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电影的种类繁多,而穿越电影更是众多电影中极为出彩的一类。穿越电影从它进入观众们的视线至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这其中不乏好作品,例如《回到未来》、《终结者》、《蝴蝶效应》、《十二猴子》等等。本文从电影《蝴蝶效应》入手,着重分析移情在美国穿越电影中的表现及作用。
关键词:《蝴蝶效应》;美国穿越电影;移情
作者简介:王智慧,周禹君,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学生,本科。
[中图分类号]:I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众所周知,“蝴蝶效应”这一理论来源于混沌学。南美洲的某一只蝴蝶煽动几下翅膀,通过某种或者几种因素,就可能引起亚洲地区的强大台风,这就是蝴蝶效应的最初定义。在《蝴蝶效应》系列电影中,主角伊万试图借助自己的日记一次次地回到过去,从而改变历史,改变以前不想发生的事,但最后却发生了一系列更加恐怖的事情。“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幻想自己能够改变过去,好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1]这部电影所影射的中心思想也正是如此。
相较于其他的美国穿越电影,《蝴蝶效应》是与众不同的。多数穿越电影都是以一个美满的结局或者以一个新奇的视角来总结一部电影,而《蝴蝶效应》系列,最终告诉人们妄图改变过去的事情,现实反而会更加糟糕。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伊万的悲惨经历影射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它虽然没有像其他文学样式一样直接的表达出对于现实,对于过去的不满,但影片通过“穿越”这一概念,巧妙地在电影中将这种态度表现了出来,既不显得生硬,又能让观众自我醒悟,发现问题的实质。导演将时间的分离以及空间的阻隔淡化,他通过影像向人们阐释的不仅仅是一个小人物对自己人生的想法,更说明了过去与现在的种种差异,并借此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而表明自己对于逃避现实这一做法的不赞同。而新旧时代人情冷暖、世故圆滑、社会环境等等的天壤之别,又在视觉与感官上给人们以冲击,通过这种无形中的比较,使作品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美国的科幻电影大都是制造梦的,是梦,不是乌托邦,乌托邦有对社会和政治的想象,还有对人类的期望。梦的抱负没这么大,它不过是一些妄想,对寡淡的日常生活起些小小的反抗。而科幻电影就有这个本事,将奇思异想做得惟妙惟肖。”[2]穿越电影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精神载体,它为观众们制造出一个脱离现实的梦境,让观众的灵魂在一个新的时空里游荡。而这“梦”就是“移情”的载体。
“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个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又是十分强烈地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体验。受众在意识里或是潜意识里都存在着成为主角的愿望,电影就为之提供了这个替代性的满足。”[3]在穿越题材的电影里,主人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苦痛,变得容易解决,情感得到释放,使观众把自己当成电影中的主人公,即感同身受,从而使观众接受电影中的行为,比如亲情、爱情、灾难等。就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也可以在穿越的过程中改过自新。就像在电影《蝴蝶效应》中,对穿越行为的设计想法完完全全地符合观众想要弥补过去的内心情结。观众可以借主人公伊万的视角来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求,伊万就是观众思想的载体,是电影与观众的连接,将虚幻变为现实。
《蝴蝶效应》的叙事环环相扣,做出多种假设引出多种结局。故事的发展是在主角的所作所为下,一個又一个地由因到果慢慢推进,在多段事件发展中组合成为一个故事完整的个体,而每一个时间的叙述都是主角对于人生的救赎。这一类电影的特点符合观众对于电影主角无所不能的认知,他们能够穿梭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他们从过去救赎的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不同结局中,使观众仿佛能够得到救赎与认同,而这些认知都依赖于观众是否能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行为,即“移情”于电影角色。同样,在美国《回到未来》系列等都是借助时空转换契机,回到过去,然后把未来从不满、灾难、噩梦还有无奈中拯救出来。可以这样说,“弥补过去,拯救未来”是穿越主题电影永恒不变的热门主题,也是当下观众逃避现实,弥补现实不足的理想化“移情”。观众对于现实生活充满了疲惫与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所以穿越类电影的出现显得尤为适时,观众可以移情于电影,想想自己是电影中的主人公或拥有像电影主人公一样的能力,可以回到过去,去改变自己犯过的错误,从精神上得到快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对现实的逃脱。就像是有人说“桃花源”使人们想象出的美好世界一样,现实的残酷使人们不堪重负,只能靠想象来给自己精神上的安慰。
不管是对现实的批判,反乌托邦,还是为了观众心理上的移情。穿越电影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满足观众的一种心理需求。逃避現实、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借助于电影,心理的欲望和烦闷得到了疏导和解脱。特别是在美国英雄主义情结的影响下,观众们确实在电影中过了一把英雄似的美梦。总之,现实中,无聊烦躁的生活,做过的悔恨万分的事情,焦虑、枯燥的心理经过电影中“穿越”的洗礼得到安慰。正如我们看过的大多穿越电影,都想以轻松的气氛表达出想要批判现实的想法,让观众意识到悲情不是电影的主线,重点是借悲剧故事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人们对自己过往事情的不满,从而移情于电影中,观众对电影深有所感才是一部穿越电影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志敏,袁海燕.《蝴蝶效应123》系列:反复订正的迷失人生.[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04.
[2]王安忆.美国寻梦,载卢燕,李毅中聚焦好莱玛——银色梦的多元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7.
[3]朱培培.中美时空旅行电影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蝴蝶效应》;美国穿越电影;移情
作者简介:王智慧,周禹君,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学生,本科。
[中图分类号]:I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众所周知,“蝴蝶效应”这一理论来源于混沌学。南美洲的某一只蝴蝶煽动几下翅膀,通过某种或者几种因素,就可能引起亚洲地区的强大台风,这就是蝴蝶效应的最初定义。在《蝴蝶效应》系列电影中,主角伊万试图借助自己的日记一次次地回到过去,从而改变历史,改变以前不想发生的事,但最后却发生了一系列更加恐怖的事情。“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幻想自己能够改变过去,好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1]这部电影所影射的中心思想也正是如此。
相较于其他的美国穿越电影,《蝴蝶效应》是与众不同的。多数穿越电影都是以一个美满的结局或者以一个新奇的视角来总结一部电影,而《蝴蝶效应》系列,最终告诉人们妄图改变过去的事情,现实反而会更加糟糕。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伊万的悲惨经历影射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它虽然没有像其他文学样式一样直接的表达出对于现实,对于过去的不满,但影片通过“穿越”这一概念,巧妙地在电影中将这种态度表现了出来,既不显得生硬,又能让观众自我醒悟,发现问题的实质。导演将时间的分离以及空间的阻隔淡化,他通过影像向人们阐释的不仅仅是一个小人物对自己人生的想法,更说明了过去与现在的种种差异,并借此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而表明自己对于逃避现实这一做法的不赞同。而新旧时代人情冷暖、世故圆滑、社会环境等等的天壤之别,又在视觉与感官上给人们以冲击,通过这种无形中的比较,使作品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美国的科幻电影大都是制造梦的,是梦,不是乌托邦,乌托邦有对社会和政治的想象,还有对人类的期望。梦的抱负没这么大,它不过是一些妄想,对寡淡的日常生活起些小小的反抗。而科幻电影就有这个本事,将奇思异想做得惟妙惟肖。”[2]穿越电影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精神载体,它为观众们制造出一个脱离现实的梦境,让观众的灵魂在一个新的时空里游荡。而这“梦”就是“移情”的载体。
“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个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又是十分强烈地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体验。受众在意识里或是潜意识里都存在着成为主角的愿望,电影就为之提供了这个替代性的满足。”[3]在穿越题材的电影里,主人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苦痛,变得容易解决,情感得到释放,使观众把自己当成电影中的主人公,即感同身受,从而使观众接受电影中的行为,比如亲情、爱情、灾难等。就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也可以在穿越的过程中改过自新。就像在电影《蝴蝶效应》中,对穿越行为的设计想法完完全全地符合观众想要弥补过去的内心情结。观众可以借主人公伊万的视角来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求,伊万就是观众思想的载体,是电影与观众的连接,将虚幻变为现实。
《蝴蝶效应》的叙事环环相扣,做出多种假设引出多种结局。故事的发展是在主角的所作所为下,一個又一个地由因到果慢慢推进,在多段事件发展中组合成为一个故事完整的个体,而每一个时间的叙述都是主角对于人生的救赎。这一类电影的特点符合观众对于电影主角无所不能的认知,他们能够穿梭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他们从过去救赎的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不同结局中,使观众仿佛能够得到救赎与认同,而这些认知都依赖于观众是否能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行为,即“移情”于电影角色。同样,在美国《回到未来》系列等都是借助时空转换契机,回到过去,然后把未来从不满、灾难、噩梦还有无奈中拯救出来。可以这样说,“弥补过去,拯救未来”是穿越主题电影永恒不变的热门主题,也是当下观众逃避现实,弥补现实不足的理想化“移情”。观众对于现实生活充满了疲惫与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所以穿越类电影的出现显得尤为适时,观众可以移情于电影,想想自己是电影中的主人公或拥有像电影主人公一样的能力,可以回到过去,去改变自己犯过的错误,从精神上得到快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对现实的逃脱。就像是有人说“桃花源”使人们想象出的美好世界一样,现实的残酷使人们不堪重负,只能靠想象来给自己精神上的安慰。
不管是对现实的批判,反乌托邦,还是为了观众心理上的移情。穿越电影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满足观众的一种心理需求。逃避現实、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借助于电影,心理的欲望和烦闷得到了疏导和解脱。特别是在美国英雄主义情结的影响下,观众们确实在电影中过了一把英雄似的美梦。总之,现实中,无聊烦躁的生活,做过的悔恨万分的事情,焦虑、枯燥的心理经过电影中“穿越”的洗礼得到安慰。正如我们看过的大多穿越电影,都想以轻松的气氛表达出想要批判现实的想法,让观众意识到悲情不是电影的主线,重点是借悲剧故事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人们对自己过往事情的不满,从而移情于电影中,观众对电影深有所感才是一部穿越电影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志敏,袁海燕.《蝴蝶效应123》系列:反复订正的迷失人生.[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04.
[2]王安忆.美国寻梦,载卢燕,李毅中聚焦好莱玛——银色梦的多元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7.
[3]朱培培.中美时空旅行电影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