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西省的中心城市南昌与北部临长江重要港口城市九江,在省域发展之中应当形成一体双核城市,对其空间区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昌九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昌九一体化实现的重要改变,推进昌九一体化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文章进行了简单概述。
关键词:昌九一体化;对策;建议;发展
一、昌九一体化发展必要性
2000年以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区域间或者全球一体化为主,而区域一体化的格局通常表现为两个发展的“双核”城市即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以及连线上的城市组成,这种发展形式的代表城市包括以成都和重庆为主城的成渝城市群、以辽宁、大连为主城的辽中南城市群、福建省的福州和泉州、广东省的深圳和广州、辽宁省的大连和沈阳等。
基于“双核”城市发展成功的基础,南昌、九江一体化发展有着极佳的际遇。江西省面对着安徽省的皖江城市带、湖北省的武汉城市圈以及湖南省的长株潭城市群强大发展优势,如何进行战略部署成为发展的首要问题。首先,只有发挥南昌、九江的优势,发挥区域集合效应的优势,两城联动形成一体化发展,才能在皖鄂湘强势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大力发展实现作为;其次,针对国家层面的发展策略提出的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中包括38个县(市、区),超过50%的县、市位于南昌、九江两地,这充分说明两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昌九联动发展,能够实现要素、资源和资金的整合和优化,最大效应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二、昌九一体化相关政策成果汇总
时间政策建议及成果
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昌九工业走廊,对生产力进行布局
1992年2月首次提出打造昌九工业走廊,提出“单轴开发模式”
1992~1995年制定了许多措施来支持昌九工业走廊,昌九工业走廊地区平均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发展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左右
2006年12月《江西省昌九工业走廊“十一五”区域规划》政策出台,重新提出要重点把昌九工业走廊建发展成为江西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板块
2010年9月耗时两年的昌九城际铁路正式开
2012年6月将南昌纳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致力于将南昌打造为经济增长中心,签订《昌九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7月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强卫提出了:昌九联动,形成区域一体共同体谋求发展,有利于实现‘龙头昂起’,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实施。
2014年7月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上,首次公开设立“昌九新区”计划,体现我省积极把握国家政策“两带一路”的积极举措
2014年10月两地户口实行“一站式”办理,昌九两地签订“昌九一体化贷款政策同城化”协议,两地公积金同城化。同时,昌九卫生署签订协议,实现了两地新农合定点医疗互相认定。
2015年6月省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昌九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涵盖企业扶持项目、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三、昌九一体化发展内涵
昌九一体化的主要内涵是南昌、九江以利益共生为基础,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从相互独立的两个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步推进的,只有制定符合昌九基本条件的明确的发展内容和发展目标,才能够正确指引昌九一体化的建设。昌九一体化发展建设主要依靠两个发展基本点、确立三个发展方向、实施四个基本发展内容,具体如下:
两个基本点:
(一)明确经济“一体化”与“同质化”的区别
“昌九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将南昌、九江两座城市合二为一,实行均等化的制度,而是要在两座城市间寻找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容互相之间的不同点,允许区域之间存在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区域一体共同发展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共生发展。
(二)产业“一体化”与“同构化”的区别
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定义是指两个区域以要素、资源和资金的最优配置来实现最大经济利益的目标,以适宜的分工和合作协调为基础,实现利益共享、协同发展。产业“同构化”的定义则是指同一等级的地方政府之间或者地方政府与上一等级中央政府之间互相博弈斗争,以地域为经济发展界限各自规划,形成严重的行政壁垒而造成相同产业在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进行不平等的恶性竞争,这样的结果是经济短暂的发展,要素、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昌九一体化不是两座城市经济发展步调、内容和途径上简单的同一,而是以区域发展特点为基础,大力发展优势方面,最后实现两城市的均衡共生发展,以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为发展重点,鼓励和支持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并将优势产业、产品集中在一个区域,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昌九一体化发展的“四大定位”:全省发展升级引领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要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着力构建“一纵两横”战略格局,共建生态“双肺”,并明确发展目标为:大力增长昌九地区GDP,使其在2015年达到全省占比36%以上、2017年占比增长达到2%、2020年占比增长达到4%。大力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生态同建共治等发展共生空间.
四、加速推进昌九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硬件平台,实现要素共生
昌九区域共生发展建设应该发挥南昌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九江的水路条件作为港口门户,整合两地生产资源和要素,达到双方对称互惠的一体共生模式。昌九应该把握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两市优势产业提高具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共同扶持和发展优势产业;同时产业链升级改造,开发新型产业,增强昌九发展后劲,打造两地新型的产业集群。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大体趋势,增强昌九两地在新材料、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昌九两地联动发展,打造跨空间产业链,提升优势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两地发展共生。
(二)统一两地政策,实现制度共生
针对城市发展政策,昌九两地政府应该打破行政限制,共同协商对市場、设施等的规划建设,实施同样的发展政策。例如,两地在在进行土地批租时实行相同的土地政策、对外进行招商引资或者外贸出口实行相同的外贸政策、对于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实行相同的人才引入政策、在高新技术支撑、数据运营支持方面实行相同的保障机制,总之,使得两地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都能够获得一种无差异的政策环境,让两地在没有市场壁垒、政策壁垒的情况下互通有无,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为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区域融合,实现生存共生
昌九一体化是两个经济社会单元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区域范围内寻求合作谋求包容性增长、共生发展的过程。南昌、九江将成为一个整体,人口、资源、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在两个城市之间自由流动。而要达到文化共生的目的,需要有两地政府的共同协调制度、完善的市场制度、均等的公共服务。南昌、九江两地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昌九合作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政策和督促合作计划的实施。同时,加强两地人民之间的交流沟通,创造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合作制度、就业机会,将城市融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摩擦降至最低,实现生态、生存共生。(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吴传清,许军.关于昌九工业走廊建设问题研讨—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双核结构模型[J].经济前沿,2006(11).
[2]邓强、刘征汇、喻浩荣.加快昌九经济一体化引领江西赶超发展[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2015(2).
[3]黄昌丽.基于成渝经济区的四川“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关键词:昌九一体化;对策;建议;发展
一、昌九一体化发展必要性
2000年以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区域间或者全球一体化为主,而区域一体化的格局通常表现为两个发展的“双核”城市即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以及连线上的城市组成,这种发展形式的代表城市包括以成都和重庆为主城的成渝城市群、以辽宁、大连为主城的辽中南城市群、福建省的福州和泉州、广东省的深圳和广州、辽宁省的大连和沈阳等。
基于“双核”城市发展成功的基础,南昌、九江一体化发展有着极佳的际遇。江西省面对着安徽省的皖江城市带、湖北省的武汉城市圈以及湖南省的长株潭城市群强大发展优势,如何进行战略部署成为发展的首要问题。首先,只有发挥南昌、九江的优势,发挥区域集合效应的优势,两城联动形成一体化发展,才能在皖鄂湘强势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大力发展实现作为;其次,针对国家层面的发展策略提出的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中包括38个县(市、区),超过50%的县、市位于南昌、九江两地,这充分说明两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昌九联动发展,能够实现要素、资源和资金的整合和优化,最大效应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二、昌九一体化相关政策成果汇总
时间政策建议及成果
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昌九工业走廊,对生产力进行布局
1992年2月首次提出打造昌九工业走廊,提出“单轴开发模式”
1992~1995年制定了许多措施来支持昌九工业走廊,昌九工业走廊地区平均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发展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左右
2006年12月《江西省昌九工业走廊“十一五”区域规划》政策出台,重新提出要重点把昌九工业走廊建发展成为江西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板块
2010年9月耗时两年的昌九城际铁路正式开
2012年6月将南昌纳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致力于将南昌打造为经济增长中心,签订《昌九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7月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强卫提出了:昌九联动,形成区域一体共同体谋求发展,有利于实现‘龙头昂起’,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实施。
2014年7月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上,首次公开设立“昌九新区”计划,体现我省积极把握国家政策“两带一路”的积极举措
2014年10月两地户口实行“一站式”办理,昌九两地签订“昌九一体化贷款政策同城化”协议,两地公积金同城化。同时,昌九卫生署签订协议,实现了两地新农合定点医疗互相认定。
2015年6月省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昌九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涵盖企业扶持项目、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三、昌九一体化发展内涵
昌九一体化的主要内涵是南昌、九江以利益共生为基础,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从相互独立的两个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步推进的,只有制定符合昌九基本条件的明确的发展内容和发展目标,才能够正确指引昌九一体化的建设。昌九一体化发展建设主要依靠两个发展基本点、确立三个发展方向、实施四个基本发展内容,具体如下:
两个基本点:
(一)明确经济“一体化”与“同质化”的区别
“昌九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将南昌、九江两座城市合二为一,实行均等化的制度,而是要在两座城市间寻找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容互相之间的不同点,允许区域之间存在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区域一体共同发展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共生发展。
(二)产业“一体化”与“同构化”的区别
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定义是指两个区域以要素、资源和资金的最优配置来实现最大经济利益的目标,以适宜的分工和合作协调为基础,实现利益共享、协同发展。产业“同构化”的定义则是指同一等级的地方政府之间或者地方政府与上一等级中央政府之间互相博弈斗争,以地域为经济发展界限各自规划,形成严重的行政壁垒而造成相同产业在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进行不平等的恶性竞争,这样的结果是经济短暂的发展,要素、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昌九一体化不是两座城市经济发展步调、内容和途径上简单的同一,而是以区域发展特点为基础,大力发展优势方面,最后实现两城市的均衡共生发展,以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为发展重点,鼓励和支持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并将优势产业、产品集中在一个区域,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昌九一体化发展的“四大定位”:全省发展升级引领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要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着力构建“一纵两横”战略格局,共建生态“双肺”,并明确发展目标为:大力增长昌九地区GDP,使其在2015年达到全省占比36%以上、2017年占比增长达到2%、2020年占比增长达到4%。大力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生态同建共治等发展共生空间.
四、加速推进昌九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硬件平台,实现要素共生
昌九区域共生发展建设应该发挥南昌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九江的水路条件作为港口门户,整合两地生产资源和要素,达到双方对称互惠的一体共生模式。昌九应该把握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两市优势产业提高具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共同扶持和发展优势产业;同时产业链升级改造,开发新型产业,增强昌九发展后劲,打造两地新型的产业集群。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大体趋势,增强昌九两地在新材料、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昌九两地联动发展,打造跨空间产业链,提升优势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两地发展共生。
(二)统一两地政策,实现制度共生
针对城市发展政策,昌九两地政府应该打破行政限制,共同协商对市場、设施等的规划建设,实施同样的发展政策。例如,两地在在进行土地批租时实行相同的土地政策、对外进行招商引资或者外贸出口实行相同的外贸政策、对于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实行相同的人才引入政策、在高新技术支撑、数据运营支持方面实行相同的保障机制,总之,使得两地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都能够获得一种无差异的政策环境,让两地在没有市场壁垒、政策壁垒的情况下互通有无,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为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区域融合,实现生存共生
昌九一体化是两个经济社会单元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区域范围内寻求合作谋求包容性增长、共生发展的过程。南昌、九江将成为一个整体,人口、资源、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在两个城市之间自由流动。而要达到文化共生的目的,需要有两地政府的共同协调制度、完善的市场制度、均等的公共服务。南昌、九江两地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昌九合作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政策和督促合作计划的实施。同时,加强两地人民之间的交流沟通,创造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合作制度、就业机会,将城市融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摩擦降至最低,实现生态、生存共生。(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吴传清,许军.关于昌九工业走廊建设问题研讨—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双核结构模型[J].经济前沿,2006(11).
[2]邓强、刘征汇、喻浩荣.加快昌九经济一体化引领江西赶超发展[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2015(2).
[3]黄昌丽.基于成渝经济区的四川“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