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中国产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出现了就业收入低、就业机会少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结合中国国情与研究对象的特性,提出基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得出初步结论,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070-02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城镇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它一般包括两类:一类就是那些小学、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到城市的就业者;一类是在城市长大的农民工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事关三农大业,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和谐社会建设。
本文在明确就业能力内涵基础上,进而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因素展开分析,并得出一些结论。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
国外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系统。就业能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也就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英国原教育与就就业部DFEE);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国际劳工组织ILO)。结合众多的研究观点,笔者更认可以下观点:就业能力,指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
二、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很多,笔者从外部环境、个人环境、个人自身三个层面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法律、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个人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个人自身,包括教育背景、能力与经验、个性特征、职业发展、维权意识。
(一)外部环境因素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文化、法律等,这些因素对于组织来说虽然是不可控因素,但是其影响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1.政治环境: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在就业待遇方面还是就业机会方面,都受到一定的不公正的待遇,处于劣势地位。有的用工單位在招聘条件中,特意加上“只招本地户口”字样,就将他们挡在岗位之外。既是被接纳,也只能限制在“脏、险、累”的岗位上。
2.经济环境: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较低盈利能力的传统建筑和制造业企业将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岗位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在其中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事业和就业流动的问题更为严重。
3.技术环境:技术进步要求就业者具备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熟练的技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处于初中或高中学历,并且职业技能由于积累较少,技能水平总体偏低。技术进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4.法律环境:随着国家劳动政策法规的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安全和就业保障得到了提高。尤其是2012年7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范了劳务派遣制度,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劳务工,这是个利好消息。
5.劳动力市场环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政府没有专门为农民工设特定就业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介绍体系比较缺乏,信息网络不够健全,用工信息发布不及时,关注度不够。过半数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亲友介绍获得就业这使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机会比较少,就业渠道比较窄。
(二)个人环境因素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个人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这些因素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就业机会的能力。
1.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包括家庭背景及家庭责任两个方面。(1)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条件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家庭阶层地位高或者家庭关系网络强大,那么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就会多,就业收入也会高,对城市工作的适应性也越强。(2)家庭责任:一方面是父母的赡养压力,另一方面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或即将面临子女的教育问题,相当部分城市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公立学校,这都制约了其就业能力的提升。
2.工作环境: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较差,结识的朋友或同事的在教育经历、职业地位和社会阶层上基本相似,无法让他们获得成长性技能。
3.居住环境:新生代农民工一般租住在廉租房,而城市的高房价与低收入的现实让他们无法在城市定居,只有在城市赚钱,回家乡买房或盖房来养老。居住环境差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
(三)个人自身因素
1.教育背景:尽管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使得他们接受新事物、获取新知识更为容易。但是,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仍然处于弱势。在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接近30%,而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占总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农民工能适应这个职业要求的只有近三成左右。
2.能力与经验:一般来讲,受过多种专业技能训练或有过多年类似工作经验的农民工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新生代农民工中大多数缺乏一技之长,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工作经验又相对匮乏,这就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3.个性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一毕业就来到城市,大多从未干过农活,独生子女又占了大多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敬业精神差,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很低,不能踏踏实实地干活,一有不顺心的事儿,就闹别扭,提要求,甚至辞职,最终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强,职业不稳定。
4.职业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期望、物质和精神享受等方面都要明显高于他们的父辈,追求社会地位高、条件好、工资高的就业岗位,同时还要求享受生活,职业期望较高,但他们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缺乏对自己未来三至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不够。 5.维权意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他们更加重视劳动关系,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应聘工作时要求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也希望能按照劳动法的要求享受正常的休息日和休假。维权意识的增强,会大大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三、对策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很多,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是一个涉及多方主体的复杂问题。本文认为,政府、社区、企业以及农民工自身四方应该协同努力,从各自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政府方面
1.首先,政府加强对用工单位监管,提高其就业保障。在劳动者总体中农民工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在企业中,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所以政府要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力度,运用奖惩结合的办法,努力降低侵权事件的发生。
2.其次,政府加强农民工培训教育方面,提高其就业能力。新生代农民工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而工作紧张加之收入不高,导致很多人工作后没有再进行继续教育。政府可以采用政府直接提供培训教育、委托社会办学机构提供培训教育以及对实施培训教育良好的企业实行奖励等办法扩大培训教育的范围,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有机会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3.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完善劳动力市场,拓宽其就业渠道。新生代农民工一半以上通過亲友介绍,就业渠道非常狭窄,政府应单独为农民工设置劳动力专场,并加强宣传,企业信息透明化,从而拓宽其就业渠道。
(二)企业方面
1.遵纪守法: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社会,是人权社会,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劳动者合法各项权益的保护。作为雇佣方的企业应该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关系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在工资、福利、社保等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执行。
2.培育良好的就业环境:改善就业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其健康快乐地工作,关注其精神及心理状况,加强农民工之间的人际交往,避免再次出现“N连跳”悲剧重演。
(三)个人方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农民工问题”的核心主题,农民工自身也必须有全新的改变和再认识。
1.苦练内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因为年轻人工作经验少,而经过培训后获得就业机会就会增加,因此积极参加政府、企业以及社区组织的培训与教育,认真学习。另外,注重在工作过程中知识以及工作技能的积累和提高。
2.培育自我参与意思,提高竞争力。新生代农民工要经常读书、看报以及时了解政府所发布的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策条文和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利益的诉求和表达,逐步养成积极参与的习惯和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3.认清形势,摆好心态。目前我们国家普通劳动力的供大于求是不争的现实,农民工要认清自己,认清形势,在合理的空间内争取合理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初探:一个分析的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0,(3).
[2] 唐美玲.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与城市青年的比较[J].中州学刊,2013,(1).
[3] 魏顺宝.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12,(14).
[4] 樊欣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5] 田玉敏.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就业特征分析[J].农村劳动力培训,2013,(3).
[责任编辑 陈丹丹]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070-02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城镇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它一般包括两类:一类就是那些小学、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到城市的就业者;一类是在城市长大的农民工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事关三农大业,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和谐社会建设。
本文在明确就业能力内涵基础上,进而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因素展开分析,并得出一些结论。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
国外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系统。就业能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也就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英国原教育与就就业部DFEE);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国际劳工组织ILO)。结合众多的研究观点,笔者更认可以下观点:就业能力,指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
二、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很多,笔者从外部环境、个人环境、个人自身三个层面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法律、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个人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个人自身,包括教育背景、能力与经验、个性特征、职业发展、维权意识。
(一)外部环境因素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文化、法律等,这些因素对于组织来说虽然是不可控因素,但是其影响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1.政治环境: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在就业待遇方面还是就业机会方面,都受到一定的不公正的待遇,处于劣势地位。有的用工單位在招聘条件中,特意加上“只招本地户口”字样,就将他们挡在岗位之外。既是被接纳,也只能限制在“脏、险、累”的岗位上。
2.经济环境: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较低盈利能力的传统建筑和制造业企业将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岗位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在其中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事业和就业流动的问题更为严重。
3.技术环境:技术进步要求就业者具备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熟练的技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处于初中或高中学历,并且职业技能由于积累较少,技能水平总体偏低。技术进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4.法律环境:随着国家劳动政策法规的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安全和就业保障得到了提高。尤其是2012年7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范了劳务派遣制度,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劳务工,这是个利好消息。
5.劳动力市场环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政府没有专门为农民工设特定就业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介绍体系比较缺乏,信息网络不够健全,用工信息发布不及时,关注度不够。过半数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亲友介绍获得就业这使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机会比较少,就业渠道比较窄。
(二)个人环境因素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个人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这些因素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就业机会的能力。
1.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包括家庭背景及家庭责任两个方面。(1)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条件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家庭阶层地位高或者家庭关系网络强大,那么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就会多,就业收入也会高,对城市工作的适应性也越强。(2)家庭责任:一方面是父母的赡养压力,另一方面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或即将面临子女的教育问题,相当部分城市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公立学校,这都制约了其就业能力的提升。
2.工作环境: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较差,结识的朋友或同事的在教育经历、职业地位和社会阶层上基本相似,无法让他们获得成长性技能。
3.居住环境:新生代农民工一般租住在廉租房,而城市的高房价与低收入的现实让他们无法在城市定居,只有在城市赚钱,回家乡买房或盖房来养老。居住环境差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
(三)个人自身因素
1.教育背景:尽管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使得他们接受新事物、获取新知识更为容易。但是,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仍然处于弱势。在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接近30%,而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占总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农民工能适应这个职业要求的只有近三成左右。
2.能力与经验:一般来讲,受过多种专业技能训练或有过多年类似工作经验的农民工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新生代农民工中大多数缺乏一技之长,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工作经验又相对匮乏,这就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3.个性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一毕业就来到城市,大多从未干过农活,独生子女又占了大多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敬业精神差,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很低,不能踏踏实实地干活,一有不顺心的事儿,就闹别扭,提要求,甚至辞职,最终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强,职业不稳定。
4.职业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期望、物质和精神享受等方面都要明显高于他们的父辈,追求社会地位高、条件好、工资高的就业岗位,同时还要求享受生活,职业期望较高,但他们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缺乏对自己未来三至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不够。 5.维权意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他们更加重视劳动关系,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应聘工作时要求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也希望能按照劳动法的要求享受正常的休息日和休假。维权意识的增强,会大大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三、对策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很多,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是一个涉及多方主体的复杂问题。本文认为,政府、社区、企业以及农民工自身四方应该协同努力,从各自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政府方面
1.首先,政府加强对用工单位监管,提高其就业保障。在劳动者总体中农民工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在企业中,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所以政府要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力度,运用奖惩结合的办法,努力降低侵权事件的发生。
2.其次,政府加强农民工培训教育方面,提高其就业能力。新生代农民工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而工作紧张加之收入不高,导致很多人工作后没有再进行继续教育。政府可以采用政府直接提供培训教育、委托社会办学机构提供培训教育以及对实施培训教育良好的企业实行奖励等办法扩大培训教育的范围,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有机会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3.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完善劳动力市场,拓宽其就业渠道。新生代农民工一半以上通過亲友介绍,就业渠道非常狭窄,政府应单独为农民工设置劳动力专场,并加强宣传,企业信息透明化,从而拓宽其就业渠道。
(二)企业方面
1.遵纪守法: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社会,是人权社会,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劳动者合法各项权益的保护。作为雇佣方的企业应该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关系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在工资、福利、社保等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执行。
2.培育良好的就业环境:改善就业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其健康快乐地工作,关注其精神及心理状况,加强农民工之间的人际交往,避免再次出现“N连跳”悲剧重演。
(三)个人方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农民工问题”的核心主题,农民工自身也必须有全新的改变和再认识。
1.苦练内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因为年轻人工作经验少,而经过培训后获得就业机会就会增加,因此积极参加政府、企业以及社区组织的培训与教育,认真学习。另外,注重在工作过程中知识以及工作技能的积累和提高。
2.培育自我参与意思,提高竞争力。新生代农民工要经常读书、看报以及时了解政府所发布的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策条文和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利益的诉求和表达,逐步养成积极参与的习惯和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3.认清形势,摆好心态。目前我们国家普通劳动力的供大于求是不争的现实,农民工要认清自己,认清形势,在合理的空间内争取合理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初探:一个分析的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0,(3).
[2] 唐美玲.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与城市青年的比较[J].中州学刊,2013,(1).
[3] 魏顺宝.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12,(14).
[4] 樊欣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5] 田玉敏.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就业特征分析[J].农村劳动力培训,2013,(3).
[责任编辑 陈丹丹]