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种质资源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是解决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主要途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俄罗斯和黑龙江省的82份野生大豆和东北四省区的39份栽培大豆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
【机 构】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宁安农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质资源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是解决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主要途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俄罗斯和黑龙江省的82份野生大豆和东北四省区的39份栽培大豆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提供分子依据。在所合成的45对SSR引物中,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7个,平均4.17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9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734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被明显的分开,与以往大豆属Soja亚属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分为两个种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依据。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2595和0.1895,表明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比栽培大豆丰富。因此,可以利用俄罗斯和东北地区的野生大豆特有等位变异来扩大东北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进而拓宽东北大豆遗传基础。
其他文献
为完善“麦/玉/豆”新三熟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玉豆套作体系下获取玉米、大豆共同高产的最佳玉米播期和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玉米群
为了阐明营养液中磷浓度和不同数量根瘤菌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进行3种磷水平[P1-0、P2—4和P3—30(μmolP·L^-1)]和3种根瘤菌浓度[R1—10
采用来自Charleston×东农594的143个重组自交系(RILs),构建了1个含有20条连锁群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对大豆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发行期进行QTL分析,以期探索大豆生育期相
为明确近年黑龙江省主要大豆产区灰斑病生理小种的消长情况,在黑龙江省6个大豆生态区收集鉴定出灰斑病菌样43份,采用自行筛选出的鉴别寄主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8个生理小种,其
<正>曾几何时,'hello moto'的音乐声经常在我们耳畔响起。如今,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摩托罗拉如今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中。2016年,摩托罗拉重磅推出Moto Z定义模块化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