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国家连续8次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给资金密集型企业财务费用的控制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实际操作经验出发,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贷款利率; 上调; 财务费用; 降低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5%。
这对众多靠贷款投资的项目来说无疑是个利空消息,因为每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都伴随着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上涨,特别是新建资金密集型企业(资产负债率高通常在75%左右)面临的压力更大,意味着贷款利息支出又要增加,财务费用管理压力骤然加大,因此如何统筹安排资金、降低财务费用就成为这些企业融资管理的重点。但万变不离其宗,降低利息支出的途径无非是控制贷款规模、降低贷款利率、缩短贷款期限三个方面。笔者从贷款的形成入手提出几点控制财务费用的粗浅看法:
一、在贷款形成过程中灵活采用长贷、短贷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为了减少筹资费用,企业应采用长、短贷并存的方式,而不是全部以中长期贷款方式筹集资金。一般而言,为了支付大额款项的贷款应以中长期为主,而对小额款项的集中支付应以短期贷款为主,这样,一旦有了周转资金可以马上将短期贷款归还,即使没有周转资金,也可在短期贷款到期后展期,再转为中、长期贷款,形成以中、长期贷款为基础,用短期贷款做周转,到期转中、长期贷款的多层次贷款结构。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充分享受短期贷款的低利率,降低贷款总体利率,从而达到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
二、在贷款支付时采用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
应根据企业的全年资金支出编制年度网络进度计划,在此基础上认真、准确地编制月度资金预算。在确保公司信誉、满足支付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在一个月集中支付2-3次,根据支付需要,做到用多少贷多少、随用随贷,实现“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避免出现贷款、用款时间出现差异而造成资金浪费,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有效地控制账存现金余额。
三、充分运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沉淀
一般而言,大型基建项目在竣工决算时都留有5%-10%的质保金,这部分资金通常在一年以后才需支付,在这一年中企业将会有资金存量的形成,主要为折旧资金和利润沉淀,因此对质保金不必全额贷款,在确保生产经营支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数量具有波动性及时间价值这一特点,对每月按月形成的营运沉淀资金(折旧、利润等)统筹安排,只需贷进与生产经营第一年资金存量的差额即可。但这样做有个前提,那就是企业应及时结算收入,控制非经营性支出,确保资金能沉淀下来。
四、启用买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方式
为了进一步降低贷款规模,企业还可启用买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对固定原料供应方的资金支付采用由买方付息的银行承兑方式。这对原料供应方来讲没有任何影响,货款依然可及时收回,不同的是收款方式由电汇或者支票转变成了银行承兑汇票,收款期限并不延迟,但对于企业的利息支出却有较大影响,开展这项业务的企业相当于得到了一笔可长期使用的流动资金,执行的却是可能比短期贷款利率还低的利率(通常票据贴现的时间为半年,但各银行对贴现率有较大自主权,可以通过与银行的谈判取得有利的贴现率)。
五、利用短期融资券方式降低贷款利率
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最长不超过365天)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它是以企业的信用作为还款保证,本质上是一种短期非承诺票据,只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发行,在银行间供养市场交易,不对社会公众发行,有利于改变企业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为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其利率根据市场利率情况确定,但一般会比同期贷款平均低2-3个百分点,这对于财务费用居高不下的企业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以上资金运作,企业力争以最合理的贷款结构实现最小的贷款规模,执行最低的综合贷款利率,多管齐下减少利息支出,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炳通.浅论电力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
【关键词】 贷款利率; 上调; 财务费用; 降低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5%。
这对众多靠贷款投资的项目来说无疑是个利空消息,因为每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都伴随着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上涨,特别是新建资金密集型企业(资产负债率高通常在75%左右)面临的压力更大,意味着贷款利息支出又要增加,财务费用管理压力骤然加大,因此如何统筹安排资金、降低财务费用就成为这些企业融资管理的重点。但万变不离其宗,降低利息支出的途径无非是控制贷款规模、降低贷款利率、缩短贷款期限三个方面。笔者从贷款的形成入手提出几点控制财务费用的粗浅看法:
一、在贷款形成过程中灵活采用长贷、短贷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为了减少筹资费用,企业应采用长、短贷并存的方式,而不是全部以中长期贷款方式筹集资金。一般而言,为了支付大额款项的贷款应以中长期为主,而对小额款项的集中支付应以短期贷款为主,这样,一旦有了周转资金可以马上将短期贷款归还,即使没有周转资金,也可在短期贷款到期后展期,再转为中、长期贷款,形成以中、长期贷款为基础,用短期贷款做周转,到期转中、长期贷款的多层次贷款结构。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充分享受短期贷款的低利率,降低贷款总体利率,从而达到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
二、在贷款支付时采用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
应根据企业的全年资金支出编制年度网络进度计划,在此基础上认真、准确地编制月度资金预算。在确保公司信誉、满足支付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在一个月集中支付2-3次,根据支付需要,做到用多少贷多少、随用随贷,实现“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避免出现贷款、用款时间出现差异而造成资金浪费,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有效地控制账存现金余额。
三、充分运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沉淀
一般而言,大型基建项目在竣工决算时都留有5%-10%的质保金,这部分资金通常在一年以后才需支付,在这一年中企业将会有资金存量的形成,主要为折旧资金和利润沉淀,因此对质保金不必全额贷款,在确保生产经营支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数量具有波动性及时间价值这一特点,对每月按月形成的营运沉淀资金(折旧、利润等)统筹安排,只需贷进与生产经营第一年资金存量的差额即可。但这样做有个前提,那就是企业应及时结算收入,控制非经营性支出,确保资金能沉淀下来。
四、启用买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方式
为了进一步降低贷款规模,企业还可启用买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对固定原料供应方的资金支付采用由买方付息的银行承兑方式。这对原料供应方来讲没有任何影响,货款依然可及时收回,不同的是收款方式由电汇或者支票转变成了银行承兑汇票,收款期限并不延迟,但对于企业的利息支出却有较大影响,开展这项业务的企业相当于得到了一笔可长期使用的流动资金,执行的却是可能比短期贷款利率还低的利率(通常票据贴现的时间为半年,但各银行对贴现率有较大自主权,可以通过与银行的谈判取得有利的贴现率)。
五、利用短期融资券方式降低贷款利率
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最长不超过365天)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它是以企业的信用作为还款保证,本质上是一种短期非承诺票据,只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发行,在银行间供养市场交易,不对社会公众发行,有利于改变企业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为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其利率根据市场利率情况确定,但一般会比同期贷款平均低2-3个百分点,这对于财务费用居高不下的企业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以上资金运作,企业力争以最合理的贷款结构实现最小的贷款规模,执行最低的综合贷款利率,多管齐下减少利息支出,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炳通.浅论电力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