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为广大教师积极履行职责指明了方向,明晰了目标。多年来,我围绕学生管理这个老大难问题不断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五心”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人为本抓中心
我在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改革以教师为主角的独幕剧,形成以学生为主角的多幕剧。既要在教学目标设计、时间安排、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始终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摒弃唯分数论等错误观念,树立科学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增强素质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关注“尖子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针对学生多样性的现实,在实际教学和管理中不能偏爱优秀生,忽略中等生,遗忘待优生,而要一视同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游离于整体之外。
二、心理疏导健身心
1.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平等权。像对待班干部一样对待每个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个学生,时时、事事坚持公平公正,做到一碗水端平。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创新,积极为学生们勇于创新、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不揭丑、亮短,不讽刺、挖苦,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大家创造一个安静、融洽、安全的学习氛围。
2.要疏导学生。疏导学生、消除隐患是新形势下检验一个教师和管理者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实际工作中,尤其要把握好心理疏导的度和火候。对于大是大非等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予以批驳;对于出走、报复、甚至轻生等应急问题,要当机立断予以处置;对于早恋、失恋等情感问题,要推心置腹予以引导;对于鸡毛蒜皮小事,要和风细雨予以化解;对于习惯性反复问题,要苦口婆心予以说服;对于群体性面上问题,要举一反三予以疏导。
3.要激励学生。心理疏导的根本目的是化解障碍,解决问题,促进身心健康,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因此要把励志教育贯彻始终,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志励人,使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有爱心、能担当、有志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四步转化”意潜心
待优生一直是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待优生“四步转化法”。
第一步。就是通过班主任进行班内转化,这是最为基础的环节。转化对象是那些扰乱课堂、考试作弊、交白卷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班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促进学生的转化。转化成功者不受任何歧视。转化不成功者一个月后转入Ⅱ。
第二步。就是通过德育工作室进行转化,这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班内转化不成功的学生,由班主任提报给德育工作室,然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由部分有经验的老师、班主任和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学生转化咨询小组有针对性的帮助转化。转化成功者参加班级的正常活动,不成功者签订备忘录,进入Ⅲ。
第三步。就是通过学校进行转化,这是学校最高层次的帮扶环节。由校长或分管校长牵头组成帮扶小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心理疏导等教育方法帮助转化。转化成功者给予两个月的跟踪期,转化不成功者签订备忘录,然后进入Ⅳ。
第四步。就是通过家长进行转化,这是促进学生转化的挽救环节,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学校领导和家长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由学生家长自愿带回家里反省教育。一般给予一个月的帮教时间。转化成功者即送回学校,参加班级正常活动。
四、“三结合法”促齐心
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劲往一处使,心向往一处想,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完善运行机制。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建议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牵头,教育、司法、公安和群团等有关部门参加,街道、社区积极配合的综合协调组织,形成以党委、政府为龙头,学校为主体,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的运行机制。
2.达成育人共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指向一个目标,聚向一个焦点: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三足鼎立,任何一方的乏力和缺位都会让接班人的培养偏向或者失重。
3.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五、创新探索不唯心
创新是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1.创新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管理质量的标准。
2.创新管理体制。没有体制的推陈出新,没有深层次的改革突破,学生管理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所以,整合管理机构和资源,出台操作性更强、实效性更大的政策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3.创新管理特色。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实践中,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脚踏实地,群策群力,以学生管理为突破口,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通过响当当的工作,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校:白水)
一、以人为本抓中心
我在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改革以教师为主角的独幕剧,形成以学生为主角的多幕剧。既要在教学目标设计、时间安排、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始终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摒弃唯分数论等错误观念,树立科学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增强素质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关注“尖子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针对学生多样性的现实,在实际教学和管理中不能偏爱优秀生,忽略中等生,遗忘待优生,而要一视同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游离于整体之外。
二、心理疏导健身心
1.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平等权。像对待班干部一样对待每个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个学生,时时、事事坚持公平公正,做到一碗水端平。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创新,积极为学生们勇于创新、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不揭丑、亮短,不讽刺、挖苦,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大家创造一个安静、融洽、安全的学习氛围。
2.要疏导学生。疏导学生、消除隐患是新形势下检验一个教师和管理者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实际工作中,尤其要把握好心理疏导的度和火候。对于大是大非等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予以批驳;对于出走、报复、甚至轻生等应急问题,要当机立断予以处置;对于早恋、失恋等情感问题,要推心置腹予以引导;对于鸡毛蒜皮小事,要和风细雨予以化解;对于习惯性反复问题,要苦口婆心予以说服;对于群体性面上问题,要举一反三予以疏导。
3.要激励学生。心理疏导的根本目的是化解障碍,解决问题,促进身心健康,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因此要把励志教育贯彻始终,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志励人,使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有爱心、能担当、有志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四步转化”意潜心
待优生一直是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待优生“四步转化法”。
第一步。就是通过班主任进行班内转化,这是最为基础的环节。转化对象是那些扰乱课堂、考试作弊、交白卷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班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促进学生的转化。转化成功者不受任何歧视。转化不成功者一个月后转入Ⅱ。
第二步。就是通过德育工作室进行转化,这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班内转化不成功的学生,由班主任提报给德育工作室,然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由部分有经验的老师、班主任和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学生转化咨询小组有针对性的帮助转化。转化成功者参加班级的正常活动,不成功者签订备忘录,进入Ⅲ。
第三步。就是通过学校进行转化,这是学校最高层次的帮扶环节。由校长或分管校长牵头组成帮扶小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心理疏导等教育方法帮助转化。转化成功者给予两个月的跟踪期,转化不成功者签订备忘录,然后进入Ⅳ。
第四步。就是通过家长进行转化,这是促进学生转化的挽救环节,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学校领导和家长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由学生家长自愿带回家里反省教育。一般给予一个月的帮教时间。转化成功者即送回学校,参加班级正常活动。
四、“三结合法”促齐心
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劲往一处使,心向往一处想,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完善运行机制。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建议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牵头,教育、司法、公安和群团等有关部门参加,街道、社区积极配合的综合协调组织,形成以党委、政府为龙头,学校为主体,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的运行机制。
2.达成育人共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指向一个目标,聚向一个焦点: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三足鼎立,任何一方的乏力和缺位都会让接班人的培养偏向或者失重。
3.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五、创新探索不唯心
创新是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1.创新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管理质量的标准。
2.创新管理体制。没有体制的推陈出新,没有深层次的改革突破,学生管理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所以,整合管理机构和资源,出台操作性更强、实效性更大的政策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3.创新管理特色。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实践中,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脚踏实地,群策群力,以学生管理为突破口,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通过响当当的工作,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