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家”的理解在悄然之间已经发生了不小的转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加之高房价的影响,虽然很多房子空间并不是太大,但却需要达到相对较高的装修效果。这也促使了近些年来家装市场的蓬勃快速发展,各种装修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但纵观整个行业,家装市场依然良莠不齐,骗局、糊弄,各种不能预知的“事故”,令人们一谈装修就头疼,甚至于谈装修色变。
家庭装修,让很多人“谈其色变”
家庭装修一直都被人们认为是“能累死人”的一件大事,即便你已经投入了百分百甚至更多的精力,到最后还是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之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不懂装修,也就无法了解和掌握整个装修过程中那些眼花缭乱的环节,很多人只能依靠装修公司。即便是如此发达的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不少相关信息,但是难免有一种“网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笔者加入了两個微信装修群,每天晚上8点到10点,群主都会邀请一位装修行业从业人员来进行不同的知识讲座,给广大业主讲述一些关于装修的专业性内容,已经持续了有两周的时间了,好像还远远没有要结束的意思,可见装修涉及的方面很多。据群里的大多数人反馈,即便听了专家的解说,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困难重重。比如,选择哪个牌子的漆,使用整体壁纸还是局部壁纸,要不要把暖气改成地暖……在实际装修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装修公司“牵着鼻子走”。至于装修质量的好坏,很多环节都是等到日后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知道具体效果如何,所有的问题当时并不能“看得见,摸得着”,遗憾与无奈经常是在“秋后算账”。
现在人们对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健康环保到舒适实用,细到哪怕一个小角落的合理利用,都要“斤斤计较”。跟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居住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方面相匹配。涉及装修的这些工作看似很小,但着实很费力,因为要去考虑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这也让很多装修的人直呼太累。正是由于人们想要在装修中达到的目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也就导致了装修的环节和内容越来越繁琐复杂。这是一个很难解的循环题。比如北京的雾霾天气,让很多年前很少被普通家庭所知的新风系统,现在成为了家装的一个热点;又比如这些年兴起的全屋定制,看起来好像是“一步到位”,但在实际中根本不可能。
装修之所以让人莫名产生一种“紧张感”,是因为其看不见摸不着,就算设计师拿出了3D效果图,消费者依然不会有最直观的感受。满网络的装修广告,所有的设计图看起来都很好,让人无从辨识好坏,无法判断孰优孰劣,哪个设计才真正最适合自己,让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不断加剧。
那些风生水起的装修外力
2005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了家装类真人秀节目《交换空间》,让人们眼前一亮,吸引了大量的目光,拥有了不少的粉丝,一直颇受大家的欢迎。北京卫视生活频道的《生活+》也是将家庭装修设置为节目核心,还有地方台的《我爱我家》也是如出一辙。东方卫视在2014年推出《梦想改造家》之后,于今年再次推出一档家装类节目《生活改造家》,由此可见,此类节目是多么有市场需求。
笔者曾经有一两年,每期《交换空间》都看,看到过升降餐桌椅、舒适的榻榻米、可旋转书柜……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可能有很多节目中的设计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毋庸置疑的是,人们可在其中得到一些灵感,至于把这些灵感如何运用,那就因人而异了。就像笔者微信装修群里的“青青”女士,她为了装修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在距离房子交房几乎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她就开始了解别人家是如何装修的,每一期电视上类似的装修节目都必看,而且还会拿个笔记本随手记录下来一些可以采纳的小细节。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房子里会住老人和孩子,必须格外用心。
“虽然我们需要借鉴他们,但却还真借鉴不了太多。”说这话的是一个已经装修过好几套房子的“老司机”。他第一次装修房子的时候,也是跟很多消费者一样,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甚至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不错的房屋布置都恨不得记在脑子里,模仿着设计到自己的家里。但真落实在装修的时候,他发现家与家是不同的,有些原则性的东西可能还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具体事情并不能“照搬”。他说比如他一直认为,在某装修节目中看到的电视背景墙是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设计,一心一意地想要放到自己家墙上。当真正完工的那一刻,怎么都感觉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有朋友开玩笑地形容他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只有他自己最明白,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其他地方,别人家的装修风格只可借鉴,不可拷贝。
家博会顾名思义就是家具家居博览会,在全国各地都会不定时地举办。其中北京家博会一般都是在农业展览馆举办,其举办时间长,品牌大,往往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般来说,家博会的次数不是太固定,一年到头可能都会有,主要是看主办方的安排,这其中也可能会穿插更为细化的展览会。最最主要的是在这种展会上,会有不少优惠活动,而很多消费者差不多都是冲着这一点去的。
微信家装群群主之一“往事”马先生由于自己的工作是夜班性质,所以白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主支配。他几乎去过了各种类型的家博会,包括轻包装的展会、家具团购会等等。他说用两个字可以完全概括总览这些之后的感受,一个字是累,另一个字是懵。因为在他们的嘴里,你会觉得什么都是最好的最合适的,看过了家博会之后,依然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对自己的家“下手”。
除了家博会,还有建博会,主要是一些建筑材料的展览展出。北京国展建博会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举办了24届。相对家博会而言,建博会显得内容更丰富一些。马先生同样也去了建博会,据他说,一天的时间不够用,他去了两天才算勉强都“逛”了一个遍。有很多东西都是闻所未闻的,尤其是一些配件,可能连名称都叫不上来。于是,原本想要把装修工程半包出去的他,在参观完建博会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把工程形式改成全包,因为半包的话,有太多的建筑材料需要消费者自己去采购,即便装修工长明确告诉你需要买什么样的、什么型号的某种材料,你可能到了建材市场上依然买回去了“不能用的废材料”,不仅白跑一趟腿,还可能收获一肚子气和各种不如意。 “建博会比家博会更有用一些。”这是马先生最明确的一个结论,他觉得建博会接触到的东西会让自己了解得更多一些,一旦有所了解,就能多少对装修有点“底气”,即便遇到装修陷阱,也不至于一无所知。所以尽管这种种装修外力看起来有种“风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好像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实际的帮助,但“润物细无声”,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对你的装修产生了某种你觉察不出来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能否填补装修的“坑”?
相信大家都听到过“装修陷阱”这个说法,可能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让没有装修经验的人防不胜防。随便在网络上以此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话,便会发现“装修陷阱”真是五花八门,让人们在劳身劳心的装修之外,又多了一份斗智斗勇的工作。
张女士算是一位女汉子型的“强人”,干练的外表形象给人一种“不好欺负”的感觉,她认为如此这般多少能够使得装修的工人干活更认真一些。当她工作忙的时候,她曾有两天都不去装修现场。后来却听她老公反馈说,好像有很多不太满意的地方,建议她这个“女主人”去“过目过目”。于是,当她来到现场后,确实发现很多不爽之处,一开始她便对着装修工人大发雷霆,表示自己的不满。后来她仔细一想,担心这种“发脾气”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坏情绪”,然后反馈到装修工作中去呢?这么一来,她开始动脑子想妙招,她每天去装修现场之前,都会到网上了解几个很能显示出专业水平的术语,当在装修现场看到差不多的工作内容时,便张嘴说出一些很是能“镇得住”的名词,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装修的工人们愈发认为张女士是懂装修的,这也就使得他们的工作态度不再过于懒散与糊弄,这确实不失为一种智慧。
信息化时代的装修还有一点是与原来不同的,那就是团购。之前的装修一般都是单打独斗,各家忙活各家的。现代很多的装修都是一批一批地进行,就像笔者的小区业主,无论你哪一项的装修工程选择了哪一个公司,总能够在整个小区的好几百户,乃至好几千户的业主中找到跟自己选择一个公司的。大家互通有无,一起团购,一起跟商家讨价还价,就像笔者开篇所提到的微信群里,也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大家集体要求装修公司打折的情况。这看起来好像不是太起眼,但其实仔细比较下来,就会发现,装修的团购可比一般普通意义上的团购要实惠得多,这绝对算得上是信息化时代给装修带来的一大利好。
除了这一利好之外,还有就是信息化时代的反馈与评价机制,会让装修行业原本存在的很多“小毛病”、小问题不再难以解决。就好比淘宝天猫等电商的好评一样,在装修项目完成之后,业主也可以及时地进行反馈评价,有问题可以相对快速地得到回复。毕竟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会让很多的服务行业倍加重视。
如果在整个家装过程中,出现了某些情况,别忘记,还有一把法律投诉的武器可以拿。
打败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家装小问题
家装市场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千差万别,有一些是大同小异,很多人都能够注意到,但也有一些小的细节容易被人在“百忙”之中给忽视掉,我们在文章最后给大家做一个提醒,希望不要让这些“小事情”搅乱了家装这盘大棋。
比如部分家装建材公司,为了提高价位,利用相关规定的不完善,明明使用的是同等材质的建筑材料,采取的也是同样的施工工艺,但却冠以“定做”的名号,以此为由任意加价。还有一些家装公司,会有销售人员直接去到家里预售,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服务至上,其实这样一来,业主是看不到装修公司的情况的,对于其规模、信誉等等可能还来不及详细了解,就被销售人员“忽悠”签订了合同,合同上往往还没有第三方做担保,一旦发生纠纷,会让消费者无法进行先行赔偿,只能依靠投诉来维权。另外还有的装修公司可能知道自己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于是故意采取拖延手段,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搪塞消费者,在长时间的拉锯战中,消费者由于耗不起而选择放弃。
不管怎样,面对家装,一定要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所有涉及装修项目的合同、表格、单据等,要注意保存。如果可以,某些重要电话都可以进行录音,或者是把微信对话内容截屏,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这些证据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编辑·宋冰华)
家庭装修,让很多人“谈其色变”
家庭装修一直都被人们认为是“能累死人”的一件大事,即便你已经投入了百分百甚至更多的精力,到最后还是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之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不懂装修,也就无法了解和掌握整个装修过程中那些眼花缭乱的环节,很多人只能依靠装修公司。即便是如此发达的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不少相关信息,但是难免有一种“网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笔者加入了两個微信装修群,每天晚上8点到10点,群主都会邀请一位装修行业从业人员来进行不同的知识讲座,给广大业主讲述一些关于装修的专业性内容,已经持续了有两周的时间了,好像还远远没有要结束的意思,可见装修涉及的方面很多。据群里的大多数人反馈,即便听了专家的解说,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困难重重。比如,选择哪个牌子的漆,使用整体壁纸还是局部壁纸,要不要把暖气改成地暖……在实际装修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装修公司“牵着鼻子走”。至于装修质量的好坏,很多环节都是等到日后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知道具体效果如何,所有的问题当时并不能“看得见,摸得着”,遗憾与无奈经常是在“秋后算账”。
现在人们对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健康环保到舒适实用,细到哪怕一个小角落的合理利用,都要“斤斤计较”。跟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居住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方面相匹配。涉及装修的这些工作看似很小,但着实很费力,因为要去考虑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这也让很多装修的人直呼太累。正是由于人们想要在装修中达到的目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也就导致了装修的环节和内容越来越繁琐复杂。这是一个很难解的循环题。比如北京的雾霾天气,让很多年前很少被普通家庭所知的新风系统,现在成为了家装的一个热点;又比如这些年兴起的全屋定制,看起来好像是“一步到位”,但在实际中根本不可能。
装修之所以让人莫名产生一种“紧张感”,是因为其看不见摸不着,就算设计师拿出了3D效果图,消费者依然不会有最直观的感受。满网络的装修广告,所有的设计图看起来都很好,让人无从辨识好坏,无法判断孰优孰劣,哪个设计才真正最适合自己,让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不断加剧。
那些风生水起的装修外力
2005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了家装类真人秀节目《交换空间》,让人们眼前一亮,吸引了大量的目光,拥有了不少的粉丝,一直颇受大家的欢迎。北京卫视生活频道的《生活+》也是将家庭装修设置为节目核心,还有地方台的《我爱我家》也是如出一辙。东方卫视在2014年推出《梦想改造家》之后,于今年再次推出一档家装类节目《生活改造家》,由此可见,此类节目是多么有市场需求。
笔者曾经有一两年,每期《交换空间》都看,看到过升降餐桌椅、舒适的榻榻米、可旋转书柜……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可能有很多节目中的设计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毋庸置疑的是,人们可在其中得到一些灵感,至于把这些灵感如何运用,那就因人而异了。就像笔者微信装修群里的“青青”女士,她为了装修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在距离房子交房几乎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她就开始了解别人家是如何装修的,每一期电视上类似的装修节目都必看,而且还会拿个笔记本随手记录下来一些可以采纳的小细节。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房子里会住老人和孩子,必须格外用心。
“虽然我们需要借鉴他们,但却还真借鉴不了太多。”说这话的是一个已经装修过好几套房子的“老司机”。他第一次装修房子的时候,也是跟很多消费者一样,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甚至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不错的房屋布置都恨不得记在脑子里,模仿着设计到自己的家里。但真落实在装修的时候,他发现家与家是不同的,有些原则性的东西可能还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具体事情并不能“照搬”。他说比如他一直认为,在某装修节目中看到的电视背景墙是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设计,一心一意地想要放到自己家墙上。当真正完工的那一刻,怎么都感觉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有朋友开玩笑地形容他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只有他自己最明白,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其他地方,别人家的装修风格只可借鉴,不可拷贝。
家博会顾名思义就是家具家居博览会,在全国各地都会不定时地举办。其中北京家博会一般都是在农业展览馆举办,其举办时间长,品牌大,往往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般来说,家博会的次数不是太固定,一年到头可能都会有,主要是看主办方的安排,这其中也可能会穿插更为细化的展览会。最最主要的是在这种展会上,会有不少优惠活动,而很多消费者差不多都是冲着这一点去的。
微信家装群群主之一“往事”马先生由于自己的工作是夜班性质,所以白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主支配。他几乎去过了各种类型的家博会,包括轻包装的展会、家具团购会等等。他说用两个字可以完全概括总览这些之后的感受,一个字是累,另一个字是懵。因为在他们的嘴里,你会觉得什么都是最好的最合适的,看过了家博会之后,依然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对自己的家“下手”。
除了家博会,还有建博会,主要是一些建筑材料的展览展出。北京国展建博会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举办了24届。相对家博会而言,建博会显得内容更丰富一些。马先生同样也去了建博会,据他说,一天的时间不够用,他去了两天才算勉强都“逛”了一个遍。有很多东西都是闻所未闻的,尤其是一些配件,可能连名称都叫不上来。于是,原本想要把装修工程半包出去的他,在参观完建博会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把工程形式改成全包,因为半包的话,有太多的建筑材料需要消费者自己去采购,即便装修工长明确告诉你需要买什么样的、什么型号的某种材料,你可能到了建材市场上依然买回去了“不能用的废材料”,不仅白跑一趟腿,还可能收获一肚子气和各种不如意。 “建博会比家博会更有用一些。”这是马先生最明确的一个结论,他觉得建博会接触到的东西会让自己了解得更多一些,一旦有所了解,就能多少对装修有点“底气”,即便遇到装修陷阱,也不至于一无所知。所以尽管这种种装修外力看起来有种“风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好像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实际的帮助,但“润物细无声”,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对你的装修产生了某种你觉察不出来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能否填补装修的“坑”?
相信大家都听到过“装修陷阱”这个说法,可能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让没有装修经验的人防不胜防。随便在网络上以此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话,便会发现“装修陷阱”真是五花八门,让人们在劳身劳心的装修之外,又多了一份斗智斗勇的工作。
张女士算是一位女汉子型的“强人”,干练的外表形象给人一种“不好欺负”的感觉,她认为如此这般多少能够使得装修的工人干活更认真一些。当她工作忙的时候,她曾有两天都不去装修现场。后来却听她老公反馈说,好像有很多不太满意的地方,建议她这个“女主人”去“过目过目”。于是,当她来到现场后,确实发现很多不爽之处,一开始她便对着装修工人大发雷霆,表示自己的不满。后来她仔细一想,担心这种“发脾气”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坏情绪”,然后反馈到装修工作中去呢?这么一来,她开始动脑子想妙招,她每天去装修现场之前,都会到网上了解几个很能显示出专业水平的术语,当在装修现场看到差不多的工作内容时,便张嘴说出一些很是能“镇得住”的名词,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装修的工人们愈发认为张女士是懂装修的,这也就使得他们的工作态度不再过于懒散与糊弄,这确实不失为一种智慧。
信息化时代的装修还有一点是与原来不同的,那就是团购。之前的装修一般都是单打独斗,各家忙活各家的。现代很多的装修都是一批一批地进行,就像笔者的小区业主,无论你哪一项的装修工程选择了哪一个公司,总能够在整个小区的好几百户,乃至好几千户的业主中找到跟自己选择一个公司的。大家互通有无,一起团购,一起跟商家讨价还价,就像笔者开篇所提到的微信群里,也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大家集体要求装修公司打折的情况。这看起来好像不是太起眼,但其实仔细比较下来,就会发现,装修的团购可比一般普通意义上的团购要实惠得多,这绝对算得上是信息化时代给装修带来的一大利好。
除了这一利好之外,还有就是信息化时代的反馈与评价机制,会让装修行业原本存在的很多“小毛病”、小问题不再难以解决。就好比淘宝天猫等电商的好评一样,在装修项目完成之后,业主也可以及时地进行反馈评价,有问题可以相对快速地得到回复。毕竟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会让很多的服务行业倍加重视。
如果在整个家装过程中,出现了某些情况,别忘记,还有一把法律投诉的武器可以拿。
打败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家装小问题
家装市场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千差万别,有一些是大同小异,很多人都能够注意到,但也有一些小的细节容易被人在“百忙”之中给忽视掉,我们在文章最后给大家做一个提醒,希望不要让这些“小事情”搅乱了家装这盘大棋。
比如部分家装建材公司,为了提高价位,利用相关规定的不完善,明明使用的是同等材质的建筑材料,采取的也是同样的施工工艺,但却冠以“定做”的名号,以此为由任意加价。还有一些家装公司,会有销售人员直接去到家里预售,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服务至上,其实这样一来,业主是看不到装修公司的情况的,对于其规模、信誉等等可能还来不及详细了解,就被销售人员“忽悠”签订了合同,合同上往往还没有第三方做担保,一旦发生纠纷,会让消费者无法进行先行赔偿,只能依靠投诉来维权。另外还有的装修公司可能知道自己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于是故意采取拖延手段,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搪塞消费者,在长时间的拉锯战中,消费者由于耗不起而选择放弃。
不管怎样,面对家装,一定要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所有涉及装修项目的合同、表格、单据等,要注意保存。如果可以,某些重要电话都可以进行录音,或者是把微信对话内容截屏,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这些证据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编辑·宋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