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人心扉的亲情书写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侯志明散文集的书名“行走的达兰喀喇”,不谙蒙文的人看来会有些懵懂,但当知道这是内蒙阴山的蒙语称谓,以此寓指作者的家乡所在,而且一直在跟着自己行走,便会觉得确实恰切而美妙。
  我一直觉得文学创作,既跟审美的感觉是否灵敏有关,也跟人生的阅历是否丰富有关。侯志明两者都兼而备之,而且卓有自己的特点。他写散文,特别注重细节。有时就是一回眸的印象,一瞬间的感念,但经他细活细作之后,读来就让人过目难忘,耿耿于怀。还有,他的人生经历与工作迁徙,也异常地丰繁与频仍。他是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人,求学是在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工作时先在沈阳矿务局,后到新华社辽宁分社、四川分社,之后又去了峨眉电影集团,现在则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他的工作变动之多,地域挪动之大,都比较少见。这使他的生活经历变化多端,人生感受也异于常人。这些都为他的散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坚实的基础。
  《行走的达兰喀喇》,分“感恩”“感情”“感物”“感言”“感事”五辑,收入了侯志明十几年间写的散文、游记、随笔等。我读过之后,感动最多,感受最深的,还是他的那些由家常小事状写父母、以过往家事抒写亲情的篇什。这些作品,在看似随意的叙事中常有令人感佩的细节,在看似寻常的感愧中辄见撞人心扉的情愫。在人的情感世界中,最柔软的是亲情,最坚固的也是亲情;亲情牵扯着人割舍不下,亲情也支撑着人走遍天涯。这一切,侯志明的笔下文字,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得无以复加。
  《母亲》《父亲》《感谢母亲》和《无家可归》等,都是写父母,诉亲情的。这些篇什是侯志明散文集里撩人的亮点所在。侯志明心思缜密,笔法细密,母亲与父亲的形象、性格以及挚爱儿辈、孙辈的至深情感,都由一个个小小的细节表现得栩栩如生又纤细无遗。《母亲》里写到作者在离家四年后携子探家时,母亲格外欣喜地拿来盛在纸笸箩里家人舍不得吃的花生、瓜子招待孙子,孙子“抓了一把尝了尝,便很不高兴地扔了”。母亲不但不生气,反而体谅地说道:“怕是有了霉味,不好吃就别吃了”。母亲当成宝贝的“花生”“瓜子”,不太懂事的孙子毫不珍惜,说扔就扔,母亲还尽力为孙子开脱和解围。想必母亲从欣喜、惊异到自责,都在尽力地调适着自己,而那只有一个理由:挚爱儿子和孙子,尽自己所能让他们高兴和满意。由此,作者联想到过去学生年代的一个细节,那就是上高中时,“家里没有把每月二十斤面的五元钱交到学校”“我满腹委屈地向父母发了很大的脾气”。结果,第二天下午,“快放学时,母亲冒着盛夏的酷暑,跋涉十多里路,把二十多斤面背到了学校”。后来自己才知道背后的原因:“家里没有一点粮食”“这二十多斤面,是母亲冒着酷暑在村里借了一个中午才凑够的”。为了孩子,什么样的代价都在所不惜;为了孩子,什么样的付出都无怨无悔。这就是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作者写自己的父亲,虽然着墨不多,却也别具情味。《父亲》一文里,写到了自己与爱喝酒的父亲之间发生的两桩小事。一件是趁正在喝酒的父亲暂时离开时,自己端起酒杯想尝尝,不料慌乱中酒杯失手掉在桌子上,酒洒了一桌,正好被赶来的父亲看到,“嘴吻到桌面上,把洒在桌上的酒慢慢吸到嘴里”。另一桩是自己用买鞋袜的四元钱给父亲买了一瓶酒,父亲生气地骂“败家子”,酒瓶不慎掉在地上,被玻璃碴子扎破了手,哭闹中睡了過去。“当自己从睡梦中哭醒时,自己却被父亲紧紧地搂在怀里”“父亲流泪了”“就是从那次,我第一次知道,父亲的眼泪是咸的”。父亲是爱酒,但更爱自己的孩子;因而酒瓶碎了并不足惜,扎了孩子的手才让他心疼不已。父亲如山,母爱似海,这种看似几近极致的形容,与父爱、母爱实有的重量和分量相比,真可以说还是苍白无力,依然词不达意。
  《行走的达兰喀喇》其他一些篇什涉及到母亲、父亲的文字,都有寥寥数语却使人难以忘怀的细节勾勒。如《无家可归》中说到父母托弟弟写信来,说“思念远在他乡的儿子”。自己赶回老家半月后,又惦记不在身边的妻儿。看出自己心思的父亲说:“孩子想你,你也想孩子,收拾收拾回去吧”。《感谢母亲》写到只知劳作不知享受的母亲,住招待所坚决不坐电梯,说自己“肯定要晕”,说着说着“被骗进电梯”,还说“不能坐”时,“已经到了十一楼”。《老屋》里写到,为了维持七口之家的生计、供养五个孩子上学,父母起早贪黑地劳作,省吃俭用地度日,而且几十年如一日,等等。把这些连缀起来看,母亲、父亲不仅形象鲜明,性格生动,而且在他们身上潜藏和蕴积的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都格外地彰明较著,令人为之纫佩万分,为之钦敬不已。
  母爱、父亲等至爱亲情,是人的一生的依托,也是人的成长的导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在《感谢母亲》一文中,特别说到:“母亲带给我的这一切,依然是我勤俭生活,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与源泉”。事实上,在作者叙写乡情,抒写友情的一些篇什里,都可看出由真挚的亲情、深挚的乡情延宕而来的宽阔的胸怀,释发出来的人间的大爱。如“篇外”里的《痛定思痛》,如实记述了“5·12”汶川大地震中,自己在平武县抗震救灾的亲身经历,冒着不息的余震,深入无路可走的灾区,几乎是九死一生,但笔下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镜头,去写基础干部的舍生忘死,抢险官兵的不畏艰险,以及那些普通人的义举与善行,从而既写出了大灾中的大痛,也写出了大灾中的大爱。
  我在想,亲情、乡情、家国情,其实是相互贯通的,是内在连接的。葆有浓厚亲情的人,自有浓郁的乡情;葆有浓郁乡情的,自有浓烈的家国情怀。这是侯志明的《行走的达兰喀喇》以他的家常故事信而有征地告诉我们的。这也是这部散文集值得人们关注的理由所在,值得人们看重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赵雷
其他文献
在首都文学界纷纷庆祝《十月》创刊四十周年、欢度这一文坛节日之际,不禁回想起1977年夏天,我、王世敏、章仲愕三人,在山东济南南郊宾馆商议出版,本大型文学杂志《十月》,以打破封冻的坚冰,吹响文艺的号角,迎接思想解放的新时代到来。  王世敏当时是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他办事果断,有权调配人力,回京后立即挑选黎汀等人筹备班子,组织稿件,请故宫博物院书法家写刊名。经过一年多策划,《十月》创刊号(当时以
不管你是否生长于斯  还是尔后远赴异乡  我只认定你和月亮山有关,和清溪河有关  那一日,风声渐起,树林飒飒  灰白的天空下  群山北麓传来声声吟唱  那趋于颠沛流离的日子离我甚远  而你由此获得的生命与才情,离我又如此之近  平畴、坡地、道路纵横交错,平铺八方  夕照下,四处苍茫,山河渺远  可你一去不归,踪影难寻  瘦削的眉骨间,无法折射出目光中的深邃  屋檐下鸟声唧唧  唱诵着月亮山静默中的
摘要:在资本配置和成年观众审美需求的推动下,国产成人向动画电影异军突起,与低幼动画、全龄化动画构成了中国商业动画电影“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人向动画电影关注成人话题、成人世界,思索社会弊端,探索人性底色,具有獨特的美学风格和社会价值,成为当下国产商业动画电影中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成人向;探索;价值  最近十年,国产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现象级影片,代表作有《十万个冷笑话》系列(
摘要:格非的小说《迷舟》充满了荒诞的悲剧色彩,“荒诞既视感”表现为人类“本我”与“自我”“超我”的分离,个人同现实和外界的疏离;悲剧性集中体现在“跌宕的命运之桨”“破碎的爱情之帆”“湮没的死亡之舟”三方面。在了解格非创作心态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主人公萧和杏的悲惨命运,窥见格非对生命、存在、爱情的思考,将视野拓宽到人类生存处境和当代精神危机的层面,为传统的悲剧小说创作提供新思路。格非正视存在的悲剧,将
站在山坡上  一片深秋的枯草举着双手  朝天空投降  有几块石子  紧挨着岩壁  试图叫醒桃树  “托住他  脚下是万丈的高”  流水经过的时候  他的镰刀和背篓  散落在草丛里  成了孤儿  水北,本名陈玉,1995年生,贵州清镇人,现居南昌。江西省第五屆青年作家改稿班学员。有作品入选《南昌改革开放40年新诗选》。
历年来的江苏卷很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2019年高考数学第12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下面具体分析。  1.试题呈现  2.思路分析  本题中所求为AB与AC的比值,所以容易想到以AB,AC为基底,条件中的AO,EC只要能够用AB,AC来表示即可,而EC表示很容易,所以主要的问题在于AO的表示。求解此题的思路大概有如下两大类(鉴于本文讨论的方向,只给出AO的表示)。  其实,无论是用平面几何,还
“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姑娘!就算再过一万年,我也还是这样的姑娘!”  我給这段话配了一张会议室开会的现场照片发到朋友圈——逆光,会议桌上有七个杯子,我的杯子不在其中。他第一时间用我们的“恋爱专号”发来微信:“白雪公主在哪里?”我没忍住,扑哧一下笑了,还笑出了声。主任瞪了我一眼,我故意低下头,中午才做过的长直发哗地一下倾泻下来,恰好把主任的目光挡住。Perfect!耶!现在可以美美地抽上一支烟了。 
春仔,本名李梦初,江西省新余市人。文学爱好者。1987年发表散文,2014年恢复写作。现为江西省作协会员。有文字散见于《星火》《创作评谭》《西南作家》等刊。  1  八月的一天,王文武在深圳一家潮汕菜馆的小包间,带着微醺的醉意,向他的两个小兄弟张红军和洪景天推出了他的西藏自驾游计划。  王文武极力赞美318川藏线,赞美沿途的雪山、冰川、戈壁、草甸,那些牛和羊,以及雪域高原的壮观、布达拉宫的雄伟……
王威,山东诸城人。中国作协会员。小说发表于《钟山》《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山花》《中国作家》等刊,入选各种文学选本选刊。出版小说集《幸福的巧克力》、长篇小说《远处传来谁的歌声》。  自从搬来跟海棠合租,麦小芒起夜就没摘过眼罩,一路迷迷瞪瞪地去,再一路迷迷瞪瞪地回。今晚她刚走出卧室门口,忽然心里一惊,她感觉黑暗中有双眼睛在盯着她。  海棠不在家,昨天由学校组织到威海搞社会调查去了。现在这个二室一厅
文学使人健壮年轻  1979年初,作家徐怀中忽然接到命令,要到云南前线作战地采访。当时他大病初愈,刚刚出院,身体很虚弱,赶着叫人做了一包中药丸,提着就上了飞机。走在舷梯上的時候,听见时任《人民文学》主编的李季向他大喊:你的第一篇作品一定要给我,徐怀中应道:好,保证完成任务!这篇作品,就是后来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1月号的《西线轶事》。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徐怀中在《人民文学》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