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作为基础教学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同时基础教学也注定了学生日后学习发展,所以需要加强德育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学习习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的是学生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品质的培养,但是在新教改背景下,教师多采结合式教育方法来进行德育教育,注重学生智力、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等能力的培养,德育教育逐渐变成了教育工作重点,因此学校应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确保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学;德育教育;
引言
高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加强德育工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等。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来增加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树立德育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新时代少年。
一、中学教育阶段的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幸福指数提高,孩子成了每个家庭的核心成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高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关爱中,极易造成对孩子的溺爱,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再者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西方文化涌入中国,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向往自由的西方文化,这就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传承。高中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关注学生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家长的溺爱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促进了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在学校生活高中生可以听从教师安排,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回家之后对待家长呼来喝去,没有礼貌,无视家长的教育。家长的溺爱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这些都是高中教育阶段的现状。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开展中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文化自信”
现今德育教学更偏重于实际案例,归根结底德育教学是用来实际应用的,是用来和其他人交流,是用来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身观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停留于纸面上笔头上的表达,更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当今社会素质核心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基础能力,是展现自我形象表现实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多说多练是我们培养孩子德育教育最好的实用方法,优秀核心素质是我的道德育课堂上的追求,一个良好的生活化学习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孩子核心素质和道德。
(二)教学内容具有民族性
1.以生活实例导入课堂
在德育的课堂上,应该受到学生重点重视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来对待这门学科。因为这门学科不会和学习成绩挂钩,而且讲得内容也比较枯燥,传统教学中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将教学内容一遍又一遍教授于学生,学生只是单一作为“聆听者”就好,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德育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核心素养下,我们要注重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运用,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将自己的课堂身份由“聆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爱上了道德与法治。
2.创设生活情境,激活课堂
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想要真正开展好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就要想办法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优缺点,做好性格统计,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做好教学方式差异化,因材施教设定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制定出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思维,从而发掘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特有的学习思维方式,肯定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的差异化,正确的引导学生多提升自己的短板,每个学生都应该发掘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保持最高效的学习状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像“复读机”一样,重复又重复的一股脑将知识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学习高中会举一反三的道理。
3.创设民族文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民族文化的问题,才能够让同学们更加有代入感,认为这些问题就发生在身边,才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在德育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做好教学课前准备工作,首先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的设计出,即符合主題又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这样才能确保课上的有效性,文化自信的德育教育课题有着非常广泛的选择,教师选择课题时,可根据学生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点、疑惑点和重要教学内容等来制定,也可以从学生喜欢的社会话题或社会现象中来制定,还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那就是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言而总之,文化自信的德育教育应该选择具有针对性、有意义性、有强烈代表性的课题,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既能时时鞭策孩子也能温柔以待,孩子们喜欢才能所做的事情。很多不同的事物会无时无刻的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游戏远远比学习更能吸引孩子,所以让孩子们对德育教育产生兴趣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兴趣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高中习,记忆效果的提高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注意力集中所造成的,因为有了兴趣能让孩子们不容易疲倦,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努力把兴趣点与应与相关联,这样孩子们就会慢慢的喜欢德育课堂,如此顺藤摸瓜,逐渐就会学会很多东西。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喜欢德育课堂上的教学,其中提高学习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让学生对生活化课堂更有兴趣,才能够在德育课堂上更加高效的教学。
总结
中学是树立学生个人德行准则的重要时期,学校不仅需要做好对学生学业的教育,更需要注重学生“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德育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应将教育眼光放长远一些,致力于培养出勇于奉献、品行兼有、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人才。学习成绩只能代表一段时间的表现,不是评定一个人终生的标准,为人积极向上,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具有这些良好的品质才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增强文化自信 努力有所作为[N].王宝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1-02(002)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J].邱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及策略[J].李海英,吴菡,高煜,杜建军.高考(综合版).2015(09)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学;德育教育;
引言
高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加强德育工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等。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来增加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树立德育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新时代少年。
一、中学教育阶段的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幸福指数提高,孩子成了每个家庭的核心成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高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关爱中,极易造成对孩子的溺爱,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再者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西方文化涌入中国,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向往自由的西方文化,这就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传承。高中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关注学生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家长的溺爱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促进了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在学校生活高中生可以听从教师安排,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回家之后对待家长呼来喝去,没有礼貌,无视家长的教育。家长的溺爱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这些都是高中教育阶段的现状。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开展中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文化自信”
现今德育教学更偏重于实际案例,归根结底德育教学是用来实际应用的,是用来和其他人交流,是用来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身观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停留于纸面上笔头上的表达,更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当今社会素质核心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基础能力,是展现自我形象表现实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多说多练是我们培养孩子德育教育最好的实用方法,优秀核心素质是我的道德育课堂上的追求,一个良好的生活化学习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孩子核心素质和道德。
(二)教学内容具有民族性
1.以生活实例导入课堂
在德育的课堂上,应该受到学生重点重视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来对待这门学科。因为这门学科不会和学习成绩挂钩,而且讲得内容也比较枯燥,传统教学中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将教学内容一遍又一遍教授于学生,学生只是单一作为“聆听者”就好,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德育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核心素养下,我们要注重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运用,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将自己的课堂身份由“聆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爱上了道德与法治。
2.创设生活情境,激活课堂
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想要真正开展好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就要想办法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优缺点,做好性格统计,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做好教学方式差异化,因材施教设定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制定出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思维,从而发掘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特有的学习思维方式,肯定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的差异化,正确的引导学生多提升自己的短板,每个学生都应该发掘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保持最高效的学习状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像“复读机”一样,重复又重复的一股脑将知识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学习高中会举一反三的道理。
3.创设民族文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民族文化的问题,才能够让同学们更加有代入感,认为这些问题就发生在身边,才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在德育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做好教学课前准备工作,首先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的设计出,即符合主題又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这样才能确保课上的有效性,文化自信的德育教育课题有着非常广泛的选择,教师选择课题时,可根据学生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点、疑惑点和重要教学内容等来制定,也可以从学生喜欢的社会话题或社会现象中来制定,还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那就是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言而总之,文化自信的德育教育应该选择具有针对性、有意义性、有强烈代表性的课题,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既能时时鞭策孩子也能温柔以待,孩子们喜欢才能所做的事情。很多不同的事物会无时无刻的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游戏远远比学习更能吸引孩子,所以让孩子们对德育教育产生兴趣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兴趣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高中习,记忆效果的提高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注意力集中所造成的,因为有了兴趣能让孩子们不容易疲倦,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努力把兴趣点与应与相关联,这样孩子们就会慢慢的喜欢德育课堂,如此顺藤摸瓜,逐渐就会学会很多东西。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喜欢德育课堂上的教学,其中提高学习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让学生对生活化课堂更有兴趣,才能够在德育课堂上更加高效的教学。
总结
中学是树立学生个人德行准则的重要时期,学校不仅需要做好对学生学业的教育,更需要注重学生“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德育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应将教育眼光放长远一些,致力于培养出勇于奉献、品行兼有、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人才。学习成绩只能代表一段时间的表现,不是评定一个人终生的标准,为人积极向上,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具有这些良好的品质才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增强文化自信 努力有所作为[N].王宝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1-02(002)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J].邱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及策略[J].李海英,吴菡,高煜,杜建军.高考(综合版).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