运作模式实际上赋予了地方行政部门“一言堂”的特权。其结果就是,本当属于公共产品范畴的高速公路屡屡沦为地方财政的“小金库”,已还清贷款的高速公路继续收费现象并不少见。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收费公路里程最长的国家,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在为社会经济发挥强有力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因其乱收费顽疾而引发物流成本高企等负面绩效。此前主管部门已开始着手进行“收费公路专项清理”相关工作,但其成效如何却并未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其原因就在于清理工作的细节并未向公众公布,具体到每条高速公路的收费、还贷等细节,公众仍旧无法真正知悉。所以,要从根本上避免“公路”变味为“私路”,还应当通过公开信息渠道、广泛接纳民意、及时改革收费体系等方式形成硬约束环境。诸如,主管部门当发文明确要求高速公路在立项、投建环节向社会公示,同时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评审工作;对于公路日常运作及收费环节,则应设立专项账户予以管理,地方政府有义务定期披露公路收费规模及流向,并接受公众质询。
可以预期的是,只要高速公路运营体制走出暗箱操作窠臼,因高速收费所滋生的各种争议也将会自动消弭。就拿除夕高速公路收费与否这件事来说,地方行政部门就应将其放置于一个透明的框架之下讨论,倾听各种意见与声音,设立公开渠道让民众对此进行投票,甚至可以对创意性解决方案进行奖励,通过激发民间智慧有效、合理地解决民生问题。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平衡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构建服务性的行政部门、遏制与民争利思维膨胀。唯有如此,才可能让高速公路网真正成为服务民生的支柱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