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減配合耳穴压豆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柴胡疏肝散配合耳穴压豆联合治疗)和对照组(给予谷维素以及多潘立酮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睡眠障碍(3.3%)早饱(3.3%)餐后腹胀(3.3%)上腹部疼痛(0%)下腹部烧灼感(0%)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13.3%、10%、6.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1例出现失眠加重症状,1例出现头晕症状,但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利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压豆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胡疏肝散;耳压;联合治疗;临床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是指源于十二指肠、胃部区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但是排除任何器质性疾病[1]。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往往也会伴有恶心、呕吐、餐后腹胀、嗳气、早饱等症状,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常常反复发作,据相关数据统计据统计[2],我国FD患者在消化专科门诊患者中占到20.2%左右。目前临床尚未明确FD具体的发病机制,西医学者主要采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但并不能完全彻底根治,容易反复发作。近年来,我院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西医以及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3],并经内镜检查、X线片、B超及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确诊。病例排除标准:①胃、十二指肠出现肿瘤、糜烂、溃疡等器质性病变者及食管炎者。②既往存在神经肌肉病变、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者。③具有腹部手术史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患者年龄介于21-58岁,平均(35.7±8.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71个月,平均病程(36.9±12.9)个月。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介于20-59岁,平均(36.1±8.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1.6个月,平均病程(36.5±12.4)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对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治疗,口服20mg谷维素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20033213),3次/d。同时每日餐前口服10mg多潘立酮片(上海罗福太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41022945),3次/d,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治疗耳穴压豆治疗,①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药方组成:木香13g,柴胡10g,枳壳16g,生白术16g,法夏11g,白芍11g,厚朴11g,炙甘草7g。随证加减:若患者恶心、嗳气者应加苏梗、竹茹;若苦心烦者加黄连;若上腹疼痛严重者应加川楝子、元胡。将上述中草药加清水煎煮,取药汁400ml左右,分早晚两次温服。②耳穴压豆:应选取交感、肝、脾、胃等,利用抗过敏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到选取的耳穴部位,嘱咐患者每天按压穴位3次,每次坚持按压时间1h左右,按压力度主要以患者感受到轻度胀痛感为度。交替按压两耳,每隔3d换一次药,连续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进一步加重、恶化的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1例出现失眠加重症状,1例出现头晕症状,但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 论
目前临床关于F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西医学认为可能与胃底容受性扩张能力下降、胃排空迟缓、内脏敏感性较高等因素相关,因此临床常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但极易复发。中医学者认为,FD应属于祖国中医学中“胃痞”、“胃痛”等范畴,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过度操劳,伤及肝脾,寒温失调,导致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该病虽病灶位于胃,但累及脾、肝,本虚标实是该病主要的病理机制。因此临床治之应从疏肝健脾角度出发,本方中木香、厚朴、法半夏等具有和胃除痞的作用;柴胡、枳壳具有疏肝理气,和中解郁的作用;生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效果;白芍、炙甘草具有柔肝缓急、消食止痛的效果。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木香、厚朴、白术还可改善胃电节律,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促进胃排空;而柴胡、枳壳可有效推进小肠,增强胃液体排空。厚朴代客提高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强胃运动功能。耳压治疗中通过按压与“胃”相关穴位,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调节患者的植物神经,配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可有效促进胃排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20%,临床症状也有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与郑德先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利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压豆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洪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脑肠轴机制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265.
[2]罗金燕.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再认识———罗马Ⅲ标准解读[J].中华内科杂志,2012,48(2):104.
[3]叶任高主编.内科学[M].第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1.
[4]郑德先,刘清军,郑春长,等. 针灸与胃动力药在钡餐透视中增加胃动力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2(2):129.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胡疏肝散;耳压;联合治疗;临床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是指源于十二指肠、胃部区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但是排除任何器质性疾病[1]。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往往也会伴有恶心、呕吐、餐后腹胀、嗳气、早饱等症状,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常常反复发作,据相关数据统计据统计[2],我国FD患者在消化专科门诊患者中占到20.2%左右。目前临床尚未明确FD具体的发病机制,西医学者主要采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但并不能完全彻底根治,容易反复发作。近年来,我院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西医以及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3],并经内镜检查、X线片、B超及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确诊。病例排除标准:①胃、十二指肠出现肿瘤、糜烂、溃疡等器质性病变者及食管炎者。②既往存在神经肌肉病变、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者。③具有腹部手术史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患者年龄介于21-58岁,平均(35.7±8.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71个月,平均病程(36.9±12.9)个月。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介于20-59岁,平均(36.1±8.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1.6个月,平均病程(36.5±12.4)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对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治疗,口服20mg谷维素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20033213),3次/d。同时每日餐前口服10mg多潘立酮片(上海罗福太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41022945),3次/d,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治疗耳穴压豆治疗,①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药方组成:木香13g,柴胡10g,枳壳16g,生白术16g,法夏11g,白芍11g,厚朴11g,炙甘草7g。随证加减:若患者恶心、嗳气者应加苏梗、竹茹;若苦心烦者加黄连;若上腹疼痛严重者应加川楝子、元胡。将上述中草药加清水煎煮,取药汁400ml左右,分早晚两次温服。②耳穴压豆:应选取交感、肝、脾、胃等,利用抗过敏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到选取的耳穴部位,嘱咐患者每天按压穴位3次,每次坚持按压时间1h左右,按压力度主要以患者感受到轻度胀痛感为度。交替按压两耳,每隔3d换一次药,连续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进一步加重、恶化的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1例出现失眠加重症状,1例出现头晕症状,但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 论
目前临床关于F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西医学认为可能与胃底容受性扩张能力下降、胃排空迟缓、内脏敏感性较高等因素相关,因此临床常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但极易复发。中医学者认为,FD应属于祖国中医学中“胃痞”、“胃痛”等范畴,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过度操劳,伤及肝脾,寒温失调,导致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该病虽病灶位于胃,但累及脾、肝,本虚标实是该病主要的病理机制。因此临床治之应从疏肝健脾角度出发,本方中木香、厚朴、法半夏等具有和胃除痞的作用;柴胡、枳壳具有疏肝理气,和中解郁的作用;生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效果;白芍、炙甘草具有柔肝缓急、消食止痛的效果。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木香、厚朴、白术还可改善胃电节律,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促进胃排空;而柴胡、枳壳可有效推进小肠,增强胃液体排空。厚朴代客提高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强胃运动功能。耳压治疗中通过按压与“胃”相关穴位,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调节患者的植物神经,配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可有效促进胃排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20%,临床症状也有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与郑德先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利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压豆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洪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脑肠轴机制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265.
[2]罗金燕.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再认识———罗马Ⅲ标准解读[J].中华内科杂志,2012,48(2):104.
[3]叶任高主编.内科学[M].第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1.
[4]郑德先,刘清军,郑春长,等. 针灸与胃动力药在钡餐透视中增加胃动力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