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初级逻辑思维,数学概念的教学一直处在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抽象定理概念学习的热情不够,理解程度较低。即使有一些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准确记忆数学概念,但是没过多久,因为不够理解,所以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概念。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概念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概念,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数学习惯,夯实数学基础,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做好数学概念相关知识的导入
如果对数学概念没有理解通透,学生在应用概念解题时就会感到困难,也较难记忆具体的公式、定理,对接下来课堂的开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因此,教数学概念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好的导入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新颖的概念导入课堂,能快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自主地投入数学学习的活动。随后,教师导入基础之后,对数学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学生了解概念后,可以快速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即将所学的内容。例如,学习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乘法》一节时,小学生对小数算理和算法不理解,我设计了情境,在情境下解决问题,具体如下: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小明房间有书桌、床。学生知道了小明木床的长和宽,但只能列出公式,并不知道如何求解。我让学生进行估算3.5×2.6,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学生估算出乘积的总数。为了让学生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因此我设计了“我是小判官”的数学游戏,整理了一些数学乘积小数点位置错误的问题,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數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这次学生根据积的位置确定了小数的位数。通过开放的练习,凸显出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又如,在教学“梯形”时,学生认识了标准的梯形后,我会出示一些不标准的梯形,形态各异,面积不同,方位不同,然后让学生判断此时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并让学生指出梯形的长、宽和高,虽然梯形的形状不断发生了变化,但是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梯形的本质属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梯形的规律,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图形是否为梯形。通过这样的概念导入教学,学生对原有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具体的认识。
二、创设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情境
为了将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许多教师采用了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下设置更多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习中体会定义、定理的正确性,为接下来的数学概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情境下,教师可以很好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的策略,使每个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内容时,为了学习各个角度之间的关系时,我创设如下的教学情境:“在数学的世界中,每消去一个钝角,就会产生两个新的锐角,其中也有一些可能成为直角,而任意两个角度能够组成新的角度。为了实现数学世界的欣欣向荣,数学世界中,各个角度必须相同,到底如何调整才可以使调整次数最少,解决问题呢?”在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角的基本定义,较为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以此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了解概念的联系:从属关系:如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从属关系;同一关系:说明两个概念相同,例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质数和素数;矛盾关系:两个概念意义恰好是相反的,例如加法和减法、正比和反比;并列关系: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交叉关系:例如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当教师了解到概念的形成,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到概念的区别,精准掌握概念的内涵,对每个概念不同之处了然于心。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苏格拉底式问法,步步追问,例如:质数的对象是几个数?互为质数的对象是几个数?教师可以选择几组数让学生观察,总结规律。教师在概念练习课中需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几个标准,形成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的结构。在教学中将相似性、易错易混进行对比练习,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新概念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通过教师不断努力,数学概念教学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三、在实践中验证数学概念的性质
小学生数理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低,但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着丰富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概念、定理等,通过实践的方法掌握数学方法,使其拥有较好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推导公式、定理的操作过程中手脑并用,可以使得身体记忆得到巩固,对概念和定理有更加深化的理解,会产生非常大的学习热情。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概念的实际意义,获得反馈,这种反馈可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了《除法》时,我出了一道计算题,考查学生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一位数除法,在基础知识之上,学生可以很好地验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主动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练习中,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数学概念呈现方式,正确运用“淡化”和“强化”方式。教师在教学《百分比》等数的概念时要淡化操作,强化举例。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图形概念时,我淡化了情境,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克、千克、时分秒等这些概念的时候,我更多地将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淡化”和“强化”的选择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而定的。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概念较为枯燥、抽象,小学生现阶段思维特点是对形象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所以数学概念教学是教师较为头疼的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备课,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设计完善,做好课前导入工作,通过设计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具体的情境。通过教师长期努力,学生一定可以对知识以及抽象的概念很好地理解。
(责编
一、做好数学概念相关知识的导入
如果对数学概念没有理解通透,学生在应用概念解题时就会感到困难,也较难记忆具体的公式、定理,对接下来课堂的开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因此,教数学概念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好的导入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新颖的概念导入课堂,能快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自主地投入数学学习的活动。随后,教师导入基础之后,对数学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学生了解概念后,可以快速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即将所学的内容。例如,学习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乘法》一节时,小学生对小数算理和算法不理解,我设计了情境,在情境下解决问题,具体如下: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小明房间有书桌、床。学生知道了小明木床的长和宽,但只能列出公式,并不知道如何求解。我让学生进行估算3.5×2.6,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学生估算出乘积的总数。为了让学生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因此我设计了“我是小判官”的数学游戏,整理了一些数学乘积小数点位置错误的问题,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數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这次学生根据积的位置确定了小数的位数。通过开放的练习,凸显出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又如,在教学“梯形”时,学生认识了标准的梯形后,我会出示一些不标准的梯形,形态各异,面积不同,方位不同,然后让学生判断此时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并让学生指出梯形的长、宽和高,虽然梯形的形状不断发生了变化,但是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梯形的本质属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梯形的规律,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图形是否为梯形。通过这样的概念导入教学,学生对原有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具体的认识。
二、创设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情境
为了将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许多教师采用了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下设置更多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习中体会定义、定理的正确性,为接下来的数学概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情境下,教师可以很好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的策略,使每个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内容时,为了学习各个角度之间的关系时,我创设如下的教学情境:“在数学的世界中,每消去一个钝角,就会产生两个新的锐角,其中也有一些可能成为直角,而任意两个角度能够组成新的角度。为了实现数学世界的欣欣向荣,数学世界中,各个角度必须相同,到底如何调整才可以使调整次数最少,解决问题呢?”在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角的基本定义,较为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以此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了解概念的联系:从属关系:如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从属关系;同一关系:说明两个概念相同,例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质数和素数;矛盾关系:两个概念意义恰好是相反的,例如加法和减法、正比和反比;并列关系: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交叉关系:例如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当教师了解到概念的形成,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到概念的区别,精准掌握概念的内涵,对每个概念不同之处了然于心。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苏格拉底式问法,步步追问,例如:质数的对象是几个数?互为质数的对象是几个数?教师可以选择几组数让学生观察,总结规律。教师在概念练习课中需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几个标准,形成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的结构。在教学中将相似性、易错易混进行对比练习,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新概念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通过教师不断努力,数学概念教学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三、在实践中验证数学概念的性质
小学生数理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低,但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着丰富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概念、定理等,通过实践的方法掌握数学方法,使其拥有较好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推导公式、定理的操作过程中手脑并用,可以使得身体记忆得到巩固,对概念和定理有更加深化的理解,会产生非常大的学习热情。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概念的实际意义,获得反馈,这种反馈可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了《除法》时,我出了一道计算题,考查学生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一位数除法,在基础知识之上,学生可以很好地验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主动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练习中,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数学概念呈现方式,正确运用“淡化”和“强化”方式。教师在教学《百分比》等数的概念时要淡化操作,强化举例。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图形概念时,我淡化了情境,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克、千克、时分秒等这些概念的时候,我更多地将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淡化”和“强化”的选择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而定的。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概念较为枯燥、抽象,小学生现阶段思维特点是对形象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所以数学概念教学是教师较为头疼的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备课,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设计完善,做好课前导入工作,通过设计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具体的情境。通过教师长期努力,学生一定可以对知识以及抽象的概念很好地理解。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