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中华医学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将于2010年9月16日至19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华医学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将于2010年9月16日至19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其他文献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广泛开展,AF患者选择范围逐渐扩大,而消融策略也更为激进。尽管技术策略渐趋成熟,AF消融导致的其他类型并发症似有下降趋势,但消融术后的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却愈加常见,并成为棘手的临床问题。AT的处理和最终治愈已成为导管消融治疗AF的一部分,
目的分析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10年的发展历程。方法根据参加注册医院提供的资料,对1998年至2007年我田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年至2007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患者病例数快速增加,从1998年的11例增至2007年的2620例。10年里患者年龄、持续性房颤和长期持续性房颤的比例、合并基础疾病及左心房内径增大的患者比例逐年增加。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
患者女性,68岁,于2009年2月25日因“心动过缓8年,加重半个月”入院。8年前自觉心跳慢,偶觉胸闷,动态心电图提示RR间期1.73s,窦性停搏。1年后上述症状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动态心电图提示最长RR间期2.18s,窦性停搏。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1个月前再次出现心脏停搏感,半个月前胸闷加重,有时伴头晕,
经头静脉插入起搏导线是理想的选择,因为该方法可以避免穿刺锁骨下静脉带来的术中并发症及长期摩擦导致导线损坏、断裂等并发症。头静脉有管径及走行变异,切开头静脉直接插入两根起搏导线经常失败,需要借助指引导丝及撕开鞘送人起搏导线。目前双腔起搏器植入量明显增多,本文探讨导丝引导下经头静脉放置两根永久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961年春天,刘少奇到湖南长沙、湘潭、宁乡三县搞调查。在当地,他不住宾馆,不住招待所,而是住在一个养猪场的饲料房里。当时,身边的工作人员想找点稻草给他铺床,四处找却找不到。产水稻的地方没有稻草,这种情况使刘少奇感到很奇怪。一天,他散步走到住地后面的山上,看到一摊已经风干的人粪,就过去用脚搓开,仔细检查了一下,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看,这里面没有多少粮食,农民吃饭已经成了问题。” 为了掌握第
研究发现,一些异位激动点及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折返环位于心肌内,靠近或位于心外膜,普通心内膜消融很难触及靶点。往往需要外科开胸、经胸腔镜或经冠状静脉窦途径接近心外膜达到消融目的。前两种方法创伤大,病人很难接受,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而后一种方法只能用于消融冠状静脉窦周围的心外膜心动过速,且发生心脏压塞的风险较大。1996年,Sosa首先报道了经皮心包穿刺治疗心外膜心动过速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已治疗近
当今生理性起搏,不仅关注房室同步性,更加关注心室的同步性。随着新近国外几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陆续发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所引起的心室激动不同步的弊端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研究表明,随着RVA起搏比率的增加,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指不伴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亦排除了代谢或电解质异常、遗传性心脏疾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ventricular tachycardia,RVOT-VT)。特发性室速占各种原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明显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逆转心肌重构,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病死率,疗效显著。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大量既往植入常规起搏器或除颤器的患者,如何升级为CRT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升级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静脉狭窄或闭塞和原电极导线的处理。本文报道1例经颈内静脉升级常规起搏器为CRT,探讨起搏器升级过程中的导线处理问题。
打开社区微信公众号,看到了一篇介绍社区新党员的文章。这些年轻人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他们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輕时的身影,当年我的入党经历又浮现在眼前。 1982年,我高考进入了海军潜艇学院。临行前,父亲叮嘱我:“到了军校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入党。”我牢记父亲的话,把这当成梦想。那时我们的学员队有许多来自部队的老兵,其中不少是党员,像我们的班长和副班长。每当学员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