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本文根据作者的实际教学经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新的细化和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原则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及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具体的说,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把握以下原则和目标: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抑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层面受到限制,故此要拓宽学生的阅读层面,学生之间就应该学会分享。故此,我们还要引导那些书籍或者阅读材料较多的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拿回教室进行分享,拓宽其他同学的阅读层面,从而解决由于教学资源限制而导致学生阅读层面不大的问题。而且分享也是一种美德,学生之间学会分享也会大大增进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在阅读中激励学生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三、在阅读中联系学生生活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在阅读中选好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題、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在阅读中重视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总之,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原则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及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具体的说,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把握以下原则和目标: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抑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层面受到限制,故此要拓宽学生的阅读层面,学生之间就应该学会分享。故此,我们还要引导那些书籍或者阅读材料较多的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拿回教室进行分享,拓宽其他同学的阅读层面,从而解决由于教学资源限制而导致学生阅读层面不大的问题。而且分享也是一种美德,学生之间学会分享也会大大增进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在阅读中激励学生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三、在阅读中联系学生生活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在阅读中选好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題、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在阅读中重视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总之,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