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申三百年祭》的风波——驳《评〈甲申三百年祭〉》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ututu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姚雪垠先生“严肃”而“郑重”地宣称:为了“追随学术界同仁之后,继续做一点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工作”,他抱着“对祖国历史负责,对全国读书界负责,对千百万中学生负责,而同时也是对郭沫若同志负责”的态度,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于北京撰写了洋洋乎数万言的《评〈甲申三百年祭〉》的大文,“说出了”“早就憋在心里的话”:《甲申三百年祭》“既宣传了错误的历史知识”,
其他文献
我国当今的道德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人的良心变坏,而是道德模式的错位运用,即由于公德缺位从而不得不用传统的私德伦理来解决现代工业社会的公共生活伦理问题。公德与私德
任何领域的改革首要在于思想的解放,理念的端正。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必须从教育原点出发重新思考教育意蕴与价值旨归,必须放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视域中来考量教学科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魂和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实践证明,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吸收和继承我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