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德国探亲,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小镇的居住经济 。
大凡走马观花去欧洲旅游的人,刚开始会面对大都市的繁华而感叹,但随着时间的推延,除了个别标志性建筑会留有一点印象外,其它很快会被淡忘。我去过欧洲十几个城市,有的城市也呆了好几天,现在这些城市在脑海里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去过德国的一个小镇,时间虽然只有半天,但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这个小镇离法兰克福不远,导游翻译为“皇帝的石头城”。
从法兰克福出发,大约不到一小时车程便到“皇帝的石头城”小镇。“皇帝的石头城”按德国三级行政构架划分是个市,人口却不到18000人,历史上曾是贵族居住地,虽说是市,却更像个小镇,与法兰克福大城市相比,显得很小,但行政级别上却没有大小从属之分,同属于黑森州。
小镇坐落在丘陵上,远远望去像一座中世纪古堡高高耸立在山包上,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与草地,整个城市荫掩在绿树丛中,只有哥特式建筑的教堂尖顶穿过树梢突兀于林海之上。小镇主要街道宽不过十来米,长不到 一公里,两旁建筑高不过二、三层,但各有特色,看上去很古老,又很别致。家家户户窗前门外栽花种草,布置得很干净漂亮。街道两旁商店不大,一些小酒吧、小咖啡屋还在店外街旁放置几张桌子板凳供游人休憩。街的中间拐角处是市政厅的接待处,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欧洲风格的两层楼古旧建筑,外墙是用石块灰砖垒砌而成,里面是精致的木制结构。街的尽头是一座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建筑和树木茂密的山坡,山坡之上是座中世纪的古城堡。爬上山坡从古城堡俯瞰小镇一览无余,景色尽收眼底:别墅散落在绿树丛中,红瓦绿树相映成辉,小路蜿蜒曲折在林间。在小镇的老街有一幢私人捐赠的三层楼,作为城市博物馆,从博物馆陈列的物品和展示的图片中可以大致了解古城堡的历史,城堡建于十四世纪,历史悠久,曾辉煌过一时。
小镇很宁静,街上除了观光旅客外,行人并不多,没有工厂机器的轰鸣声和来往车辆的嘈杂声,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偶尔传来路上结伴而行的学生的嬉笑声,使人感觉到小镇宁静中还充满着活力。
小镇很秀丽,住宅多为别墅式单体建筑,别墅间有绿篱相隔,各家庭院前栽花种草,将整个小城装扮得姹紫嫣红。上百年的古树散落在街心公园和小城角落,在茂密的枝叶中不时传来鸟的啾鸣声,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漫步林间小道犹如进入天然氧吧。小镇虽然没有高大的公寓、写字楼、霓虹灯,质朴中却透者秀气。
小镇又很休闲,有多条环行林间小道穿越森林,供人们徒步锻炼。小酒吧、小咖啡屋散落在小镇各处。市政厅接待处一层开设的咖啡屋,里面有十几位顾客悠闲其乐地喝着咖啡,有的看报,有的窃窃私语闲谈,虽说是公共场所,也很安静。旁边公园里一棵大树下,有一群人正在围观两位老人下国际象棋。棋盘用水泥浇铸在地上,地上摆着雕刻精致的木棋子,每颗棋子约有半米高,顶端有钩环,下棋者各持一根带钩的长竿,将棋子钩住,挑往该下的位置,既动脑,又锻炼身体。在小镇,无论林中漫步,还是坐在咖啡屋外木凳子上边喝咖啡边欣赏街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之前曾看过一本北京大学出版的赞美德国小镇的书———《精神魏玛》,该书介绍魏玛小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合理的规划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闲的生活环境,读了令人神往。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在“皇帝的石头城”真正体验了小镇的感觉。小镇的人居环境质朴、秀丽、清新、宁静,恰好与法兰克福的繁华与喧闹形成强烈反差。在这里品味小镇,更能深切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这韵味犹如坐在云南丽江古镇的溪流旁,喝着普洱茶听着纳西古曲一样,会在你记忆中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偌大的小镇,却没有发现一家工厂,街上也没有像丽江古城那么多的游客和旅游商店,是什么支撑着小镇经济,我感到困惑不解。于是请教了接待我们的导游。导游的介绍使我对小镇经济运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该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个人所得税和物业税,少量来自6家疗养院和企业的所得税,全年财政收入8500万欧元,用于城市管理、教育、医疗以及福利等。每年市财政还可以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市政建设和公益事业,并由市政府 5个管理公司负责市政建设和管理。可是没有产业支撑,哪儿来的个人所得税 ?原来该市大部分居民生活在小镇,工作却在法兰克福,按德国税制个人所得税缴纳在居住地的规定,由此构成了该市的主要经济来源。于是我问,为什么不引进一些工厂企业来增加城市的经济来源 ?导游饶有风趣地套用中国成语“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来比喻引进工业项目可能会给生活环境带来影响。他说:“引进项目可能会对居住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是否引进必须由市议会讨论决定。而议员中多数人认为居住环境要比引进项目更重要”。原来如此,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小镇的发展具有那么重要的经济意义。
德国小镇有很多,有的小得可一眼望穿,但每个小镇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浓厚的特色和美丽动人的故事,支撑这些小镇发展的经济方式也是各式各样的,然而像“皇帝的石头城”小镇那样以“居住经济”为特色的倒颇为新奇。
大凡走马观花去欧洲旅游的人,刚开始会面对大都市的繁华而感叹,但随着时间的推延,除了个别标志性建筑会留有一点印象外,其它很快会被淡忘。我去过欧洲十几个城市,有的城市也呆了好几天,现在这些城市在脑海里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去过德国的一个小镇,时间虽然只有半天,但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这个小镇离法兰克福不远,导游翻译为“皇帝的石头城”。
从法兰克福出发,大约不到一小时车程便到“皇帝的石头城”小镇。“皇帝的石头城”按德国三级行政构架划分是个市,人口却不到18000人,历史上曾是贵族居住地,虽说是市,却更像个小镇,与法兰克福大城市相比,显得很小,但行政级别上却没有大小从属之分,同属于黑森州。
小镇坐落在丘陵上,远远望去像一座中世纪古堡高高耸立在山包上,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与草地,整个城市荫掩在绿树丛中,只有哥特式建筑的教堂尖顶穿过树梢突兀于林海之上。小镇主要街道宽不过十来米,长不到 一公里,两旁建筑高不过二、三层,但各有特色,看上去很古老,又很别致。家家户户窗前门外栽花种草,布置得很干净漂亮。街道两旁商店不大,一些小酒吧、小咖啡屋还在店外街旁放置几张桌子板凳供游人休憩。街的中间拐角处是市政厅的接待处,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欧洲风格的两层楼古旧建筑,外墙是用石块灰砖垒砌而成,里面是精致的木制结构。街的尽头是一座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建筑和树木茂密的山坡,山坡之上是座中世纪的古城堡。爬上山坡从古城堡俯瞰小镇一览无余,景色尽收眼底:别墅散落在绿树丛中,红瓦绿树相映成辉,小路蜿蜒曲折在林间。在小镇的老街有一幢私人捐赠的三层楼,作为城市博物馆,从博物馆陈列的物品和展示的图片中可以大致了解古城堡的历史,城堡建于十四世纪,历史悠久,曾辉煌过一时。
小镇很宁静,街上除了观光旅客外,行人并不多,没有工厂机器的轰鸣声和来往车辆的嘈杂声,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偶尔传来路上结伴而行的学生的嬉笑声,使人感觉到小镇宁静中还充满着活力。
小镇很秀丽,住宅多为别墅式单体建筑,别墅间有绿篱相隔,各家庭院前栽花种草,将整个小城装扮得姹紫嫣红。上百年的古树散落在街心公园和小城角落,在茂密的枝叶中不时传来鸟的啾鸣声,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漫步林间小道犹如进入天然氧吧。小镇虽然没有高大的公寓、写字楼、霓虹灯,质朴中却透者秀气。
小镇又很休闲,有多条环行林间小道穿越森林,供人们徒步锻炼。小酒吧、小咖啡屋散落在小镇各处。市政厅接待处一层开设的咖啡屋,里面有十几位顾客悠闲其乐地喝着咖啡,有的看报,有的窃窃私语闲谈,虽说是公共场所,也很安静。旁边公园里一棵大树下,有一群人正在围观两位老人下国际象棋。棋盘用水泥浇铸在地上,地上摆着雕刻精致的木棋子,每颗棋子约有半米高,顶端有钩环,下棋者各持一根带钩的长竿,将棋子钩住,挑往该下的位置,既动脑,又锻炼身体。在小镇,无论林中漫步,还是坐在咖啡屋外木凳子上边喝咖啡边欣赏街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之前曾看过一本北京大学出版的赞美德国小镇的书———《精神魏玛》,该书介绍魏玛小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合理的规划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闲的生活环境,读了令人神往。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在“皇帝的石头城”真正体验了小镇的感觉。小镇的人居环境质朴、秀丽、清新、宁静,恰好与法兰克福的繁华与喧闹形成强烈反差。在这里品味小镇,更能深切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这韵味犹如坐在云南丽江古镇的溪流旁,喝着普洱茶听着纳西古曲一样,会在你记忆中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偌大的小镇,却没有发现一家工厂,街上也没有像丽江古城那么多的游客和旅游商店,是什么支撑着小镇经济,我感到困惑不解。于是请教了接待我们的导游。导游的介绍使我对小镇经济运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该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个人所得税和物业税,少量来自6家疗养院和企业的所得税,全年财政收入8500万欧元,用于城市管理、教育、医疗以及福利等。每年市财政还可以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市政建设和公益事业,并由市政府 5个管理公司负责市政建设和管理。可是没有产业支撑,哪儿来的个人所得税 ?原来该市大部分居民生活在小镇,工作却在法兰克福,按德国税制个人所得税缴纳在居住地的规定,由此构成了该市的主要经济来源。于是我问,为什么不引进一些工厂企业来增加城市的经济来源 ?导游饶有风趣地套用中国成语“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来比喻引进工业项目可能会给生活环境带来影响。他说:“引进项目可能会对居住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是否引进必须由市议会讨论决定。而议员中多数人认为居住环境要比引进项目更重要”。原来如此,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小镇的发展具有那么重要的经济意义。
德国小镇有很多,有的小得可一眼望穿,但每个小镇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浓厚的特色和美丽动人的故事,支撑这些小镇发展的经济方式也是各式各样的,然而像“皇帝的石头城”小镇那样以“居住经济”为特色的倒颇为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